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所需要的兩個重要的東西就是強鹼和鹽酸。
強鹼其實在晉國就有的賣,那玩意是鹽湖中的伴生物,多的到嚇人,而且還不值錢,餘夏一說要買,不知道弄來了多少。
鹽酸有些難,想要製作鹽酸需要用“明礬“+“食鹽“混合飽和溶液蒸發冷凝...食鹽餘夏不缺,但是明礬,餘夏確確實實找了一個星期。
最後才通過李葳蕤找到了。
接着在經過了多次試驗,餘夏才終於將便宜的蠟燭給製作了出來,不過,等餘夏將蠟燭製作出來以後,忽然發現用火鐮點燃蠟燭很難。
很快第二個好東西又被餘夏想了出來。
火摺子...一個一吹就有火的長條,製作工藝十分的簡單,稍微好點的,是以樹蔓浸水中泡濃,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蘆葦纓子再捶,曬乾,加硝、硫磺、松香,樟腦等易燃物質和多種香料而製成的。最後折成長扁筒或擰爲繩,晚間燃之似無火放在竹筒裡,用時取出一晃即燃,很易燃。
一般的火摺子的紙只是普通未打孔的紙錢也可是草紙。製作時把紙裁成比竹筒還長的長度來剪下來,在捲起來,鬆緊度適中,捲成於竹筒內般粗大小,最後插進竹筒裡。然後點燃,並蓋住通風的蓋子。到需要用時,把蓋子拔掉,然後對着火摺子輕輕吹,當然要吹的有技巧才行。
......................
蠟燭和火摺子一起被餘夏製作了出來,說真的,落櫻臺的所有人都對餘夏佩服的那是五體投地,跟着大規模的生產就開始了,也因爲這樣,香皂和肥皂工坊產量足足減了一半。
鹽廠那邊也稍微的停滯了一下,現在鹽廠那邊,餘夏給的指標就是一個月一百萬斤,差不多完成了,就可以來蠟燭工廠和火摺子工廠去幫忙。
一個月的時間,餘夏製作了一千萬根蠟燭和三千萬根火摺子。
一經投入市場,第一時間就受到了大量的好評,一千萬跟蠟燭和三千萬根火摺子那是一銷而空,蠟燭一根是二十文的盈利,火摺子一根是十文銀子。
兩個加起來,一個月的時間,餘夏盈利有了五十萬兩白銀,這樣巨大的利潤,讓一羣人都眼紅了起來,其中不但包括鳩鶿城的林承佑,那位一直駐紮在鳩鶿城姓周的皇帝親信也對餘夏的蠟燭和火摺子起了心思。
而就在餘夏獲得了五十萬兩利潤的同一天,餘夏落櫻山的甕城也終於建造好了。
餘夏的這座甕城可以說是下足了功夫,因爲它是餘夏以後青山城的第一道防禦,所以,這道甕城一共設有三門。
每一道門都有可以上下啓動的千斤閘和雙扇木門,若是兩軍交戰,將敵軍放入城門截爲三段,分而殲之,好像傳說中典故描寫的“甕中捉鱉”,不僅如此,甕城上下設有藏兵洞13個,左右馬道下設藏兵洞14個,可在戰時貯備軍需物資和埋伏士兵,據估計可容納三千人。
甕城東西兩側築有寬11.5米、長86.1米的馬道,馬道陡峻壯闊,是戰時運送軍需物資登城的快道,將領亦可策馬直登城頭。
試想,在戰火紛飛之間,兩軍交戰之際,城上旌旗獵獵,擊鼓吶喊,將領威風凜凜,站在二十幾米高的城牆上俯視敵軍,暮沙裹草、縱馬長嘯。那氣勢,那神態、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啊!
爲了這甕城,餘夏還專門設計了牀子弩爲守城武器。
牀子弩又稱“八牛弩”,箭矢以堅硬的木頭爲箭桿,以鐵片爲翎,世稱“一槍三劍箭”,牀子弩也可發射“踏橛箭”,發射的時候蔚爲壯觀,箭支有如標槍,近距離發射可以直接釘入到城牆裡面,齊射的時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釘入城牆,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緣而上。
牀子弩最著名的還是它可怕的射程,最著名的事件,那就是宋朝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二十萬大軍侵入宋朝境內。
和之前的入侵不同,這次契丹不僅是傾盡全國之力而來,而且就連他們的國主以及蕭太后,也都一併而來。
這次,契丹是抱着滅亡大宋王朝的決心而來的。
在得知契丹二十萬大軍進犯的消息後,宋真宗開始組織力量進行抵禦。
然而,在最初的交戰中,宋軍是節節敗退,契丹大軍的先鋒直逼離大宋都城不到二百里的澶州城。
在宰相寇準的一再勸諫下,宋真宗決定御駕親征。
然而,當宋真宗到達澶州城的南城後,卻得知二十萬契丹大軍已經全部駐紮在了澶州北城外不遠處。
此時,跟隨宋真宗一起來到澶州城的多數文臣,開始有些膽怯,紛紛建議宋真宗不要渡過黃河到澶州北城,先在南城詳細瞭解一下最新的敵情(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衆請駐蹕以覘軍勢)。
然而,寇準確認爲,如果宋真宗不過黃河,在黃河北岸抵禦契丹大軍的幾十萬宋軍,就會因爲看不到皇帝的身影而士氣低落,影響作戰效果。
隨後,寇準又聯合太尉高瓊,一併勸說宋真宗過黃河。
最終,宋真宗在大批御林軍的護衛下,來到了黃河北岸的澶州北城。
在北城的城門樓上,宋真宗頭頂上高大的黃羅傘蓋,隨風飄揚。
城下與契丹大軍對峙的宋軍,在看到宋真宗的黃羅傘蓋後,羣情激奮,連呼萬歲,聲音在數十里外都能夠聽到(遠近望見御蓋,踊躍歡呼,聲聞數十里)。
頓時,宋軍士氣空前高漲,充滿了戰鬥激情。
相反,契丹士兵原本滿滿的底氣,卻在此時喪失了很大一部分。
於是,契丹大軍的主帥撻覽,開始有些急躁了,便親自到戰鬥的最前沿來督戰。
然而,就在契丹主帥撻覽騎着高頭大馬,在澶州城下耀武揚威的時候,在城牆上的宋軍將領張瑰,發現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戰機——契丹主帥撻覽,已經進入到了自己身邊牀子弩的有效射程。
牀子弩,是宋軍改良後的一種巨弩,其外形類似於睡覺的牀,故而叫做牀子弩。
這種巨弩,有效射程三千步(約一千五百米),而且精度還非常的不錯,命中率很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牀子弩弩箭的外形,類似於長矛和標槍。
一旦命中,非死即傷。
於是,宋軍將領張瑰,趕緊命令操作牀子弩的士兵,瞄準契丹主帥撻覽。
很快,隨着牀子弩上的幾支弩箭的飛速射出,契丹主帥撻覽當即倒在了血泊之中——弩箭直接命中了契丹主帥撻覽的額頭,撻覽當場死亡(弩撼機發,矢中撻覽額,撻覽死)。
在看到自己主帥被弩箭擊斃後,契丹大軍當即不戰而敗,潰不成軍。
很快,契丹人便送來了請和的盟書。
最終,宋朝和契丹在澶州城下,達成了盟約。
由此可見,在戰爭中,武器往往會起到很大作用。
甚至,在關鍵時刻,還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改寫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