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忽必烈之死(一)

大元朝的氣數和活力都要被耗盡了,就像我的身體,都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忽必烈躺在牀上,默默地想着。

太子真金是他花了巨大的心血培養的接班人,如今卻英年早逝,對已經年過70歲高齡的忽必烈是一個相當沉重的打擊。

“真金是個好孩子,如果活着,會是個守成治國的好皇帝,朕把打下來的江山交給他會很放心。”兩行淚珠順着忽必烈的眼角流了下來。

“蒙古人這些年來用鮮血生命換來的成就,卻在這短短几年內被一個漢人小子輕輕抹掉,許漢青,着實可恨哪!”這位老皇帝想到此不由得握緊了拳頭,種種畫片紛沓而來,走馬燈也似的在眼前晃動不休。時而是父親、兄長那威嚴自信的神情,彷彿在責備他不能保有祖業;時而是那些戰死在沙場上的蒙古軍兵的身影,一個個滿臉鮮血,身上全是刀槍箭矢,向他們的大汗責怪,怪他不能領着蒙古人攻伐天下,反而連原本的土地也保不住。

想着想着,忽必烈只覺得又急又怒,腦袋裡卻又混亂一團,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嘴裡喃喃自語道:“我死之後,蒙古人誰能撐住大局,來對抗越打越強的光復軍呢?”

……………

百多騎兵風一樣地刮過原野,直向大都城飛奔。馬上的騎手都滿臉灰塵,十分憔悴,一看便知道是晝夜不息,長途跋涉而來。

伯顏身着普通的士兵裝束,陰沉着臉,一路上打馬急行。

大都被破,真金太子戰死,忽必烈染病。這一系列的噩耗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頭,讓他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回大都。

“怎麼會這樣?爲什麼形勢會急轉直下,難道許漢青真的是神仙不成,每一步都算得如此細緻準確。”伯顏微微眯着眼睛,苦苦地思索着,“許漢青不過三十,哪裡來的眼光和見識,行事作戰都好象算過一般精確,絕無錯漏。縱是戎馬一生的名將,也有出錯的時候,他到底是人,還是鬼神,或者真是得到了仙人的幫助。”

“難道長生天不再眷顧蒙古人了嗎?連英明神武的陛下也會倒下,此次秘密急召,莫非是要安排身後之事不成?”伯顏胡思亂想着。

真金太子去世,有資格被確定爲皇位繼承人的主要有四個人,一是忽必烈的幼子那木罕,二是太子真金的長子甘麻刺,三是真金太了的二子答麻刺八刺,四是真金太子的三子鐵穆耳,也就是後來的元成宗。根據蒙古族“幼子守竈”的傳統,那木罕雖然有資格繼承皇位,但他本人因爲曾寄希望於繼位,並因此受到忽必烈的尖銳批評,已經被忽必烈所疏遠了。所以他作爲忽必烈繼承人的競爭性就大大減弱了。

而根據漢族的皇太子繼承製,有子立子,無子方能立弟。所以,三位皇太孫的可能性最大。忽必烈對這三個皇孫都很喜歡,而且這三個人能力都很強,忽必烈心目中到底選擇誰作爲繼承人,這真的很難猜測。

況且作爲皇帝家事,立儲之事,稍有不慎,便是一場殺身大禍,由不得伯顏不仔細思量。

“到了大都,得與朝廷重臣玉昔帖木兒、完澤、不忽木、阿魯渾薩理、賽典赤伯顏等見見面,看看他們的意思。”

…………

忽必烈並沒有住在大都城內,或許是睹物傷情,他把臨時行宮設在大都城外的軍營之內。

望着形容枯槁的忽必烈,伯顏知道這位老皇帝的時日真的不多了,大都被破、太子戰死對這位老人的打擊太大了,哀莫大於心死,心病是無法醫治的。

“伯顏哪!”忽必烈強打精神,笑着說道:“前幾天,掌管天文曆法的官員,忽然發現紫微垣裡有彗星出現,放射出幾尺耀眼的光芒,他們說這很不吉利,可能是我即將死亡的預兆。”

“陛下,天空自然有風雨雷電,人間自然有英才人物,地上自然有江河湖泊,河流上自然有航船和船槳。天地萬物,都不完全是自然生成,還要藉助人力,才能完成。此等虛妄之言,陛下不可相信。”伯顏不以爲然地說道。

“生老病死乃是規律,對此朕並不擔心。”忽必烈微微點了點頭,“朕擔心的是百年之後,大元的江山和基業。聖武皇帝成吉思汗,接受上天偉大的使命,開創了統治華夏的興國大業,我的子孫們能接過這副重擔,延續開國皇帝創造的萬代基業嗎?”

“陛下英明神武,皇孫也能力出衆,陛下不必爲此擔心。”伯顏籠統地說道。

“呵呵,朕知道你的心思。”忽必烈苦笑着擺了擺手,“天不假年,朕知道時日無多,已經派人急召鐵穆耳返回了,你、不忽木、月魯那顏三人乃是朕選定的接受遺詔、託孤之人。”

“陛下,長生天定能保佑陛下身體康復。”伯顏急忙跪倒在地,磕頭泣道。

“起來,快起來。”忽必烈伸手示意道:“咱們蒙古人的膝蓋可不是那麼軟,何況你還是朕的左膀右臂,股朧之臣。”

“朕今天想和你說說大元今後的戰事。”忽必烈等伯顏坐下後,問道:“你也不必虛言欺朕,朕就想聽聽你的肺腑之言。”

“陛下,”伯顏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如今我大元雖然還佔據着大片土地,統治着萬千百姓,然疲態已顯,而江南經許漢青治理整頓,團結一心,已經不是短時間內所能圖之。”

“你不必說話含糊。”忽必烈微閉着眼睛,淡淡地說道:“我大元就象一個身染重病的壯漢,如今非但不能平定江南,連自家的東西想保全也要費盡力氣。”

“朕這些日子在牀上看了很多許漢青的治國之策,確實很有見地,但是要想在我大元實施,卻困難重重啊!”忽必烈無奈地嘆了口氣。

“許漢青拉攏民心的手段,無非就是削減關卡,鼓勵工商,降低賦稅和分無主之田給流民等。這些手法,大元朝做起來更方便。黃河以北,荒蕪田地遍野皆是,流民更是多得如春天裡的野草,倒下一茬接一茬。如果將分在諸宗王、貴族、大臣名下,已經荒蕪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野地劃一部分出來,招募流民前往屯田,國家借給農具和種子。這樣,幾年之後,地方上治安會越來越穩定,糧食、稅收,也不像目前這麼嚴重。”忽必烈自顧自地說着,“大元朝廷是靠着各族精英擁戴,皇帝才能做得安穩。在北方外患未除的情況下貿然削減貴族手中土地,爲了一些流民而得罪精英,明顯得不償失。一旦關內諸侯被惹急了也和塞外諸王一樣起兵反抗,動亂一起,許漢青便能坐享其成。”

第10章 滿載而歸第36章 上鉤對不起道個歉馬上改正第54章 巧取興化第1章 又見穿越第5章 邵武戰役(四)第7章 泉州城下(四)第17章 確定人選第45章 海上決戰(七)第35章 國債第1章 興化遇故人(上)第12章 說服第27章 攻城(二)第29章 敗而不覺第2章 籌劃第11章 英雄遲暮第28章 分兵與分兵第16章 智取泉州(一)第28章 敵後戰場第13章 鹽販子黃華第23章 伯顏來了第48章 大轉折第1章 歡慶(上)第29章 攻城(四)第18章 “威鎮海門”第15章 臨安入城式第34章 伯顏的對策第2章 “大國風範”第55章 痛心疾首第29章 宋朝的諾貝爾?第10章 應變第14章 智取安溪第19章 致勝之擊第9章 邵武戰役(八)第18章 心結第46章 海上決戰(八)第15章 大刀闊斧第40章 家和萬事興第9章 邵武戰役(八)第49章 黑虎掏心(三)第6章 向前進,向前進!第10章 滿載而歸第5章 流求歸來第6章 “新四軍”第9章 功虧一簣第3章 應對之策第27章 攻城(二)第11章 英雄遲暮第38章 要下死手了第51章 黑虎掏心(五)第15章 凱旋而歸第51章 反擊前奏第19章 奇遇(上)第33章 討價還價第32章 誘敵第三十九章第7章 泉州城下(四)第56章 攻取福州(下)第46章 海上決戰(八)第9章 敲詐第53章 出擊第44章 山東之戰第35章 釣魚?第11章 邵武戰役(十)第37章 連環誘殺第24章 邵武風雲(上)第31章 紅豆無言第26章 路上見聞第25章 專利法第10章 邵武戰役(九)第15章 夫人的疑問第15章 夫人的疑問第15章 夫人的疑問第11章 火槍第6章 “新四軍”第52章 走馬觀花第31章 紅豆無言第43章 海上決戰(五)第2章 “大國風範”第9章 功虧一簣第28章 分兵與分兵第14章 餞行宴第38章 無情殺戳第15章 凱旋而歸第40章 家和萬事興第52章 走馬觀花第46章 一切順利第4章 邵武戰役(三)第28章 敵後戰場第25章 邵武風雲(下)第17章 閒談第37章 連環誘殺第3章 忽必烈之死(一)第23章 吃癟第27章 反圍攻(五)第39章 計劃與變化第33章 試探第46章 一切順利第10章 邵武戰役(九)第13章 大破索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