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賊不惦記

張治中受周恩來、陳海松影響較多,反對何應欽等人消極抗日步步後退的戰略,對楊傑提出來的問題深以爲然,補充說:“更令人擔憂的是粵軍歷史陋習窩裡鬥、屋裡橫,64軍因何滯留韶關?皆因餘漢謀、李漢魂將帥不合之故也。如無強力領導人介入,勢必軍令不暢、各行其是、指揮混亂、難以形成合力,給日軍以可乘之機。

學生參與過華南作戰計劃的制定,誤判日軍進攻重點在珠江三角洲沿岸、九龍至廣州鐵路沿線,所以留守部隊多在這一帶,大亞灣兵力空虛,即使64軍趕到這一線如何部署兵力抗擊敵海空力量掩護下的登陸部隊別說餘漢謀不懂,我們也大多不懂的。

而陳海松雖然年輕,卻熟悉現代戰爭各種戰法,他可以用比我少一半的人取得比我多一倍的戰果,這種能力相信大家全都有目共睹,不用可惜了!”

蔣先生默默聽着自己左膀右臂在那裡爭執,心裡不免氣結,陳海松已然成了陳誠、張治中等人心裡神仙般的存在,逢戰首先要想到他,這樣下去可不得了,必須改變!

他不露聲色地說:“那個,海松在皖南打得很苦,手裡只有三個軍,一邊整編川軍一邊阻擋15、17、22師團的進攻,徽州現在還在板垣徵四郎的手裡,那裡還有一個飛行大隊,他的兵力消耗、物資損耗都很嚴重,現在也是焦頭爛額。我們不要給他添亂了。”

何應欽被搶白了半天,從蔣先生話裡得到鼓勵,得意地說:“你們不是說他怎麼怎麼不得了嗎?遇到強大敵人的正面攻擊不一樣步步後退、艱難支撐嗎?”

楊傑終於忍不住了:“你還好意思說,都是國家軍隊。爲什麼待遇差別那麼大。羅山三個師團你安排了14個軍,商城一個師團你安排了8個軍,九江兩個師團你留下了18個軍,皖南只有三個軍卻已經面對三個師團近一個月的進攻,他的援軍呢?

明明知道板垣徵四郎打跑了第三戰區、準備進犯景德鎮、南昌,明明知道第七戰區兵力不足,送過去的幾萬川軍素質低下,六個軍卻守在景德鎮坐山觀虎鬥。沒有一個軍主動增援,諸位捫心想想要是換做咱們自己你能守一個月嗎?你還願意爲這個國家去拼命嗎?

也就是陳海松這個傻小子鬥志足、辦法多,共產黨部隊肯拼命,才保住南昌九江不失。他要是像顧祝同那樣放棄職守,我不知道諸位是否還有心情在這諷刺於他?唉!這樣的人、這樣的部隊受到這樣的對待也只有中國纔有。”

何應欽心裡那個氣呀,雲南大理白族人楊傑是僅次於蔣百里的兵學泰斗,位在白崇禧之上,滿腹韜略思維敏銳就是性格太過耿直、書生氣重才被蔣先生疏遠。這剛回到中樞沒幾天就又開始放炮,你也不想想,我何某人有權利調動一個軍嗎?還六個軍!唉!

他硬着頭皮說:“第七戰區還有53、59、74軍在江北休整,很快會支援過去的。關鍵是他也沒向軍委會要求增援嘛!送過去的那些川軍可以再編兩個軍不止。加上過去了兩三萬戰地服務團,補充進68軍、新五軍、新八軍。重建23集團軍兵力應該是夠的。

皖南多是山區,他們八路軍最喜歡山區作戰。和板垣在山裡打游擊肯定得心應手。”

蔣先生見何應欽代己受過,岔開話題說:“戰亂不息、狼煙四起,到處都需要部隊,海松是經過戰陣的,有自己的辦法。咱們還是好好考慮考慮華南和潼關洛陽的戰事吧!”

張治中思索了半天覺得陳誠的部署從兵力上講足夠抵擋敵人進攻了,確實不該給陷於苦戰中的陳海松增加負擔,建議說:“辭修的部署我看可行,兵力上可以達到三倍於敵,加上第九飛行大隊、戰區的炮兵團、裝甲營,即使不能大勝,阻止敵人登陸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倒是兵力部署、反登陸作戰方案可以徵詢他的意見。卑職以爲可以電報溝通,既然情報是王凱獲取的,我估計海松已經知道了敵情變化,肯定有所思考。”

何應欽難得佔了上風,心裡正美呢,見張治中還要請陳海松參與謀劃不滿地說:“既然認爲辭修方案合理,督促戰區執行就是,何必諮詢於他,我就不信國軍數百萬部隊、上千將領就無人能帶兵取勝了,離開了他國軍就非吃敗仗不可?

耿光當年在日本陸大深造時,指揮陸海空聯合演習,戰法獨特、精彩絕倫,得到日本天皇的讚賞,並賜予軍刀。要知道陸軍大學畢業生前三名才能得到日本天皇親自賜刀,日本軍人向來以此爲殊榮,多少人羨慕耿光,被日本軍界譽爲天才將軍,難道就不如陳海松!”

楊傑見何應欽拿自己說事,刻意打壓陳海松,很氣憤:“敬之謬讚了,好漢不提當年勇,要我說真比不過這個年輕人,就他在九江的佈局,我就想不出來,想得出來也做不到。我只是個參謀人員,而他是真正的戰將、帥才,有可能的話,我倒想和他聊聊。”

有大才不用也讓陳布雷很是不解,冷言爭辯:“總長的確想多了,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有個明白人問問又有何妨?海松此子數月來不辭辛勞、不計較得失榮辱,以微弱兵力置身敵後、甘冒風險勉力出擊,是爲九江屏障,無愧於心功在國家。

不就是個共產黨嗎?他自己多次說過,共產黨也是中國人,在反對外國侵略的戰爭中,我們兩黨的利益是一致的,消滅敵人的目標是一致的,需要精誠團結。我完全贊同這個觀點。也請諸公收起黨派之見、主義之爭,先全力打敗日本侵略者再說。”

陳果夫可不能像陳布雷那樣喪失原則,反駁道:“佈雷先生可不能被陳海松的迷魂湯矇蔽,共產黨志向遠大、仇視本黨。爲圖生存屈己隱忍迷惑世人,名爲抗日實則擴張地盤積蓄力量居心險惡。抗戰前四師一旅四個支隊不到八萬人,現在是多少?戴笠,你說說。”

戴笠看了看蔣先生,見校長無意阻攔,略微組織了一下朗聲說道:“據各處潛伏小組不完全統計,林彪115師在山東建立四個軍分區,四個野戰旅、八個新編旅27個團。總兵力五萬,24個縣都建有3、400人的縣大隊、100人左右的區小隊,地方部隊兵力兩萬多。

賀龍120師在晉西屏障陝北,主力5個旅。整編晉綏軍3個旅,每旅3個團,每團2000多人,兵力在5萬以上,地方部隊超過三萬。

129師在晉東南、豫北、冀南地區。第二戰區長官部、八路軍總部也設在那裡,主力野戰旅4個、山西抗日決死隊整編爲3個旅、聽命於他的第六集團軍4個旅,加上炮兵、工兵、警衛等部隊,總兵力超過8萬。民衆武裝不少於5萬。”

王樹聲教導師駐防晉綏、察哈爾,保護包頭、延安。作戰部隊3個步兵師兩個騎兵師。另有炮兵師、裝甲師、飛行師各一個,兵力超過10萬。此外編制了專門從事生產建設的工程兵5個師、鐵道兵兩個師。每師都在兩萬人以上。

徐向前第八戰區部設在北平以北一百公里的興隆,戒備森嚴難以滲透,據叛逃的共軍供述,管轄範圍包括冀中以北遼寧以南綏遠以西,最少有六個主力師八萬人以上。

東北日軍最近瘋狂報復,軍統不多的行動組全部被破壞,不過綜合他們前期提供的情報,陳海松帶去的一個旅至少發展到八個團兩萬人。

延安留守部隊三個警備旅兩萬人、張掖保安部隊不少於兩萬。

陳海松來到九江,新四軍活動頻繁戰果頗大。由四個支隊一萬兩千人發展到五個師六萬人,現在又大量充實川軍潰兵擴編爲軍,總兵力超過十萬,當然戰鬥力一般。

如此算下來,其主力部隊已達40萬人以上,最少20萬地方武裝。”

見戴笠鞠躬退後,陳果夫瞟了張治中、陳布雷一眼,搖頭晃腦地說:“聽聽,你們還沒感覺到共產黨的威脅嗎?這才一年,要是打個三年五載,他們就能與我們兵力相當、分庭抗禮。中國從來都是靠實力說話的,他一旦實力增強羽翼豐滿,還會與我們團結合作?”

張治中也沒想到共產黨發展的如此迅猛,驚愕之下思索了片刻說:“果夫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他們在敵後抗戰,是對正面戰場的補充、發展的越強大對日軍的牽制越大。咱們的壓力不是更小了嗎?何況他們遠離後方沒有補給,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也就是極限了。

陳海松自己也多次強調,八路軍敵後部隊很快會面臨日軍的重點圍剿,生存將異常困難,經過幾次圍攻,能剩下一半就不錯了,我覺得是有道理的。

不管怎麼樣,敵後有一個抗日力量是我們的幸運,可以不支援卻不要去拆臺。”

蔣先生早有定計不願那這個敏感話題討論,模棱兩可地說:“共產黨的事讓毛澤東去操心吧,我們要好好想想怎麼應付鬼子對華南的進攻。陳海松有水平,可以聽聽他的意見。”

林蔚聽了半天,揣測了一會建議說:“華南的確是必守之地,理應調集重兵防守、派遣重將督戰。卑職建議葉肇66軍可以立即南下與64軍防守大亞灣,抗擊敵人登陸部隊。

第九飛行大隊還是留在武漢較好,而華南空中掩護可以交給第七戰區空軍部隊,我記得上次在沙河鎮他說過,華南是敵人下一個進攻目標,作戰需要時他可以提供飛機支持,後來真送來了30架,雖然飛機拼光了,可以看出他是很關注華南的。

他們的那個‘飛虎師’潢川表現很好,雖然損失殆盡好在一半的飛行員跳傘逃生,包頭又陸續給他們補充了十幾架,恢復了一定的作戰能力,派他們前去既可以提供空中偵察、掩護也能協助地面防禦。

耿光校長精通聯合作戰,可以受大本營委派擔任戰區參謀長,具體部署整個戰區的防守體系、兩個軍的灘頭陣地的設置和陸空軍的協同。”

蔣先生一聽很受啓發,轉眼間想出了很多種可能,點頭認可:“這倒是個好辦法,值得一試。只是偏勞耿光到廣州走一趟了。

辭修,你現在就去打電報,徵詢陳海松華南防禦的要點,借他的空軍部隊一用。”

陳誠出去後幾人又商量了一陣洛陽兵力部署的情況,決定調動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上將率領14集團軍渡河南下加入第一戰區,率領龐炳勳40軍、鄭大章騎三軍駐守洛陽加強河防。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上將率領第四集團軍移防潼關,嚴守黃河、拱衛關中平原。

這時第七戰區回電,陳海松認爲以華南現有兵力、指揮人員、裝備水平絕難守住廣東,建議再增加兩個軍兩個飛行大隊兩個炮兵團,登陸場附近埋設十萬地雷、投放五千到一萬枚水雷,調配一員德高望重有作戰經驗的高級指揮員前往廣州掌控部隊,推薦薛嶽上將前往。

八路軍空軍部隊潢川受損嚴重,至今不足20架,隱匿在山溝簡易機場裡和鬼子打游擊,飛行員奇缺,無法出戰。

等着陳海松漫天要價的蔣先生沒想到等來的是這麼毫不在意的幾句話,噎在當場。你怕人家惦記你的財物,人家看一眼的慾望都沒有,把他晾在那直犯嘀咕。

這小子有仗就上的,上了就勝的,這一次如此冷淡莫非他擔心打不贏?他都打不贏薛嶽去了又有什麼用呢?要不就是等着我求他?要不就是那邊沒有共產黨力量他孤掌難鳴?

這蔣先生相當執拗,不把共產黨的空中力量拼光他寢食難安。你越不肯去我越是要把你嫁過去,餘漢謀對共產黨一直很反感,你孤零零一個空軍部隊得不到戰區司令部的物資支援、地面保護你還怎麼取勝,你陳海松心疼就派地面部隊過去保護你的空中部隊。

“辭修,你去再給海松發個電報,就說國事艱難、敵人猖狂,廣州對國家至爲重要,不容有失。凡我革命軍隊都有責任提供兵力兵器,目前華南戰場最缺的是空中掩護,‘飛虎師’在潢川表現卓越,尚有數十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可來南昌接收20架霍克戰鬥機與剩餘戰機合編成軍,在廣東戰區任意地區駐防。”未完待續。。

第502章 身後的隱患第169章 爭奪皖南南第86章 後果很嚴重第665章 據理力爭第108章 據理力爭第4章 別殺我第238章 陳海松的無奈第191章 南粵英豪第478章 顧頭不顧尾第198章 火車自己跑了第518章 強硬的收穫第209章 飛翔在寶島上空第72章 春節茶話會2第649章 興安騎兵師第85章 東京大火第418章 藉機脫離第352章 燕山阻擊第44章 夜闖魔窟第94章 北平鋤奸2第6章 夜襲第70章 各方反應3第574章 各自的規劃第142章 謀劃南洋第587章 初步設想第77章 中央委員一百零三章 廬山5第307章 取之於民第10章 奪取法庫第280章 志在必得第81章 受領任務第491章 何須憂愁第49章 準備決戰1第207章 送上門來的475部隊第375章 堅持作戰原則第171章 軍人責任第364章 規模與素質第13章 馬踏東野第63章 撤離南京第399章 該拼命了第273章 黨政分工第76章 亂中取勝第19章 統帥部的決心第600章 核心問題第436章 向八路軍學習第209章 飛翔在寶島上空第345章 鬆了口氣第150章 岡村的建議第492章 低調處理第63章 撤離南京第600章 睡獅當醒第232章 戰爭準備第568章 死亡的詛咒第207章 送上門來的475部隊第316章 平心靜氣第386章 可怕的判斷第4章 鄧文山第628章 閩南敵情第31章 培訓1第346章 華北起烽煙第77章 受挫主峰第426章 難以置信第626章 重用老外第345章 鬆了口氣第309章 禁絕鴉片第2章 血洗討伐隊第1章 廣靈接敵第310章 減租減息第431章 《光復三竈島》第665章 據理力爭第42章 五常自衛軍第161章 抽兵歸建第295章 又見閻錫山第20章 繁忙的一天(4)二百零二章 土肥原的怒火第537章 燃燒的港灣第599章 飛臨梅州第101章 廬山3第541章 粵東兵團第612章 巡視麗水第49章 露出破綻第427章 替罪羊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1章 謀劃勝利1第352章 燕山阻擊第649章 興安騎兵師第129章 瑞昌殲敵第660章 擦肩而過第675章 不是僥倖第35章 牛刀小試第560章 攔截火車第118章 大小狐狸第161章 抽兵歸建第83章 瘋狂計劃第61章 徐州撤退第108章 據理力爭第587章 初步設想第669章 藉機敲詐第176章 還得靠他第175章 山地作戰第627章 山城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