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

有些話,是真的不好放到檯面上來講,畢竟.大家都是官嘛,要臉。

張溪總不能明着去跟潘濬說,往交州多摻點沙子,想辦法多搞一些流民到荊州來搞屯田,只要不出大問題,州牧府可以看不見你趁機中飽私囊這是一個大漢驃騎將軍,荊州牧該說的話麼?!

潘濬也不能明着問張溪,爲了把事情搞大一點,我是不是可以煽風點火,甚至出動軍隊,去交州多弄一點流民,多搞點錢財糧食回來.這也不是一個荊襄名士,世家大儒該說的話啊。

這不倆土匪的對話嘛!!!

大家都是朝廷大員,天下名士名將的,說話不能太直白了.所以這對話就變得稀裡糊塗,全靠大家之間的默契了。

反正潘濬作爲一方太守,臨郡有變,他做出一些對應措施的權利還是有的,至於東吳那邊發現了潘濬的做法,是不是會引發兩國動盪拜託,現在是亂世,兩國也不是什麼盟友,不過就一個停戰協定而已。

再說了,你們東吳也沒好到哪兒去。

這段時間,東吳在新任的豫章郡太守陸凱的率領下,不也沒少往長沙郡的東南部搞滲透麼。

是的,豫章郡換了一個太守,還是那個在荊南戰役中,曾經被石苞俘虜的陸凱。

荊南之戰中,大漢這邊俘虜了東吳的三員大將,陸凱,張承,呂據。

但這三個人吧都不太好處置。

陸凱是陸遜的族侄,張承是張昭的長子,呂據是呂範的長子這三人的親族,都是東吳赫赫有名的功臣重臣。

再怎麼樣,這三個人都不會選擇投降的。

可殺呢,你又殺不得,畢竟那時候張溪琢磨着跟東吳休戰,不好太刺激東吳方面。

因此吧,這三人最後都被留在了長沙縣羈押,一直到步騭出使長安回來後,才被張溪釋放,然後跟着步騭一起返回了江東。

當然,東吳方面肯定是付出了一些代價的,否則就算是張溪,也沒那麼好說話的直接放人。

至於這個代價是孫權掏的,還是那三個家族掏的,這個張溪就管不着了。

而這三個人回到建業後,也是各人不同命。

呂據是最慘的,他被解除了一切職務,在家閉門反省沒辦法啊,誰讓他守個長沙縣就守了七天,連回軍救援的機會都不給朱然呢。

張承呢,則被調去了廬江郡,成爲廬江郡都尉。官職雖然是降了,但至少還可以繼續領兵。

張承在荊南之戰中雖然戰敗被俘了,但總的來說表現的也還行,他一直是以少打多,還要兼顧給呂據分兵守衛長沙當然,最真實的原因還在於,張承有個好爹,並且他爹現在還活着。

至於陸凱實話實說,三個被俘的人裡面,就陸凱最冤枉。

戰略部署是朱然做的,沒有發現石苞分兵鑽山的人也是呂岱,他陸凱就是莫名其妙的被人鑽到了屁股後面。

至於救援泉陵的選擇,別說處在當時環境下的人是陸凱,就是換成呂岱,朱然,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而之後的戰況發展也證明,當石苞真的領兵鑽入長沙郡後,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

陸凱可以說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成功的攔住石苞。

因此,陸凱不僅沒有受到孫權太多的苛責,還把他繼續重用,替代謝景成爲了新任的豫章太守。

豫章這地方,可是跟長沙相鄰的,長沙郡內的十字官道,其中有一條就是通往豫章郡的宜春縣的。

陸凱和石苞,再次在長沙郡和豫章郡相遇了.好嘛,這倆人,這兩年,在兩郡交界處是斗的相當的熱鬧。

只不過吧,兩人都不是那種爲了私怨和名利不顧一切的人,多少也知道現在兩家罷兵,把爭鬥始終控制在邊境摩擦的範圍內而已。

所以說啊,真就誰也別說誰。

伱東吳可以在我大漢的長沙邊境製造摩擦,那我大漢的零陵郡憑什麼不能在交州搞點小動作呢?!

更別說,這麼做,還能招攬來不少的流民,一舉解決荊南缺人的問題。

雖然只是流民,但是吧總比空有土地卻無人耕種來的好。

而且吧,既然要在荊南搞屯田,那麼屯田所和屯田都尉的人選還是要好好琢磨一下的,在加上桂陽郡重設煉砂鑄幣廠的事兒,也不是張溪一個人能決定的事情得先回江陵,給諸葛亮上表奏事,爭取他的同意才行。

屯田所的設置,不需要諸葛亮費什麼心思,張溪在關中的時候就搞過屯田,現在在荊南依葫蘆畫瓢的照搬就可以了。

可屯田都尉的人選,還是需要諸葛亮親自幫着挑選一下的。肯定是不能在荊州本地選擇這個屯田都尉,否則的話,跟荊州本地世家大族的牽連太深,這個屯田所最後會不會變得跟北邊的曹魏一樣,成爲世家大族的隱戶基地,可就真的不好說了。

其次呢,這個屯田都尉還需要背景夠硬,哪怕張溪要領兵外出征戰,或者說調離荊州了,也能有足夠的底氣可以維持屯田所的正常運作,保證不會受到影響。

第三呢,這個屯田都尉還得有一定的個人能力,爲人要踏實肯幹,同時也通實務.不能派一個只會空談的二愣子過來。

畢竟,荊南這地方,情況複雜,不僅有世家大族的勢力,還有五溪蠻族,甚至潘濬搞來的流民裡,未必也都是漢民,說不定還有交州的蠻族部衆.沒點能力可真的撐不下來。

這種人選,至少在張溪手裡是沒有的,只能通過諸葛亮,向朝廷的人才庫裡面篩選人才。

這封疏奏給洛陽送去不到兩個月,諸葛亮效率極高的,就給張溪派來了他所需要的屯田都尉。

不是別人,正是諸葛亮的長子,張溪的女婿,諸葛喬。

確實,諸葛喬跟荊州世家大族之間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關聯,他的背景也足夠硬,大漢丞相的兒子,驃騎將軍的女婿,這身份,擱到大漢任何地方都沒人敢惹。

至於論能力的話.諸葛喬以前在長安的時候,本身就在蔣琬手下當過一段時間的差遣,負責水利設施,北伐的時候,也在蔣琬的手下負責協調糧草劃撥,而且據蔣琬所言,乾的還不錯。

而且諸葛喬這個人人品還算不錯,踏實肯幹,爲人低調要不是衝着這貨還有那麼點品德上的優勢,張溪也不會把小暄兒嫁給他。

所以吧,這麼一對比下來,諸葛喬還真的是這個荊南屯田都尉的不二人選。

就一點,張溪不是很能理解你諸葛亮就算再大義凜然,不爲自己謀私利,可你讓諸葛喬來當一個屯田都尉,是不是過分了點?!

屯田都尉可不是什麼上品級的官職,跟什麼司隸校尉,護羌校尉性質完全不同。

後兩個雖然官名聽着不高,就是一個校尉,但實權極大,基本等同於一郡太守.屯田都尉,可就真的只是一個都尉,連軍中普通校尉都不如。 щшш ▪тt kдn ▪¢ Ο

諸葛喬在長安的時候,好歹也是州府佐官,管着整個關中的水利工程,在戰時也是統籌過後勤工作的人才.讓這樣的人來當一個都尉,你諸葛亮是真的心大。

但回頭想想,諸葛均作爲諸葛家的親三弟,大哥是東吳的大將軍,二哥是大漢的丞相,可他在大漢工部右侍郎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幾年,連個左侍郎都沒當上。

這你還能說啥?!

諸葛亮都這麼豁得出去了,那張溪能有個屁的異議撐死了給自己的女婿稍微提一階,把屯田都尉改爲屯田校尉,起碼說出去不至於讓自己的女兒太丟人了。

兩家當爹的都是位高權重,女婿的官職卻是越做越小.中國歷史上大概是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例子了。

諸葛喬的事情,暫時就先告了一個段落,而隨着諸葛喬到荊州赴任,同時還帶來了一個來自長安的決策——在桂陽郡重建煉砂鑄幣廠的事情,被尚書省的李嚴給駁回了。

理由,是朝廷鑄幣必須要有司決斷,不可多鑄,也不可少鑄,因此,在桂陽建立鑄幣廠是不可行的。

至於煉砂廠這事兒,既然前漢,後漢都有先例,那麼朝廷也不會加以阻擾,重建煉砂廠的事情,州府自決既可。

這個李嚴我特麼!!!

張溪對李嚴這個人,一直以來的印象就很差,你就算是打死張溪,張溪都不相信,李嚴的這個決策是真的出於公心這貨鐵定是拿自己立威呢。

不然以李嚴的眼光,他能看不出來桂陽郡這個破地方,除了用煉砂鑄幣來獲取財政補貼外,沒有第二個發展道路?!

反正在張溪的眼裡,李嚴這是尚書令的位置坐穩了,開始不甘心位居諸葛亮等人之下了打算宣示自己的存在感了是吧?!

張溪很不爽,但張溪沒辦法李嚴的理由,就是諸葛亮都不好反駁,因爲說的確實是對的。

銅錢確實不是完全的信用貨幣,但增發和濫發也是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的,很容易導致地區物價不穩定,甚至可能引發世家大族大量囤積貨幣,或者融了鑄成銅器.這就違背了當初劉巴制定下的經濟政策了。

錢,是用來流通的,不是用來囤積的。

所以,就算明知道李嚴這貨有私心,但出於公心考慮,諸葛亮還是同意了李嚴的批駁意見,並且給張溪專門寫信安撫解釋,讓諸葛喬上任的時候,專門交給張溪。

張溪看完了諸葛亮的信件以後,氣也消了一半.沒啥好說的,下班回家吧。

女婿到荊州上任,自然是帶着女兒一起回來的今晚家宴,還有外孫在側,不想這些麻煩事兒。

第1055章 水戰(三)第1044章 議罪錢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626章 敗退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72章 軍械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1072章 丁口第761章 爭議第744章 掛帥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724章 人選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574章 懲罰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302章 于禁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86章 攻城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773章 刻板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870章 夜襲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574章 懲罰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547章 逃命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502章 重想第45章 初成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257章 成本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934章 誘敵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553章 調兵第73章 調令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906章 安撫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251章 調人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71章 聯姻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1078章 交易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407章 詐第13章 吹牛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718章 救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