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重整

隨着龐統出使江東歸來,荊南之戰就徹底結束了。

這場戰爭是結束了,但不代表着荊南就算是安全了這次和議,重點只說了江夏的歸屬,對於荊南四郡,那是提都沒提。

也即是說,雙方只是在江夏附近停戰,同時對江夏歸屬進行了一番爭論,對於荊南孫權方面可沒有說他不想要了。

所以,該做的防備,還是要做的。

張溪自然是要回江陵去鎮守的,可在長沙的三萬士卒,張溪卻沒有想過要帶回江陵去。

江陵有之前撤回去的一萬五千士卒和文欽,毌丘儉回撤的郡兵防衛,就已經夠了。

因此,張溪開始從長沙郡分兵,給零陵,桂陽,武陵三郡,各增派了五千援軍,而剩下的一萬五千士卒,就繼續留在了長沙守衛。

兵力調配完畢後,接下來就要開始安排四郡的太守人選。

零陵郡不用說,太守肯定是潘濬,這是早前就答應過的事情。

武陵郡太守也不用多想,以前是李球以郡司馬的身份兼任的,如今直接扶正既可。

而長沙郡這個地方太重要了,因此不設太守,而是讓石苞以荊南都督的身份坐鎮長沙,總督荊南四郡的軍事,順帶署理長沙政務。

桂陽郡方面嘛,張溪沒管,這事兒交給龐統了這是當初龐統跟荊州世家交易的一部分,一個太守的職位會給到荊州世家子弟,換取荊州世家對大漢南征的支持。

最後是蒯家的蒯祺出任了桂陽太守。

說起來,這個蒯祺吧.是諸葛亮的姐夫來着。

但是呢,蒯氏一族的大部分族人,當年在赤壁之戰的時候跟隨曹操北歸,後來去了鄴城。

如今大漢數次北伐,攻下了河洛蒯祺這一支族人,就很突然的出現在了河東郡,並且一路南下,經過諸葛亮的接應,回到了襄陽。

不用去糾結原因是什麼,不過是這年月世家大族的常規操作而已。

蒯氏雖然大部分族人去了北地,在荊襄只留下了一部分分支族人,但蒯氏到底在荊州是根深蒂固的,留下了這部分族人依然能保住荊襄四大家族的地位,更別說蒯祺迴歸荊襄之後了。

再加上蒯祺跟諸葛亮的私人關係,跟龐氏的交情,他來出任桂陽太守,一點都不出人意料。

而且桂陽這個地方吧.你要是用現在的眼光去看的話,這地方還行,在湖南南部到廣東北部一帶,怎麼着也跟落後地區沒啥關係。

但在這個年代,這地方可就是一個標準的山多,水多,田地少,而且道路不通的窮地方.俗稱“窮山惡水”。

這地方交給荊州世家來管理,反正張溪是一點意見都沒有。

反正不可能弄的更差了。

隨着荊南四郡的人選安排完畢,又有石苞在荊南總督軍務,張溪總算是能稍微放心一些了。

接下來,就是讓這四個郡儘快恢復生產,同時恢復郡兵數量和各縣防務了。

姜維,文欽,毌丘儉三人和大漢南軍,現在也已經撤到了江陵城內,會在江陵城協防一段時間,等到江陵水軍回防完畢後,再啓程北上,迴歸長安。

這次姜維在荊南打的不錯,一戰擊潰呂岱,名聲收穫不小。

毌丘儉和文欽在江夏北部打的也是順風順水,毌丘儉甚至一度攻下了江夏郡郡治西陵縣,最後是奉了張溪的命令,兩個人才撤出江夏的,戰功也頗多。

因此,這次回去後,三個人免不了的也會加官進爵,至於接下來是鎮守長安還是繼續被派外出征戰,就看劉禪的意思了。

龐統也走了,陪同步騭一起去了長安,商議江夏的歸屬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龐統是傾向於答應東吳方面的要求的.龐統現在改主意了,他覺得在水軍徹底成熟前,南征的把握不大,倒不如用一個江夏穩住南面的東吳,集中兵力先搞定曹魏再說。

因此,龐統先是回到江陵,說服了張溪,然後又給諸葛亮去了一封信,說服諸葛亮同意只要這兩人同意了,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好操作了。至於張溪,回到江陵後,並沒有着急的收攏兵力,而是把州泰提拔爲荊州司馬,讓他領兵繼續看住烏林道口,防備江夏的東吳軍。

雖然說吧,東吳應該不至於在剛剛定下和議的時候就違約,但防着點總是好的。

然後,張溪纔開始跟王基一起商議,如何快速恢復荊南民生。

荊南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土地的問題,而是人口的問題.經歷過數次政權交換,荊南境內的百姓數量銳減,早已不是赤壁戰後的那個荊南了。

尤其是在東吳掌控荊南的期間,大部分的耕地,包括改造耕地都是掌握在東吳的世家大族手裡,沒有了足夠耕地的百姓,不得不成爲東吳世家大族的隱戶,而隨着荊南用兵,這些世家大族撤出荊南的時候,也把這些隱戶們給遷走了.荊南真的不剩下多少百姓了。

根據四郡初步提供上來的丁口數據,整個荊南四郡,只有兩萬七千餘戶丁口,總計不超過十二萬人。

當然,這裡面的丁口數量,零陵郡那邊肯定是要打折扣的.潘濬說到底,還是世家大族的代言人,再加上有承諾在先,張溪也不好現在就翻臉。

但其他三郡,丁口基本屬實李球,石苞是不可能替荊州世家們張目的,而蒯祺所在的桂陽郡,是真的沒什麼人,那地方百姓的生活是真的慘不忍睹,連世家大族都不稀罕在那個地方搞什麼隱戶。

就這麼點丁口,要想在短期內恢復生產,實在是太困難了。

爲此,張溪和王基合計了一下,一方面是上奏朝廷,希望朝廷出面,遷徙一部分丁口到荊州來。

可問題在於,荊南這地方,已經算是靠近交州了,在大漢的版圖裡,這邊也可以算是南方迷障之地,一般都是這些地方的百姓巴不得遷徙到別的地方去,就沒有人願意從北地遷徙到這種地方來的。

所以這事兒吧,張溪估摸着,朝廷能起到的作用,最多就是流放一些犯人家屬過來實邊,能起到的效果真心不大。

說到底,還是得從本地人身上想辦法。

比如說世家和異族。

從世家入手,是張溪希望世家能釋放出一部分的隱戶,用來充實荊南四郡的丁口,當然,作爲回報,長沙郡洞庭湖附近的一部分耕地,他張溪也不是不能再多拿出來一些,回饋給這些世家大族們。

至於異族張溪覺得吧,其實五溪蠻和漢人的差異,真的不是很大。

尤其是跟漢人百姓的差異。

雙方在長相上幾乎是看不出什麼不同的,區別只在於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而已。

而且,五溪蠻也不是以漁獵爲主的異族,他們有些部落也保持着一定的耕種習慣畢竟是在山裡生活,要是沒點耕種技巧,光靠漁獵,恐怕也很難保證族羣生活。

因此吧,張溪覺得,也不是不能誘導這些五溪蠻族出山耕種,教化他們成爲大漢子民。

可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五溪蠻族對漢官的信任問題,以及五溪蠻族的生活方式和漢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以及信仰不同,所造成的彼此摩擦。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嘛.其實現成的就有。

那就是承襲自秦漢的羈縻制度,也就是在荊南劃出一塊地方來,給這羣五溪蠻族生活,任用五溪蠻族首領爲官,用蠻人治理蠻人。

這種手段,至少在這個時代,或者說,在這之後的一千多年裡,還都算是比較有效的做法。

但這個做法吧,也不是沒有壞處元明時期的土司制度,就是這種制度的延伸,可最後也導致了地方土司的坐大,時不時的反叛,一直到清代經過“改土歸流”後,纔算是勉強消除了這種隱患。

尤其是在中央集權並不是特別有效的王朝,這種邊境羈縻制度,其實風險還是不小的。

說實話,張溪真的很想一步到位,直接消除所有隱患.可現實就是現實,在這個生產力低下,民智未開,族人對首領有着嚴重生產資料依賴的情況下,張溪想搞的那一套,根本沒有可行性。

搞到最後,還是得迴歸到最傳統的羈縻制度上就算好一點,也不過是又一個土司制度而已。

真的,一個制度,合適比所謂的先進更重要。

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956章 影響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94章 援兵到來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32章 江夏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940章 大變故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1238章 改良第156章 曲轅犁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189章 置地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256章 鍊鐵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957章 天意第802章 援兵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208章 雒城第658章 投誠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806章 八陣圖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934章 誘敵第706章 拖第13章 吹牛第146章 回府第1056章 水戰(四)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1073章 流民第1030章 另一路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1152章 調兵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1116章 伏擊第1222章 經濟戰第1242章 應對第506章 等第621章 跑了第1078章 交易第606章 回軍第812章 擊潰第1228章 練兵第185章 應對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1238章 改良第17章 糜竺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391章 調人第884章 戰後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494章 違令第736章 爭(一)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919章 大婚第1055章 水戰(三)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85章 守城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