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甄城

兗州中部,幾大勢力在勾心鬥角,明爭暗鬥,局勢變化不大。

兗州北部,魏延率領的四萬五千大漢禁軍,倒是沒有那麼多的顧慮。

在攻下甄城後,魏延終於是得知了兗州的騎兵軍團已經近乎全軍覆沒的消息。

沒有了後顧之憂的魏延,終於是騰出手來,可以不用這樣滿地圖的亂跑的調動敵人了.現在魏延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往東郡西側進攻,攻克濮陽,全據東郡,切斷司馬懿大軍主力的退路。

這種情況下,哪怕沒有姜維在側幫忙謀劃,魏延也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在甄城略微休整了五天,魏延在這裡獲取了一定的糧草補給後,魏延留下文欽並五千士卒守衛甄城,帶着姜維和四萬士卒西進,進攻濮陽。

這個選擇,其實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甄城這個地方吧,畢竟是曹魏曾經的大本營之一,城內的世家大族們基本都心向曹魏,魏延用近乎幾十倍的兵力包圍這裡,也花了將近十天的時間才攻下來。

攻下這裡後,魏延從剛進城開始,就嚷嚷着要讓這裡的世家大族“付出代價”,還是文欽“百般阻擾”的“說服”了魏延,這才讓甄城的世家大族免去了滅頂之災。

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的經典套路,畢竟季漢的軍隊,是絕對不允許出現屠城這種事情的。

早年劉備就非常反感曹操動不動就屠城的做法。

劉備自己也是梟雄,他可以理解平定亂世要示之以威的做法,但這個做法,不應該是簡單粗暴的屠城。

再加上後來兩者對立,劉備視曹操爲賊,因此,曹操用的手段,劉備就堅決不用.屠城這個選擇,從來不在季漢的用兵計劃裡。

而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掌權,那就更加不允許大漢軍隊有任何的屠城行爲了.諸葛亮小時候跟隨叔父從琅琊郡流落到荊州,本身就是屠城的受害者。

因此,魏延這個從劉備時代一直跟隨到現在的老將,他能幹出屠城這種事情出來?!

所以,這就是一場戲,一場演給甄城世家大族們看的戲而已。

當然,魏延的目的,只不過是想從甄城獲取足夠的軍糧補給而已畢竟甄城這個地方,在如此兵力懸殊的情況下,依然堅守了十天的時間,甚至還是城內世家動用私兵協助防守,由此可見,這裡的世家大族肯定是心向曹魏的。

魏延要是不用點非常規的手段,怎麼可能從這幫世家大族手裡挖出糧食來。

只是吧,本來魏延還在擔心,這個戲碼有點太假了,畢竟季漢軍隊從不屠城這事兒,也算是名聲在外的。

可魏延也沒想到,這齣戲碼居然演的很順利,而且效果也異常的好。

這幫甄城世家大族們,在城破前各個都是堅守不降,但城破後,這幫世家大族居然都願意拿出家中存糧來提供軍需。

魏延是真的無法理解這幫世家大族是怎麼想的但文欽能理解。

兗州這個地方吧,在曹操正式稱公,定都鄴城之前,一直都是曹魏的基本盤所在,因此這裡的世家大族纔會對曹魏這麼的擁護。

也正因爲如此,這裡的世家大族,對劉備方勢力的認可度非常的低.什麼季漢軍隊絕不屠城,那肯定都是假的,是劉大耳編出來哄騙世人的。

這樣的亂世裡,怎麼可能有人還能以仁義獲取民心,又怎麼可能在破城後堅持不屠城?!

英明如曹公,不也沒少幹這種事兒,他劉大耳一個不如曹公的人,能獲取這麼大的勢力,一定是用着更加下三濫的伎倆。

什麼仁義,不過是僞君子的僞裝而已反正這裡的人,是真的這麼想的。

所以,當魏延嚷嚷着要讓甄城世家“付出代價”的時候,這幫世家大族下意識的就認爲,魏延要屠城了。

當事情沒有降臨到自己頭上的時候,這幫世家大族還能輕飄飄的說什麼“不識時務”,什麼“對抗曹公天兵”,是“罪有應得”.當事情真的有可能降臨到他們頭上的時候,哪怕只是一個風聲,這幫世家大族頓時就慌了。

說到底,這羣世家大族的人,他們最在乎的還是自家的利益得失,支持曹魏,是因爲曹魏能給他們帶來最大的利益當這些利益不在了,他們又受到了“生命威脅”,這時候再強硬的對着幹,那就真的小命不保了。

因此,甄城除了少數的幾個還有點節操的世家大族準備等死外,全都開始尋找破局的辦法。

而此時,一個譙郡出身的靚仔,就這麼出現了。

這個人叫文欽,早年也是曹魏的將領,更是曹操的親衛文稷之子當然,最重要的是,他是譙郡人,四捨五入一下,大家都是兗州人嘛。

老鄉啊,這個時候,你可不能見死不救,得拉兄弟一把啊!!!就這樣,文欽還沒有來得及配合魏延唱紅臉呢,一堆世家大族就給圍了上來,乞求他出面保全甄城百姓,千萬要阻止魏老匹夫屠城.給文欽都給弄得有點懵了。

本來文欽還覺得魏延的這個一唱一和的計劃太過於草率了,實在是拿甄城世家大族當傻子玩.可現在看來,這幫甄城世家們,好像真沒幾個是聰明人啊。

這計劃進行的真就是一點難度都沒有,啥都給你準備好了,就等着文欽上臺唱戲了。

而也正因此,最後文欽被魏延留了下來,鎮守甄城。

魏延既然要進攻濮陽,那就必須要有一個還算穩定的後方,甄城是不可能攻下來就放棄的,所以必須要有一個人留下來堅守。

文欽是兗州人嘛,老鄉啊.他不留守,誰留守。

給文欽氣的.自己這麼一留守,豈不是喪失了建功立業的機會了?!

四萬人去進攻一個只有一萬兩千人守衛的濮陽,雖然有難度,但並不是沒有攻下的可能。

而一旦攻克了濮陽,再順勢東進,攻佔了延津和酸棗.天大的功勞啊。

現在好了,功勞有,但沒他文欽的份了。

但文欽好歹也是從軍十幾年的老將了,也不缺乏戰略眼光,知道現在的局面下,要攻克濮陽,就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後勤基地,而這個甄城,就是三人組唯一可選的後勤基地。

畢竟,濮陽是堅城,守城人數也不在少數,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攻下,跟以前的遊走進攻可不是一回事,沒有後勤基地的話,前方士卒也不能安心作戰。

所以,這地方不能沒人守衛,甚至還必須要守住文欽雖然功勞不見得有多大,但責任卻非常的重大。

文欽的爲人還是比較成熟的,而且也明白現在的處境當然,真的要爭功,他文欽也不夠資格就是了。

所以,文欽留守甄城,魏延和姜維領兵出發,前往進攻濮陽。

而這個濮陽之戰.魏延和姜維,卻打的不是很順利。

夏侯和這個人吧,雖然軍略上確實不如他三哥夏侯霸,但這個人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非常的有自知之明。

因此,夏侯和從一開始的應對方案,就是縮在濮陽城內,依靠堅固的城牆防守。

是,夏侯和的防禦措施有不到位的地方,臨陣指揮也有不足之處,幾次被魏延抓住破綻,差點就攻上了城牆.可最終的結果,卻是魏延和姜維強攻了十幾天,硬是被夏侯和擋在了濮陽城下無法得手。

一方面是濮陽確實堅固,各種防禦設施也很完善,而魏延這邊雖然兵力佔優,但缺乏大型的攻城器械,只能用比較簡單易造的鉤梯蟻附攻城,效率不高。

另一方面,雖然夏侯和的軍事水平有限,指揮也不完美,但他就是不浪,就是縮在城池內不出來,魏延和姜維的所有計策都失去了用武之地,只能選擇正面強攻。

十幾天的進攻下來,魏延和姜維每次都感覺好像差那麼一點點就能攻破城池,但每次最後都功虧一簣。

姜維覺得吧,這麼打下去終究不是個事兒,畢竟攻城方總是比守城方的戰損大,蟻附攻城的效率實在是太低了。

因此,姜維建議魏延,要不先暫停攻城,臨時休整,然後砍伐樹木,打造大型的攻城器具後再攻城?!

你別說,魏延還真的有點心動了。

這麼打下去,損失的可都是大漢的精銳禁軍。

這些禁軍,如果在野戰中,那都是以一敵二,以一敵三的好兵,可在攻城戰裡,他們能發揮的作用,跟城樓上那些曹魏郡兵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麼損失下去,先撐不住的肯定是魏延。

而就在魏延剛要下令暫時休兵的時候.斥候來報,濮陽南面三十里,發現了一支魏軍的蹤跡。

兵力,大約有萬人。

好傢伙,別說姜維了,這次連魏延的眼睛都亮了。

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1091章 孟津渡第741章 教子第577章 接應第939章 相持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45章 初成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651章 退兵第546章 糾纏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58章 另一個視角的三顧茅廬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115章 察覺第888章 巡江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214章 勸降?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518章 二將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95章 議戰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212章 投石車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845章 特殊兵種的作用第802章 援兵第254章 冠禮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66章 戰後動態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225章 處置第996章 試探第83章 議策第1213章第498章 原因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1071章 重整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429章 搶時間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845章 特殊兵種的作用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365章 點兵點將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391章 調人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576章 截擊第130章 攻城(一)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711章 曹魏計策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232章 鹽第503章 誰謹慎?!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782章 敗退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51章 亂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