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陳友諒欲建漢稱帝

第199章 陳友諒欲建漢稱帝

三日後。

程德答應給朱元璋撥的一百人已經安排妥當,朱元璋當場表示對程德給的一百人很滿意。

之後,朱元璋便領着一百人前往何偉的軍營報到。

對於何偉,程德早有交代,那就是朱元璋現在統領的一百人,便是出自他的安排。

所以,當朱元璋領着一百人前往何偉軍營時,並沒有任何異常發生。

另一邊的泗州城將軍府辦公房處。

此時,這裡到處是進進出出的人,而李善長等各部主簿,便都集中在這裡辦公。

整個泗州治下的政令,都是從這裡發出。

然而,沒過多久,隨着程德的親兵來到這裡後,場中便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這種變化,關乎個人前途。

如果是之前,在場衆人心情都是較爲放鬆的。

可是到了現在,在場衆人的心裡卻都是心神凜然,對遠在六合城的程德,從心裡感到一種敬畏。

親兵將手中劉仁寫的文書遞給李善長,隨即親兵便開口道:“將軍有話要對李主簿和宋主簿說。”

隨着親兵話音剛落,在場頓時寂靜無聲。

尤其是李善長與宋瓚,都將目光看向說話的親兵。

親兵當着在場衆人的面開始說道:“將軍說,這份文書,李主簿和宋主簿要好好看一看。還有一句話讓小的捎給兩位大人——不勝其任,而處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李善長與宋瓚兩人聞言,立即面色一變。

他們都以爲這是將軍程德對他們表示不滿的言論,不怪他們這般想,在場其他人也都是這麼想的。

李善長穩住了心神後,連忙打開文書看,而禮部主簿宋瓚也悄無聲息地走到李善長旁邊,目光死死地盯着文書看。

當李善長與宋瓚看到這份文書署名是劉仁時,心中都有些怒氣,直到他們看到最後的批語時,紛紛愣在了當場。

李善長率先反應過來,目光看向親兵道:“尸位素餐之徒,竟是我泗州軍體制官員,滑天下之大稽!這是將軍對這份文書的批語,不知道將軍有何交代?”

親兵回道:“就此事,將軍等着李主簿與宋主簿兩人的回信。”

李善長當即鬆了一口氣,宋瓚則是開口問道:“這劉仁必須革職,我現在就給將軍回信。”

李善長聽了宋瓚的話,接話道:“除了將劉仁革職外,今後屬下必當以此爲鑑,泗州軍治下各地各曹遞上來的文書,必當仔細查看與篩選。一旦發現類似之文書,則寫該文書之人,定當革職查辦。”

親兵聽後,則是開口道:“兩位主簿,你們還是將其寫成書信。這樣,我才能趕回六合城向將軍交差。”

李善長與宋瓚互相對視了眼後,便各自當場動筆迅速寫了一封回信。

寫完後,李善長和宋瓚便將書信交到親兵手裡。

親兵接過書信後,便準備離去。

沒想到,就在這時候,馬秀英來了。

在場衆人見到馬秀英,紛紛向馬秀英行禮。

馬秀英回以一笑,目光則是看向了親兵:“你是從六合城來的?”

親兵恭敬地答道:“是的。”

馬秀英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正好,我這裡有幾封書信,還有,這裡還有一些我爲他做的幾件衣服,麻煩小兄弟一併送給德哥。”

親兵連忙道:“不敢,小的一定送到。”

親兵鄭重地從馬秀英手裡接過書信和一個包裹。

就在親兵準備告辭離開時,馬秀英卻是又遞過來一個包裹:“這是給小兄弟路上吃的十張烙餅,辛苦小兄弟了。”

親兵聞言,心中備受感動,萬般言語無法言說,最終只匯成一句話:“多謝夫人!”

馬秀英笑着回道:“這僅僅是我的一點心意,小兄弟路上小心。”

親兵點了點頭,向馬秀英和在場各部主簿行了一禮後,便迅速離開了辦公房。

馬秀英看到親兵離去後,隨後也便提出了告辭。

李善長在馬秀英走後,便環視衆人一眼,說道:“諸位,今後各部所領各地各曹遞上來的文書,一定要先查看一遍,一旦發現文書都是言之無物或者拍馬屁或者問候類的,全都將這文書署名之人記下來,之後我會將這些人全部革職,然後會將此事處理結果彙報送往將軍那裡。勿謂言之不預!將軍遠在六合城,卻對此事格外關注,這說明將軍不喜歡空談之人,而更喜歡實幹之人。空談誤民,實幹興政。望大家謹記在心!”

在場衆人紛紛點了點頭。

這件事,給衆人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

針對此事,宣傳部主簿施耐庵還特地爲此編了個話本,將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泗州日報》上,旨在警醒泗州軍治下各地官員。

戰爭勝負不由衆寡,成敗在於須臾。

凡戰,以力久,以氣勝。

眨眼間,三個月便已經過去,時間已經來到了至正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這三個月裡,大周張士誠一邊忙於休養生息,一邊竭盡心力攻打江浙行省。

經過三個月的努力,也不是半點收穫沒有。

大周軍隊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向江浙行省地盤推進,最終也只是拿下了江陰州。

至於近點的常州路,較遠點的無錫州、常熟州,則是一個也難以攻下。

大周所面臨的困境,便是常州路、無錫州、常熟州三地元軍守望相助。

大周軍隊若是打了常州路,無錫州和常熟州的元軍就會出兵解圍。

大周軍隊若是打了無錫州或者常熟州,其他兩地元軍同樣也會出兵支援解圍。

而這,便讓大周兵鋒止步於江陰州。

泗州軍在這三個月裡,與元軍交戰的戰況如下:

馮國用拿下了樑縣,爾後,想要繼續進攻廬州路其他地方時,卻遭到了元軍的猛烈抵抗,使得大軍停滯不前,李三七攻下了歷陽,卻怎麼用計都難以拿下當塗城。

至於六合城程德所領十萬大軍,對於集慶路,在此期間,耿再成與何偉前後總共發動了數十次戰鬥,因遭到元軍猛烈抵抗,最終以失敗告終。

至於元朝與劉福通所統領的紅巾軍勢力,在此期間,頻頻爆發了大戰,互有勝負,雙方傷亡都較爲慘重。

天完大元帥兼平章政事陳友諒在這三個月裡,卻是親自領着二十萬大軍,連連攻克龍興路、瑞州、邵武、吉安路,陳友諒手中的兵馬因此又新增五萬兵。

天完政權,陳友諒所統領的兵力達至三十五萬。

而陳友諒隨着一場場大戰的勝利,名傳天下。

名聲越大,陳友諒心中那顆不安分的心,愈發不安分了。

在他看來,時至今日,整個天完有誰有他的兵馬多呢?

現如今,名義上徐壽輝是天完皇帝,實際上,陳友諒早已不聽徐壽輝之令。

而陳友諒的一羣屬下各個都有勸進之心,紛紛向陳友諒諫言徐壽輝德不配位,理當退位。

陳友諒認真思考了屬下的諫言,他最終下定決心,決定親手埋掉天完政權這個聽上去不吉利的政權,他決定要開創一個新的政權——漢!

(本章完)

第18章 人心難測,不如不測第217章 當塗城八百里急報第36章 治蝗綢繆,火銃佈局第149章 夜襲泗陽城,李孝慈斬殺達魯花赤第31章 滁州敗,濠州謀,馬秀英現第80章 泗州英靈祠第202章 何九四之子何基第72章 泗州軍事學院第149章 夜襲泗陽城,李孝慈斬殺達魯花赤第196章 一日三捷第87章 英雄何須問出處第47章 按計攻滁,直奔淮安第60章 守其初心,始終不變第11章 起事第163章 陳友諒:當我高高在上的時候,無人第183章 劍指金陵第39章 病來如山倒第103章 洪澤湖決堤放水第171章 宋濂弟子張定生,未來大科學家倪瓚第138章 李孝慈主動提出學兵法,淮安路八百第267章 陳友諒親屬處理,水軍增至二十萬第67章 刺殺餘波第177章 沈萬三夜至泗州城第153章 元軍再攻淮安城被擊退,泗州科學院第232章 聖武元年第4章 泗州城東門守軍第42章 臨別敲打,往橫澗山第281章 程儒回明第213章 大明君臣論戰餘闕 天完陳友諒,還是第101章 夜襲元軍,揚泗州軍之名第48章 東明之圍,蝗災初現第42章 臨別敲打,往橫澗山第91章 孔家子弟來相投,誓摘孔聖公名頭第253章 黃州大戰(六)第22章 馮家寨收英才第250章 黃州大戰(三)第280章 所謂君臣一心第93章 朱重八跑了,竹籃打水一場空第193章 詐城計策失敗第218章 追封泗州郡侯第85章 大婚第76章 諫言十疏第41章 洪澤之殤第129章 脫脫:我定要讓那程德後悔不迭第181章 君子約定第278章 天下三分,處置何家第265章 衍聖公人選第283章 醉後吐真言,善農吳喜農第100章 破局的關鍵——洪澤城第247章 深夜訓傅友德第193章 詐城計策失敗第132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72章 宣政殿武將請戰,對付東北王人選第138章 李孝慈主動提出學兵法,淮安路八百第96章 以德爲本治理方略論(二)第247章 深夜訓傅友德第254章 黃州大戰(七)第172章 爲科學院選才之研究院第238章 張士誠的背刺第96章 以德爲本治理方略論(二)第268章 高俸養廉,徹查泗州第159章 《大週日報》第58章 初談科舉,未來孤臣第89章 韓伯高低頭第101章 夜襲元軍,揚泗州軍之名第188章 真州大捷第203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41章 覺醒:施主看上去頗有慧根,與我佛第134章 李善長與呂不用交鋒敗,《泗州律法第129章 脫脫:我定要讓那程德後悔不迭第232章 聖武元年第196章 一日三捷第3章 我有個願望第65章 元使突至第266章 沈萬三求見,國庫再進賬五百萬兩第281章 程儒回明第20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00章 破局的關鍵——洪澤城第25章 賈魯退,圖魯亡第173章 羅茂定略鎮江路,龔伯遂談元朝朝堂第197章 朱元璋的心上人第282章 大明第一位世襲國公爵糧國公第179章 科學院試驗火器第92章 李善長教弟,雨夜說官場第5章 狐假虎威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糧困境解,一番安排後返第170章 科舉之儒科第一場第279章 何三五使計而劉張妥協,大魏吏部尚第199章 陳友諒欲建漢稱帝第20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263章 羅燕遇刺而身亡,程德悲痛殺心起第208章 泗州軍才下江寧縣,陳埜先便獻計攻第188章 真州大捷第191章 徹裡不也欲重掌軍權第52章 見敵之虛,乘而勿假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糧困境解,一番安排後返第11章 起事第104章 朱重八落入洪澤湖,羅茂的假戲真做第46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31章 滁州敗,濠州謀,馬秀英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