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盡忠報國(四)

第110章 盡忠報國(四)

“1137年(紹興七年)二月,岳飛奉詔入朝覲見高宗,其間曾與高宗作《良馬對》,後又扈從高宗至建康,岳飛的官職也升至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一日高宗把岳飛召至“寢閣”,向岳飛授命說:“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準備將劉光世所部王德、酈瓊等兵馬五萬餘人隸屬於岳飛。這是朝廷因劉光世在淮上之役希圖換防避戰,退軍當塗幾誤大事,被剝奪兵柄後作出的措置。

岳飛見部隊行將擴充,收復中原有望,心情異常激動,便親手寫成一道《乞出師札子》。岳飛陳述了自己恢復中原的規劃,而且此時已不再提及迎還“二聖”或者“淵聖(宋欽宗)”之事,只將欽宗包括在--天眷--之中。

看看吧,皇太孫殿下,岳飛的謹小慎微、戰戰兢兢--TMD就這個樣子,還有人污衊--說岳飛政治智慧低,才被秦檜構陷。

高宗覽岳飛奏疏後,親賜御札嘉獎,都督府也將劉光世軍情況通報岳飛。撥劉光世軍與岳飛,似成定局,不意張浚和秦檜從中梗阻,高宗聽從張浚之議,置已決之“前議”於不顧,又下詔給岳飛說:“淮西合軍,頗有曲折。”不將劉光世軍撥與岳飛。張浚見了岳飛,撇開歸劉軍與岳飛之“前議”,以淮西軍中人事安排相問,岳飛耿直的回答卻遭張浚譏刺。岳飛胸中積忿,上了一道乞罷軍職的札子,不等批示,只向隨行機密官黃縱略事交代後,就離開建康,回到廬山母墓旁守制了。

高宗聞知岳飛辭職,即詔令鄂州軍營將佐立刻敦請岳飛還軍,又派張宗元到鄂州軍中做宣撫判官。朝廷命李若虛、王貴去廬山請岳飛還軍,李若虛勸了岳飛六日,岳飛才答應受詔朝見,還軍視事。

張浚用人不當,終於招致了淮西軍變,張浚因此引咎辭相。岳飛得到兵變的消息,立即上疏表示願率軍進屯淮甸,拱衛建康行朝。高宗只讓岳飛到江州駐紮。九月、十月間,岳飛入覲,向高宗提議立其養子趙瑗(即宋孝宗)爲皇儲,又遭高宗呵斥。

太孫殿下,由此可見,岳飛曲曲折折地表示了對宋高宗皇權的確認。

這時,宋金對立形勢又發生重大變化。金太宗死後,完顏亶繼承帝位,而軍事首腦完顏粘罕(漢名宗翰)逐漸失勢,於是年七月死去,完顏撻懶一派開始掌權。金趁劉豫借酈瓊叛降出兵攻宋之機,將劉豫抓獲,正式取消存在了八年的僞齊政權,並向宋廷呼籲和談,條件是歸還黃河以南故宋地,並放還高宗生母韋氏,歸還已死的徽宗的梓宮。

1138年(紹興八年)二月,岳飛還軍鄂州,堅持“戮力練兵”,“日夜訓閱”。

高宗爲“屈己求和”,進一步重用秦檜,並令其與金接通關係。韓世忠、岳飛對和議一事都表示堅決反對。岳飛在臨安朝見時對高宗說:“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臧,恐貽後世譏議。”高宗不聽。

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詔諭使張通古、蕭哲,攜帶詔書,來同南宋“講和”。

金人不稱宋朝而稱“江南”,不說“議和”而說“詔諭”,把南宋完全置於藩屬地位,消息傳開,朝野上下,輿論沸騰。宋廷諸大臣對此議論紛紛,多有反對者,然而這些主戰派人物如樞密副使王庶、樞密院編修胡銓等,或被罷官,或被貶謫;趙鼎也被罷相。

十二月廿七日,秦檜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跪在金使腳下,答應取消宋國號,作金的藩屬,並每年納貢,南宋與金的第一次和議達成。“

孟歆頓了頓,說道:“卑躬屈膝、卑鄙無恥,這就是我痛恨大宋的原因。

1139年(紹興九年)正月,宋廷宣佈大赦天下,以慶賀"和議"的成功。岳飛接到赦書之後,讓幕僚張節夫起草了一份《謝講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趨附和議,誓要"唾手燕雲,復仇報國"。岳飛對朝廷加封的開府儀同三司官銜,雖三詔而不受,他在辭書中說:"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可訓兵飭士,謹備不虞;而不可論功行賞,取笑夷狄。高宗特下“溫詔”,岳飛纔不得已受之。

其後岳飛又自請隨宋使至西京洛陽謁掃先帝陵墓,以趁機窺探金國虛實,但未被允許。再後,岳飛又上二札子,要求解除自己的軍職,字裡行間對和議之事不無諷剌之意,高宗、秦檜先未予理睬,後批示不允所請。

皇太孫殿下,可見岳飛的苦心孤詣。

1140年(紹興十年)五月,發動政變掌權的完顏兀朮廢除對宋和議,親統大軍,以山東聶兒孛堇和河南李成爲左右翼,取道汴京向兩淮進軍;右副元帥完顏撒離喝統帥西路軍,從同州(陝西大荔縣)攻陝西。五月下旬,金軍兵臨順昌(今安徽阜陽)城下,順昌告急。宋高宗原不同意嶽嶽飛出兵,後恐順昌有失,便命岳飛發兵救援。

岳家軍在鄂州已整訓三年,岳飛接詔後,立即派張憲、姚政率軍東進,援救順昌。未至順昌時,劉錡已於順昌之戰中大敗金軍。六月下旬,當西線金軍受阻,東線順昌解圍,局勢稍有穩定,高宗便又命司農少卿李若虛向岳飛傳達詔命,諭岳飛“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此時岳飛已率軍開至德安(湖北安陸)。岳飛向李若虛陳述他恢復中原的謀略,若虛素主抗金,他不顧矯詔之罪,主動支持岳飛北伐。

岳飛隨即揮師北上,在六月、閏六月間,張憲的前軍攻下蔡州,牛皋的左軍在京西路連克魯山等縣城,統領官孫顯也在蔡州和淮寧府之間打敗金兵。張憲、傅選又大敗金將韓常,順利收復潁昌(今河南許昌)。牛皋、徐慶隨後和張憲會師,繼而收復了陳州。中軍統制王貴所部也在閏六月底和七月初接連攻下了鄭州和西京河南府(洛陽)。

與此同時,韓世忠部將王勝收復海州(江蘇東海縣東),張俊部將王德收復亳州。

岳飛聯絡北方民間抗金武裝,實施“連結河朔”的策略已有十年,此次派往河北的李寶、孫彥、樑興、董榮等義軍首領負責在太行山區和河北、河東等路組織當地忠義民兵,在後方配合岳家軍作戰,北方許多州縣的民間抗金力量也紛紛揭竿響應,截至七月初,曹、懷、衛、孟等州都被攻克。至此,岳飛所部和由他聯絡的各地忠義民兵,對兀朮盤踞的東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六面包圍。

不意正值此時,朝廷詔命張俊撤出亳州移屯壽春,又下詔駐屯順昌的劉錡向江南調移。岳飛接連上奏,請求友軍支援,“伏望速降指揮,火速並進”,沒有得到朝廷批准。

完顏兀朮得知駐紮在郾城的岳飛兵馬不多,用騎兵一萬五千人直撲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家軍的指揮中樞。七月初八日,兀朮與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蓋天大王完顏賽裡等,率領金軍在郾城北與岳家軍對陣。兀朮用“鐵浮圖”爲主力,正面進攻,左右翼又輔之以“柺子馬”,都是金軍的精銳部隊。岳飛令其子岳雲率背嵬軍和遊奕軍騎兵迎戰,往來衝殺,並派步兵用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軍,下砍馬腿,使“柺子馬”失去威力,殺傷了大量金兵。

初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的五里店再一次大敗金軍。這時,兀朮又調集了十二萬大軍屯於臨潁縣。十三日,楊再興率兵出巡,在小商橋與金兵遭遇,竟以三百騎兵殺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軍官,楊再興與所部全部英勇戰死。第二天,張憲率兵再戰,金兵只好退出臨潁。

郾城之戰後,金人不甘失敗,七月十四日,兀朮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潁昌。王貴、岳雲分率精騎與金軍戰於潁昌城西。岳雲以八百背嵬騎兵作正面攻擊,步兵分左、右兩翼,以抗金軍騎兵。潁昌之戰,岳家軍“無一人肯回顧”,殺得“人爲血人,馬爲血馬”,大敗金軍,斬金軍五千餘人,俘士卒二千餘人、將官七十八人,獲馬三千餘匹。

兀朮退還開封,接連的失利使他哀嘆:“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屨見挫衄!”金軍大將韓常也不願再戰,派密使向岳飛請降。岳飛爲大河南北頻傳的捷報所鼓舞,他對部屬說:“今次殺金人,直到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當與諸君痛飲!”

岳家軍全線進擊,包圍開封。七月十八日,張憲與徐慶、李山等諸統制從臨潁縣率主力往東北方向進發,又擊敗五千金軍,追擊十五里。同時,王貴自潁昌府發兵,牛皋也率領左軍進軍。

兀朮以十萬大軍駐紮於開封西南四十五宋裡的朱仙鎮,希圖再次負隅頑抗。岳家軍北上距離朱仙鎮四十五宋裡的尉氏縣駐營,作爲“制勝之地”。岳家軍前哨的五百背嵬鐵騎抵達朱仙鎮,雙方一次交鋒,金軍即全軍奔潰。兀朮最後只剩下一條路,放棄開封府,準備渡河北遁。

兀朮正準備渡過黃河的時候,有個北宋時的太學生卻要求進見,對兀朮說:“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嶽少保且退矣!”兀朮忙問:“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精兵十萬,京師中外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太學生說:“不然,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以愚觀之,嶽少保禍且不免,況欲成功乎?”

兀朮經此人提醒後,決定暫不過河。而秦檜也早在暗中策劃岳飛撤軍的事了。他們謀劃的重要步驟是,讓張俊從亳州退還壽春,命令韓世忠穩守淮東,不得繼續前進,駐屯順昌的劉錡遠調江南太平州等等。所有這些,都是爲了置岳飛於側面受敵、孤軍無援的境地。就在郾城大捷捷報報上朝廷的時刻,秦檜串通張俊、楊沂中,策動並唆使諫官羅汝楫向高宗上疏,說:“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嶽某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

高宗遂降詔,令岳飛班師。”

七月十八日,即張憲從臨潁殺向開封之時,宋廷傳來班師詔。岳飛鑑於當時完勝的戰局,上書爭辯,大略爲:“契勘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沮喪,內外震駭。聞之諜者,虜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

殿下,臣下可以感受到嶽武穆的憤懣、無奈。

隔了兩三日,大軍先鋒已進抵朱仙鎮,完顏兀朮已逃出開封之時,岳飛卻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詔旨措辭嚴峻:命大軍即刻班師,岳飛本人去臨安朝見。據學者王曾瑜考證,高宗發十二道金牌的時間,大約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復西京河南府捷報不久。

岳飛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十年之力,廢於一旦!”然而在朝廷高壓鉗制之下,岳飛不得不下令班師。百姓聞訊攔阻在嶽嶽飛的馬前,哭訴說擔心金兵反攻倒算:“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岳飛無奈,含淚取詔書出示衆人,說:“吾不得擅留。”於是哭聲震野。大軍撤至蔡州時,當地人民要求與部隊一起行動,岳飛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襄漢。大軍班師鄂州,岳飛則往臨安朝見。北方忠義軍孤掌難鳴,兀朮回到開封,整軍彈壓,又攻取了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岳飛在班師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嘆:“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十二道金牌、千古奇聞,功敗垂成、功虧一簣啊!”孟歆感嘆。

第八十六章 不對稱作戰第十三章 初戰告捷(三)第四十四章 千里順風耳第六十四章 道天地將法第135章 兄弟鬩牆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第三十九章 千頭萬緒(二)第五十五章 養虎遺患第十六章 初戰告捷(六)第八十五章 勢在必得(三)第十七章 初戰告捷(七)第三十五章 蘿蔔和大棒(二)第六十二章 禮下於人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一)第二十四章 話裡有話第十五章 初戰告捷(五)第四十五章 羣策羣力第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四)第116章 欺人太甚第117章 替天行道第九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七十二章 心比天高第117章 替天行道第七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章 戰略戰術(二)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第四十七 抱大腿第七十六章 危機四伏(二)第107章 盡忠報國(一)第二十二章 培養隊伍第六十四章 道天地將法第二十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八十三章 勢在必得(一)第二十四章 話裡有話第六十章 戰略戰術(二)第六十章 戰略戰術(二)第十六章 初戰告捷(六)第九十九章 竭盡全力第109章 盡忠報國(三)第七十六章 危機四伏(二)第三十八章 千頭萬緒(一)第120章 秀美泉城第三十六章 指點江山(一)第五十八章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第十五章 初戰告捷(五)第111章 盡忠報國(五)第五十七章 管中窺豹第四十三章 痛徹心扉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三十六章 指點江山(一)第六十九章 靖康之恥(五)第七十四章 天下熙熙第二十八章  唯我獨尊第十四章 初戰告捷(四)第103章 曙光在望第六十六章 靖康之恥(二)第二十四章 話裡有話第四十三章 痛徹心扉第九章 狐狸尾巴第三十八章 千頭萬緒(一)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五十七章 管中窺豹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五十一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110章 盡忠報國(四)第五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七十四章 天下熙熙第九十二章 深謀遠慮第八十八章 打遍天下無敵手第六十一章 戰略戰術(三)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107章 盡忠報國(一)第126章 針鋒相對第五十五章 養虎遺患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五十五章 養虎遺患第126章 針鋒相對第二十五章 各有盤算第四十三章 痛徹心扉第十三章 初戰告捷(三)第六十五章 靖康之恥(一)第二十一章 小有斬獲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三十七章 指點江山(二)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九十三章 防患於未然第三十二章 專業......第八十五章 勢在必得(三)第九十六章 千古一帝(三)第115章 撥雲見日第118章 毫末累土第八十八章 打遍天下無敵手第六十六章 靖康之恥(二)第三十七章 指點江山(二)第七十章 120度射擊第一章穿越第四十九章 殫精竭慮第七十七章 危機四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