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天下文膽

聽說有宣化文教的神器,當下上起馮道、錢弘,下到吳越宗室諸人和使團隨員都是無心飲宴,只想等着見識神器。

過了約摸半個多時辰,蔣袞纔算是被請進宮。也幸好蔣袞是昨天指揮船隊送錢惟昱和馮道回杭州的,所以如今人還在杭州歇宿。如果是已經回了明州的話,馮道就得再百爪撓心地多等兩天了。

見蔣袞上來的時候,馮道還愣了半晌這人,不就是前幾天送自己使團和富陽侯一起來杭州的那個船隊舶主嗎?想不到這人一個海商,竟然還弄得出如此異寶唔,想來應該是富陽侯的巧思功勞了。

蔣袞還是第一次進吳越王宮,也是第一次見到吳越王和中原朝廷宰相一級的重要人物,當下也是神情激動,趕緊讓宮門外的侍衛把他的東西擡進來。

只見那是幾塊大鐵板、大鐵框、還有兩個各自按照十六韻部分成扇形區塊的大轉盤。每個扇區裡面都滿滿地排着幾百枚一樣尺寸的長條形白瓷印章,也都在扇區邊緣刻着大大的硃紅色韻腳標註,讓人可以快速識別這裡面放的是哪些音節的字印。

“此物,果有什麼稀罕麼?莫菲……”

“好教馮相得知這幾枚印章,乃是用白瓷土刻制,白瓷土入窯燒製之前頗爲柔軟,刻鑿簡便,以與雕版刻字同樣的方法,就可以輕易在上面刻出清晰的字跡而後再把刻好的字章入瓷窯燒製,其後便板結堅硬,不再變形。

隨後,把這一版瓷印全部排在一塊鐵板上、上面用鐵框套住免得滑動,隨後以草木灰燼與豬油脂膏混合燒熱,灌在鐵板底部,待油脂與草木灰燼的混合物冷卻凝結之後,字印就牢固定在鐵板上,可以如同整塊雕刻的木板那樣用於刷墨印書。

因爲此法可以重複使用字印、不必全文反覆刻鑿,至於那兩幅圓盤和上面承載的,就是全套的活字字印了,有些常用字還刻了幾十個,以便書中反覆使用時可以同時置入故而小臣將此法命名爲‘活字印刷術’。”

錢惟昱一口氣把自己在南唐爲質這三年裡偷偷鼓搗的一個好東西獻了出來,心中還在暗暗碎念:“畢昇,對不住了,反正你的活字印刷術如今要做出來也沒啥技術難度,我就提前一百年幫你弄出來吧。

而且你也不算冤,你後來只是研製出了質地不夠堅硬的膠泥活字,我今天弄的可是先進得多的、刻字的時候柔軟、印刷的時候堅硬的白瓷活字。也免得世人被你的半成品活字引得走彎路,甚至將來還有高麗棒子舉着銅活字來說他們纔是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中國的印刷術發展史,可以說是和其他配套設施以及文治的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只要市場有需求,一般就會有進步,而發展緩慢的年代,無非也是因爲其他方面的瓶頸或者市場需求的不振導致的,並不是因爲技術難度。

秦漢時候,是不存在印刷術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爲東漢蔡倫改良出“蔡侯紙”之前,中國連可以用於印刷的紙張都沒有,因此又哪來的印刷術呢?那時候一本書的成本里面,寫字用的絹帛價錢可是比抄寫耗費的人工更貴,因此字跡載體的成本纔是書本成本的最大瓶頸。

東漢發明了新式造紙術之後,紙張成本的比重下來了,印刷或者說抄寫的成本開始成爲書籍的主要成本。於是印刷術開始出現了最初的發展,不過,另一個原因成爲了制約印刷術改良的主要原因六朝時候的選官制度是發源於三國時陳羣的“九品中正制”,所以有沒有資格做官基本上全看出身,而不看你有沒有文化,所以世家門閥的腐朽程度比兩漢更甚,讀書的市場需求非常萎靡。

一直到了南朝齊樑二朝時,因爲當時佛教大盛,所以出現了大規模印刷的需求不過不是用來印儒家的四書五經,也不是道家法家的哲學著作,而是用來印佛經。那時的人從古代佛經刻碑當中得到靈感,發明了碑拓印刷法。也就是把要印的佛經在碑石上刻好,然後在碑上刷上墨汁,把紙張鋪上去用輥筒壓一壓,就出現了經文書頁。

不過那種原始的印刷有很大的弊端,首先因爲刻碑的時候,字跡是被鑿掉的部分,所以刻出來的字跡是“陰文”,也就是往內凹陷的,用這種拓碑法印出來的書,也就是“黑紙白字”而不是“白紙黑字”的。此法不但有閱讀障礙,而且對墨汁的耗費非常多,紙張被大量墨汁浸泡後成書的壽命也短,再加上刷墨表面面積過大,很容易滲開來糊掉字跡。

到了隋唐的時候,新一代印刷術雕版印刷開始出現了,之所以出現,其市場原因是隋煬帝發明了科舉制居然讀書讀得好就有得做官,這樣的誘惑,一下子讓天下的讀書人比例爆棚了好多倍。讀書人多了,書籍的市價自然開始騰貴,工匠商人也就有動力改良印刷術。到了唐朝晚期,雕版印刷術漸漸出現了。

雕版印刷的成本前文已經說明了,不再贅述,這裡再簡要說說雕版相比於活字在成本以外方面的其他劣勢:首先,雕版刻錯了字不能錯一個換一個,也沒法修改;所以只能是重刻,或者乾脆容忍錯字。

其次,雕版印刷用的是木板,木頭的天然纖維紋理會影響字跡,中國古代印刷用字體的“橫細豎粗”就是來源於此,因爲雕版的時候往往是把橫向的筆畫順着木材的紋理刻劃,而豎向的筆畫需要切斷許多紋理,所以如果刻得細的話就容易崩斷、不清晰。

最後,雕版印刷的使用壽命也較短,一塊雕版當中只要有部分字跡磨損之後,整塊板子都要把字跡刨掉一層厚度,再磨損之後就不能用了,要重新雕版。根據考古統計,一塊雕版的使用壽命極限隨着時代的不同、材質的進步,大概在500本~2000本書之間。

……

瞭解了這些情況之後,也就可以看出當初馮道爲什麼弄一個《五經》、《九經》要那麼大的耗費了。所以,當下隨着錢惟昱把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各項優劣仔細分析給馮道等人聽之後,馮道不由得被深深的震驚,隨後是無盡的感慨。

“想不到啊,想不到,老夫賴朝廷之力,窮二十載光陰都沒能完成的事情,卻被賢侄如此這般便解決了……當真是後生可畏!”

錢惟昱一聽馮道對自己的稱呼都已經從直呼爵位變成了“賢侄”,當下也知道馮道是被自己徹底感動了。畢竟活字印刷這種改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錢惟昱拿得出這個東西,就說明他說的“仰慕馮相教化天下之功德”這句話不是空口白話隨便說說的,而是他在南唐幾年就已經抽時間在研究了。這樣的行動比什麼虛詞恭維都能讓人折服。

既然對方都稱呼自己“賢侄”可,錢惟昱也不客氣,說道:“晚輩今日願意將這全套活字,贈予世伯,如果能爲《九經》大業略盡綿薄,也算是世伯賞了晚輩一點功德。”

“這套東西……只怕也靡費不少吧……唉,不過大恩不言謝,吳越向來對朝廷恭謹,每次入貢都有數十萬兩獻禮,這次的東西,老夫就顏代天下讀書人謝過了!”

活字印刷的插曲過了之後,酒宴的後半程纔算是徹底賓主盡歡,馮道最後沉沉睡去,被錢弘安排宮女服侍下去歇息,此後幾天也好生招待應酬。11月初,錢弘再另派了杭州水師的戰船護送馮道回國,免不了又貢獻了價值數萬銀兩的貢品。

馮道回國之後,自然也把吳越錢王獻活字印刷、輔佐當今聖上大興文教之功勞廣爲宣傳。後周太祖郭威在建國之前只是個廝殺漢,對南方各國並不瞭解,只是知道吳越比其他稱帝的國家要恭敬很多。

這次回去聽了馮道恰到好處地宣傳,上起郭威、柴榮,下至如今在後周朝廷中還不算最高層、但是將來頗有潛力的文臣百官諸如王樸、範質等人,也都覺得錢王實在是文治之主,對吳越在武功方面的警惕心就更低了。

後來,也就是來年開春的時候,《五經文字》和《九經字樣》比歷史同期早了將近兩年完成了印版,後周朝廷趕緊加印了數千冊,廣發各處朝廷所有的監學、書館,並對百姓出售一部分。這是這兩部鉅著首次大規模公開發售,在中原大地上造成了巨大的轟動……天下讀書人也都在馮道恰到好處地“自謙”之下,知道了原來這份功績有相當一部分仰賴於遠在江浙的吳越王室努力。

普天之下的讀書人,在這個征戰不休的亂世之中,從這一刻開始,普遍產生了一絲對文明的嚮往。一些不得志的貧苦士子,開始考慮南遷東移,離開武夫當國的混亂之地當然,這些都是遙遠的後話了。

百度快速搜索:本名+

第452章 同歸於盡第37章 爲人作嫁第469章 絕路計第485章 潘多拉封印第37章 爲人作嫁第366章 李重進北伐第301章 孫承佑第325章 李景遂之死第305章 探望第378章 選子女天皇第273章 教科書式的殲滅第232章 雅樂之神第427章 必須昭告天下第446章 凌虛飛渡第401章 來進士也不值錢了第403章 赤誠攤牌第240章 馬上風第351章 邢州陷第177章 胡逗洲第367章 安和之變第418章 世子第445章 飛魚都第481章 日落長安第26章 窮途末路第109章 宿命邂逅第68章 文治神器第35章 千頃鹽田第5章 君疑臣不反第9章 海商第350章 慕容延釗授首第377章 造勢第423章 蜀道難第42章 鈍刀割肉第380章 既得金陵又立牌坊第86章 收穫第88章 馬政淵藪第120章 童子切第10章 端倪第188章 羊頭狗肉第427章 必須昭告天下第337章 李煜第453章 蜀地平第389章 白石第452章 同歸於盡第240章 馬上風第184章 廿三婆婆十九媳第233章 紫式部第54章 周府第33章 殖民曙光第448章 曹彬覆沒第56章 搪塞脫困第225章 大名起源第371章 澱川血第51章 三年第389章 白石第47章 以退爲進第414章 一盆冷水第388章 不該出現之人第472章 洗牌劇變第48章 保昱塔第353章 匹夫有責第164章 拐一個送一個第280章 撫慰第391章 無師自通車懸陣第349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第72章 召見蔣袞第93章 落腳點第190章 共赴陽臺第441章 斧聲燭影-上第411章 認清白眼狼第341章 爭分奪秒第164章 拐一個送一個第140章 孰爲風?孰爲樹?第111章 虛驚一場第374章 發兵兩京第236章 邀買人心第230章 遣周使動議第310章 科舉改革第98章 破賊第260章 時間差的藝術第18章 留從效第397章 逼良爲娼第411章 認清白眼狼第207章 火藥初陣第126章 同化日語第326章 大梁一布衣耳第476章 北國第118章 攻山第48章 保昱塔第64章 李重進第349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第67章 馮道的心結第446章 凌虛飛渡第220章 寶馬待遇第156章 高冷併發症第34章 平湖方略第89章 東海方略第188章 羊頭狗肉第260章 時間差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