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計和田洪在上河村待了一整天,和這裡的村民一起吃飯,又到處參觀,還到村裡移民那邊蓋的磚瓦房看了看。
起初只有十個院子的移民區,現在已經擴展到了三十多個院子,村裡大部分的年輕人結婚之後都搬到了這樣的磚瓦房院子里居住。
因爲方便。
雖然竹樓他們已經住習慣了,但是因爲漢部落帶來的生活變化,迫使他們不得不向地面轉移。
因爲竹樓裡面沒辦法進行生產工作,他們想養殖牛羊雞鴨兔子等牲畜,但並不是什麼動物都適合放在竹樓下面飼養的。
還有織布機,這東西無法搬上竹樓,他們就無法在竹樓裡搞生產。
再有就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每天上下竹樓非常不方便。
還有石磨這樣的東西,他們也不可能搬到竹樓裡面去。
他們需要平地上的房子,需要十分寬敞,容易進出的房門,需要大大的院子,種種需求都在迫使他們不得不向地面轉移。
再這樣下去,估計用不了一代人,整個竹島的百姓就全得從竹樓上走下來,住進漢部落的磚瓦房,獨門大院裡。
看完了百姓們的住宅,古計和田洪又去看了他們的田地,現在經過移民們的悉心教導,在加上竹島的土著百姓本來就有深厚的農耕經驗,所以僅僅一兩年的時間,他們就已經熟練掌握了水稻,小麥等作物的種植技巧。
不過最近從又從大陸那邊新傳來了一種叫做土豆的東西,說是既可以當糧食,又可以當蔬菜,還能拿來製作粉條長期保存,現在整個瓊州島六個郡裡都在積機推廣種植這種新來的作物。
Www◆ ⓣⓣⓚⓐⓝ◆ C○
雖然發下來的種子不多,但是上面也沒要求要按照主糧的規模來種,況且部落收糧稅的時候,肯定也是不收土豆的。
目前每家只是在自己的菜田裡種植一些,平時裡就當作蔬菜食用,這東西不管是切絲炒素菜,還是和肉一起燉,吃起來都非常的美味。
當古計和田洪兩人在瓊州島百姓家中的菜地裡看到他們種植了土豆的時候,兩人都差點當場哭出來。
兩人居然在離家那麼遠的地方,看到了從自己家鄉流傳過來的農作物,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等兩人平復了激動的心情之後,也不得不佩服,漢部落的執行力度實在是恐怖。
шωш ◆ttκΛ n ◆c o
記得漢部落獲得土豆還是去年年初的時候,遊伏從他們部落換走的兩百多斤,然後今年年初又換走了將近兩噸,四千斤左右。
結果呢,這纔多長時間,漢部落居然都已經把土豆還有土豆的種植技術推廣到那麼遠的瓊州島來了。
羅衝這是什麼統治力度?
漢部落的基層官員又是什麼執行力度?
這簡直太恐怖了好嗎!!!
等看完了各家的田地,古計和田洪兩人又去參觀了他們的院子。
大多數的百姓家裡院子都打掃的很整潔,因爲他們在這裡也看到了漢部落的笤帚。
兩人不禁再次感嘆,或許這個世界上,也就只有漢部落纔會專門爲了打掃衛生而發明一種工具吧?!
另外給兩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有一點,那就是每家每戶養殖的牲畜都很多,不僅有雞有鴨,豬、羊這種中等體型的家畜也不少見,不過要說最多的,那還得說是兔子。
每家每戶都養了許多的兔子,多到他們自己都吃不過來,因爲兔子實在生的太快了。
吃不過來怎麼辦呢?那就把兔子殺了,用鹽醃一下薰成臘肉,存放起來慢慢吃。
這樣的情況幾乎在每家每戶都很常見,有的就掛在平房的屋檐下,還有的就掛在竹樓裡,肉多的真是吃不完。
另外因爲兔子多,兔子皮也非常的多,這就導致了兔子皮革的泛濫,現在村裡大部分小孩的腳上,穿的鞋子都是用兔子皮做的,曾幾何時,就連最早建立的漢陽郡百姓也只能拿舊衣服,廢布頭來做鞋子,現在就連瓊州島的百姓,都能奢侈到拿皮革來做鞋了。
除此之外,漢部落養貓養狗的習慣也從大陸那邊帶到了瓊州島這裡。
貓是捕鼠能手,自從瓊州島這邊有了貓之後,這裡的百姓已經很少遭受老鼠的困擾了。
以前瓊州島的土著百姓將房子建的那麼高,做成竹樓的樣子,其實就是有一部分爲了防老鼠的原因。
現在他們也養殖了狸貓,就算是住在平地的院落裡,也不用再擔心老鼠的侵擾了。
另外狗也是看家能手,是人類最忠誠的夥伴,而且漢部落也有吃狗肉的習慣,現在也傳到了瓊州島這裡。
雖然最早將狼馴化成狗的目的,是爲了讓它們幫忙放牧或者捕獵,但是隨着這些狩獵行爲逐漸消失,狗的作用慢慢的就只剩下看家了,所以纔會慢慢的成爲百姓們菜譜上的一種食物。
只不過漢部落的百姓現在連兔子都吃不完,殺狗吃肉完全沒必要,所以會殺狗的也只是少數而已。
等看完了家畜方面,他們又去看了孩子們上學的學堂。
漢部落大陸那邊被稱作學校,但是瓊州島這邊真的是學堂。
因爲這邊的人口居住非常的分散,並沒有形成人口集中的城池,自然沒辦法把大量的孩子都集中到學校裡統一上學。
就算城池裡建了學校,附近的孩子也會因爲居住的地方距離學校太遠而去不了,到時候還想上學就只能去住宿,這樣更不划算,對百姓來說也是增加了一筆負擔,尤其是孩子比較多的情況。
而如果不讓百姓自己出這筆住宿費還有伙食費,生活費的話,那就得漢部落的朝廷來出,但是這又得需要多大的一筆開支?
綜合考慮之下,羅衝給這邊建議的模式,就是在每個村莊裡搞一個小學堂,將村子裡的孩子集中起來教學,只要有一兩名老師就足夠用了。
上河村的老師就是一對從漢陽八郡那邊移民過來的年輕夫婦,兩人一起負責教授整個上河村的孩子們學習漢部落的文化知識。
雖然這樣教可能也教不出什麼人才來,但是不重要。
羅衝本來也沒打算能讓他們教出什麼天材,他要的只是儘快同化瓊州島,讓當地的土著百姓儘快學會漢語,學會漢字,具有讀寫漢字的能力,這樣就足夠了。
至於官員,可以酌情從當地挑選,給與一些不太重要的,或者基層的小官小吏,重要的官職還可以從北方那邊調派,怎麼也不會出什麼問題。
坐在教室裡聽了一堂老師講的課後,古計和田洪兩人也覺得很好。
他們兩人本來就不太懂漢部落的文字,只覺得前面講課的老師都好厲害,居然會寫這麼多的字。
除此之外,就是覺得這裡的教學環境比拓海郡那裡的學校差了一點。
上河村的村辦小學裡可不會給孩子們弄個操場,說是學堂,其實就是一個大院子,裡面就有六間大屋,還有茅房,和一個院子,院子中間豎着一根旗杆,掛着漢部落的國旗。
玩的地方根本沒有,想做活動只能去村裡的小廣場上去玩。
而且由於村子裡的師資力量實在太小,總共就兩名老師,就這倆老師還是一對年輕夫婦,女的要是懷了孕的話,那就只剩下一個老師了。
這樣的情況下,就只能找同村的其他移民來幫忙代課,比如任左他爹,這個隱藏在村子裡的金吾衛暗諜,雖然只是個外勤間諜,但他多少也經過一些軍事化訓練。
自從移民到了上河村之後,除了平時打打鐵,幫村民修補一下鐵器和農具,平時村裡孩子們的體育課也都是他教的。
他教孩子們學習隊列訓練,跑步,跳繩等強身健體的方法,還經常給孩子們製作沙包之類的玩具,帶着他們做遊戲,所以村裡的孩子們都很喜歡這個體育老師。
看到這樣的生活,古計和田洪心中也是非常的欣慰。
雖然明知道這個瓊州島是被漢部落強行霸佔的,這裡的人口也是被漢部落強行接手管理的,但是看到如今百姓們的生活,他們還是不得不感慨一句,現如今瓊州百姓的生活是真好。
雖然不知道他們以前的生活到底怎麼樣,但如果白屋族加入漢部落之後也能過上這種水平的日子,他們是肯定願意的。
兩人花了一天的時間參觀上河村,又在鐵砧的建議下去看了兩個其他的村子,見到的情況也是差不多的樣子,於是就和葉安一起告別了鐵砧,去新化郡的駐軍軍營,驍騎衛那裡看看。
這也是葉安他們之前就計劃好的,因爲古計和田洪兩人至今還沒見過漢部落的冷兵器部隊到底長什麼樣,這次過去看看純粹是爲了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而已。
等一行人到了驍騎衛的軍營時,看到的就是猶如戰場一般的情景。
驍騎衛的戰士們平時也要進行各種馬術訓練,古計和田洪看到的就是這樣精彩的一幕。
一排排的稻草人按照陣列擺放整齊,騎兵戰士們則是排着整齊的隊伍進行着經典的切角衝鋒訓練。
所謂的切角衝鋒,就是指當敵軍排列成整齊的長矛方隊時,騎兵正面中鋒肯定損失慘重,這個時候就要把騎兵排成一字縱隊,然後以斜向45度角的方向,擦着敵軍方陣的兩個前角衝鋒。
當騎兵縱隊陸續衝過這個方陣的犄角時,就相當於用一個縱隊的騎兵去砍對方陣角上的那一個人,用這樣的切角衝鋒戰術,不管對方的方陣有多厲害,騎兵都能一個回合把敵人的陣型給打崩。
一旦對方的陣型崩潰了,那就是騎兵的天下了,就算縱馬亂踩亂撞也能踩死對方。
古計和田洪兩人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規模的馬隊進行集體衝鋒的場面。
那場景,每個戰士都人馬具甲,森寒的鐵甲在太陽光下閃閃發光,他們手中的武器更是寒芒乍現,不管是騎兵用的長刀,還是大槊,每一樣拿出來都是那麼嚇人。
這樣的一羣勇武之士,匯聚幾千人衆,天下還有什麼樣的部落會是漢部落的隊手?!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是,當時攻打鑫部落,攻打竹島,驍騎衛幾乎就沒怎麼參加戰鬥,瓊州島這裡的地形壓根就沒有多少適合騎兵進行大規模戰鬥的地方。
當時羅衝專門組織了一支騎兵過來,要的就是他們的快速奔襲能力,既可以用這支騎兵當作騎兵,快速突襲對方的戰略節點,又可以在己方戰事不利的情況下,迅速機動進行支援。
羅衝想的不錯,只可惜敵人實在太廢物了,壓根沒給驍騎衛製造動手的機會,你說這讓人多難受。
因爲驍騎衛畢竟是軍事單位,所以古計和田洪只被允許稍微參觀一下,不過看在葉安金吾衛的面子上,古計和田洪兩人也得以穿上驍騎衛的沉重鎧甲,坐在馬背上體驗了一把騎士的感覺。
兩人還拿着長刀和大槊比劃了幾下,算是滿足一把冷兵器軍隊的好奇心。
告別了驍騎衛之後,他們就直接乘船離開了新化郡,一行人又直奔咸豐郡駛去。
咸豐郡這個地方其實條件更加惡劣一點,淡水資源少,可以開墾種植的土地也不算多,但好在這裡開發出來了幾個鹽田,是漢部落最大的食鹽生產基地,附近的百姓也大多都在這裡做工。
自家的產出加上在鹽場上班的工資,也算是讓他們過上了不錯的生活。
畢竟家裡的產出足夠吃喝穿,那麼上班打工掙得錢就可以存起來或者拿來買其他的東西了。
來到咸豐郡之後,古計和田洪兩人直奔鹽場而去。
有一說一,這兩個傢伙雖然吃了一年多漢部落提供的白鹽,但不管是井鹽,岩鹽,還是海鹽,這些食鹽都是如何製作的,其實他們並不清楚。
這次來到鹽場,當兩人看到地上那堆積如山的雪白食鹽時,兩人都不禁瞪大了雙眼,就這麼一個小山包的鹽,就得值多少東西啊,如果可以拿來交換人口的話,恐怕都可以直接把他們白屋族的所有人都買下來吧。
而且這裡居然還有這麼多,鹽場大的幾乎看不到頭,類似的‘鹽山’一堆接着一堆,怪不得漢部落能滿足整個漢部落幾十萬人口的食鹽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