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戰火

元蒙與大英以萬沙江爲界,從元蒙都城奇爾陰到大英兆都約三千里。萬沙江以北溝壑縱橫,以南爲草原高低漸至平原。元蒙誅殺大英使臣後迅速整兵南下,三十萬鐵騎渡萬沙江,連攻大英十二城。但凡元蒙軍隊過境,守城官兵一律斬殺,連續數十日來竟無人能傳信回京。直至靜元皇后駕崩,報喪使節發現異常,一路驚慌失措加急上奏。

待那八百里加急送至皇帝手中,元蒙反叛已過一月。

乾始宮勤政殿內,皇帝已經怒火中燒,手中的奏章狠狠地砸向面前的大臣。而現在在勤政殿的幾位大臣,都是朝中心腹股肱,見此無不慌張跪地。

"朕叫你們看守江山,就是這幅樣子麼!"皇帝狠狠道,氣得有些發昏,"來,誰來說說,現在這樣,諸位有何高見啊?"

"皇上息怒!"

一名老臣走上前奏道:"臣以爲,如今北境大亂,不是追責之際,當今應仔細着手安排應戰人選,迅速拿下一場勝利,以振軍心。"

"啓稟皇上,臣以爲不妥,"另一名年邁的臣子道,他手持一板笏,先是對上首的皇帝一躬,"元蒙能如此猖狂,定是我大英出了內鬼。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追究問責也是緊要的。"

皇帝沉聲不語,轉言問道:"向愛卿,你覺如何?"

向大人躬身出列:"回皇上,臣覺得二位大人所言都不差。只是元蒙如此兇劣,歸根結底是賦稅太重引起,皇上或許可降低賦稅,給予金帛,元蒙也再無討伐理由。"

"向大人說得輕巧,"那名老臣冷哼,"那些北蠻人得了好處焉肯罷休?就此低聲下氣求和,要我泱泱大國的臉往哪擱?"

"難不成令生靈塗炭,才叫有面子?"向大人反駁道,又躬身上稟:"皇上,若要出兵,得有將帥,臣敢問,如今朝中有誰可任元帥?"

如今的朝中,只有幾位年邁的老帥。當初林月討伐,一是林月本身因連年征戰自身匱乏,二是南有南淮王駐守,南淮向來以驍勇著稱,這才大勝於林月。太平久了,朝中對武將的培養也沒有先帝時一般重視,除卻東南西三方各有王侯駐守,其餘小國尚不敢侵擾。但內蒙屬藩國,素來都是說缺少士兵糧草,又常常軟弱,大英自沒有多重視之。如今突然猛攻,竟是措手不及,連連敗退。

一陣沉默後,皇帝已漸漸平復下心情,敲着桌淡淡道:"這場戰,必須打。"

而且必須打得漂亮,讓外方小國知道,大英並沒有外強中乾。

向大人無言以對,有些憤然道:"既然皇上意已決,微臣自當從命。"

"……那愛卿,"皇帝轉言道,"你覺得由誰主帥?"

那家世代爲將,只可惜這一代主文臣,而老一代已年過古稀,哪還打得動?

站在衆臣中的一位中年男子認命地走出,將記憶裡爲數不多的武將挨個數了個遍,然後顫顫巍巍地說:"或許南淮王,可堪重任?"

上首的皇帝只覺得方壓下去的火又上來了一層。

"那大人人還未老,怎麼心智卻糊塗了?"老臣嘲笑道,"南淮王守南境,豈可隨意調動?"

那大人渾身一顫,跪下道:"皇上息怒,是那家無能了。"

"回皇上,臣愚見,以爲可派雲祥生。"又有一名大臣奏道。

"雲祥生?"皇帝皺起眉,仔細在腦中回憶,問,"他是何人?"

"嬉嬪之父,"那名大臣回道,"此人有雄才大略,可堪一用。"

大殿靜寞一瞬。

"哼,"皇帝冷哼一聲,站起身來拂袖離去。

皇帝走後,衆大臣散去。向大人拍了拍那名舉薦雲祥生大臣的肩,似寬慰着說:"華大人,皇上最忌舉薦后妃親眷,您何必呢?"

華太師義正言辭地回道:"國難當頭,還忌諱這些作什麼?"

"哎呀,"向大人忙拉着他快步走開,"天子皇家,哪能說這個。"

勤政殿後殿,皇帝閉目聽着李公公的回話,忽而冷笑:"向愛卿可是個老狐狸。"

"皇上這話,臣妾可聽見了,"一道清麗女聲傳入,隨後殿中出現一位豔美女子,穿得一身流光,盈盈拜下。

"豔貴妃,你有何事?"皇帝擡眸看了她一眼,淡淡道。

"臣妾想皇上了,便來找您,"豔貴妃笑道,"前朝元蒙叛亂,後宮裡都傳開了。"

皇帝微皺了眉。

豔貴妃溫言道:"皇上可是心情欠佳?"

皇帝神色微頓,忽然頗有閒心地問:"若要開戰,貴妃覺得派誰好?"

豔貴妃聽言一愣,忙答:"後宮不得干政,皇上可爲難臣妾了。"

"前朝臣子說的話沒什麼意思,朕想聽聽貴妃的話。"

豔貴妃默了默,擡起笑意道:"臣妾覺得,那家裡派一個人就好啊。"

皇帝擺擺手:"那家近年來只知啃祖輩功勳,甚是無用。"

"這樣嗎?"豔貴妃微訝,"可臣妾聽說那家嫡長是先天帥才啊。"

此話罷,皇帝眼中閃過一道情緒,他問:"貴妃從何聽來?"

豔貴妃低眉答道:"宮人們間流傳的話罷了,臣妾興起時打聽過,市井中有很多類似的傳言。"

"是麼……"皇帝喃喃道,神色難辨陰晴。

豔貴妃略低了頭,暗暗皺了皺眉,擡頭時卻揚起笑來:"其實若說引兵打戰的事,誰能比的過慎王妃呢?自從慎王妃和親以來,臣妾就聽了許多她的傳言呢,什麼林月戰神未來女君,有些竟說得似神女下凡來了。"

皇帝一邊聽着,一邊拿起奏摺靜靜地看起來:"大英還沒有女子爲帥的規矩。"

豔貴妃燦笑着說:"臣妾也是說笑罷了。"

"還有事麼?"

豔貴妃神色如常,依舊笑得溫順體貼。她抿嘴道:“皇上這是趕臣妾走呢。臣妾宮裡新增了膳食,是皇上喜歡的……臣妾三番四次差人來請,皇上就是不來,那臣妾,這不就只好親自來找您了嗎?”

皇帝忽然覺得頭有點大,不由扶額自己揉着太陽穴。他最煩的就是後宮女人找他邀寵之類的,這還得好生哄哄,倒不如和大臣商議政事直接點。

“朕知道了,這幾日元蒙戰事,待政事處理罷,朕自會去愛妃宮裡的。”

豔貴妃似乎十分高興,欣喜地垂頭道:“多謝皇上。”

日頭偏西,餘暉灑滿了壽成宮上。

宮女們擺放好膳食碗筷,除近侍外紛紛退了出去。今日的晚膳樸素簡單,只單單一碗湯兩份小菜,主食是饅頭。

太后將皇帝請來,母子二人沉默着不說話,待菜上齊後太后才說:"皇帝,北邊打戰了?"

"是。"皇帝答道,親自舀了一碗湯遞給太后。

"打戰……最是勞民傷財了,"太后接過湯,輕輕嘆了口氣,"此戰,速戰速決的好。"

"母后所言甚是。"皇帝道,一邊吃下饅頭。

太后看着皇帝,眉頭微微皺起:"哀家生了兩個兒子,一個皇帝你,生性內斂,脾氣古怪,翊兒則與你完全相反,平日裡就遊手好閒,成了親也沒見消停。"

"皇弟這幾天已收斂許多了,"皇帝輕聲道。

太后冷哼一聲:"這場戰,你打算派誰去?"

皇帝放下碗筷,反問道:"母后以爲誰好?"

"今日上午,豔貴妃來請安,"太后瞥了眼皇帝,手中撥弄着湯勺,"說那家嫡長子,就很不錯。"

皇帝神色不變,道:"人雖好,太過年輕……"

皇帝話未說完,太后卻已察覺到其中之意,頓時橫眉,手中的勺子往碗裡一扔,濺起一片水花。

"皇帝!你爲君者,當心系百姓,哀家這餐飯就是想給你提個醒!"太后氣極,言語間已變得胡亂,"邊疆苦寒,戰場上又刀劍無眼,百姓水生火熱,你怎麼忍心?怎麼忍心讓他去那個地方?"

皇帝微不可見地嘆了口氣,站起身來請辭:"母后氣糊塗了,待母后平靜下來,兒臣再來請安。"

"你……"太后怒目圓睜,拍着桌子站了起來,眼睜睜看着皇帝走遠,又不甘地坐回去,哼道:"好啊,好啊,現在皇后走了,倒叫他身邊少了個能勸的人。"

錦安站在一旁目睹着一切,她心中嘆氣,不知是嘆太后的私心,還是嘆皇帝的寬心。她只是一邊幫太后順着氣,一邊低聲寬慰。

皇帝並未走遠,只是走出殿門藉着昏暗的光線躲在門後,直到聽到太后氣息漸漸平復,才擡步離去。

皇帝依舊是喜怒難辨的神色,他自顧自行在宮道上,神思不由得飄遠,皇后自成親到去世的模樣從他腦中一一閃過,腳下的步伐越來越慢,最後停下。皇帝擡起頭,原來已行至興聖宮下。

這裡的將來,會是誰住進去呢?

"李全,"皇帝道,聲音不辨喜怒,"明日早朝罷,朕要見慎王。"

次日清晨。

青衣照舊早早地起牀,簡潔了當地抒好妝發,素面朝天地走出房間,準備叫王妃起牀。

方出門不久,青衣就見慎王身邊的侍從端了早膳經過。青衣見過這個侍從,長得雖不如慎王帥氣,但也是清俊,起初她還以爲是別家府裡來的貴客呢。

"那個誰?"青衣喊了一聲,快了步伐走去,"你端着早膳去哪兒呢?慎王這就起了?"

阿承聞言頓步,皺着眉看過去,只見某一素面朝天的侍女三步並兩步似的過來。阿承在王爺身邊待久了,見慣了濃妝或淡抹的絕色女子,繞是雍容若靜元皇后,也是要淡抹的。

眼前這位……話是俗了些,長得卻是嬌俏,比之王妃略帶冷豔的美,似乎更好看一點?

於是阿承微微一笑:"王爺今早要進宮,現已起了。"

"進宮?"青衣蹙着眉想了一會兒,很快便將這個問題拋在一邊,"哦……王爺昨兒睡書房?"

"是。"

青衣聽後襬擺手:"好,我知道了。"

阿承愣了會兒,眼看青衣就要轉身走,他連忙說:"敢問姑娘芳名?"

青衣腳步一頓,略帶疑惑地轉頭回答:"青衣。怎麼了?"

"青衣……"阿承輕輕唸了一句。

"嗯?"青衣挑着眉看他。

阿承這才反應過來,忙學着自家王爺勾起笑容:"只是在想姑娘模樣甚好,若是抹了妝色應會更美。"

青衣臉頰一紅,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只嘀咕了一聲連忙跑開了。

阿承懵在原地,仔細回想青衣最後嘀咕的話,愣愣地念出聲:"笑……什麼笑?"

他學王爺學得不成功嗎?王妃不是很吃這一套嗎……不對,是王爺沒笑好,不然也不會睡書房去了。阿承這樣想着,便搖頭晃腦地走開了。

另一邊,青衣已跑到王妃屋裡,嘩地推開門,卻見王妃已經洗漱妥當坐在正堂喝茶。

"王妃?"青衣被眼前景象弄得懵了,轉頭看太陽,沒錯,太陽是在東邊。

玉和嘆了口氣:"青衣,在大英這兒要有規矩些。"

青衣更加模糊了,來大英才多久,自己主子就忘了在皇宮暴打太醫的事嗎?

"……王妃,你今兒怎麼起這麼早啊?"

玉和有些無語:"昨日夜裡,太后來了口諭要進宮,你忘了?"

忘了……青衣腹誹,隨後道:"那奴婢端早膳來。"

"不用了,肖嬤嬤會端來。"

青衣低低的應了一聲。不多時,肖姑領着幾位侍女端了早膳上來。

“青衣,你還未用早膳吧?”玉和一邊拾起筷子,一邊問道,“坐下一起吧。”

青衣“哦”了一聲,坐下來又看了眼肖姑,輕聲問:“王妃,肖姑姑不一起吃嗎?”

玉和還未答,肖姑卻含着笑對青衣道:“青衣,主子用餐奴婢不得同坐,這是規矩。”

青衣愣了一會兒,她來大英這幾個月也沒聽說有這個規矩啊,遂轉頭問玉和:“王妃?”

“肖嬤嬤管得未免多了些,”玉和聲音冷了下來,“這雖不是林月,但這漱玉苑還是我做主的。”

肖姑卻不理,只對青衣道:“青衣,做奴婢的不可逾矩。”

青衣神色暗淡下來,乖乖地站起身靠邊。

“肖嬤嬤此舉難道合了規矩不成?”玉和挑眉,眼裡盡是寒意。

“惹了娘娘不快,是奴婢的不是,”肖嬤嬤低身道,“但若主子有不是,奴婢怎敢縱容。”

玉和聞言冷笑一聲,氣得連飯也不想動了,連粗話都說了出來:“大英的規矩就是個屁,你如此喜歡這裡的規矩,我應該請了宮裡的規矩嬤嬤好好來教教你。”

“娘娘慎言,”肖姑依着大英禮半跪下身,“另外,王妃娘娘身爲主子對下人說話時應自稱本宮。”

玉和怒極,眼看着就要動粗,青衣忙笑着說:“王妃,這大清早的生氣多不好,您不也常提醒奴婢在大英要規矩些嘛,肖姑……也是關心則亂。”

玉和心裡默道了句“關心個屁”,但看着青衣如此誠懇的樣子,生生將着四字嚥了回去:“好吧好吧,那你先回去用過膳來,肖嬤嬤也退下。”

“是。”

玉和看着二人退出去,默默舒了一口氣,深覺以後得離肖姑遠些,否則定有日給氣出病來。玉和邊想着,邊用早膳,待到用罷喝早茶時,有侍女來通報裡尤側妃來了。

“她來做甚?”玉和嘀咕了一句,“等會就進宮了,不見。”

侍女正要幅身出去,卻被肖姑攔下,只聽她道:“王妃娘娘,妾室每日向正室請安是規矩。前幾月側妃着了風寒,您寬容她免安,如今側妃大好,您理當接見。”

玉和只覺得自己脾氣又要上來了,看也不願看肖姑一眼,直道:“我不見又如何?青衣,走。”

可方出了門,便見賜容側站在院中,才初秋的天氣,身上便披了一件厚厚的斗篷。

玉和皺着眉頭看她:“你身子不好,便不要來請安了。”

賜容低着身搖頭:“給王妃娘娘請安是大事,妾身已經耽誤了許久,如今怎敢再誤。”

“無妨,”玉和有些不耐煩地擺擺手,“今日我要進宮,你退下罷,以後也不用來了。”

賜容一愣,眼眸微睜,似是不敢相信一般,愣愣地說不出話來。玉和見狀心中更煩,也不管她,提步就往前去。

悠兒在一側看着自家主子,約過了許久,賜容依是保持着玉和離開時的姿態,悠兒終於忍不住道:“主子,該回去了。”

賜容低垂下眼,輕輕“嗯”了一聲。她扶着悠兒的手踏出漱玉苑,哀嘆着說:“王妃終是王妃,那般氣度雍容,我不過是礙人眼兒的棋子罷了。”

“主子快別這樣說了,”悠兒眉頭輕輕蹙起,“您是側妃,又有太后支持,若一直這樣妄自菲薄,要被他人聽了指不住傳出什麼樣的話來。”

“我……”賜容動了動嘴,卻說不出什麼話來,於是咬着下脣說了句“知道了。”

大英己城。

“大人,援軍怕是不會來了。”一道低沉的聲音在賬中響起,似乎在下最後的宣判。

站在油紙地圖前的太尉閉了閉眼,鬢角已有白髮,他手中的拳頭漸漸握緊:“不來,便不來。”

“他奶奶的!”一名滿臉鬍渣的將軍忍不住爆粗,“姓那的盡是個軟貨!他孃的來不了老子照樣打勝戰!”

“說得好!”又一名將軍複合,一邊朝太尉拱手,“大人,只要您一聲令下,我定能殺那蠻人片甲不留。”

“華將軍英勇,何某佩服,”太尉亦拱手還禮,“但己城不是兵家要道,如若再敗了,恐怕士氣必衰啊!”

“所以,此戰必勝。”華將軍橫眉道。

“好,好,”太尉彷彿下定了決心一般,對着賬中將士道,“老夫便舍了這條性命,與諸位爲了我大英百姓,爲了這千秋萬代,共生死一回!”

然而城下元蒙騎兵衆多,有如鋪天蓋地之狀,氣拔山河之勢。己城官兵不過五千,死守三日而不破,己城老小婦孺個個爲兵,最終,鐵騎壓過了己城,全城官兵百姓壯烈犧牲。

後史記載,永盛八年己城之戰,乃曠古未有的驚天血戰。

距己城不過數裡,有軍隊駐紮,軍旗上赫然寫着大大的“英”字。軍旗之下,一位身着寬袖長袍的人搖着一把紙扇,雙眸隨着啼嗒的馬蹄聲漸近而微微眯起。

馬背上,竟是個身受重傷的孩童,他吃力的舉着一面寫着英字的小旗,直到看到眼前這位站在英旗下的人才慢慢放下。而隨着重力的改變,孩子從馬背上摔下,口中的學咕嚕咕嚕地出來,他亮着眼睛道:“大人,救救我們,救救我們……”

站在旗下的人不說話,只靜靜地看着孩子,直到孩子再也說不出話來,他才蹲下身子輕輕撫上孩子的雙眼,道:“會救的,自然會的。”

話罷,他站起身來。不多時,有一位小兵跑來行禮:“宋軍師,雲大人傳信。”

軍師接下信封,打開淡淡地掃了一眼:“嗯……你回去告訴老師,這裡安排妥了。”

林月氣候溫和,一年中寒日較少,大英地處北上,兆都的夏季短短三月,初秋挨着夏季的尾巴而來,也將匆匆而過。

玉和帶着青衣由宮人引着進入壽成宮延福殿,太后安坐在堂中品茗,腿上安坐着一隻胖乎乎的白貓,一副等候多時的模樣。

“來了,”太后微微擡了擡眼皮,一邊咽茶一邊道,“坐吧,喝喝茶。”

“是。”玉和應道,乖乖地坐下飲茶。不是她林玉和怕了太后,實在是這連着幾日太好頻頻召她,屢屢出些難題給她,如此簡單地品茶之事,如同科舉的學子突然遇上簡單的題目,得小心翼翼地捧着,生防一個不小心把簡單的變成難的來。

“茶,如何?”太后問道,聲音不辨喜怒。

玉和只嚐了一口,便皺着眉放下了茶杯:“茶是好茶,可惜放得久了些,發了酸味。”

哪裡是茶放久而酸,而是太后老人家往茶裡放了醋的緣故吧!玉和腹誹,這太后又賣什麼藥來了?

“茶沒壞,是哀家加了醋的緣故。”太后道。

玉和略感怪異,不由仔細看了看太后,卻並不與平時有什麼差異。玉和垂眼看向手中的茶杯,輕輕道:“原來如此。”

太后看向玉和:“怎麼,不喝了?”

玉和轉頭對上太后視線,內心只覺得這個女人實在奇怪的很,然面上仍含着笑:“這茶不好喝。”

太后“哦”了一聲,似在發呆一般,喃喃道:“茶酸了就不好喝了,爲什麼還要喝呢?”

玉和聽得一頭霧水,轉過頭不想看她。周遭沉默了一會兒,有名手持拂塵的紅衣太監走來,跪下對太后稟告:“太后,皇上下旨令慎王爲帥,不日出征討伐元蒙。”

太后聞言閉眼,似是全身力氣都撤了一樣,癱靠在椅上,擺擺手說:“哀家知道了,退下吧。”

玉和卻是驚訝萬分,腦海裡還是那個太監的話——慎王,不日出徵?

慎王……玉和不斷在腦中尋找對他有關的記憶,自嫁入王府,進宮謝恩後,慎王失常住在書房,她實在沒怎麼和他相處過,感覺在一起的時間還不如成親前的時間多。在玉和的印象中,慎王一直是一個嬉笑王爺,喜愛流連風花雪夜中,縱使他內心深不可測,可這樣一個人,他會武嗎?

如此想着,玉和不由隱隱爲他擔憂起來。

“母后……”玉和出聲,猶豫片刻道,“慎王要去打仗?”

太后不答,只一下下地撫摸白貓的腦袋。太后身側侍奉的錦安遂拘了身子道:“王妃,既是聖旨,怎會有假呢?”

玉和啞了言,坐在椅子上默了許久,忽地站起身對太后道:“母后,兒臣願與慎王一同出征。”

玉和揹着陽光,萬丈光芒從她背後傾瀉而出,所言之辭,彷彿根本不是一名外命婦,而是一位隨時隨地即可出征灑血的將軍。

“你……放肆,”太后先是一怔,很快地反應回來,語氣中卻沒有多大火氣,更像是有氣無力一樣,“我教了你這幾日的規矩,盡全忘了麼?大英沒有女子出征的規矩,這樣的陋習,只有你們林月那種未開化的地方……”

前幾句說得還好,後面就開始數落嫌棄起來。玉和不由冷聲一笑,忍着脾氣打斷她:“太后。女子怎麼了?我爲女子,可闊林月疆土,林月女官,可使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無論是決策行政,領軍打仗,還是舞文弄墨,槍法刀劍,我林月女子都可與男子一決高下。難不成成日呆在家裡,做男子的依附纔是女子價值的最好體現麼?太后,不讓女子出仕,纔是大英最大的損失。”

說完,不待看太后是什顏色,玉和道了句“告退”,便轉身離去。

身後,傳來茶杯摔碎的破裂聲。

這邊玉和一腳踏出了壽成宮,身後的青衣一副終於可以大喘氣的表情道:“太后太過分了,她不是女人嗎?怎麼能這樣說話?”

聞言,玉和卻皺着眉道,“青衣,這些話說過就算了,免得落人口實。”

“哦……”青衣有些不高興地嘟囔,“您剛剛還當着人面說呢。”

“嗯?”玉和挑眉。青衣立馬閉上嘴:“奴婢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說。”

玉和看着她,垂眼不知在想什麼,只抿嘴道:“你說得對……莫姑提醒我要收斂性子,我竟一時忘了。這裡終究不是林月,我沒有實在的權位,這樣亂說話下去怕是要惹禍。”

“王妃……”青衣看着玉和的眼神逐漸籠上擔憂,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只好小心地問:“要不,我們去給太后道個歉?”

“不可能,”玉和立馬斬釘截鐵地回答,“要我道歉等於否認那些話,若真如此,簡直枉爲林月人了。”

青衣卻舒了口氣,對嘛,這纔是她瞭解的郡主嘛,沒毛病。青衣這樣想着,一邊跟着玉和的步子往前走,一邊又問:“王妃去哪兒?”

“找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