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海選畢竟不是正菜,正菜是晉級賽,不過,因爲海選的播出收視率還算成功,所以,倒是讓芒果電視臺方面對葉秋越發的有信心了。
所以葉秋的之前提過的那些創意都被認真的貫徹下去,當然了,雖然說,《夢想新歌聲》是打着夢想的舞臺的主題,看起來好像什麼人都能參加,可是實際上,選秀節目,說白了,就是個作秀的節目。
真的很公平公正嗎?顯然不可能,不說潛規則的有一些唱片公司的簽約歌手是內定的能夠晉級的,就說其他選手,真的很公平嗎?真的完全由評委客觀的打分,由觀衆投票選出來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或許對於一些人來說是公平的,起碼,能夠通過海選,進入淘汰賽階段的人,其中有不少都是精心挑選過的。
海選片段無論是通過還是直接淘汰,也同樣是精心挑選剪輯後做出來的。
方一白按照葉秋說的,還真的選出了不少的“有故事”的選手,雖然沒有像後世那樣選秀,歌唱比賽,比的不是唱歌,而是比誰更慘那麼誇張,但是這些選出來的選手,卻是一個個都有着這樣那樣的真實的經歷的,還沒有像後世那樣沒有節操,沒有故事也編造出一些故事來。
其中有爲了尋找失散多年的兒子而登上舞臺的父親。
有已經過了而立之年,曾經放棄過音樂夢想的中年大叔組合,時隔多年再次聚首。
有想讓兒子爲其驕傲一次而報名參賽的母親……
方一白還特意整理了一份資料交給葉秋,這些人或許未必能夠走到最後,拿到冠軍,但是對於節目本身而言,這些卻就足夠了。
……
在經過海選之後,《夢想新歌聲》終於開啓了第一輪淘汰賽。
或許是電視臺之間的默契,無論是芒果電視臺,還是央視,或者是番茄電視臺,三個電視臺的選秀節目,淘汰賽階段的播出時間都不同。
番茄電視臺最早,之後是央視,最後還是《夢想新歌聲》。
番茄電視臺的新一屆的《超級歌聲》加入了以老帶新的環節,不僅僅邀請了大牌明星助陣評委席,而且還讓上屆的優勝的選手迴歸到舞臺上來支持新的選手。
《超級歌聲》畢竟在去年就大火過,積累了海量的人氣,所以,《超級歌聲》的第一場淘汰賽就以霸主的姿態,成功斬獲了不菲的收視率,第一場就達到了8的收視率,這無疑給選秀節目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雖然創新力度有限,但是這年頭,在娛樂節目匱乏的年代,這樣的節目對於華國的民衆來說,卻已經足夠新奇了。
而緊隨其後的《夢想華國》,央視不愧是央視,在宣傳渠道上,無論是番茄電視臺還是芒果電視臺,都無法與之相比。
《夢想華國》雖然在節目形式上,有模仿《超級歌聲》的嫌疑,但是選手方面《夢想華國》清一色的俊男美女,卻也是讓觀衆過足了眼癮,在收視率上雖然不如《超級歌聲》,但是卻也達到了6。
《超級歌聲》和《夢想華國》的收視率,讓不少的媒體都驚呼,選秀節目的大有可爲,也給其他準備舉辦選秀節目,或者之前還沒有準備的電視臺,都看到了選秀節目的潛力,都紛紛開始準備起來。
就算到不了和番茄電視臺,央視那樣的收視率,但是哪怕是再降低幾個點也同樣的大有可爲啊。
《夢想新歌聲》的第一場淘汰賽,其實在模式上,和其他兩個電視臺的節目有些不太一樣。
不單純的只是唱歌,反而更着重於,對於選手背後的故事的挖掘。
在選手出場之前,都會對選手的來歷,職業,背景以及報名參賽的原因進行介紹。
或許是因爲芒果電視臺《夢想新歌聲》和其他兩個電視臺相比起來,有着先天的不足,比《超級歌聲》少了積累的人氣,比央視少了宣傳渠道。
所以第一期播出之後,收視率都不如前兩者,不過接近5的收視率也足夠讓芒果電視臺方面滿意了。
然而,讓許多人沒想到的是,在三個電視臺的選秀節目播出之後,反而是收視率最低的芒果電視臺的《夢想新歌聲》更加的受關注。
特別是在《夢想新歌聲》之後的附帶的選手訪談的節目《夢想背後的故事》,更是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和討論。
而最受關注的卻是那個叫林舒蘭的選手,可是讓人意外的是,讓觀衆更加好奇的反而不是林舒蘭,而是她的兒子。
因爲在《夢想背後的故事》當中,媽媽級的選手林舒蘭,在節目中拿出了一封寫給兒子的信。
信的內容,讓無數看過的人,都爲這位母親的信中提到的兒子,好奇,佩服,甚至仰慕不已。
甚至在這期節目之後,甚至有不少的父母,都發現,原本讓自己操碎了心的兒女,突然變得懂事了,變得乖巧了。
而事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爲,他們看了芒果電視臺的《夢想新歌聲》和《夢想背後的故事》之後,被那位叫林舒蘭的選手的兒子,深深地觸動了。
幡然醒悟,和林舒蘭的兒子比起來,他們這些做兒女的,平時的所作所爲,實在是讓他們自己都感到羞愧。
連葉秋都沒想到,報名參賽的明明是作爲目前的林舒蘭,可是最後一夜紅起來的,卻反而是林舒蘭的兒子,樑冬。
而且也同樣沒想到,在節目播出之後,樑冬的事蹟居然因爲母親的一封信,而成爲了一個社會討論的焦點,甚至有不少的媒體都紛紛報道了這件事,更是有把樑冬當做華國兒女的榜樣的趨勢。
這決然不是葉秋,或者方一白這兩個始作俑者能夠想的到的。
當也看到林舒蘭的那封寫給兒子的信之後,終於明白了,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出人意料的結果了。
哪怕是葉秋,在前世的時候,看過不少的感人的事蹟,但是卻也依然被深深地觸動了。
信的內容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歉疚和爲有這樣的兒子而感到的驕傲。
特別是在節目的最後的設置的現場通話環節,林舒蘭的一句話,感動了無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