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談判無懸念 故人已南來

是啊,呂思誠這樣早已經名滿天下的大人物,最終寧願晚節不保投降楚軍。那麼這位楚王又豈會是一個庸碌之輩。

別的不說,單從這幾年來這位楚王的崛起經歷就能看得出。這位楚王的崛起簡直就是無可抵擋的。

太不花、答失八都魯等人,放在任何一個地方也都能算得上獨當一面的人傑了。可當他們對上這位楚王的時候,卻無不折戟沉沙。

像這樣的一個人,就算最終不能佔據天下,最終登臨至尊之位,那麼割據一方稱孤道寡也絕對不成問題。

是以在想通了這一點之後,陸恬歌的心中,便也就不由做出了選擇和決斷來。

所以在接下來,陸恬歌和王正陽兩人又在書房之中秘密商議了好久。生有國字臉,看上起就顯得正氣凜然的王正陽方纔在深夜時分,帶着隨從離開了陸恬歌的府邸。

“哎!”坐在轎子中,走在回家路上的王正陽不由長嘆了一口氣。

“哪位楚王最終能成大事嗎?”坐在轎子之中,王正陽用只有自己一個人能聽到的聲音輕輕低語了一聲,“誰知道。但至少和其他人比起來,哪位楚王更像一個仁德的人。至少投降他,這沅陵百姓,可少受一場兵災之害。”

轎子中,王正陽這般唸叨着,然後便不由閉上了眼睛,坐在轎子之中閉目養神起來。

畢竟他王正陽又不是諸葛孔明,哪裡有僅憑傳聞就能斷定一個人最終能不能成大事的本領。

今天晚上,他王正陽之所以會這樣做,無非也就是於心不忍。不想看到陸恬歌這位知州做錯事之後,還要拉着全城的百姓和他一起受罰而已。

至於其他,呵。走一步看一步,或許纔是王正陽心中真實的想法吧。

好了,此時先且不說這位辰州路的判官大人心中到底是怎麼想的。單說被他拿來舉例子,最終以此說動了辰州路總管的呂相呂思誠吧。

在抱着複雜難言的心情投降了張世華之後,呂思誠現在也真的是想要全心全意的輔佐張世華。

畢竟像呂思誠這樣當了大半輩子清流的人,對於個人的名譽其實是無比的看重的。因而也只有在張世華實現了驅逐韃虜興復中華的偉業之後,後世人方纔不會以他投降的事情而鄙夷他。

所以當他和大軍一起南下來到了常德路最南端的那處站所之後,他便也就在第二天早上,帶着張世輝從軍中給他抽調的三百名精銳護衛,沿着沅江一路南下而來。

然後,馬不停蹄趕路的他,在出發後第二天的中午時段,便也就不由來到了沅陵城外。而這天,乃是至正十五年三月十八日。

……

作爲楚軍前來談判的使者、原湖廣行省的左丞相,現如今楚軍治下湖廣行省的右丞相,名滿天下的文宗大儒。呂思誠的到來,無疑使得苗軍一方既緊張又歡喜。

緊張的是呂思誠此人在湖廣之地的大名,以及他背後的兩萬餘大軍。歡喜的則是,呂思誠這樣的人物這一次竟然能親自到來,讓他們明白了自己也是很受楚軍方面重視的。

所以在這樣的複雜心態下,苗軍統帥楊鏗也是拿出了厚重的禮節,親自帶着麾下的將領來到了大營十里之外以迎接呂思誠的到來。

“呂相。後生晚輩楊鏗,見過呂相!”當看到呂思誠的馬車緩緩駛來,又見到周遭護衛着呂思誠那可謂是武裝到牙齒的三百精銳,作爲苗軍統帥也將是播州未來主人的楊鏗,不由主動翻身下馬,向前見禮。

“哈哈,呂某也見過小楊將軍了。”在這個時候,呂思誠自然也沒有託大,而是面帶微笑的還了一禮,並不由道:“呵呵,今日一見,小楊將軍果真也是英武非常。當真是虎父無犬子啊!”

“呂相謬讚了。家父說我,不過就是一個守戶之輩。一身本領,也就勉強可保住祖宗基業,實在是當不得呂相如此稱讚。”

“哦!哈哈哈哈。小將軍過謙了。咱們不是常說嗎,‘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呵呵,呂相說笑了。呂相您遠道而來,實在也是辛苦。而此地,非是談話的地方。現在,在我的營帳之中,已然爲呂相您準備好了酒菜。呂相如若不嫌棄,可願與晚輩一同享受一頓酒菜。”

“將軍客氣了,那麼此番呂某便也就不客氣了。哈哈哈哈。”兩人如熟人一般,說着打着機鋒的話。然後便也就也不由相互結伴,一同向着苗軍所在的駐營地趕去。

而等來到營地以後,楊鏗他又讓人拿出了足量的酒飯招待負責保護呂思誠的三百精兵。然後便也就帶着呂思誠以及呂思誠的幾名貼身侍衛,邁步走進了自己的中軍大帳。

然後,在走進了這座寬敞的營帳之中,等雙方各自落座,楊鏗他拍了拍手,各類珍饈美味以及佳釀美酒便也就不由被人奉上。

“呂相,請!”不得不說,作爲楊氏土司之子,播州未來的繼承人,年紀在二十七八歲的楊鏗縱然比不了張世華。但是和大多數同齡人相比,無疑顯得沉穩很多。

就比如在這個時候,儘管楊鏗的心中不乏緊張焦急,但是在面色上卻還是一點也看不出來。沉穩厚重,接人待物自有一套,倒也不會讓人小看。

不過比起沉穩厚重,在宦海沉浮幾十年的呂思誠那自然也是要遠超楊鏗這個年輕人的。

因而在酒過三巡之後,心下焦急,已然無心繼續和呂思誠打哈哈的楊鏗,還是不由首先開口道:“呂相,您乃是鏗的長輩。那麼在您面前,鏗便也就有話直說了。”

“呵,好。將軍有話,且儘管言之。”見此,呂思誠他微微一笑,便也不由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

有道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此時,也就先且不說基本上呂思誠那基本上不可能失敗的何談,此時再說回江陵這邊吧。

至正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江陵的一天下午,在城北那邊,一名武將打扮和一名做文官模樣打扮的兩名男子,也不由在這個時候,乘騎着戰馬帶着近百騎來到了這座大楚的都城。

“這便就是江陵嗎。風光景色,果然不同於北地啊!”仰望着這座雄偉的城池,那名同樣乘騎着戰馬,做文官打扮的清瘦中年人,不由面帶微笑撫須如此言道。

“是啊,這可真的是一座雄城啊!”對於中年文官的話,他身旁的那名皮膚黝黑身材雄壯的武將也不由附和了一聲。

而後,這兩人再度閒談了幾句,便就也不由乘騎着戰馬,進入兩人城池。顯然,這兩人都是大楚之下的將官。

而至於這兩人的面貌爲何如此陌生,以至於把守城門的兵卒從來沒有見過。則是因爲兩人長期鎮守北地,直到今日,在張世華任命了新的接班人後,他們方纔從北地返回。

是的,那武將便也就是長期鎮守北地的萬戶官趙二,文官這就是長期鎮守北地的李重三了。

現如今,在稱王之後,張世華已然將攻佔湖廣定爲了自己的首要戰略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趙二和李重三這樣的老人自然也就不好繼續放在北方了。

所以在任命趙二的副將周鐵爲襄陽及汴梁萬戶,然後又讓手下一名比較有才能資格也比較老的降官汪樂接任李重三的班,繼續擔任襄陽和汴梁地區的長官之後。張世華便也就將這兩人從北邊調了回來。

而對於此,趙二和李重三心中同樣也是興奮難言。

畢竟在大楚,資歷永遠都不等於全部,功勞和能力纔是全部。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趙二話李重三自然也有些厭煩北邊那相對比較平靜的日子了。這之中,尤其是趙二。要知道作爲一個武將,如果不能上戰場,那麼他並不覺得他的存在有多少意義。

因而在回來之後,兩人便也不由直接來到了楚王宮,等待着他們大王的召見。

“兩位大人,大王在書房宣兩位大人覲見。”楚王宮的一間偏廳之中,一名宦官來到了這裡,對着正在房間中等待的兩人傳達了張世華,也就是楚王殿下的王命。

而對此,屋中的趙二和李重三兩人在相視一顧之後,便也不由仔細的再度整理了一遍自己的衣着。然後方纔跟着這名宦官一起,向張世華所在的書房中趕去。

按說,相熟的人在本別許久之後,再度見面時心情應當是歡喜的放鬆的。可如今,當趙二和李重三這兩個在張世華起兵前就跟隨張世華的大楚老人,在他們的主公稱王之後,再度見到他們的主公大王時,心情卻是即歡喜又緊張。

是的。屁股決定腦袋,這句話顯然在那個時代都能行得通。

當他們的主公,由一個反賊頭子,搖身一變,成爲楚王,並擁有了一個王該有的一切威儀和權利之後。趙二和李重三這兩個做下屬的,心下便也就自然而然的生出了敬畏之情。

所以當跟隨着那名宦官來到張世華所在的書房後,這兩人便就也不由恭恭敬敬的行大禮跪在地上,並齊聲高呼道:“臣趙二(李重三),拜見大王。吾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呵呵,你們啊。你們跟了本王這麼多年,從無到有,等同於是本王的腹心,何必和外人一樣,行這樣的虛禮。”楚王張世華見此,笑言一句,然後不由齊聲繞過桌案,親手將他們兩人從地上扶起。

而對此,兩人心下感激的同時,面上顯得也不禁有些惶恐。詞語誠惶誠恐,想來形容的也就是兩人現在的模樣了。

“來人。快,爲趙二和重三他們兩個賜坐。”張世華見此,不禁面帶微笑的再度招呼一聲。

“是,奴婢遵命!”聽到張世華的吩咐,屋中的一名宦官也是忙答應了一聲。然後快速的爲趙二和李重三兩人取來了凳子。

“謝大王賜坐。”兩人見此,再度答謝。然後方纔恭恭敬敬的將自己的半個屁股放在了凳子上。

而後,等到他們兩人坐下,張世華又擺手讓人爲他們取來茶水,自己也輕輕飲了一口茶後,方纔面帶微笑的對着他們兩人道:“怎麼。你們這些年來在襄陽那邊獨當一面的感覺如何啊?”

“呃……回大王的話,感覺挺好的。就是少有戰事,筋骨有些難耐。”趙二和張世華關係更近一些,所以在這個時候,面對張世華的發問,他先笑着做出了回答。

“哈哈哈,你小子。”聽到趙二這樣的話,桌案後面,身着九章王服的張世華不由哈哈一笑,“放心吧。這一次我讓小二你召來,可有的是你用武之地。”

“哈哈哈,如此,臣謝過大王了。”趙二說着,還真不由起身對着張世華彎腰行了一禮。

而見此,張世華不禁擺了擺手,笑罵了一聲,便也不由將目光再度轉向了一旁的李重三。

而李重三見此,卻不由的站起身來,抱拳揖禮道:“回大王的話,這些年來,臣下感覺,誠惶誠恐。”

“誠惶誠恐!?”

“臣下才學淺薄,大王又如此愛戴臣下,優渥提拔讓臣下獨當一面,臣下心中也着實是惶恐。生怕會做不好,有損大王識人之明。”說這話時,李重三面色肅然,一點也顯不出作假。

因而對此,張世華在默然點頭後,不由讚歎道:“重三你能有此心,便就可謂人臣楷模了。”

“大王謬讚,臣惶恐!”忽的聽到張世華這樣說,李重三不由再度跪在地上。

對此,張世華笑了笑,不禁再度將他從地上扶起,“你啊。重三你難道不知道過分的謙虛就是驕傲嗎。這一次,我將你調來此地,可就是希望你能輔助我。你這樣過分謙虛,可不好。”

“大王教訓的是。還請大王放心,臣下一定全心全意輔助大王!”恪守人臣之禮,嚴守臣子本分的李重三聽到張世華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回話的聲音中,終不由帶上了難言的激動。

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間行軍險渡河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擊 抓週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陽城破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一百四十七章 挫敗第二百零一章 大勝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顯威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城破第二百零五章 初次交鋒第三百九十七章 潰敗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襲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成 報捷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二百四十章 徒做嫁衣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兵(新書上架,求支持)第三百九十八章 撤兵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十六章 臨水鎮(求推薦)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四章 收心第五十二章 催稅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搬家 招工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四百六十八章 良臣擇主而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總攻2第二百六十二章 廝殺激戰2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二百五十六章 激戰再起第二百五十章 送壯士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二百八十章 局勢危急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章親下鄉第四百二十四章 “合理”的處罰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二百六十三章 局勢危急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戰常遇春(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業決勝(四)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場風波終落幕第一百三十八章 亂離人命歸黃泉 大將軍分明罰賞第二百七十章 營嘯第四百一十三章 擎天柱崩 江夏城陷第二百五十章 送壯士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炮初顯威第三百二十八章 ‘義軍’再起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戰而逃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民臺前立誓言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業決勝(五)第二章 盜匪第四百九十四章 初戰常遇春(爲“jjc1221”書友的萬賞加更)第二百四十章 徒做嫁衣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場風波終落幕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二十九章 交戰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險計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序幕第八十四章 招撫第四百二十六章 鬧劇 變計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三百四十五章 伏擊圍殺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一百九十四章 官無膽氣援軍現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三百二十八章 ‘義軍’再起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席之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斷糧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一百六十七章 忠奸第七十一章 毒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投石機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討公道第九十六章 李先生第五十五章 大張村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兵們的訓練日常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器營第四百六十六章 陝省交易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炮初顯威第五百零七章 戰太平(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與丞相第二百零九章 暫避鋒芒第四百四十三章 稅制 賞賜第三百八十三章 過年兩三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陽城破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陣初顯威(二合一大章)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七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四百四十章 大楚武院 赳赳武夫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