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徽州之戰

“阿瑞,這一次可多虧有你啊。否則,本將這條性命,可真的就要交待在這了。”

等城門被打開,秦瑞帶着麾下的千餘兵馬涌進城中,作爲首領主帥的康茂才,此時的模樣端的也不由像是見到自己的親人一般。

而對於此,冒着生命危險才衝殺進城的秦瑞等人,心中自然不由感到由衷一暖。

“將主爺對我等實有再造之恩,爲了將主爺,刀山火海也都是我等分內之事。”

“哈哈哈,好啊,好啊。來,阿瑞,我現在已經讓人在城中備好了酒菜了,我現在就爲咱諸位弟兄,好好的接接風。”說着,康茂才當即便也就親切的拉起了秦瑞等人的手臂,然後帶着他們邁步走進了城中。

……

些許時間後,衆人皆酒足飯飽。而到此時,康茂才擺了擺手,讓人撤去了桌子上擺着的酒菜,然後將衆人帶到了議事堂上。

“諸君,此番咱們雖成功的擋住了城外楚賊的進攻。但本帥料想,他們一定是不會善罷甘休的。而若是這羣賊子再度來犯,汝等可有何破敵的良策啊?”

“這……”忽的聽到康茂才這樣問,堂上的衆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時間卻是不由相顧無言。

“諸君。諸君皆是我信重的左膀右臂,難道對此,諸君就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見到衆人沉默不言,一個個就像是沒有張嘴一般,康茂才不禁有些心急了。

而聽的康茂才這樣的話,堂下秦瑞皺着眉毛向周遭看了一看,然後也終不由從座位上主動的站了起來。

“將主爺,末將倒是有一個辦法,卻是不知,該講不該講。”

“阿瑞,你實是我救命恩人。今天要是沒有你,我這條性命也就保不住了。你我之間,又有什麼該講不該講。不管什麼樣的話,你且儘管到來便好。”

“那,如此,末將便就說了。”聽到康茂才當衆說出這樣的一番話來,秦瑞自然也是在沒有的顧慮。

所以在微微一頓之後,組織好自己言辭的秦瑞,便也就不由開了口,“將主爺,不是末將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實在是在這個局面下,僅憑我部現有之力,根本是無法抵擋來勢洶洶的楚軍啊。

現在,放眼全城,我軍可戰之卒甚至還不到兩千。這麼點兵馬,不要說什麼抵擋城外足有咱們十幾倍的楚賊了,就連防備城池,咱們都防備不了。因而在末將看來,爲今之計,便也就只剩下一條了。”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嗎?”都聽到秦瑞將話說到這了,都已經活成人精的康茂才,又怎麼可能不明白秦瑞的意思。

不過明白雖明白,可每當康茂才想起自己所效忠的哪位出身卑賤的國公爺,卻是怎麼也提不起說走就走的勇氣。

所以在秦瑞言罷之後,康茂才便就不由變得糾結起來。

說實話,他也是想要走的。當初,作爲元廷冊封的封疆大吏,正兒八經的朝廷一省領軍大員,他沒有選擇向自己的下屬餘闕那樣奮戰到底、爲元廷捐軀,而是主動的向當時論身份地位都遠不如他的朱元璋投降。

做出這樣的選擇,若說本人是一點都不怕死,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也恰恰因爲如此,康茂才對於逼得他主動投降的朱元璋,心中那也是畏懼的很。

因而在心中,康茂才實在也是擔心,朱元璋會以此爲藉口而懲罰他。

故而一時間,康茂才着實是拿不定主意了。

“將主爺。將主爺您並非是不戰而逃,你以區區三千戰卒,抵擋楚軍三萬大軍數日之久。這樣的一番戰績擺在面前,那個能說您是畏敵而退呢。您說,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到底是跟隨了康茂才十幾年之久的老下屬了。康茂才僅僅只是一皺眉,作爲下屬的秦瑞,頓時也就明白了康茂才在擔心什麼。

所以同樣不想就這麼白白戰死在貴池城的他,眼睛一轉,便就不由開導起康茂才來。

“這,話雖是這般說。可池州,到底是我吳軍的屯田之地。就這樣讓出去,豈不算是資敵。”

“將主爺,你這話可就說錯了。你想,就算是咱們死守城池,和城外的這羣楚賊奮戰到最後一刻,難道咱們就能阻攔城外的楚賊搶收這池州的糧食了嗎。

將主爺,現在咱們只能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啊’。”

“這……,好。那等到今晚,咱們便就突圍。今日咱們剛剛取得一勝,城外的楚賊一定料不到咱們會在這個時候棄城,此時離去,正當時機。”

到底是活了幾十年之久的老油子了,雖不會怕死到臨陣倒戈,但到底還是把自己的性命看的重了些。故而到了最後,還是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不過聽到他這話,堂下的一衆將佐們卻是不由喜上眉梢。

千古艱難唯一死。要是能活下去,他們自然也不願意爲了那追隨那沒幾年的朱元璋效死。

是以一時間,堂上的一衆將佐,便也就不由紛紛贊起了“將主爺英明!”

……

翌日,貴池城也是就這麼換了新主人了。

剛剛掛了每兩年時間的“吳”字大紅旗被換下,隨之黑色的“楚”字大旗,開始在貴池城中的旗杆上飄揚起來。

“哈哈哈,康茂才到底是一個無膽之輩。既然就這麼,就被本帥給嚇走了。來啊,立即給大王報捷,就收池州路,已然被順利拿下。”城中,看着隨風飄揚的“楚”字大旗,明玉珍也終於是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故而此時的他,也是懶得費力追殺康茂才和他那兩千餘殘軍了。

而是開始着力恢復起了城中的秩序,準備要爲張世華的主力大軍,守好池州這個前沿陣地。

……

話分兩頭。說話,當池州這邊隨着康茂才的撤離而被明玉珍成功的拿下時。

在池州路之南,那緊挨着池州路的徽州路,那激烈的戰事終於也是爆發了。

卻是在經過好幾日的長途跋涉,趙威和張世輝等人,終於也是率領着足足五萬大軍,殺到了徽州路。

徽州路婺源州,一個因盛產優等茶葉而文明的州城。

而現在,趙威和張世輝他們率領着麾下足足五萬大軍,所要攻取的第一次州城,便也就是這裡了。

……

“將軍您看,這徽州路西南部,到處都是丘陵山脈。想要攻打他們的治所歙城,我軍便也就必須要攻佔婺源州。因爲只有攻佔此地,我軍才能沿着這密集丘陵之間的狹隘官道,奔襲歙城。

不過這婺源州卻也着實是不好攻打,據我軍潛入婺源的探子所報,爲了防備衢州路元軍的偷襲。吳軍在婺源州,足足留守了三千敢戰精銳。而現在,再加上吳軍副萬戶陳德爲阻擋我軍而領來的兩千援軍,這駐守在婺源州的兵力便也就足足達到了五千人。”

“呵呵,區區五千人。若論兵力,我軍現在十倍與他。踏平這小小的婺源州,那還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哪裡就不好攻打了!”

中軍大帳之中,作爲統帥這五萬大軍副帥的張世輝,在營帳之中聽到趙威麾下的那名參贊這樣對他們分析。此時可謂是自信十足的他,當即便不由發出了一聲輕笑,打斷了那參贊之話。

“平章,這些年來咱們東征西討,什麼樣的仗沒有打過。現如今,咱們的兵馬足足是敵人的十倍。兩者間差距之大,宛若猛士與孩童。以此優勢,攻打婺源州,在我看來,可謂如同探囊取物一般簡單輕巧,用得着這般囉囉嗦嗦的分析嗎。”

到底是張世華的堂弟,作爲大楚張氏的一員,張世輝自然又質問趙威這個主帥的底氣。

因而此時,作爲主帥的趙威,對於張世輝當着衆人之面的質問,也並沒有勃然大怒。而是看着自信勃勃、絲毫不將吳軍放在心上的張世輝呵呵一笑,“仲耀,你有所不知。

這婺源州不比其他州縣,此州境內,八成土地都是丘陵山林。我們此時所行的這條所謂的官道,不過就是這山林丘陵之間的曲折小徑罷了。這等地形,最是易守難攻。

因這一路之上,到處都可以被吳軍拿來做伏兵之地。而且正因爲我軍兵多,糧草供給,同樣也是困難重重。攻打婺源州,若是不能速速取勝,那麼不消其他,只要這徽州吳軍拖延上一個月,我軍就必要收兵啊。”

“……”聽到趙威這樣的一番話,張世輝閉上了自己的嘴巴,沒有在多說些什麼。

雖說他根本就沒有將兵力遠遠不如自己的吳軍放在眼中,可他卻並不是一個狂妄無知的人。

現在,趙威他纔是他的兄長親自任命的軍隊領袖,那麼當趙威都已然說出這樣的一番話之後,在出言反駁,那便就是挑釁趙威這個主帥了。

而見張世輝他沉默無言,耐着性子好言解釋了一番的趙威,便也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

“好了,想必大家現在也都知道我們身上肩負的擔子有多重了。那麼本帥便也就親自對諸位交代交代,咱們即將要進攻的這徽州路和吳軍駐守與徽州路的主將常遇春的底細。

據我軍的密探得到的消息,年初,吳軍一共在徽州路留守了一萬四千餘兵馬。論兵力,我軍此番可謂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但,本帥卻要再度提醒爾等一句,接下來,爾等一定都要給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

這不僅是因爲徽州路地形多丘陵山林易守難攻,更是因爲這位吳軍的主帥——常遇春。”

說着話時,趙威的臉色可謂是嚴肅非常。

因而見其如此,帳中不管是王十九、石開達、張定邊、趙普勝還是張世輝便也都不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都是久經戰陣的人,每一個都打了幾十場仗了,自然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

故而見此,趙威也就沒廢話,微微頓了頓,整理了一下自己言語,便就開始交代道:“常遇春,此人雖不是浙西朱元璋的鄉親舊部,但其人卻是浙西吳軍公認的第一勇將。

而其人也正因勇力不凡,精悍敢戰,嘗自言能將十萬衆,橫行天下,故而吳軍之中便贊稱其爲——常十萬。是以,此人用兵最大的特點便就是剛猛。也正因如此,常遇春部也當是浙西吳軍之中最爲精銳敢戰的。

現在,我軍已然殺到中雲鎮,距離婺源城僅有三十里道路。而早就領七千兵馬從歙城動身的常遇春此時也定當過了休寧黃山,距離婺源城的路程也就僅僅只剩下了百餘里。

這般一來,我軍顯然是沒有可能在常遇春領援軍殺到前攻克婺源。那麼此番,本帥以爲最好的克敵之術,便就莫過於圍點打援了。”

“圍點打援!”忽的聽到趙威這樣說,帳中的諸位將佐們相視一顧,而後沉默片刻,作爲跟隨趙威時間最長的老下屬王十九,便也就不由在這個時候第一個站出了表態支持。

“我軍如今的兵力比敵軍足足多出數倍,看住婺源城的五千兵馬,可謂輕而易舉。元帥之計大善,圍點打援可謂正得時宜。”

“這……”有了王十九這個飛虎軍的軍帥第一個站出了支持,帳中因爲是新附將卒而並麼有多少話語權的趙普勝和張定邊,在相視一顧之後,便也同樣點頭表示贊同。

但在此時,雖然這四位軍帥之中三人都表示了贊同。可那邊,作爲武德軍軍帥的石開達,卻還是不由下意識的將目光轉向了位次僅次於趙威的副帥張世輝。

“圍點打援,此計的確可行。”當趙威這個主帥的目光轉向了自己,張世輝自然也是點了點頭,開始了表態。

不過就在他說出這樣一句看起來是贊同趙威計策的話語時,卻又忽的話鋒一轉,“但那常遇春竟然能被浙西吳軍這般讚歎,想來除了勇武過人之外,也定然有其他的過人之處。

元帥圍點打援之法雖好,可若那常遇春並沒有一味的剛猛進取,而是尋一個易守難攻之地,建營固守,牽制我軍,那我軍又該如何?”

第四百二十一章 談判無懸念 故人已南來第九十七章 攻城(一)第四百八十九章 召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一百一十八章 伏擊之計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季大移民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六章 招兵2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章 報捷 出使第五百一十章 大業決勝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七十四章 戰事起第十七章 賊蹤第二百零五章 初次交鋒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炮第三百六十三章 軍務 分析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臨許州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三十五章 徐甘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十九章 殺俘第三百七十四章 面見第十章 練軍2第四百五十三章 克敵之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夜襲第一百八十六章 遊說第三十二章 提親第一百章 受阻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鹿臺第一百七十七章 自表其志第二百八十八章 強敵 亂局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四百二十四章 “合理”的處罰第四百零八章 湖廣之戰第二百零二章 絕處求生第一百八十九章 招兵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三十五章 徐甘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兵買馬與新兵營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業決勝(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一百零二章 恐有夜襲第二章 盜匪第二十三章 父親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業決勝(六)第二百一十章 善戰伏擊第二百三十五章 獵犬扎那第九十三章 講故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捉對廝殺以鬥勇第四百零九章 湖廣之戰(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頓與賞賜第二百一十八章 激戰第八十八章 意外風波第二十七章 佈局第二十五章 鄧鎮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八十五章 去潁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局勢危急第二百零四章 入主西平第二百九十二章 激戰再起第三百三十九章 滿月宴及火炮改造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間行軍險渡河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戰汝陽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一百四十三章 招兵買馬有人投 風雲變幻豪傑出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逃第四百二十六章 鬧劇 變計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歸順第七章 訓練第一百零五章 廝殺第三百四十九章 隨州之戰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二十章 組建新兵第一百七十七章 自表其志第四百七十九章 友諒歸降第八章 改變第四百二十二章 更名 醉酒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完動盪第六十八章 出兵(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二百三十八章 得天之授??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第三十四章 撫卹第四百四十五章 治官第一百五十四章 決戰總攻1第二百一十章 善戰伏擊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四百三十八章 千金易將第二百六十三章 局勢危急第五百零八章 戰太平(六)第四百三十二章 混亂 南下 軍制改革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切算計 付之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