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兵臨許昌

陳泰和陳羣不一樣,他其實對大魏,並沒有什麼太深刻的感情。

陳泰出生的很晚,他從記事開始,自己的父親就已經是曹操麾下的重臣,他也沒有多少經歷亂世的記憶,而且隨着自己父親的權位越來越高,他的地位和待遇也變的越來越好。

因此,陳泰並不認爲自己現在的一切,是曹魏朝廷給他帶來的能有現在的地位,陳泰覺得是依靠着自己的能力,靠着潁川陳氏的底蘊,是靠着自己父親的庇護得到的。

真的,如果不是陳羣的家教很好,給陳泰灌輸了還算正確的價值觀,恐怕現在的陳泰,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堅守,而是舉郡而降。

現在陳泰還在堅守,只是因爲職責所在,也是作爲一個儒者,他有自己的堅持和操守,跟是不是忠君愛國,沒有多少關係。

因此,陳泰雖然還沒有要順勢投降的想法,但是棄守潁川這個問題,其實陳泰也是考慮過的。

沒辦法啊,守不住啊。

面對這麼大的兵力差距,以及已經相當不穩定的內部環境,陳羣真的不認爲自己有能力守住潁川。

再者,潁川士族如果選擇投降季漢,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能夠保全家族利益的,而蜀漢那邊也不可能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對潁川世家太過逼迫這種情況下,他陳泰守不守潁川郡,對家族的影響也不會很大。

棄守潁川,退入兗州,保存實力繼續作戰,在陳羣看來,其實是一個還算不錯的戰略選擇。

只是,這麼做的話,陳泰以爲,郭淮應該是不會同意的。

郭淮不同於陳泰啊,那可是大魏的老將,深受大魏兩朝君主厚恩的人.還沒開打就棄守潁川這種事情,陳泰覺得可行,但陳泰估計,郭淮不會認可。

爲此,陳泰雖然一直有這個想法,但一直沒有在郭淮面前提起,甚至,他也做好了在許昌堅守待援的準備。

可如今,郭淮這個老將軍,居然主動提出了讓高堂隆鎮守後路的事情這確實是讓陳泰感到很驚訝。

而郭淮呢,自然也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作爲一名戰略眼光還算出色的統帥,郭淮也很清楚,就現在潁川郡內部和外部的情況,都不適合用來堅守。

既然這樣的話,倒不如保存兵力後撤,儘量拉長蜀賊的後勤補給線,尋找蜀賊其他的破綻這纔是一個軍事統帥應該做的事情。

但是呢,潁川郡這個地方吧,也不能不守。

畢竟,現在的徵西大將軍司馬懿正在反攻洛陽,人就在鞏縣要是招呼都不打一聲的直接棄守潁川郡,把司馬徵西的側翼完全暴露給蜀賊,那麻煩可就大了。

因此,郭淮給出的想法和建議,是暫時收縮兵力在許昌堅守一陣子,同時趕緊通報司馬懿,讓他撤軍回收過虎牢關到了那個時候,郭淮和陳泰就可以在潁川邊打邊撤,撤入兗州。

而在這種情況下,鄢陵的得失就非常重要了,這事關郭淮和陳泰的後撤路線,不能沒人防守讓高堂隆領兵進駐鄢陵的目的,也就在此。

陳泰在聽完了郭淮的想法後,對此也表示了認同,兩個人略作商議後,就開始徵調各縣散佈的郡兵,到許昌集結,全力防守。

而等到這兩人把各地郡兵都集結到許昌,做好死守準備的時候.這時候徐庶纔剛剛領兵,抵達襄城。

沒辦法,十五萬兵馬的行軍速度,怎麼也快不起來的。

當徐庶率軍抵達襄城,從張嶷處得知最近潁川郡的兵力調動後,立刻明白了陳泰的戰略意圖。

行吧,既然你想死守,放棄了外圍防線,那麼自己不順手收了這些縣城,豈不是對不起你這片苦心?!

徐庶當即下令,全軍兵分三路。

北路軍由姜敘爲統帥,王平爲副將,以無當飛軍爲前部,三萬秦州郡兵爲中軍,北上搶佔陽翟,長社兩縣,切斷許昌和潁川北部的聯繫,然後在轉向東進,進攻潁川和陳留連接部的鄢陵,切斷潁川郡兵撤入陳留的退路。

中路軍由徐庶親自率領,帶領毌丘儉,胡遵等將,領兵十萬,渡過汝水和潁水,進駐潁陰,逼近許昌。

南路軍由寇封率領兩萬襄陽郡兵,配合龐德所部的兩萬涼州騎兵,沿着當年姜維繞道偷襲許昌的路線,一路攻略各縣,最後跟徐庶在許昌城下匯合。

你陳泰既然選擇堅守許昌,那麼我就成全你,徹底把許昌給包圍起來,看你這次還往哪兒跑。

安排妥當後,姜敘,寇封各領軍令,準備出發。

寇封和龐德的那一路,徐庶倒是不太擔心,畢竟那一路過去,真沒啥困難的地方。

但是姜敘這一路,徐庶有點不太放心,親自對姜敘進行了一番叮囑。其實主要是叮囑一下姜敘,這一路行軍,務必要做到“秋毫無犯”.不僅要對百姓做到這一點,對世家大族,也要做到這一點。

沒辦法,陽翟和長社這兩個縣,是除了許昌和潁陰外,第三,第四大的世家大族聚居點。

這次進軍潁川,徐庶和諸葛亮已經商量過好幾次了,都不認爲會遇到什麼太大的戰陣考驗,最大的考驗,還是怎麼安撫潁川世家大族,讓這些潁川世家大族們能夠接受大漢的統治。

因此,這一路軍馬,徐庶不得不對姜敘多加叮囑。

雖然說吧,姜敘也是天水世家大族出身,對世家大族的做派非常瞭解,但是吧西涼的世家大族和中原地區的世家大族,多少還是有些作風上的區別的。

姜敘雖然也算是天水世家中難得的才俊之士,但在這幫中原世家大族眼裡,連賈詡這樣的大才都算是涼州土鱉,區區一個姜敘算什麼?!

因此,徐庶只能是再三叮囑姜敘,讓他以禮相待.哪怕受了些許委屈,也不要輕易動怒,以損“王師”威嚴。

沒辦法啊,要想盡快平定潁川郡,那麼這些世家大族就是大漢需要耐心爭取的對象,現在給他們足夠的面子,有什麼問題,等到這次北伐結束後再算賬,也不是來不及。

徐庶都這麼說了,姜敘還能說什麼?!

姜敘現在的身份也不同了,他已經是一州刺史了,將來也不是沒有希望進入中樞朝廷任職,位高權重的,沒必要跟一些在野世家們多計較。

再一個,就算姜敘不爲自己考慮一下,也該爲姜維考慮一下.如今的姜維,不僅是天子心腹,也已經在名義上取代了吳懿,成爲大漢北軍的最高指揮官。

姜維的前途,可比他姜敘的前途還要寬廣,站在天水姜氏的角度來看,姜敘也不會給族侄姜維添麻煩的。

因此這次領兵攻略長社,就算有人指着他姜敘的鼻子臭罵他,他也得忍下來。

抱着這樣的覺悟,姜敘和王平一起領兵,直奔陽翟縣而去。

可事實卻證明,徐庶和姜敘,都有點想的太多了。

當姜敘率軍距離陽翟還有十里地的時候,斥候發現,陽翟城外聚集了大量的百姓,這些百姓手裡還拿着類似吃食和酒壺的東西,伏跪在道路兩旁。

王平沒啥學問,他率領的無當飛軍也一直都是在打硬仗,所以他根本沒見過這是啥場面可姜敘認識啊。

出城十里,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這流程,可真夠標準的。

而一看到這個架勢,姜敘立刻下令全軍止步,然後讓王平幫忙約束軍隊,自己則帶着十餘親衛,親自上前,跟陽翟縣令和本地世家家主搭話,受降,入城。

嗯,該走的流程是要走一下的。

走完這些流程,姜敘纔在縣令和本地世家的陪同下,率領五百士卒入城,象徵性的接管城防,剩餘的軍卒,則在王平的率領下,屯駐在陽翟縣城外。

一來,這是給陽翟的本地世家面子,不進城騷擾他們的生活,也是一種收買人心的手段。

二來,萬一這個陽翟縣有什麼貓膩,導致姜敘有什麼意外的話,城外的軍中也有王平鎮守,不會耽誤大事。

兩全其美。

而隨着姜敘入城,安撫民心,陽翟,就這麼兵不血刃的攻下了。

順着陽翟往東,過來潁水,就是長社縣。

在長社,姜敘和王平又遇到了這樣的戲碼這次連王平都有經驗了,不用姜敘吩咐,他都知道該怎麼做了。

這樣的情況,在潁川郡各地,到處都在上演。

徐庶領兵進入潁陽,潁陰二縣,寇封領兵佔據臨潁,都得到了這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待遇某種程度上來說,陳泰的做法還真的是正確的,就現在潁川郡內部的人心所向,他再分兵據守,只會被各地的縣令和世家大族們徹底給賣了。

但即使如此,當陳泰得知蜀軍一路無阻,輕鬆佔領潁川各縣的時候,也是驚訝的無以復加。

蜀賊只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徹底平定了許昌周邊諸縣,現在十幾萬兵力包圍了許昌這幫混蛋玩意兒,投降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些吧?!

不是,好歹要點臉吧.這麼挨個的投降,是不是顯得咱們潁川世家太沒有節操了點?!

第697章 私宴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686章 公平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1207章 退路第228章 戰與和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26章 找原因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194章 示範區第696章 合議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78章 開始練兵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96章 周瑜退兵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368章 分兵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179章 準備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321章 石苞第264章 再見面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46章 家內瑣事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869章 訓子第839章 戰略改動第939章 相持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959章 中計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315章 退敵第138章 油江口第518章 二將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433章 巧遇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35章 酒之事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64章 博望之戰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577章 接應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909章 談崩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841章 甩鍋第167章 攤牌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494章 違令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324章 激將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1204章 猶豫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926章 羞愧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15章 兄長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125章 借將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2章 面試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646章 議事(三)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204章 名分第214章 勸降?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563章 圍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