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樸次茅斯和約

日俄戰爭自從六月中旬走向了結束之後,日俄之間的談判卻一直都沒有開始,直到六月份的末尾雙方僅僅是暫停了各項的進攻,並開始逐步的撤軍,這仗打到現在雖然說最後俄軍還是守住了防線,但是在這場戰爭後期,沙俄方面以尼古拉二世爲首的統治集團認爲,他們雖然最後不惜一切代價的守住的防線,但是已經完全失去了贏得戰爭的希望以及利用戰爭的勝利來扼殺國內不斷出現的革命現象,至於日本這一方面則是鑑於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消耗,也認爲這場戰爭再繼續打下去對它來說是極爲不利,要知道現在的日本國力即將崩潰,陸軍和海軍也失去了大部分的精銳,實在是沒有打下去的資本了,還不如就此收手。

更主要的是在打完遼陽會戰之後,日本陸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再也打不下去了。

日本陸軍在前進到公主嶺一帶之後已經無力前進,部分部隊甚至開始出現了不服從命令的趨勢,部隊的彈藥不足,同時傷亡慘重尤其是日本國內已經沒有常備部隊了,徵集令都一口氣下了幾次,而沙俄這邊並不同在遠東部隊雖然傷亡慘重,但元氣尚在,而且沙俄正在瘋狂地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兵爲了提高效率,所有車輛甚至均只走單程,到達後將車廂燒掉,避免堵塞。

所以說如果這場戰爭一旦再拖一段時間的話,雙方在遠東的陸上力量對比就會發生逆轉,日本陸軍將會徹底的完蛋所以這個日俄戰爭再繼續下去不僅對兩國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對於帝國主義列強來說也是極危險的。

而且對於俄國來說,戰爭每拖延一個月,沙皇制度就更深一步地陷入全面破產的絕境,這一點尼古拉二世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尤其是在1905年1月19日之後,沙皇尼古拉二世就再也不敢在莫斯科露面了,尤其是後來尼古拉二世在冬宮前的涅瓦河畔舉行耶穌受洗節檢閱時,對岸的彼得保羅要塞沒有發射禮炮,而是讓一顆真正的榴彈從沙皇身邊飛了過去使得尼古拉二世大爲失色,況且以俄國目前的狀態再打下去無疑會爆發國內革命,對歐洲列強造成直接的威脅。

而對於日本來說,它目前爲止已經達到了獨佔朝鮮和將俄國勢力驅逐出南滿的目的,因此日本這一方面除了因爲死傷慘重之外也是有意結束這場耗費巨大的戰爭,況且爲了這場戰爭日本人“已經耗盡了作爲保衛日本列島之用的人力資源”,光是在遠東的軍隊已經是當時國內所能動員的全部軍力了,打到了戰爭的後期許多日本農村的村長向官府報告說,由於年輕人全都應徵入伍,村裡的稻田已經荒廢了大半,次年很可能要發生饑荒。

至於在奉天戰場的前線日軍的士氣與之前相比也低落了很多,到後來甚至有一團日軍拒絕上方的進攻命令,不得以之下大本營只好把他們撤了下來用於築路,而另一個本來軍紀很好的步兵團在俄軍位於於公主嶺方向的陣地稍作反攻後便自行潰逃了,不僅如此這支軍隊還丟棄了隨身攜帶的槍支和一切裝備,打到了這個地步滿洲軍參謀長兒玉源太郎和海軍大臣山本權兵衛都堅決主張立即締結和約。

而對於其他的列強來說,選擇在此時宣佈停戰是非常必要的,德國從這場戰爭中獲得了它夢寐以求的一切:俄國遭到了極大的削弱,從此可以成爲德皇順從的跟班,在戰爭期間雙方還締結了對德國特別有利的俄德商約和俄德同盟,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還大有希望成立針對英國的俄法德三國大陸同盟。

至於法國就更不用說了,在1905年夏天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機有導致法德之間爆發戰爭的危險,如果局勢真的到了這個地步的話,俄國軍事力量能否自遠東“歸來”牽制德國,無疑是對法國生死攸關的問題。

而對英國來說,只要日俄戰爭一結束,他就將促使日本和俄國加入英法俄日四國協約,構成對德包圍圈,而倫敦的這一“偉大構想”在日俄仍處於戰爭狀態的情況下根本無從談起。

於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美國駐俄大使邁耶和駐日公使格里斯科姆在6月8日分別向兩國外交部遞交了勸告媾和的照會,隨後羅斯福開始插手日俄戰爭,進行調停工作。

最後爲了在和談時爭取對自己有利的外交氛圍,俄國起初把談判地點選在盟國首都巴黎,日本則是選擇了離自己較近的煙臺,但是他們都忘記了和談的地點要由主導調停工作的羅斯福說了算,所以最後雙方在羅斯福的建議下選擇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樸次茅斯軍港舉行和談。

日本政府起初是準備派伊藤博文爲代表,但是伊藤博文早就料到了這一次的談判是不會像10年前在馬關宰割清朝一樣輕鬆順利,於是伊藤博文遂以“因病不能做航海旅行”爲由推辭掉了,無奈之下日本代表團只好改由外相小村壽太郎和駐美公使高平率領。

至於俄國這一方起初選定駐法大使涅利多夫,後又選派駐意大利大使穆拉維約夫,但是這兩個人一個稱病在前,一個裝病在後,都不願出面承擔議和的風險,最後,賦閒的原財政大臣維特同意由他本人來收拾這攤破爛局面。

最後在經過了長達三個月的談判之後日俄雙方終於達成了協定,對利益的割讓達成了一致其中雖有波折這沙俄雖然割讓了一些利益但是這些利益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卻需要日本用數年的時間才能夠轉化成國力,而原本日本爲了使得馬上產出利益是想要俄國有戰爭賠款的,但是在賠款問題上沙皇親自做出了指示絕不賠款,於是無奈之下日本只有接受了俄國的提議,不再提出賠款要求,隨後雙方開始擬定和約文本。

在合約當中俄羅斯承認日本對朝鮮“政治軍事經濟上均享有卓絕的利益,如指導、保護、監理”的權利。凡是日本認爲必要的措置,俄羅斯“不得阻礙干涉”。

俄羅斯政府將從長春至旅順段的中東鐵路支線及其所屬的一切權利、財產,包括煤礦,均移讓給日本。日、俄兩國可在各自霸佔的鐵路沿線每公里駐護路兵十五名。

俄羅斯宣佈取消在東北的一切有違機會均等主義的權益。

不過對於旅順的處置雙方一直都沒有達成一致,這個旅順可是一個優良的港口誰都不想放棄,爭論到了最後這個旅順便成爲列強共同託管的港口。

在這一次的會議當中“中國”這個詞語開始普遍的成爲列強對華夏這個古老文明的稱呼。

《朴茨茅斯和約》簽署完成之後協議的內容在第一時間就傳到了日本國內,隨後失望的日本民衆聚集在東京日比谷公園召開國民大會,反對《朴茨茅斯和約》,因爲日本得到的只是戰略利益,並沒有所謂的戰爭賠款所以羣情憤怒的日本國民宣佈廢棄該條約。

而且參會者還與警察發生了衝突,民衆猛烈地襲擊了公園附近的內相官邸,發生的燒、打事件,騷亂持續了3天,最終被政府軍鎮壓,但是,騷亂從東京迅速波及到日本各地,全國爲之震盪。

最主要的是透過這一事件,不難看出,對於日本政府的侵略政策,日本民衆所關心的只是掠奪他國的財富,根本無視對別國的傷害。

這種自私、狹隘、不論是非的民族主義,自然地也就縱容了當權者更加肆無忌憚地向他國伸出掠奪之手。

第149章 倒黴的岑春煊第兩百九十七章第56章 資敵賣國(一)第244章 對策第197章 會議(一)第159章 東三省總督第205章 圖窮匕首見第129章 改制第9章 駐防錦州第300章 平衡第156章 亂局初顯第2章 叔侄第225章 俄國人的反應第132章 合作(三)第134章 來自朝鮮的請求(一)第13章 錦州新軍(二)第128章 幕僚(二)第156章 亂局初顯四十一章 無題第239章 帷幕第307章 義陽三關第10章 戰爭的車輪第101章 最後的比試(一)第123章 笑話般的遼陽戰場(二)第254章 圖謀九連城二十七章 老爺子的用意第106章 二零三高地(二)第249章 一探究竟(一)第128章 幕僚(二)第183章 時代的更替第5章 遲來的福利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一)第251章 突襲得手第12章 錦州新軍(一)第157章 慈禧的後手第279章 治療肺癆第220章 虎山之戰第273章 那年那人(下)第56章 資敵賣國(一)第97章 141的建立(一)第112章 定局第88章 夜談(四)第71章 願歲月靜好第255章 局勢頓轉第313章 解圍(下)第92章 民變第46章 歷史的拐點(二)第109章 遼陽對持第158章 分崩離析的北洋第12章 錦州新軍(一)第二百零六章第74章 差距懸殊的戰鬥(二)第42章 晚宴第61章 那個計劃(一)第254章 圖謀九連城第63章 清剿匪患第93章 鎮壓(一)第236章 要擴軍的王賓第312章 解圍(上)三十七章 反手一擊三第192章 軍火之憂第136章 入朝人選第255章 局勢頓轉第173章 佐藤一郎的陰謀(一)第298章 防務第二百零六章第291章 謀其國(一)第210章 安平渡口攻防戰(一)第194章 複製軍火(續)第194章 複製軍火(續)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一)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一)第107章 再一次的交易第294章 揮軍直隸第130章 合作(一)第60章 無題第84章 袁世凱的視察第180章 黃雀與螳螂(一)第125章 駐軍奉天(一)第302章 政體第271章 青黴素第154章 密談第106章 二零三高地(二)第79章 三方會談(二)第298章 防務第2章 叔侄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一)第240章 無題第256章 立見尚文的困境第62章 那個計劃(二)第一百八十四章第82章 出乎意料的客人第247章 王賓的對策第321章 長驅直入第267章 簽訂協議(續)第240章 無題第128章 幕僚(二)第178章 黃雀捕,蟬螳螂在後(一)第一百八十四章五十四章 新式火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