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彈劾

其實早在趙禎提升張堯佐爲三司使的時候。朝廷的言官經以唐玄宗寵信楊國忠而失國爲例。紛紛上書勸諫金可惜趙禎似乎一意孤行倪根本聽不進官員們的意見金而如今張堯佐連三司使的個置還沒有坐暖漸又要被提拔爲宜徽南院使、淮康節度使、景靈宮使。

要知道宋時官職繁多,各級官府層次重複金疊牀架屋,機構空前龐大。但不外乎“官。和“差遣。兩個頭銜轟“官轟漸只是說明可以領取俸祿。不再擔任與官名相應的職務。而“差遣。是指官員擔任的實際職務轟有實際權力。

如今朝中掌握實權的幾個政事堂相公轟不過是五品官階而已轟然而趙禎賜予張堯佐的幾個官職,雖然只是幾個虛職轟沒有什麼實權倪但品級卻極高金官階從一品金俸祿待遇之類的暫且不提。

但在朝可惜皇帝之尊金位列衆夫臣之上轟到地方就是包拯特命全權大使漸可行使文武統管的權力。這樣說來倪在某些場合金按照朝廷規矩。滿朝文武差不多都得給他行禮了金所以不管走出於公心,還是私情。對於趙禎的這次任命轟朝中大部分官員都支反對態度。

畢竟張堯佐原來只是在基層任推官、知縣、知州等小官金而張貴妃的寵以後轟很快就當上了三司戶部判官轟戶部副使轟沒過多久金又被擢升爲天章閣待制、吏部流內栓。之後又晉升爲兵部郎中、權知開封府。接着網加上龍圖閣直學士的職銜。又晉升爲給事中、端明殿學士金正式擔任三司使。

這種扶搖直上式的升任倪使許多人感到吃驚之餘金心裡多多少少感到有些不安金正直大臣是爲國着想漸而有些人而是擔憂再這樣升下去。張堯佐遲早凌駕於自己之上。而現在這介。擔憂終於來臨,所以不管出於什麼樣的目的轟見到有人站出來尖銳地指出張堯佐是竊踞高位轟不知羞愧氣某些官員心裡是非常喜悅的。如果不是礙於天子的態度轟恐怕早有人出來落井下石了。

趙禎在殿上解釋了半天氣列舉了許多張堯佐有德有能有功的事例金卻不見朝臣有絲毫響應,不禁有些微的尷尬轟聲音也漸小漸最後沒了動靜。殿上隨之安靜下來轟趙禎的心裡自然不大痛快轟唉金做皇帝也不容易啊氣居然沒有個知心臣子明白自己的心意轟來解介,圍。

其實不是朝臣不懂做金殿中幾個個早員轟不是沒有知情識趣的轟只不過事不關已金趙禎的旨意又不盡得人心倪而且站在殿中直言面諫張堯佐的官員可不是平常人物金這人能不招惹還是不要招惹爲妙漸不然被他給盯上金以後的日子可不好過了。

膚色黝黑轟濃眉星目轟滿面正義凜然之氣轟自然是以斷獄英明網直而著稱於世、執法不避親黨以鐵面無私、大名鼎鼎的開封府尹包拯轟當然轟現在他還沒有入主開封府氣而是擔任天章閣待制、知諫院之職倪是個司諫言官。

宋代的監察機構。沿襲唐制。中央設御史臺轟門下省另沒有諫院。本來臺官與諫官的司職有所不同的轟臺官主要職務爲糾彈官邪轟是監督官吏的官員金諫官主要職務是侍從規諫金是諷諫君主的官員轟但自宋初開始,開了臺諫合一之端。兩者事權相混,諫官也擁有對百官的監察權。

不過包拯身爲知諫院金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身職責金彈劾完張堯佐之後倪待趙禎的話音落下金覺得自己應該指正天子的錯誤金當下拱手說道:“陛下金當今朝廷機構龐大。冗官成災轟敗壞朝政金必須加以整革。宗社至重,財用至急金而安危系焉金張堯佐一日而授四使金古之未有。更借後宮之便金與權臣勾結金矇蔽聖聽倪甚危於國家社稷

“陛下繼位二十八年來並無失德。今上下窘迫如是轟豈可專任此人。且歷代后妃之族金雖有才者金亦未嘗假以事權金又況庸庸不才者乎。懇請仁宗以國家爲重金投堯佐以他職轟別求才傑之士金委而任之。轟

殿中頓時鴉雀無聲金滿朝文武都沒有想到金包拯居然將矛頭直指當今天子趙禎金言語間根本稱不得上婉轉轟簡直和打臉沒有什麼區別。

張堯佐也沒想到包拯竟然如此不顧章法轟直逼自己不說金連天子也敢參倪想來趙禎沒有表示金但心裡一定相當的不高興金暗驚的同時又有些慶幸轟不過此時爲了避嫌轟也不好多說什麼金只是悄悄地給了旁人一個眼巴

張堯佐位高權重轟自然有幾個交好的官員金其中一個比較機靈轟的到暗示金立刻心領袖會的站出來說道:“陛下金包拯當朝誣衊朝廷命官倪已經犯下欺君之罪金如今又影射陛下爲商紂周幽之君,實爲大不敬。臣以爲轟必須嚴加懲處轟以正朝綱。漸

趙禎的性格寬厚,就算現在心裡有些氣倪但也不至於聽信這個官員的話倪而且這也不是一回兩回的事了。習慣就好金當下輕輕擺了擺手金說道:“包卿也是一時失言轟不必氣

放眼滿朝文武金自然不僅只包拯一人充滿正義之心”口聽到衆個官員的話。別的大臣也就罷了氣但是御史臺的御史言官們卻不能無動於衷金要知道這些官員身負監察之職漸平日裡就是以糾彈天子百官之過爲責金直言犯上、指桑罵接金甚至捕風捉影也是常有的事情金而包拯所言的確實是事實,如果這樣也要被問罪金那以後誰還敢進臺諫爲官啊。

所以不等趙禎把話說完倪就有司諫官員站出來厲聲道:“此言大謬。包侍制既爲知諫院金就要諫該諫之事倪如今大人此言金且不論歪曲包侍制之意轟按大宋律法以太祖太宗之令轟諫官言事無罪金大人如此急着給包侍制定罪轟似有蔑視祖宗王法之意通。

“陛下金張堯佐恩寵過甚轟會使忠臣齒冷漸義士心寒金陛下執意如此。反而有損於威信。氣。見有人率先出頭轟其他言官當然爭相上奏起來。

被人打斷話茬金趙禎是有幾分不喜。但卻沒有什麼怒氣漸畢竟人家說的也有道理,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允許御史諫官風聞言事而不獲罪漸做子孫的當然不能隨意破壞轟只不過在朝堂之上金這樣你來我往轟相互指責氣成何體統。

見有人反駁金存心幫林張堯佐的官員自然也不甘示弱金加以反駁金庭辨也越發激烈起來,趙禎面上微露不悅氣不過這時雙方吵得正歡轟一時間沒人發天子的表情。

就在這時轟殿內班列朝臣中走出了一位官員轟此人乃是御史中承王舉正轟見到他出場,御史言官們顧不上再與對手爭執金連忙止聲避開幾步轟讓出空位來,殿內也漸漸安靜下來。

御史中承王舉正轟不僅是御史言官的頭頭漸而且是朝中元老級別的人物漸身居要職金沉穩持重轟輕易不上折彈劾什麼人,但一上折所奏之事肯定十之八九,在這個節骨眼上他站了出來漸實在走出乎某些官員的意料。

對於這樣的老臣金趙禎自然是和顏悅色道:“王卿家漸不知有何事上前?。轟

王舉正輕微一笑金聲音淡如水:“臣下有一疑問金向陛平求教。轟倪

“王卿不炮直言趙禎和聲笑道倪心裡卻感覺有些不妙。

“臣聞:自古爲臣者無功不受祿,爲君者賞罰自分明金陛下以爲然否?。王舉正問道。

趙禎頓時只覺一個頭有兩個大轟這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如果否認。那是打自己臉轟但問題在於。一但自己承認了金那王舉正肯定會接着問下去。

事實果然如此轟見趙禎沉默轟王舉正也不強求轟而是繼續問道:“臣請問陛下轟張使相任三司使期間。有人譴其過轟無人薦其升倪陛下欲要授予要職金卻不知是何原因?況包拯之間金陛下爲張使相所列舉之建樹轟在臣看來轟僅是忠於職守罷了金算不上什麼功德金若是陛下執意轟臣等自然不敢不遵金只有懇請陛下轟以後評定天下官員升遷時金也能以提升張使相的功績爲標準

說實話,滿朝文武誰不知道張堯佐是靠裙帶關係才得以上位的倪趙禎剛纔爲他臉上描金所舉的事例金只要地方官員盡職盡責金基本可以做到。如果按這樣的標準提拔官員,那以後朝中的一品大員還不一抓一大把轟多得海去了。

王舉正的話擲地有聲金簡直道盡了大夥的心聲,引得滿朝文武紛紛附和起來轟誰說不是轟出來做官的,哪個沒有點上進心。

Wшw •тTk ān •C 〇

這個時候金趙禎也知道自己的任命或許有些不得人心,如今滿朝文武轟再加上幾位朝廷重臣倪個個義正詞嚴轟凜然決絕的反對金趙禎優柔寡斷的性子又發作了金但是皇帝總不能承認自己錯了。

就要輕輕揭過此事金使之不了了之。不過又想到後宮那位弱不禁風。無限嬌美的張貴妃,趙禎心中一軟金考慮了下,無奈地說道:“衆愛卿漸即使張卿家不可擔當重任轟那給他節度使這麼個不大不小的官。總是可以勝任的吧。

皇帝用這種商量的口氣對臣子說話轟顯然已經是回心轉意金按常理來說轟既然已經勸得皇帝改變主意,做臣子的,也要識趣一些轟天子都妥協了轟臣子怎能不退讓幾分金所以大部分官員都沒有意見金準備點頭同意退下。

誰知包拯幾步衝了上前漸厲聲說道:“陛下倏此言差矣金想當年太祖太宗,浴血奮戰多年金才從行伍起身轟博得節度使一職,祖先創業艱辛漸出步步都是灑血拼愕轟這節度使的職務小在哪裡金又低在哪裡?陛下這麼說轟何以對得起太祖太宗皇帝?轟倏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沒有當皇帝,還是北周臣子之時。確實不知多少次從死人堆中撿的性命倪最後才得以成爲北周節度使。掌握軍權,爲建立宋朝打下基礎。但是後來成爲天子金考慮的角度自然不出樣金有感於節度使的權力過大金自然要加以削弱漸到了仁宗這朝。節度使也就成了個虛職氣說大也不大轟說小也不小。

包拯越說越激動金越說越忘我。連衝近了趙禎御桌前面竟也不知曉。絲毫沒有察覺口中因極度憤御,口濺出的唾沫星子。偶有零星幾點飄官到缸禎面卜,而制潁…”是苦笑着漸無奈地一抹臉轟什麼話也沒說漸只是委屈地膘了包拯一眼,底下的朝臣自然也發現了轟不過時下提醒誰也不合適轟只有裝作沒瞧見了。

“臣無狀轟請陛下賜罪通”興奮的說教完畢,心情可謂是淋漓盡致之極轟包拯才發現自己失儀之處。連忙退下金誠懇的請罪起來。

趙禎微嘆搖頭漸伸手微微示意金顯然是不打算追求包拯的過失轟目光帶着出絲歉意投向張堯佐轟這時趙禎也沒有心情再待在殿內,隨意比哉了個手勢轟身旁的一個小黃門立時以銳尖的噪音叫道:“陛下有旨。有本緊奏金無本退朝。轟轟

般來說轟聽到這句話轟朝臣們應該可以準備恭送皇帝擺駕回宮漸這事也算走了結金然則今日出乎意料的事情太多金一個聲音衆底下某個角落冒了出來道:“陛下,臣有本啓奏。轟

這聲音的主人居然是剛纔的主角張堯佐之一霎時漸殿內譁然片方金瞬息又靜寂無聲轟官員們心裡直犯嘀咕打手,該不是他想不開漸準備爲自己辯駁吧。

“張卿所奏何事?之倪趙禎似乎也有這個想法。

“臣要參杭州知州范仲淹轟竟然在荒年財政困難之時金鼓勵百姓發船競賽之遊樂嬉戲,寺院大興土木。既勞民又傷財,不體恤百姓轟實爲辜負皇恩。轟張堯佐揚聲道通

羣臣譁然

此時轟千里之外的杭州轟似乎沒有留意官員們的臉上異色金範仲淹繼續說道:“依老夫之意金不如請杭州各家寺院道觀的僧人道士共聚起來。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法會道場金在郊外舉行金以利於百姓參與祭祀。諸位覺得如何?”

底下官員面面相覷轟有官員有心贊成漸卻發現其他人沒有動靜轟不願意當這個出頭鳥轟乾脆沉默不語。

“諸位沉默不言,莫非對老夫的提議有什麼意見金不妨直言。轟范仲淹說道轟目光落在底下官員們的身上轟神色平靜金看不出喜怒之意。

過了片刻金纔有個官員輕聲說道:“太守金這樣做金似乎,有些不妥吧。轟,

“有行不妥?轟轟范仲淹問道。

或者是礙於范仲淹往日強勢的名聲,這話固然溫和漸而且並沒有斥責之意轟但是那個官員猶豫了下轟嘴角微微蠕動轟最終還是沒有勇氣開口轟而其他官員也抱有各樣的心思。對於范仲淹的提議金有人心中贊成漸也有人心有顧慮金不過卻因爲種種原因金最後也是沒有着急表態。

“諸位若是沒有疑異的話之那這事就這樣定了。之目光緩緩從衆人身上掠過金範仲淹說道金語氣不溫不和轟落入衆人耳中金卻覺得有些不容置疑的意思。

這個時候轟不管是反對還是贊成金或者另有心思的官員都清楚范仲淹主意已定,紛紛輕輕點頭轟不敢或者不想提出反對的意見。

“既然如此,那這事就交由顧通判負責。之范仲淹說道轟抗丁囑幾句後便沉默不語。

過了一會兒金見到范仲淹沒有別的事情吩咐金顯然召集衆人前來金就是爲了這事而已金衆官員也隨之識趣的告退而去。

楚質緩緩起身轟向外走去的時候故意慢了幾步金落在了衆人的後面。不想卻發現有幾個官員也和自己一樣轟心中不由一動金便加快了步伐轟保持不快不慢的速度金與一些官員走出了州衙。

午後的陽光依然炎熱不已轟將官衙門前的青石板曬得滾燙漸連一絲風都沒有金而且房屋與樹木的蔭影偏移轟只要隨意走幾步,便會覺得灼熱難耐金所以官員們出來之後轟急忙返回自己的轎輿旁金卻不急走離去轟而是三三倆倆的聚集在一起。抗”聲的在議論着什麼。

楚質見狀,沒有上拼湊這個熱鬧。況且也沒有人招呼他,畢竟上任時日相對來說還比較短暫,與杭州的的方官員能說上幾句話的也只有仁和縣的知縣張元善,其他的只不過是泛泛之交,見面打個招呼已經算是客氣有禮了。

在轎伕的攙扶下轟楚質悄然上了轎子轟也不用他開口指示金轎伕們已經擡起轎子轟悠悠的朝着縣衙方向行去通

閉目思考片刻,楚質突然開口說道:“向左”倏

向左並不能返回縣衙金轎伕們心中雖有疑惑金不過也沒有多問轟聽從命令轟按照楚質的指示行事轟過了一會轟轎子就來到一處僻靜的巷子

“暫且停下

聽到楚質的指示金轎伕們輕輕放下轎輿轟心中疑惑,一個衙役知機的來到轎窗旁邊,恭敬問道:“大人有何吩咐?之倪楚質沉默不語轟而隨從們也不敢再問金只能莫明其妙的等待着轟過了大約二十來分鐘轟楚質才輕聲說道:“起轎轟回州衙

“大人之旁邊的隨從一陣迷糊倪以爲是自己沒有聽清楚。()

第316章 孤山遊記第14章 峰迴路轉第286章 運氣真好第116章 案首第55章 重返書院第163章 親迎第246章 要來了第63章 再遇第223章 緣分第210章 皇子第157章 柔情蜜意第195章 公子高見第231章 誰家子弟第81章 半截文章第273章 直諫第451章 娶個媳婦很難第165章 豔福第446章 爲誰而來第16章 母子之間第124章 策論第415章 現形第345章 涉險第206章 銘記第434章 激動第160章 題詩第34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122章 春閨之日第381章 通幽第197章 會錯意第192章 熱鬧第356章 私鹽第175章 導從炫耀第358章 一封信第157章 柔情蜜意第110章 花言巧語第89章 祈福第236章 酒樓相親第251章 對策第5章 痛改前非第119章 邀請第89章 祈福第169章 春宵第439章 無意柳成蔭第363章 一書難求第120章 盛衰之論第295章 格物致知第151章 會元先上第262章 西湖盛會(三)第100章 印象第327章 朝爭第1章 如夢初醒第139章 賞心樓第193章 揣測第359章 說重點第127章 家常第301章 沉迷第338章 驚喜第26章 美人計第339章 名利雙收第406章 館職第379章 安石第447章 秘密心思第269章 囤積居奇第48章 面冷心熱第58章 箭發虛不第430章 燭影搖曳第288章 微妙的曖昧第115章 童子試第123章 運氣第4章 善意謊言第414章 洞穿第163章 親迎第102章 暖衣第383章 遊聚第76章 冥思苦想第47章 隱約察覺第288章 微妙的曖昧第155章 揮之不去第366章 巴結第147章 幸福的清晨第266章 對策第353章 同命鴛鴦第115章 童子試第139章 賞心樓第150章 還是運氣第87章 癡情第19章 家族聚會第344章 設計第402章 欣慰第145章 歡聚第376章 把柄第413章 考驗第160章 題詩第282章 算計第400章 家的感覺第209章 答謝第377章 聖聽第18章 端午印象第191章 憧憬第417章 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