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

孟津渡,魏軍大營。

司馬師和夏侯霸兩人,現在都是愁眉不展。

渡河浮州被蜀賊給佔領了,糧道被斷了。

也就搭着孟津渡在這麼久的對峙中,已經變成了一座半軍事的要塞,魏軍攻佔這裡的時候,除了收繳了張翼來不及運走的軍糧外,自己也運輸了一批軍糧在孟津渡囤了起來.否則現在的軍心恐怕就要散了。

但繼續這麼長久下去,肯定不是個事兒,糧道運輸不暢,在任何地方都是大忌。

爲此,必須想辦法要重新恢復糧道通暢。

一般來說,是有兩個辦法的。

其中一個,就是避開河心州的區域,從黃河的其他水域運糧過河,然後再送到孟津渡內可這麼做,並不現實。

第一,是因爲黃河沿岸的地形條件和黃河的水文條件都比較複雜。

黃河可不是一條小河溝,隨便找條船就能輕鬆渡過,隨便往哪個地方一靠就可以上岸的.必須尋找地勢平緩,水流緩慢的地方靠岸,才能執行運輸軍糧的職責。

而很顯然,孟津渡附近要找這樣的地方,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第二,魏軍只有渡船,沒有足夠的水軍。

即使能採用繞開河心州的方式從黃河北岸往南岸運送軍糧,但渡船在黃河中行駛的時間太長了,根本無法有效的避開蜀賊的黃河水軍的襲擾,這樣就算能運輸一定的軍糧過河,但損失的,可不會比運過岸的要少。

不到萬不得已的程度,司馬師和夏侯霸都不想採用這種極端續命的方式來運輸軍糧。

因此,這兩人商量了好久,最後還是決定,用第二種辦法——反攻河心州,奪回這裡的控制權,重新打通糧道。

這麼做,其實把握還是很大的,畢竟河心州上,魏軍一開始也安排了兩千人據守,現在雖然被蜀賊攻佔了,但蜀賊也不可能沒有戰損。

而河心州這個地方,補給並不方便,蜀賊剛剛佔領,也來不及修補防禦設施,這時候只要及時反攻,也不是沒有重新奪回來的可能。

因此,司馬師跟夏侯霸商量了一下,決定自己親自領兵反攻河心州,而夏侯霸留下來指揮孟津渡的防禦。

按照司馬師的預判,蜀賊在佔據河心州,切斷了自家糧道後,張溪必然會在正面發起攻勢,牽制孟津渡的守軍,不讓自家分兵去反攻河心州.所以,正面作戰也不能掉以輕心。

做好這樣簡單的分工後,司馬師親自率領一萬士卒,兵分三路,從孟津渡出發,反攻河心州。

之所以要分三路進軍,倒不是司馬師兵多浪的,純粹是自家這邊沒有水軍,只有一艘艘大小不一的渡船。

如果不能依靠多路出擊,分散黃權的黃河水軍的兵力,僅僅依靠一路渡河,肯定會被黃權的黃河水軍在渡河半途擊潰的。

分兵是爲了牽制住黃權的黃河水軍,而一萬士卒.真正能登陸到河心州,參與進攻的士卒,司馬師自己都不確定有多少,因此必須多帶一些。

果然,出發的時候有一萬士卒,但真正抵達河心州參與進攻的魏軍,只有四千餘人剩下的士卒倒不是都戰損了,真正戰損的只有一千多人,剩下的士卒大部分是在無法突破黃河水軍的攔截後,坐船又退回了孟津渡。

畢竟,黃權的水軍也不多,他也無法做到完全封鎖黃河水面,更不敢太靠近孟津渡方向,畢竟魏軍的臨河牀弩和弓弩手也不是吃素的。

因此,儘管經過了黃權的不斷騷擾,這次依然有四千多魏軍,攻上了河心州,攻打孟達和柳隱建立的臨時營地。

而此時的孟達和柳隱.兩人也是沒辦法,只能硬着頭皮應戰。

雖然說吧,王昶的這個計劃,聽上去好像很有可行性的,但實際實施了,兩人才發現,其實挺坑的。

這個河心州的形成,其實就是黃河上游的泥沙在進入相對平緩的孟津渡水域時,不斷的沉積而形成的雖然這年月的黃河還不到後世的程度,但含沙量已經不算低了。

因此,這個河心州上,只有一些青草和灌木,根本沒有足夠高大的樹木。

魏軍在佔據了這個河心州後,出於躲避黃河水軍的攻擊以及運糧的需要,把這裡當成了臨時的中轉站,在這裡建立了營地.但因爲木材的缺乏,這上面的營寨外牆,只有一人左右的高度。

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的地方在於,當孟達和柳隱領兵登上河心州,發動對魏軍營寨攻擊的時候,因爲缺乏有效的防禦措施保護,魏軍兵無戰心,兩人很輕易的就殺敗並且收編了一部分魏軍。

而壞的地方在於.現在攻守易勢了,輪到他們倆來防守,魏軍領兵來攻了。 而且要命的地方還在於,這次魏軍的進攻,還是司馬師親自帶隊的。

在這麼一個沒有什麼掩護,也沒有什麼可用於防禦的地方作戰,士卒的軍心士氣,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孟達和柳隱能輕易殺敗之前河心州上的魏軍,是因爲魏軍留在這裡的校尉臨陣膽怯,應對無方,導致軍心散亂,才讓兩人一戰功成的。

可現在,他們防守,司馬師領兵進攻主帥親臨一線,不用問,魏軍至少在軍心士氣上,是不存在什麼問題的。

而就兵力來說,雙方差距並不大。

孟達這邊帶着五千人進攻,中間戰損了一點,大概也就是四千人左右的兵力。

至於收編的那近千魏軍敗兵,這個時候不添亂都算好事兒,是不能派上戰場的。

而司馬師這邊,也同樣是四千餘人的進攻部隊。

因此,雙方其實都沒得選,只能在河心州的兩頭列陣,用野戰的方式來決定勝負。

這就是考驗雙方的士卒個體素質,指揮能力和臨陣應變能力了。

這三個方面吧你別說,還真就是孟達這裡佔據着一些上風。

孟達帶領的,是他在東三郡花大價錢操練起來的郡兵,戰鬥力比一般的郡兵要強一點,起碼比司馬師麾下的河內郡兵要強。

而孟達本身的能力並不比司馬師差,指揮能力和臨陣經驗也比司馬師要豐富.只要不浪,穩紮穩打的話,孟達是不會敗的。

可問題就在於,孟達這個人有點太急了。

一開始的戰局發展,確實如孟達所預料的那樣,在東三郡郡兵的戰鬥力加持下,在孟達個人的指揮能力和戰陣經驗壓制下,魏軍從一接戰開始,就陷入了被動的局面。

儘管司馬師盡力的調整,但兵員素質的差距還是得到了體現,司馬師始終無法挽回劣勢。

雙方戰鬥了半個時辰左右,司馬師發現自家戰損已經超過千人了,心知道這麼打下去,恐怕不會有太好的結果。

但是吧,現在司馬師又不能退過河好過,但撤退的話,沒有水軍的掩護,自己貿然撤退,目標太單一了,必然會被蜀賊的水軍截殺的。

因此,司馬師啓動了備選的預案,給孟津渡舉旗傳令,讓孟津渡再次派遣第二批過河部隊,過來支援自己。

不能退,可不就只能求援增兵了麼。

而這個時候,黃權其實也注意到了司馬師的異常舉動,也看到了孟津渡開始重新集結兵力.爲了以防萬一,黃權帶領着水軍,也開始往司馬師所在的河心州方向靠攏了過來。

如果司馬師要撤退,那黃權就直接下令水軍截殺,而如果司馬師是要增援,那麼黃權也能順勢攔截,兩全的做法。

可偏偏這個時候,孟達也注意到了司馬師的舉動,並且,孟達有了一絲微妙的誤會——他以爲司馬師的舉動,是要撤退。

孟達的心思,其實都能懂,他想要一戰全功。

你司馬師作爲主帥,居然主動出擊來河心州作戰,如今作戰不利,後路不安的情況下還想撤退?!

孟達肯定是不會允許司馬師就這麼撤走的,在這個河心州上斬殺司馬師,一戰定功,就是他孟達再次崛起的基石。

因此,孟達不僅下令全軍壓上進攻,甚至他本人都壓到了前軍,生怕司馬師跑的太快,跑上船去了,那這個行走的功勞,可就變成黃權的了。

這個時候,別說柳隱,天王老子來了都攔不住孟達然後孟達就被一支弩箭給攔住了。

嗯,不知道從哪裡飛來了一支弩箭,直接射中了孟達的肩窩,一陣劇痛之下,孟達大叫一聲,摔倒在地。

主將就在前軍軍中倒地,身邊的將士們都看在眼裡,孟達想要隱藏都隱藏不了,而當他意識到局勢不對,想要站起來重新振作的時候,稍微一動,卻感覺到肩頭劇痛,甚至兩眼隱隱發黑。

雖然在自身親衛的護衛下,孟達被保護性的拖到了後方安全處,但他在衆目睽睽之下倒下,又遲遲不能站起來重新指揮.這一下,前軍軍心大亂,頓時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而司馬師一看到這個好機會,自然是不會錯過,一邊高呼“賊將已死”,一邊也重新揮軍壓上,就地展開反攻。

戰場形勢,被逆轉了。

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1152章 調兵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282章 變化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546章 糾纏第44章 二顧茅廬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940章 大變故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183章 秋收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658章 投誠第374章 滇馬第686章 公平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486章 衆議第54章 劉備歸來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292章 軍令狀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64章 博望之戰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74章 密謀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753章 餿主意第711章 曹魏計策第556章 諸葛誕第681章 平息叛亂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608章 攻心第263章 忙碌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863章 突圍第583章 搶時間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666章 敗退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620章 潰敗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130章 攻城(一)第96章 周瑜退兵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547章 逃命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1153章 撤軍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711章 曹魏計策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368章 分兵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831章 議策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556章 諸葛誕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