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鐵索連舟

第117章 鐵索連舟

周瑜的臉色很不好。

諸葛亮真的在三天內交付了十萬支箭雖然不是造的,是從曹操那邊“借”的。

不管這個箭是怎麼來的,周瑜其實都不計較,甚至箭支是不是足額,周瑜都不想派人去清點。

周瑜現在最憂心的是,三天時間,諸葛亮就制定了一次完美的作戰,從曹操的手裡騙來了這十萬支箭.易地相處的話,周瑜覺得自己做不到這樣。

這不是嫉妒,也無關心胸,周瑜單純就是想把諸葛亮的威脅消滅在萌芽之中。

現在劉備軍還不算強大,並不足爲慮,但如果等到擊敗曹操後,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很快就能壯大起來.這點周瑜是有經驗的,畢竟當初孫策下江東的時候,還不如劉備現在的勢力,可現在孫權不是坐穩了江東之主的位置?!

周瑜不想承認諸葛亮比他強,但即使有跟自己相似的才能,周瑜也不能放諸葛亮就這麼離去。

對了,還有那個張溪。

雖然魯肅一直不看好張溪,但那分跟誰比。

跟諸葛亮比,張溪肯定是不如諸葛亮的,現在周瑜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但如果跟江東的其他一些將領或者謀士比周瑜覺得,張溪要是來江東,搞不好能排進前五。

畢竟,又能出謀劃策,又能領軍打仗的人,現在的江東真不多,也就是周瑜,魯肅,張昭.呂範勉強算半個。

其他人不是純粹的文官,就是單純的武將,又或者是新投不久,又或者太年輕沒經驗,暫時不敢重用。

周瑜越想,越覺得諸葛亮和張溪這兩人,怎麼也不能讓他們活着回到劉備身邊。

只是,現在周瑜也確實拿這倆沒有什麼辦法。

一來,孫劉聯盟還要維持,起碼在破曹之前,這個聯盟不能破裂。

二來魯肅堅決反對啊。

魯肅在某種意義上,是代表着孫權的意志的,魯肅反對現在翻臉破壞盟約,也可以看做是孫權不想現在破壞盟約。

再者,魯肅說的也有道理。

“若都督能生擒曹賊,使北方生亂,此二人全憑都督處置。若不能,則我江東需獨面曹賊,如此安得久乎?!”

周瑜也不是沒有戰略眼光的人。

如果這次只是擊退了曹操,那麼確實需要劉備來幫着分攤壓力,不好跟劉備翻臉。

但如果這次能擊殺曹操,那麼北方必亂,劉備留着也是威脅,還不如早早的翻臉,趁劉備勢力不強的時候滅掉,江東還能佔據江夏,獲得江北的屏障。

可惜周瑜有把握擊敗曹操,還真的沒有把握能擊殺曹操。

再加上.

“都督昔日與元長有舊,諸葛亮之兄諸葛瑾也在江東任職,都督何不請此人出馬,說服其弟來投,共效主公,豈不是一樁美事?!”

別說,魯肅的主意,周瑜心動了。

如果諸葛亮和張溪同時棄劉備而投江東,那他周瑜還要殺人幹什麼,簡直是歡迎到不能再歡迎的了。

因此,周瑜暫時按捺下了殺人的心思,一邊沒事兒找張溪赴宴,互相聯絡感情,試探張溪投靠江東的可能性,另一頭則是派人去柴桑請來諸葛瑾,讓他幫着勸誘諸葛亮。

但.這事兒沒成。

當然成不了,張溪要是離開劉備,那也是去投靠曹操,誰會選擇東吳大帝孫十萬吶。

張溪可是知道東吳大帝是個啥德行的人的,在這種人手下做事,連張昭這樣的老臣,陸遜這樣相知四十年的知己,東吳大帝說翻臉就能翻臉的。

無關對錯,只能說孫權這個人,前期還算是一個雄主,到了後期,根本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政治機器,一切只爲了利益。

在這樣的人手下做事,實在是踏實不了。

所以嘛,雖然張溪挺尊敬周瑜的,但對於周瑜明示暗示的招徠意願,張溪完全當看不懂,不明白,不知道。

至於諸葛亮就更絕了。

他哥到了陸口,跟諸葛亮敘舊結束,纔剛剛開了一個勸誘的頭,就被諸葛亮接過話頭去,反過來勸說諸葛瑾投奔劉備。

鬧得諸葛瑾非常的尷尬,知道自己的弟弟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來意,索性就不再提這事兒了,兄弟兩喝酒回憶往事,喝完酒諸葛瑾就撤了。

周瑜白白的浪費好幾天時間,最終的結果卻讓周瑜大失所望。

但這會兒的周瑜,暫時沒有心思跟諸葛亮勾心鬥角,因爲曹軍出現了新的動向。

也不知道是哪個腦子抽抽的笨蛋跟曹操提議的,讓曹操把荊州的大小戰船用鐵索木板給連了起來。

這簡直是天賜的破曹良機。

現在戰機已經出現了,周瑜全部的心思都在破曹上。

大江之上,鐵索連舟,很明顯就是哪個不通水戰的笨蛋搞出來的,而曹軍中居然沒人提出反對意見這說明蔡瑁和張允大概率是完蛋了。

而搞出鐵索連舟的笨蛋,現在還非常得意的跟自己的屬下們炫耀呢。

“青徐之兵不善水戰,今我以大船爲基,串聯小船,使得青徐之兵亦能縱橫江面.諸君,江東可破矣!!!”

嗯,這個笨蛋,就是曹操本人。

曹操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一開始,他任命蔡瑁張允作爲水軍都督,統領荊州水軍結果第一次交戰,兵力更多的荊州水軍卻打不過周瑜的江東水軍。

當時曹操就很不滿,蔡瑁說荊州水軍久不操練這荊州軍久不操練難道還是我大漢丞相的鍋?!還不是你們這幫荊州世家不幹人事的結果?!

但想想,曹操覺得還是算了這幫人要是幹人事兒,荊州能投降的那麼幹脆麼?!

再一個,曹操考慮到蔡瑁終究是荊州蔡家的家主,跟自己也算髮小,再加上蔡瑁提出了建立水寨,讓荊州兵在外,青徐兵在內的辦法,讓曹操意識到自己還得靠蔡瑁來治理水軍,所以暫時忍了,讓蔡瑁繼續統領水軍。

可蔡瑁統領的水軍,經過一個月的操練,蔡瑁依然說不能出戰,而這時候,北方來的士兵逐漸開始出現水土不服的徵兆,曹操有點等不下去了,對蔡瑁也是越來越不滿意了。

偏偏就在這個時候,蔣幹連夜從江東趕回,遞上了一封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曹操當時剛剛被人叫醒,正犯着頭疼呢,再一看這信,想到平日裡蔡瑁的無能表現,頓時大怒,直接讓人把蔡瑁和張允給咔嚓了。

但很快,曹操就反應過來了,意識到自己上當了。

可他是大漢丞相,挾大勝之勢席捲荊襄.這時候就算知道自己錯了,也不能承認自己錯了。

曹操犯了上位者驕傲自滿的毛病,而這個時候,他身邊只有程昱和劉曄兩個謀臣,這倆都不是那種會犯言直諫的人,因此雖然看出來了,但誰也沒敢多嘴。

曹操因此命令毛玠和于禁接管荊州水軍,本以爲這倆人好歹在鄴城訓練過水軍,應該知道一些水軍之法.結果就是讓諸葛村夫“借走”了十萬支箭,自己還被嘲諷了一番。

雖然這事兒是曹操的鍋,是曹操判定這是誘敵之計,不讓水軍出戰的但曹操纔不會認呢,必須是毛玠和于禁的問題。

但這麼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曹操不想再跟周瑜這麼隔江對峙的耗下去了。

曹軍南下大軍攻二十萬左右,到了荊州收降十萬左右,足足有三十萬大軍,本來曹操覺得,以三十萬大軍,號稱八十萬,如此兵力優勢,江東就算不投降也會人心惶惶,到時候自己一鼓作氣,就能一戰平定江南。

但曹操沒想到的是,江南作戰,跟北方作戰完全不同.要過長江,必須要有水軍,而這個,只能依靠荊州本地的軍隊才行。

可荊州兵新降,人心不定,再加上荊州水軍的戰鬥力和江東水軍差這麼多也是曹操沒有預料到的,一時陷入僵持,這讓曹操很不滿意。

另一個,北方的青徐軍南下到荊州後,陸續的開始出現水土不服,甚至引發了小規模的瘟疫,輕一點的四肢無力,重一些的上吐下瀉,作戰能力大打折扣。

再加上連年征戰,很多士卒已經快兩年沒有回家了,南下荊州雖一時勝利沖淡了這種情緒,但隨着跟江東軍隔江對峙,軍中的思鄉情緒又開始蔓延了。

再這麼拖下去,那麼曹操反而要考慮,是不是該退兵回許都了。

曹操顯然不想這麼雷聲大雨點小的撤兵,所以他想了一個辦法。

現在曹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青州徐州的士卒不擅長水戰,無法在水戰中幫上忙,只靠荊州的水軍無法戰勝江東軍。

既然這樣的話,那如果把水面變成陸地,不就可以讓青徐軍參戰了麼?!

而青徐軍一旦在水上形成戰鬥力,憑藉着手上的十幾萬大軍,還能打不過江對岸那邊五萬都不到的江東軍?!

可怎麼把水面變成陸地呢曹操發現,大船的安穩性要更好,在大船上的青徐軍隊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比較少,而相反,小船搖晃比較嚴重,青徐軍不適應的情況比較普遍。

那麼,如果把大船小船都連在一起內,是不是就能有效的對抗江面上的搖晃波動,把江面變成陸地呢?!

曹操試了一下,發現這個辦法真的可以,青州軍在這樣的連舟上作戰,戰鬥力也有了一定的保障,總不至於一上船就吐的七葷八素的。

於是,曹操覺得自己發現了克敵制勝的辦法,大手一揮,把荊州軍所有的戰船都給連了起來。

而他這麼一連,也給周瑜找到了克敵制勝的辦法。

這麼鐵索連舟的,是真的擔心大火燒不起來啊!!!

(本章完)

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1005章 勸降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716章 關中世家第401章 突襲第1097章 壞消息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1013章 交鋒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173章 人才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481章 孫權在準備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246章 去成都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1013章 交鋒第996章 試探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297章 不合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620章 潰敗第69章 江夏變故第299章 于禁的處境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1136章 出賣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905章 同行第576章 截擊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649章 司馬赴任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390章 雜章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167章 攤牌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150章 蘄春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1043章 升官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547章 逃命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1214章 聖裁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315章 退敵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808章 添油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606章 回軍第614章 亂戰第66章 戰後動態第1242章 應對第1214章 聖裁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1020章 兜圈子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285章 馬鳴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