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他想找孫鈺借《春秋》看看。可是他又怕孫鈺上值早,碰不上,所以纔來打擾他人清夢。
在孫鈺滿心疑惑的將書房的一本《左傳》交給吳登科後,只見眼前這人竟然在他全然不可置信的目光下細細的摩挲着書皮,眼中滿是珍愛,就彷彿是在撫摸新婚妻子的肌膚一般。
這樣的色授魂與,孫鈺也曾有過。他早年家貧,每借到一本好書時都會這樣。可是他卻萬萬無法將這一切和眼前這個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聯繫在一起。
在確定吳登科沒有得病之後,孫鈺便趕忙着去上值了。從來到大蘭山,他肯定是每天第一個到的,今天也不會例外。
孫鈺走後沒多久,陳文就起牀了,今天還要繼續講古,所以要提前做好準備。雖然昨天的結果看樣子不是很理想,但是他相信,只有堅持下去纔會成功。
見陳文出了屋門,吳登科立刻就跑了過來,張嘴就要陳文給他講解他手中的那本《左傳》。
到了這時,陳文卻顯得比孫鈺更加鎮定,畢竟昨天已經見過了吳登科的神情。他二話不說就把書放到了西屋的桌子上,然後拽着吳登科去北屋吃早點。
吃飯時,看着吳登科心不在焉,滿臉猴急的樣子,陳文竟突然有種場景錯亂的感覺。
待吃過早飯,陳文便帶着吳登科去西屋講《左傳》。
只不過,他只講了一個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就以吃多嚼不爛的名義把吳登科推出了門。臨別時還告訴他今天晚上的講古繼續,另外明天早晨再給他講下一個故事之前,他得好好談談今天這個故事的感想。
送走了吳登科,陳文回到屋子裡繼續修改先前已經做好的演講稿。
昨天晚上講過的可以先不管,今天要從收復建康開始,岳飛的故事還很長,郾城之戰和岳飛之死都是重頭戲。
除此之外,陳文又修改了下結尾,希望能夠比先前設置的更加符合這個時代的道德標準。
廢寢忘食的忙了一天,吃過了晚飯,陳文帶着忐忑的心情向打穀場走去。早上聽吳登科提及,昨天陳文走之後,大夥盡皆沉默不語的散了,也都沒有說什麼,這讓他對昨天的演講效果更加質疑了。
倒是今天,孫鈺和孫銘兄弟也跟在陳文身後去聽他講古,這讓他頗有些喜憂參半。
大概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緣故吧。
走在路上,村子裡但凡看見陳文的人大多會對他指指點點,而其中的一些聲音也傳到了他的耳朵裡。
“你看,那就是昨天晚上講古的陳先生,聽說他好有學問呢。”
看來還不錯嘛。
“原來就是他昨天說洪承疇睡了韃子皇太后的啊。”
媽蛋。
果然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剛過去一天,就好像地球人都知道了似的,這桃色新聞的傳播能力也太強大了吧。
待陳文和孫家兄弟走到村口,只見打穀場裡竟早已經有不少人在那裡等候了,一眼望去,竟比昨天還要多。而且,無論是從村子裡,或者是從別的方向,竟然還有人不斷的往打穀場而去。
只是一點,無論已經到了的還是正在趕來的,手裡都拎着一根木棍,不知道的還以爲是史前古惑仔集會呢。
對此,陳文的心中也只剩下了哭笑不得,只希望他們不都是來聽桃色新聞的。
似是看到了陳文的到來,吳登科立即越衆而出,一路小跑的來到陳文和孫家兄弟跟前,行了一禮,然後大聲說道:“陳兄,昨天大夥聽了您講古後,都覺得您博學多聞,絕非常人。這不,今天大夥又都來了,還叫上不少熟識的兄弟一起來聽您講古。”
陳文拱手回禮,他知道這裡肯定有不少是吳登科的功勞,而且若不是他的話,昨天自己基本上也是冷場。
走在前往昨天那個石磨的路上,不斷有人向陳文行禮,訴說着他們對陳文的仰慕。而陳文也一一回禮,唯恐失了禮數,讓他人覺得自己傲慢無禮。
這是他在現代從來沒有獲得過的禮遇,也是來到這個是時代後一次獲得如此的禮遇,而他相信,這亦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待陳文走到石磨前,吳登科示意衆人將手中的木柴堆放在人羣中央的位置,並預留了空地,準備在天黑之後點燃篝火。
見衆人重新落定,陳文便不再等待,開始今天的講古。雖然此時依舊有人趕來,但是出於時間安排的考量,也只能如此了。
只不過,不光今天新來的人要求陳文將故事重新講起,就連昨天就已經來過的熟面孔也想再聽一次。既然如此,陳文只得迎合衆意,把岳飛的故事從頭講起。
所幸的是,每次有人出現疑問想要打斷時,都會被附近已經聽過的人制止,然後低聲與其按照陳文的說法解釋,所以講述的飛快。而且,陳文也沒有再去講渾河之戰的故事。
很快,陳文就將昨天講過的故事又講了一遍。接着,他便沿着黃天蕩大捷繼續講下去。
“在韓世忠和金軍相持於黃天蕩的同時,岳飛已經開始率部進攻建康的金軍。”
“建炎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岳飛在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戰告捷,史載,金兵橫屍十五里。五月初,岳飛在建康南面的牛頭山紮營,在夜間以百人敢死隊騷擾金軍,金軍傷亡甚大。於是,完顏宗弼決定放棄建康,準備從建康城西北的靖安鎮向北岸的宣化鎮渡江。”
“見韃子準備逃跑,岳飛立刻帥領騎兵三百、步兵二千衝下牛頭山,大破金軍,進據新城。接着又追至靖安,消滅了未及渡江的金軍。此役,岳家軍僅斬殺真夷就超過三千,擒獲二十多名軍官。至此,建康得以收復。”
“紹興二年,岳飛平定了作亂於道州、賀州的賊寇曹成。而這一戰後,一個曹成的部將加入了岳家軍,他的名字叫做楊再興。”
“紹興四年春,岳飛上《乞復襄陽札子》提議北伐收復失地,其目標便是金人委任的傀儡,僞齊皇帝劉豫控制的襄陽六郡。對此大宋朝廷表示認可,但宋高宗又特別規定岳家軍不得稱‘提兵北伐或言收復汴京’,只以收復六郡爲限。”
“紹興四年四月十九,岳家軍自江州起兵北伐。五月初五,岳家軍直抵郢州城下。第二日黎明時分,岳家軍向郢州發起總攻。戰鬥異常酷烈,岳飛坐在大纛下指揮,忽然有一大塊炮石飛墜在他面前,左右都爲之驚避,岳飛的腳卻紋絲不動。見主將如此,士卒皆奮勇攀登雲梯,攻上城牆。此戰殺敵七千餘人。”
“郢州收復後,岳飛決定兵分兩路。由張憲領軍攻隨州,岳飛親領大軍直趨襄陽,與敵軍主將李成決戰。誰知那李成見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再無勇氣據守,倉皇逃遁。五月十七,岳飛兵不血刃,凱歌入襄陽。五月十八日,牛皋與張憲合兵攻下隨州,俘虜了五千敵軍。”
“此役,年僅十六歲的岳雲,手持兩杆數十斤重的鐵錐槍,第一個衝上城頭,爲收復襄陽重鎮立下了大功。所以,演義中說岳雲是用錘的,又是謬誤。”
“哈哈。”經過了前半段的重新宣講,新來的人在其他人的解釋下,也漸漸的開始相信陳文的話了,即便陳文說出一些和他們先前聽到的有所不同,也多是善意的笑笑。
“岳飛出師大捷,讓韃子委任的傀儡皇帝劉豫分外恐懼,於是那廝急忙抽調大軍,並請來了大批真夷,號稱三十萬大軍,準備奪回襄陽。可是,立刻就被岳家軍擊敗。見不能如願,敵軍只得固守鄧州,以遏制岳家軍北上的勢頭。”
“七月十五日,王貴、張憲在離鄧州三十餘里的地方,與敵軍數萬人接戰。岳飛又分遣王萬、董先軍兵突擊,敵軍大潰。俘金將領楊德勝等二百餘人,奪馬二百餘匹,衣甲不計其數。只有敵將高仲帶領殘部逃入鄧州,閉門堅守。”
“七月十七日,岳家軍收復鄧州,活捉了高仲,斬殺敵軍無算,岳雲再次率先登城。鄧州收復後,岳飛隨即派遣李道前往唐州,並於二十三日收復了唐州州城。與此同時,王貴和張憲在唐州以北三十里,再次擊敗金與僞齊聯軍,以掩護李道收復州城。同一天,信陽軍也被攻克。”
“至此,岳家軍成功收復襄陽六郡,而這也是岳飛第一次北伐中原。”
“岳家軍收復襄陽六郡是靖康之後,偏安江南的大宋第一次大規模收復失地。收復襄陽六郡後,岳飛積極恢復生產,整頓防務。很快,這裡就成爲了大宋北部防線的防禦和進攻重心。而這裡一直到了一百多年後才被後來的蒙古韃子攻陷,大宋也在那不久就亡國了。”
“建炎四年,也就是岳飛正在致力於收復建康的時候,洞庭湖匪鐘相、楊幺裹挾饑民起兵反宋。大宋朝廷數次圍剿,皆鎩羽而歸。到了紹興五年二月,忍無可忍的大宋朝廷派出了岳飛統軍五萬進攻洞庭湖。”
“紹興五年四月,岳飛抵達潭州,賊衆聞聽嶽爺爺至,競相投降。到了六月初二,楊幺麾下大將楊欽歸降岳飛,楊幺部衆大多解體,只剩下他和部將夏誠尚且據寨自守。眼見於此,岳飛遣降將楊欽爲嚮導,大舉進攻楊幺、夏誠。很快,楊幺被俘身死,夏誠也被擊敗。綿延數年的洞庭湖匪亂被岳飛在兩個月之內徹底平定。”
“此戰,岳飛收服兩萬七千餘戶,十萬餘人,得壯丁五六萬人整編入軍。與舊部共分爲背嵬軍、前軍、右軍、中軍、左軍、後軍、遊奕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等十二軍,到了此時,岳家軍軍勢大成。”
這時,見黃昏已去,陳文便招呼着吳登科等人點起篝火。
接着,他又繼續講述岳母去世、岳飛第二次北伐收復商州等地、第三次北伐成功守衛了襄陽等已經收復的土地和南宋朝廷內部主和派與主戰派的矛盾以及岳飛第四次北伐中原中的楊再興血戰小商河、郾城大捷、潁昌大戰等役。
直到陳文講述到朱仙鎮大捷後,岳家軍包圍開封,準備直搗黃龍之時,夜色已經深了,可是打穀場內衆人的熱情卻也到達了頂點。
可是在這歡呼雀躍的場面下,陳文卻知道,這個故事講到了這裡,英雄奮起逆轉華夏命運的篇章已經結束,而屬於英雄的史詩也即將落幕。
“正當這十年之功,幾近大成之時,宋高宗竟然下令班師回朝。岳飛鑑於已然完勝的戰局,上書爭辯,可得到卻是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
“等到,岳飛撤軍後,本已經無力再戰的金人再次襲來,重新侵佔了岳飛此次北伐收復的失地。至此,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紹興十一年,金人見無力滅宋,便重開議和。這時,那個戰場上的失敗者完顏宗弼給奸相秦檜置信說‘始殺嶽,複議和’,於是,狗漢奸秦檜開始大力陰謀陷害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將領。”
“紹興十一年四月,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八月初九,岳飛被罷樞密副使,岳飛自請回到江州廬山舊居賦閒。”
“岳飛此時已無兵無權,但對他的迫害卻仍在步步緊逼。在秦檜授意下,張俊利用岳家軍內部矛盾,威逼利誘都統制王貴、副統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張憲‘謀反’,繼而牽連岳飛。”
“張俊私設公堂,向張憲嚴刑逼供,毫無結果之下,竟捏造張憲口供‘爲收岳飛處文字謀反’。岳飛在江州居留,爲時甚短,就接到宋廷的命令,召他回臨安府。”
“紹興十一年十月十三,岳飛被投入大理寺獄中,此前其長子岳雲也已下獄。岳飛義正詞嚴地面對審訊,並袒露出背上舊刺“盡忠報國”四大字,當時的主審官何鑄見此,亦爲之動容。何鑄查得嶽案冤情,如實稟告秦檜。秦檜卻說:‘此上意也!’,於是改命其親信万俟卨主審此案。”
“紹興十一年十一月初七,宋金‘紹興和議’達成:由宋向金稱臣,將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劃歸金國,並每年向金貢奉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
“和議雖已達成,但是岳飛依然沒有被釋放。万俟卨等逼供不成,爲了坐實冤獄,又爲岳飛羅織罪名,欲將岳飛置之死地。”
“屆時,衆多忠義之士不忍岳飛被陷害,上書爲其伸冤。可是等待他們的卻是罷官奪職和下獄處死。眼見於此,曾經被岳飛保護過的韓世忠也出來過問此事。”
“我記得史書上是這樣寫的: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是啊,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這句話直到今天依舊正聾發聵。可是,宋高宗和秦檜這對昏君奸臣卻打定了主意要置岳飛於死地,奴顏婢膝的換取韃子所謂的寬容。”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宋高宗下旨:‘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這一天,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時年三十九歲;岳雲和張憲被斬首。而岳飛的供狀上只留下八個字作爲絕筆”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幾乎是用吶喊將這八個字吐出口之後,陳文卻發現自己早已淚流滿面,他頓了一頓,長舒了口氣,讓自己胸中的憤懣之情得到了片刻的釋放。
接着,陳文說道:“餘少年開蒙,頑劣不堪,但是當先生講解嶽王的名篇《滿江紅》時,卻是認真非常,至今猶記在心。”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曾經有人問岳飛:‘何以致太平?’岳飛回答道:‘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而這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史書中記載,士兵生病了,岳飛親自爲他調藥。將士遠征,岳飛的妻子李孝娥就會去他們的家慰問,有戰死的,會爲他流淚痛苦並且撫育他的孤兒。朝廷有賞賜犒勞,都分給手下官兵,一絲一毫也不佔有。”
“岳家軍軍紀嚴明,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士兵只要奪取老百姓的哪怕只是一根麻繩,也會立刻斬首示衆。士兵夜裡宿營,老百姓知道是岳家軍來了,都願意接納,可是絕對沒有士卒敢擅入。”
“岳飛善於以少擊衆。凡是有所行動,就召集手下軍官,商議確定然後作戰,所以兵鋒所指,所向披靡。即便突然遇到敵軍襲擊也毫不慌亂。就連深恨岳飛的完顏宗弼也評論岳家軍是: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我想,大概正如說書先生口中的那樣吧,岳飛乃是應劫而來,乃是爲了力挽華夏之天傾而來,我們這些漢家兒郎應爲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驕傲。也正是這樣的一位輝耀古今的千古完人,卻最終殘死在昏君奸臣的屠刀之下。”
“現在我們試想一下,若是沒有那十二道金牌,岳家軍勢必直搗黃龍,收復燕雲舊地,洗雪靖康之恥。若是沒有那十二道金牌,無力繼續作戰的金人勢必退回塞外,泯滅於蠻夷之中,而大宋也再不用繳納歲幣,爲蠻夷臣屬。若是沒有那十二道金牌,憑藉着山河之險,一百多年後,人才濟濟、科技發達的煌煌大宋也未必會亡於暴元!”
“可是這一切,卻結束於那十二道金牌,結束於那莫須有的罪名,結束於那句始殺嶽,複議和的無恥讕言。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今日看來,正乃是歷史重演。”
“所幸,天日昭昭,宋高宗天閹無後,大好江山只得讓與他人之子。”
“所幸,天日昭昭,秦檜之妻王氏善妒且不能生育,以致那奸賊只得過繼他人之子爲嗣。”
“所幸,天日昭昭,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岳飛沉冤得雪,數十年後,宋寧宗即位,追封鄂王。”
“從此之後,歷朝歷代,供奉不絕,血食不斷。”
“自此,始可知,忠臣義士有上天垂憐,有生民眷顧;昏君佞臣爲祖宗厭棄,爲百姓唾罵。”
看着眼前已經嗚咽成一片的衆人,陳文再不想說什麼了。
他仰望夜空,暗自禱告。
願後世子孫再不忘記任何一位爲了華夏文明的延續而奮戰過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