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 真緊張

武裝泅渡,放到21世紀那是所有部隊的必練項目。

但在20世紀初,除了蘭芳這一家之外,真的就是別無分號,就連知道這個訓練項目的法國人也不練。

原因無他,用不着!

20世紀初的軍人,還沒有“特種作戰”這一說,更沒有專門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的“特種部隊”。如果沒有秦致遠的意外出現,“特種作戰”這種作戰方式要到二戰時纔會出現。

既然沒有這種作戰形式,那麼也就無從防禦,至少漢口的英國人無從防禦。

英國或許想過蘭芳人會來,但是英國人根本就沒想過蘭芳突擊隊會從長江上使用武裝泅渡這種方式潛入。

就在出發前,爲了確保萬無一失,麥克塔維什還安排了兩艘船去英租界區域上游鬧出點動靜,轉移正在江面上巡邏的英軍士兵的注意力,給潛入行動上個雙保險。

麥克塔維什雖然看不上英國人的戰鬥力,但真到了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麥克塔維什還是表現的足夠小心翼翼。

這也是秦致遠的一貫要求,戰略上蔑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晚上八點,這是麥克塔維什親自定下的行動時間。

七點半的時候,一艘雕樑畫棟的花船從英租界上游順流而下,看樣子是某個富商包下了這個花船,要來個秉燭夜遊什麼的。

此時的長江航道還是極爲繁忙的,漢口可是擁有民國內陸最大的港口,南來北往的船隻非常多,港口根本就沒有清閒的時候哪怕是到了晚上,江面上依舊是檣櫓如雲、川流不休,一派繁忙景象。

跑船的嘛,其實沒幾個老實人,對於喝花酒、逛妓院什麼的都不陌生,對於花船自然也是熟悉的。

所以當那艘花船順流而下,酒香四溢鋪滿整個江面,絲竹嬉笑聲不絕於耳的時候,得到的罵聲真的不少。

這特麼太可恨了,正是飯點,江上的船老大們都飢腸轆轆的時候,這時候出來一艘花船弄得酒香四溢,還有輕歌曼舞助興,真的讓人感覺人生灰暗。

花船上的船老大估計喝得也是有點多,就在快要進入英租界江面的時候,花船突然開得有點歪歪扭扭,然後向着江中一條運糧的躉船直駛過去。

估計躉船的船老大是在冷笑,花船這種船看上去大,實際上分量很輕,躉船這種船看上去有點平踏踏的,實際上裝滿了糧食分量極重,三五條花船都不一定有一艘躉船重。

物體相撞的時候那個質量守恆定律是怎麼說來着?

估計躉船船老大的笑聲還沒落,花船就義無返顧的一頭撞在躉船上。

好嘛,花船上什麼人最多?肯定是女人啊,而且還是不怎麼正經的那種女人,這一下可算是捅了馬蜂窩,只聽得花船上頓時尖叫聲連連,然後花船上的人就像是下餃子一樣噗噗嗵嗵全部都在往河裡跳。

這長江邊的人啊,就沒有不熟水性的,要說個個都是“浪裡白條”那不一定,但在長江裡游上一個來回不成問題。

想想吧,一羣花枝招展的女人掉進江裡,還是那種不怎麼正經的女人,這吸引的目光不是一般多,別說上游的英軍炮艇,就連下游的法軍炮艇都想過來搭把手,就算是不能一親芳澤,總是也能揩揩油過過手癮不是。

當然了,英國人救人那是真心實意,法國人想救人那就是個幌子。

不過估計這羣不懷好意的傢伙註定要失望,那些跳進水裡的女人,不管身上穿了多少衣服,都是披荊斬浪如果美人魚一般,根本就不需要旁人救助。

也無所謂了,這種情況可不常見,大夥就算是揩不了油,看看熱鬧過過眼癮也是好的。

就在法軍炮艇上,英國人看不到的那一側,麥克塔維什已經做好了準備。

這時的麥克塔維什從頭到腳一身黑衣,臉上也塗滿了黑色油彩,如果麥克塔維什不睜眼簡直就是個小黑人,麥克塔維什渾身上下只有一把手槍和一柄匕首,除此之外再沒有任何武器。

“你確定要游過去?”都到了這種時候,理查德還是不放心。

“別廢話,等我們全部下了船,你們馬上就掉頭,不用等我們。”麥克塔維什果斷,眼看已經距離利泰洋行不遠,麥克塔維什雙手搭在船舷上,慢慢把身體沒入水中,連一絲水花都沒有濺起來,真的就是神不知鬼不覺。

就在麥克塔維什身邊,十幾名突擊隊成員也用同樣的姿勢入水,然後就是默不作聲的往利泰洋行的方向遊。

說起來,麥克塔維什他們的游泳姿勢實在稱不上好看,就是那種土到掉渣的“狗刨”式,這種游泳方式雖然不好看,但勝在無聲無息,如果不考慮時間問題,麥克塔維什他們能用這種方式游上個十幾公里一點問題都沒有。

那還是在全副武裝的前提下,現在這樣輕裝前進更加輕鬆。

除非是英國人此時使用探照燈盯着這邊使勁看,否則絕對無法發現麥克塔維什他們,麥克塔維什他們也不是拼盡全力的遊,就是那種半天劃一下水,看向前的衝勁已經全部消失然後才劃另一下,這樣慢是慢了點,但真的是無聲無息,連個水花都沒有,甚至連漣漪都可以忽略不計。

不到三百米,其實也就是幾分鐘的事,看熱鬧的英軍炮艇還沒有掉過頭來,麥克塔維什他們已經摸到利泰洋行的外牆邊。

說是外牆邊有點不準確,確切點說,應該是到了江邊的防波堤底下,要沿着延伸到江水裡的臺階向上爬個十幾米,這才能到利泰洋行外牆邊。

其實就是這段距離最危險,因爲誰都不知道岸上有沒有英國人的哨兵,誰都不知道會不會剛上岸就被英國人發現。

麥克塔維什多機靈的,雖然看到有臺階從江岸上一直延伸到江水裡,麥克塔維什也沒貿然上岸,而是又往旁邊遊了幾十米,這才滿滿靠向岸邊。

其他的突擊隊員不用麥克塔維什招呼,他們都跟小鴨子一樣跟在麥克塔維什身後,丟不了。

至於張漢卿率領的那幾個東北軍,麥克塔維什纔不管他們呢。

麥克塔維什又不是東北軍的保姆,對張漢卿的生命不負有責任,張漢卿是死是活跟麥克塔維什沒關係,就算是張漢卿在這次行動中殞命,張雨亭也怪不到麥克塔維什。

臨來的時候,雖然唐家鼎極力反對,張漢卿還是堅持要跟着蘭芳突擊隊感受下,哪怕是在行動中遭遇不測,張漢卿也不會怪任何人。

來到江邊,麥克塔維什回頭做了個手勢,馬上就有幾名突擊隊員湊過來搭了個人梯。

在水中搭人梯,其實不費什麼勁,水本身就是有浮力的嗎,四個人一較勁,就把麥克塔維什扔上了近兩米高的防波堤。

麥克塔維什還是仔細的觀察了下,這才慢慢往上摸。

事實證明麥克塔維什還是小心過度,或許是因爲長久以來的和平麻痹了英國人,英國人並沒有多少警惕性,整個江岸上就沒什麼哨兵,這讓麥克塔維什他們能安全的抵達利泰洋行外牆邊。

到了這裡,就能看出英國人的防禦還是很嚴密的。

整個利泰洋行,大概就是個四層高的磚石結構建築,看那四四方方的整體造型,估計每一層裡面都有不少房間,這會給麥克塔維什他們造成一定麻煩。

此時的利泰洋行當然是燈火通明,大廳門口和房頂上明顯都是有衛兵的,手裡都拎着李·恩菲爾德步槍,也算是戒備森嚴。

看樣子英國人也不敢大意。

就在麥克塔維什身後,幾名突擊隊成員從揹着的防水袋裡掏出各種箭和弓背,然後又掏出用油紙仔細包裹後的弓弦,只用簡單的幾分鐘,就組合成一張張反曲弓。

ωwш• тtκan• C○

反曲弓怎麼說呢,這絕對是戰爭史上的一個偉大發明,雖然沒有複合弓的射程遠威力大,但用在特種作戰時剛剛好合適。

相對於反曲弓來說,複合弓確實是有點威力過剩,曾經有人在四十五度角進行仰射的時候,箭矢飛出去一千九百米。

特戰隊員需要多大威力呢,最多九十米。

於是反曲弓就成了蘭芳特戰將士的最佳選擇。

就在那幾名特戰隊員剛剛做好反曲弓之後,麥克塔維什拍拍身邊突擊隊員的肩膀,向着上方做了個手勢,這是準備從頂層突入的意思。

於是剛做好弓箭的那幾名士兵又把那些個反曲弓背在背上,準備協助麥克塔維什攀爬。

其實嚴格說起來四層樓不算高,但準求完美的英國人所建的房屋樓層相當高,所以現在看上去,距離樓頂大概就有個20米左右的高度。

20米,放在特戰隊員們手裡也確實是不算什麼,哪怕是沒有助力,麥克塔維什他們也能徒手爬上去。

這也是蘭芳士兵經常練習的項目之一,普及程度和武裝泅渡差不多。

說幹就幹,麥克塔維什把匕首重新塞入刀鞘,準備開始攀爬。

就在麥克塔維什剛想向上爬的時候,英軍炮艇上的探照燈突然向着麥克塔維什他們的藏身地掃過來。

難道被發現了?

麥克塔維什這會是真緊張!

第245章 調整670 十萬人615 米夏(爲漫天繁花不見血景的盟主第十更)第二章 半個班962 冰火兩重天526 清算779 反抗1059 不設防899 滅種624 地頭蛇817 忘不了第109章 冬歇期719 笑掉大牙第66章 莫名其妙第101章 烙印914 階層無處不在940 半神1037 算死早756 踢皮球1050 買不到就偷,偷不到就搶440 抱大腿702 火爆712 謀朝篡位442 合縱連橫第127章 無恥之尤813 決裂930 真好看857 重新開始軍管321 趨吉避凶971 硬着頭皮也要上第259章 分潤(30月票加更)1036 天下烏鴉一般黑627 其心可誅878 威懾第64章 少將1050 買不到就偷,偷不到就搶890 學術交流677 這裡是紐約337 毀人不倦669 時空錯亂538 吃相難看980 天下沒有的午餐609 野心家第32章 上陣710 既成事實557 永不言退601 迫不及待第77章 僵硬1001 步步推進740 怎麼敢765 欺負人第30章 天使924 波斯灣447 有錢纔是硬道理364 狩獵紅男爵第251章 作弊第237章 鐵軍709 接手374 話語權404 目標要轉向日本了?963 都沒閒着第104章 壓力663 背叛1006 秋後算賬531 少數服從多數985 理直氣壯388 送別449 搶回來548 不要說漢語386 親人啊(爲sleepingun的堂主加更)第140章 荷蘭人好欺負第234章 接戰1034 全民大聯歡540 好複雜436 魅影重重第158章 質問726 你咋不上天呢?653 一起吧500 心甘情願第69章 練習749 沮喪850 另一種戰鬥的方式955 警惕第226章 粉墨登場977 牆角挖的太狠牆是會倒的1012 倒陸第153章 過分第42章 地獄768 奇葩632 真年輕624 地頭蛇684 暴怒的大舅哥806 鏗鏘有力612 兄弟聯盟第39章 暗流403 報應第156章 陰謀第35章 白露963 都沒閒着第198章 1917年的九年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