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的世界情勢2
三、美洲~澳~新~及南太平洋聯盟
2048年9月,經過談判,80%的英格蘭人最後選擇了移居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兩地,英國作爲地理概念正式消失,加上2047移居原法屬圭亞那的400萬猶太人成立了國家~~新以色列,美國人繼續得以控制美洲和大洋洲。
2053年,正式成立了美洲~澳~新~及南太平洋聯盟,這是一個以美、加、澳、以、巴、阿爲主體的國家聯盟,美國繼續以老大身份控制着聯盟理事會,以美軍爲主組建220萬軍隊,解散同盟內其他國家的軍隊,嚴厲控制着聯盟。
作爲歷史上“最無恥”的協議,中美兩國達成了妥協,雙方針對印尼進行了肢解,中國得到蘇門達蠟島、加裡曼丹島、蘇拉威西島、蘇拉羣島、哈馬黑拉島以北以西的全部印尼島嶼,還包括加羅林羣島。其餘印尼領土、巴新及中南太平洋島嶼歸美國人控制。
美國人雖然在戰爭中處於下風,但由於佔領的地域實在太廣闊了,中歐俄不可能從根本上殲滅美軍主力,這也是疲憊不堪的4方最後選擇停戰的原因。作爲天下第一的海空軍力量,美國人還是在妥協的過程中保住了自己的根本利益所在~~美澳,還有南部非洲。
和美洲~澳~新~及南太平洋聯盟內部還算“平等”的待遇不一樣,美國人在控制的黑非洲地區公然進行肆意掠奪,這讓非洲人很不滿意,敵對和暴力恐怖活動此起彼伏。
美國人大肆進行鎮壓,但中歐俄全然不去理會,因爲新控制區域還需要自己去大力開發。黑人的生死?聯合國既然沒有了,那就是美國人的事情了。
四、東方同盟
作爲最早成立的政治軍事一體化組織,東方同盟最爲成功也最有效。2051年,按照同盟內協定全民公決以84%的優勢通過了《同盟內部政治和軍事改革方案》,主要規定是:
1、重新劃分行政區域
經濟最發達的上海,北京,重慶,香港,臺北,大連,成都,廣州,西安,新加坡,大阪,東京,首爾,三亞(海南省改,作爲同盟首都)成爲同盟的14個直轄市。
建立波斯省、伊斯蘭堡省、喜馬拉雅省(布丹、尼泊爾、錫金)、恆河省(孟加拉,阿三對這個名稱一直都耿耿於懷,認爲自己的聖河被無恥的孟加拉人佔據了,但這也沒有辦法,因爲孟加拉也是恆河的入海處嘛)、依洛瓦底省(緬)、中南省(泰、老、柬)、交址省(越,2056年加入)、馬來省、南洋省(印尼三個國家)、呂宋省、高麗省、蒙古省、扶桑省、琉求省計14省。另外中國本土被重新劃分爲東北、華北、華南、華中、西南、西北6區。
2、改革同盟政治體制
這是一個聯邦制度的同盟,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分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與歐洲人設置7個相對獨立的中央機構不同,在東方同盟裡面搞歐洲式的管理沒有任何意義,畢竟在全部24億人口中新華夏族就佔了75%(穆斯林族3億佔12%,剩餘3億爲小族,如南洋省、呂宋省和交址省),所謂參議院~衆議院體制不能有效管制“華夏族對同盟的實際控制”。
所以,改革後的政治體制也借鑑學習歐洲的部分辦法,採用一院代議制度,每直轄市選舉4名,每省選舉6人,每區選舉10人,合計200人的最高權力機構成爲“同盟執行委員會”,任期5年。
中央政府機構僅設置國防、財政、外交、民族教育、民生5個委員會和憲法裁判所,在實際選舉中形成了一個習慣,即由華夏代表永久性出任財政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主席,在韓、伊、新、緬、日、馬之間選外交委員會主席和憲法裁判所首席大法官,民族~教育、民生委員會主席在非上述國家中選兩個擔任。5個委員會主席組成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團,不多不少,每人一年。
中國作爲一個地理名詞仍然存在,執政黨把他包裝成了一個多市區組成的聯邦,只不過換了一個名稱~“華夏中央管理委員會”,繼續以北京爲首都。這又是一個遭到歐洲人不斷垢病的地方,沒有辦法,華夏人歷來都喜歡以“大一統”的形式存在。
民族融合的好處在於,真正打破了同盟內的壁壘,反正新華夏族具有其他民族不可能比擬的優勢,歧視性的政策是絕對不允許的,法律禁止任何干涉婚姻和宗教信仰的行爲,反正我人口最多,經濟力量也最大,北京暗笑着,呵呵。。。
北京香山的凌煙閣絕對是天下最大的祭伺場所,在北京專門撥出來的10平方公里範圍內香火鼎盛,前來拜祭的人竟然比黃帝陵還要旺。據參觀過的歐洲人說,那裡竟然有向宗教團體轉化的可能。
後來,天下第二的宗教~~混合了很多道教教義和儒家思想進來,經過大量修改而出現的新佛教在東方同盟內迅速擴張,在北京明裡暗裡的支持下“佛教大住持理事會”也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一個類似羅馬教廷的宗教組織,大肆任命地區“大主持”進行宗教滲透,其終身任職的理事長也被歐洲人戲稱爲“東方的教皇”。到2070年,佛教基本取代同盟內非穆斯林區域的宗教組織,成爲世界範圍內僅次於天主教的第二大宗教。
新佛教宣揚的全是國家一統,天下大同(所以號稱中央王國啊)的儒家思想,要求教徒忠於國家,關愛社會,誠實守信。所謂不殺生、不喝酒的戒律被廢除,號召教徒應該具有“剷除邪惡不能感化,要用劍,而且要除惡務盡”的俠義精神。剔除擔任高級職務的“大主持”外,一般教徒和神職人員可以結婚,也可以出任公職。
這也是北京沒有辦法的舉措,全球化的今天再頑固堅持對儒家思想進行改良看來是不行,但又不能讓老百姓的思想空虛,所以這也是對民族思想的一次引導。
3、軍事體制
建立同盟統帥部,和平時期軍事委員會主席作爲整個同盟的軍政首腦,負責管理人事任命、軍事裝備、後勤保障等,戰時將在7天內擴編爲真正具有指揮全局能力的統帥部。
軍令系統將由成立聯合參謀部負責,中、伊、韓、緬、巴、日、新各選拔一位上將以上的軍官擔任,中國是當然主席,負責管轄同盟直屬的120萬常備軍(分空、天、陸、海四軍和憲兵總部),具體組成按人口現狀來分配軍官的比率。戰時,將把戰略策劃職能移交給統帥部只負責戰役組織和實施。
按照規定,軍銜也被統一設置爲元帥、大上中少四將軍等13級(大上中少校,上中少准尉),元帥戰時才能設置,平時最多隻能有10名大將,例如2052年第一授予軍銜時,柴凱旋(歐洲遠征軍司令)、劉義武(中國遠征艦隊司令)、李義鬆(韓海軍司令)就被授予爲大將。
同盟內各省按照自己的人口和疆域面積擁有15萬以下的內衛警察部隊,執行一般反恐稽私和反暴任務,可保留相應海空力量和部分憲兵,但是經費由自己出(廢話,同盟也沒有收他的這部分稅金)。中國自己就也有30萬憲兵和20萬內衛警察擔任邊防部隊,主要部署在中俄邊疆地區(用憲兵比用正規軍隊甚至內衛警察更能體現自己的和平誠意)。
而地方政府的內部事物歸他們自己管,行政體制和地方議會選舉也自己負責,普通民刑事案件也是自己負責終審,同盟一般不去幹預,但地方不得發佈和建立歧視性和反同盟的法律和規定。否則,經過警告無效後聯盟將出面解散其政府和地方議會進行軍事接管(這也是歐洲人大肆批評的地方)和政治重組。若遭遇重大的災難性事件,同盟將出面負責進行安撫和善後工作。
4、經濟民生部分
整個同盟內不允許以任何藉口進行民族、宗教、種族、性別歧視,資金和人員實現完全可自由流動,教育也被定爲至少12年義務教育,不少地方甚至規定了15年義務教育,就連教科書特別是歷史類教科書都是由同盟教育委員會統一頒佈的,其他教科書也不許宣揚民族和宗教優越論。
設置直屬於執行委員會的中央銀行,執行統一的貨幣和利率政策;由同盟主體共同出資並按照額度分配管理職務,爲兼顧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權力,特別規定每5年一次的發展綱要中必須要給他們留出不少於15%的資金和項目。
統一稅收政策和稅率,同盟財政委員會下設總稅務局,徹底實現分稅制度,比如經濟欠發達地區就以三七開上繳制度,即聯盟只收取30%,如果遭遇重大的經濟困難還可以再減免一些;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實行三成五甚至是四成上繳制,當然,既然上繳得多,在經濟政策的傾斜上必然是會有回報的。
有不少華夏人就曾經多次提出反對意見,說給少數民族的權力太大了,不過在同盟24億人口中新華夏族18億(含日、韓、蒙、新、喜馬拉雅省)就佔了75%,所以實際上光靠最強大的人口和經濟優勢就已經足夠控制整個聯盟了,何必還要去全部權力一把抓呢?
也正因爲如此,內部沒有民族問題的東方同盟所具有的凝聚力不是歐美可以比擬的,主體民族的寬容性是經濟發展和民族持續融合的主要動力來源。經過100年的建設,東方同盟雖然所佔據的區域並不算大,但經濟和軍事實力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這也是2161年他們夥同俄羅斯對美歐開戰的原因。
借用德意志第二帝國常說的一句話來表示,那就是,“我們也需要陽光下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