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深處2

在我小時侯,如果誰家生的小孩兒多就要躲計劃生育,也就是將小孩兒放在親戚家裡寄養一段時間。因爲在當時一旦被查出來超生,是要罰款的。這就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以前的我難以理解爲什麼家庭本就很貧困還要生那麼多小孩兒?再大些也就慢慢理解了,當時的社會就是如此。這也與我們的傳統觀念有關,自古家家戶戶都希望自己的家族人丁興旺。再就是多個小孩兒能多個勞動力,能分擔家裡的負擔。當然,也不少見的是,就是想要生個兒子或是女兒的家庭。但當時重男輕女的思想較爲嚴重,多半都是想要生個兒子來傳承香火。

許是改革開放,接受了新思想,我們這代人以及以後的人對重男輕女的思想已經大致摒棄。也許是聽過許多深受重男輕女思想毒害的女人及女嬰。我極度痛斥這早該摒棄都錯誤思想。

還是將思緒拉回到躲計劃生育上來吧。接下來的回憶都源起於它。因爲父母生了我之後還生下了一個小妹妹。爲躲計劃生育,父母決定將姐姐送到小姑家寄養一段時間。這便就是姐姐沒有父母在身邊的那段日子了。

在奶奶去世後, 小姑對於爸爸來說不僅僅是姐姐,小姑更多充當的是爸爸的母親的角色。爸爸對小姑是信任的,就選擇將姐姐寄養在小姑家。當然,小姑對姐姐是很好的,把姐姐也當作自己的孩子。

但小姑卻是個命苦的女人。小姑嫁的人並不好,也就是我的小姑父。姑父是個好吃懶做的人,家裡的重活,大事小事都落在小姑的身上。姑父從不體諒小姑,他認爲小姑做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小姑一共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他們都比我和姐姐大些。對於他們,我是不喜的。

姐姐被放在小姑家也就大概五六歲吧。爸爸把姐姐放在小姑家也是給小姑錢了的,但具體多少我也不清楚。記得姐姐向我提及起那段回憶,說小姑那時候很忙,匆匆忙忙的做好飯就出門給人當小工去幹活了。家裡就剩下小姑父,小姑的孩子們和姐姐。而常常姐姐就是那個被欺負的對象,他們會在小姑走後罵姐姐,欺負她。小姑父也經常教唆他的孩子去欺負姐姐。一有好吃的,小姑給三個小孩兒分好。但姐姐的那份是吃不到嘴裡的,會被搶走。

後來在家裡提起這件事。爸爸說只記得他去接姐姐,姐姐抱着他哭,然後他們一起哭。

姐姐給我講她的這段寄養時光也是提了個大概,很多細節故事我也是不清楚的。不知是姐姐年紀小忘了一些,還是覺得說多了也無益,況且不是好的遭遇提及也是徒增傷悲。而父母也是很少提及的,或許這涉及親戚,講了只會讓人覺得寒心。況且在這中間夾着小姑,這隻會讓小姑夾在中間爲難。再可能父母對姐姐也是有愧疚的,也是不能提及。畢竟想讓父母當着孩子的面表現出愧疚也是令父母難爲情的。

這段經歷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姐姐的性格。我們姐妹兩個的性格是完全不同的。我會將所有的痛苦悲傷都表露出來,等待着別人發現來安慰我。而姐姐遇到事情大多都選擇內化,她很少將悲傷流露出來,大多都會自己默默承受。就像在我小時候,我難過了,遇到不順心的事,我會嚎啕大哭。而姐姐只會默默地流眼淚,她甚至害怕被別人發現她的軟弱。孩子小時候所經歷的一些事會對他們後天性格的養成有很大影響。可見一個好的童年對孩子多麼重要!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