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細說軍工

陳海松早就從情報中獲悉,政府戰略儲備基本見底,內遷兵工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恢復緩慢,蘇聯的援助只是杯水車薪,價格也不低。()而包頭太原兵工廠恢復生產以來儲存了大批武器彈藥,八路軍改用日式裝備並不需要太多毛瑟系列彈藥,陳海松準備全都賣給國軍,一方面讓國軍依賴上八路軍不敢輕易翻臉,另一方面換取資金髮展根據地。

他見蔣先生爲此生氣,大度地說:“那就算了,國家困難,卑職體諒,那就給我些人吧,我看武漢有很多青年學生和愛國華僑,在戰地服務團結觸了一些都是有文化的年輕人,抗日熱情很高我很喜歡,反正後方他們也無事可做,我那機構全無,乾脆都送到第七戰區來吧!”

蔣先生正爲這些人頭疼呢,要吃要喝要職位要工作要發薪水,哪有餘力管他們呀,他見陳海松想要,巴不得早點搡出去,痛快地說:“他們願意去我沒意見。你找李濤商量吧。”

你只要同意就好辦,到時候把戰地服務團兩萬人全弄到江蘇安徽去,張峰挑走三千、延安、張掖送去四千,剩下的全留在第七戰區,擴充新四軍到新八軍五個軍。陳海松開心地不得了,把話題轉移到正事上:“多謝委座成全!國軍缺少彈藥我倒可以幫幫忙。”

陳誠忙湊上前來急切地說:“你有辦法?快說說。我都快愁死了!”

“陳長官應該還記得太原兵工廠吧。中國三大兵工廠裡的老二。當年閻錫山匆忙撤退,扔在太原無人問津,差點落在鬼子手裡。幸好八路軍120師、129師拼命擋着鬼子掩護工人們把設備原料轉移到了陝北,輾轉又到了包頭,現在叫八路軍包頭兵工廠。

經過修復今年四月已經恢復了正常生產,月產步槍1000支,子彈20萬發,現在儲存了五千支79步槍、一百萬發79子彈、兩萬發75山炮彈、十萬枚晉造手榴彈。”

陳誠是軍人,第九戰區的正牌司令,眼看大戰將至。手頭彈藥不足,讓他心中不安。陳海松一下可以提供這麼多,還有完整的兵工廠持續支撐,起碼解決了燃眉之急。他欣喜萬分:“太好了,雖然槍和子彈少了點,不過炮彈、手榴彈很需要,你們抓緊運過來。”

“國家需要卑職自當支持,沒說的,明天起運一個月後差不多就該運到了。”

“什麼!一個多月?黃花菜也該涼了!”捱了瓢涼水的陳誠氣得不輕。

陳海松無辜地說:“陳長官,我軍地處北方,不是大山就是荒漠,人煙稀少交通落後,基本要靠身背肩扛。效率很低。政府爲開發玉門油田撥款兩百萬修建玉門到蘭州的鐵路,路基才完成一半資金就用完了,蘇聯專家估計還得投入五百萬元才能建成鐵路,再有兩百萬元用來採購機車車皮,整條鐵路投入運營還得三年總投資一千萬元。”

蔣先生一聽,又着了小狐狸的道了,石油國家是需要卻掌握在共產黨手裡,天高皇帝遠的政府無力控制。***中央社軍統探員來報,河西保安部隊除了給八路軍19軍輸送了兩萬多受過嚴格訓練的新兵外自己還有兩萬多正規部隊、五六萬武裝民兵。

內遷的民衆超過百萬、安居樂業,推行五年義務教育。大批青年學生進入新辦的20多所學院、技校學習。民營的工商企業數不勝數,日用品、軍需品質量好、價格低,銷往重慶、成都、昆明、西安、迪化、西寧、拉薩等地,國軍也在大量使用。

張掖酒泉新建了3座飛機場、兩個坦克訓練場、汽車訓練場,戈壁灘裡還有許多無法靠近的神秘的軍事設施。大型鍊鋼、採礦、化工、機械加工業企業遠遠超過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的總規模,大批白種人在其中工作。據說是受迫害的歐洲猶太人。

這樣的發展勢頭讓蔣先生憂慮重重,遭到十幾年武裝干涉和經濟封鎖的蘇聯不就是靠着快速增長的工業實力獲得了美歐的認可嗎,難道共產黨也準備走這條路?斯大林雖然信誓旦旦不支持延安搞土地革命,可他們中間肯定有秘密協議,弄不好這些白種人就是蘇聯人。

自己雖然不懂經濟,但工業發展必然帶來實力增強這個道理還是明白的。國內正在經歷戰亂、後方毫無秩序,他真羨慕毛某人得了個陳海松,提前佈局整體規劃,有一羣吃苦耐勞的幹部穩紮穩打有條有理。而自己急的上房揭瓦,底下就是毫無進展,讓他黯然神傷。

爲了限制共產黨在經濟、軍事、政治各個方面的快速發展,他可謂費盡了心機,停止向張掖提供建設資金就是其中一條,沒想到被陳海松藉機拿出來做文章。

他略顯尷尬地問:“交通的確制約了國家的建設和戰備,部隊集結物資運輸都很困難,只是國府資金也很緊張,到處都伸手要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如果國府急於使用這批彈藥最簡單的方法是派運輸機去拉,其次可以派出卡車走陝北拉往潼關改爲火車運輸。第三就是僱傭民夫趕着馬車慢慢運送。當然也可以在包頭設立採購站採購一批運送一批,儲存在隴海鐵路沿線隨時調用。”

蔣先生默默盤算了一下,有總比沒有強吧!如果能長期供貨倒不失爲一個好辦法,雖然支持了共產黨的工業建設,也算爲國軍找到了一個穩定的彈藥生產地,他盯着陳海松問道:“包頭兵工廠生產能力可以達到多少?價格怎麼算?”

“起初兵工廠只保證八路軍使用。現在八路軍因爲深入敵後大多換裝了日式裝備。需求減少,產量也下降了許多,如果國軍需要採購,估計可以達到月產3000支步槍100萬發子彈10萬枚手榴彈的水平,質量絕對可靠,他們還能生產81迫擊炮、75山炮等裝備。

至於價格,都是國家軍隊,造出來就是打鬼子用的。你就出個原材料、人工費,比進口同類產品低三成來結算,廠房、機器折舊、電費水費維修費就當我黨支持政府抗戰吧。”

太好了。沒想到閻老西攢下的家業讓八路軍撿了個大便宜。這個小狐狸肯定抓住就不撒手,搬遷是不用想了。怪只怪上海、南京、武漢、鞏縣、德州內遷的兵工廠不爭氣,一年了就是生產不出合格產品,到頭來還得跟小狐狸買。買就買,總比跟外國人買便宜。

蔣先生心情大好,共產黨作出這麼大的犧牲總不能一點表示也沒有吧,他大方地說:“那個,海松啊,你讓包頭兵工廠開足馬力全力生產,有多少要多少,75炮、迫擊炮也大量生產,咱們部隊的火力急需補充加強。

河西鐵路、陝北公路我會督促財政部儘快撥款,麻煩你們抓緊勘測、招集民工、儘快落實。石油很重要。咱們的飛機、坦克、汽車現在還在喝洋油,很吃虧的。”

心滿意足的陳海松心裡樂開了花,見一旁的周副主席也是滿意的表情,忙說:“委座放心,共產黨人說一不二、說到做到。一定把委座交辦的事情辦好,保質保量滿足前線的需要,研發出新武器一定優先提供給國軍。不過咱們親兄弟明算賬,款到交貨,包頭窮啊!”

你個小狐狸一點虧不吃,口口聲聲爲了抗戰。還沒開始就怕我賴你的帳,老子堂堂一國元首還在乎你那點小錢,不屑地說:“這一點你放心,政府再窮也不會讓工廠無米下鍋的,你們政府。政府也不會拖欠你們的。你說你們還在研發新武器,說來聽聽。”

陳海松神神秘秘地四下看了看才說:“委座。前年開始,德國人蘇聯人不知發什麼神經開始大規模驅逐猶太人,上千萬人倍受歧視、流離失所,上海也過來了好多,蘇聯更多。我聽說以後覺得這些人都是有文化有技術的產業工人,今年爲了發展工業就接收了一批,沒想到蘇聯鬧饑荒陸陸續續趕過來上百萬人,給河西、綏遠造成很大的生存壓力。”

蔣先生暗自得意,你小子也有吃癟的時候,給斯大林幫忙還不幫到溝裡去,很是同情地說:“你河西、綏遠本就是蠻荒之地,哪裡養活得了那麼多人嗎?純粹是自討苦吃!”

“是啊是啊,開始想着能來個十幾萬就不錯了,沒想到越送越多,身體虛弱、營養不良,要吃飯、要住宿、要看病,讓後方的陳主席、李主席忙的不可開交。”

蔣先生越聽越開心,原來是被老毛子給耍了,並不是共產黨之間的什麼陰謀,這就放心了。語重心長地教訓道:“你這個愛佔小便宜的毛病可得改一改,猶太人全歐洲都反感,要是好他們還能往外國趕?美國都管不了你偏要伸手,這下吃虧了吧!年輕人可得聽人勸!”

“我也挺後悔,不過看在他們孤苦無依是一羣沒有祖國的可憐人,就算是做善事吧。不過這些人身體恢復以後,對咱們民主政府很感激,主動要求到工業基地裡去做工,一試技術真不賴,把我們工廠的技術力量、製造水平提高了不止一個層次,每個人還帶3箇中國徒弟。

其中有不少是在德國、蘇聯兵工廠工作過的老軍工,見多識廣,提出了許多設計思路全是歐洲各國最新的武器裝備。可惜包頭工業基礎太薄弱,鋼鐵不過關、好多種合金材料製造不出來、機械加工設備太落後,沒有辦法把它們變成咱們中國軍隊手裡的裝備。”

蔣先生聽得一驚一乍,這小子不會又撞了大頭運得了寶吧,先進武器要是製造出來肯定會裝備八路軍,那還不要如虎添翼了。正緊張呢,聽說沒能成功想想也是,江南兵工廠、漢陽兵工廠、金陵兵工廠、鞏縣兵工廠有大批留洋博士、技術工人,積累幾十年了也就生產點槍炮輕武器,鋼材火藥大部分依賴進口,你纔有多少技術工人、幾個工程師?

他不無感慨地勸陳海松:“知道你心強,廬山上就說要發展軍工,證明你有眼光有魄力。可是咱們底子薄、基礎差、人才少,搞工業急不得。

那兵工廠從曾文正公、李文忠公開始到袁世凱、北洋再到國民政府,也發展了六十六年了,跟明治維新差不多的時間。可整來整去還是這半死不活的一副樣子。

咱們是個農業國,種地讀書是把好手,整那些看來不是咱們的所長,慢慢來吧。你整些猶太人來也許能幫你一時,可終究還得靠咱們自己不是,咱們的人懶散不是做工業的料。”

“委座此言差矣,當時咱們兩國同時起步,日本人比咱們還要封閉落後,爲什麼六十多年它走進了列強的行列,而我們原地徘徊進步不大,根本原因是日本是自上而下的變革,領導人決心大,而我國始終是民衆要求變革而統治者爲了維護既得利益不肯改變國家體制,專制、獨裁的封建制度阻礙了生產力的解放、軍閥割據分散了國家的力量、農村宗法制度捆綁住了勞動力。

辛亥革命後政府弱小短視,沉溺於權利的爭鬥、地盤的擴展,沒有下決心發展現代工業、制定出工業發展的規劃、不尊重知識分子和產業工人、待遇低苛捐雜稅沉重,工企業者難以承受,生存都成問題,自主經營擴展業務更是無從談起。

鞏縣兵工廠、金陵兵工廠都是國家重點兵工企業,管理還是沿用李鴻章、袁世凱時的官辦私有封建制的模式,委派心腹、濫用公款、任用私人、都是把工廠當做搖錢樹看待,誰是真心發展國防、強盛民族的?有才情有能力的上位者不喜不用。

我那就有兩位老軍工美國留學德國深造,水平一流,可在國內各兵工廠謀職,處處碰壁,不得已避入天津租界爲洋人制造局效力。我軍打下天津時被延請擔任19軍兵工廠廠長和總工,接連生產出多種新材料、新裝備,尤其是八二無坐力炮在戰鬥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因此在卑職看來,並非是中國人天生不善於生產,而是沒有重視工業、尊重能人、科學規範的工作氛圍、沒有給能工巧匠們提供施展才華的寬鬆安定的工作環境。”(未完待續。。

———————————————————————————————

第33章 步兵打大炮第22章 板垣爭先第481章 有些可惜第464章 強大的防線第301章 國府大員第31章 培訓1第204章 以殺制殺第7章 奪寨第286章 徐永昌的顧慮第293章 有些跋扈第304章 拜訪林森第449章 冤家重逢第447章 燃燒的冀中第355章 憤怒的手榴彈第198章 火車自己跑了第459章 前景堪憂第271章 無產階級軍隊第55章 決戰5第301章 國府大員第91章 佈局蒙古第119章 蔑視領袖第27章 撤離廣靈第336章 各有打算第212章 準備奪島第476章 關門打狗第263章 國軍羨慕第315章 路線的分歧第574章 各自的規劃第1章 事故第627章 山城永安第34章 氣的就是你第162章 增援華南第67章 收徒第12章 期待輝煌第67章 第一混成旅團第194章 歷史舊帳第18章 繁忙的一天(2)第69章 贖買政策第458章 優勢不再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166章 委座耍賴第77章 中央委員第434章 獨家出戰第631章 屠殺海盜第666章 四面楚歌第546章 跟我進俘虜營第56章 嘴邊的肥肉第234章 瓊崖抗日獨立大隊第324章 也有隱憂第614章 國軍回來了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456章 冤家路窄第496章 指望不上的法國第48章 ‘萊歐’落網第444章 陳章 駕到第199章 嫁禍於人第29章 平地也能打埋伏第75章 陳獨秀的嫉妒第380章 全線遲緩第51章 你們自裁吧!第79章 自己的軍工第9章 甕中捉鱉第117章 走馬上任第4章 鄧文山第21章 繁忙的一天5第160章 大局已定第127章 慘烈的代價第58章 營地槍聲第35章 飛機就是用來炸的第244章 第二軍瓦解第507章 皇軍的出路第320章 綏遠的變化第588章 踏上征途第153章 炮火連天戰九江第42章 戰後第248章 第十戰區第529章 捕捉戰機第476章 關門打狗第321章 磨刀霍霍第81章 王柱子的首戰第39章 42聯隊完了第1章 事故第94章 17歲的少將第470章 果斷出擊第339章 華中震怖第408章 大後勤第518章 強硬的收穫第44章 夜闖魔窟第400章 航空機槍第577章 13軍的任務第241章 鋼鐵廢物第483章 白總長走了第385章 噩夢連連第638章 鎮海要塞第44章 舌戰板垣第597章 依法處置第551章 堅守玉山第478章 顧頭不顧尾第5章 抉擇第77章 峨堡會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