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南中規劃

第380章 南中規劃

劉備的這一系列封賞,其實都是有目的的。

王伉和呂凱兩人,在南中叛亂期間,堅守忠義,阻擋叛軍,在三郡皆反的情況下還能堅守州縣,打退叛軍的進攻,忠勇可嘉,因此是因功封賞。

當然,這裡面也有一些其他因素的考量。

王伉和呂凱兩人,其實都是永昌郡世家大族出身,劉備也是因爲看中了這點,希望通過重用兩人來維護永昌郡的安定。

畢竟,永昌郡太過於偏遠了,如果不這麼做,很難保證永昌郡歸屬於劉備集團。

而馬忠升任牂牁郡太守,一方面是褒獎馬忠平定牂牁郡叛亂有功,並且平叛中展現出了不俗的統軍和治理地方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爲馬忠是張溪舉薦的,劉備給了張溪這個面子。

同樣的道理,李恢在南下平叛中,是立下了僅次於張溪的戰功,本身又是建寧人,再加上早期投靠劉備,能力不俗的同時,早年還有說降馬超的功勞,算是半個自己人,所以劉備不僅給了建寧太守的職位,又拜李恢爲安漢將軍。

至於孟獲,本來劉備是不打算給孟獲什麼封賞的,畢竟孟獲是叛亂的一方,雖然後來反正了,但能給他和他的家族參與銅礦分配權已經算是法外開恩了,還用的着給什麼封賞麼?!

但後來,因爲張溪把十幾萬夷人安置在了原本的建寧郡西南部,爲了穩定起見,諸葛亮建議劉備就此拆分建寧郡,新成立一個興古郡來安置管理這些夷人。而爲了安撫這些夷人,在夷人中聲望極高的孟獲,就成了最合適的興古郡太守。

基於這樣的考慮,劉備不得不接受諸葛亮的建議,把孟獲任命爲興古郡太守。

而馬謖嘛,依然是諸葛亮的建議,因爲在越巂郡境內的瀘水附近,發現了大量的鐵礦,也就是後世的攀枝花鐵礦區。

再加上瀘水上下游大量的金礦和銀礦,這要是沒個自己人看着,誰能放心?!

而馬謖這次隨張溪南下有建言之功,而且張溪上書給劉備,也對馬謖的治政能力表達了肯定,再加上馬謖是馬良的弟弟,是荊州世家出身,綜合考慮下來後,劉備雖然對馬謖的印象不太好,但還是任命了馬謖爲越巂郡太守。

至於張溪,劉備對張溪還是很信任的,不僅快速的平定了南中叛亂,同時還給劉備集團帶去了足夠大的利益,因此讓張溪以興漢將軍銜出任庲降都督,總理南中軍政,劉備再放心不過了。

這就是劉備對南中的安排,一頓封賞之後,暫時保證了南中的安定,同時也派遣了諸葛亮親臨南中,主持礦產分配的事情。

不過諸葛亮到了南中,張溪跟諸葛亮商量的時候,第一時間並沒有說這些礦產的事兒,而是把自己心中對南中的定義,拿出來跟諸葛亮商量。

張溪打算,把南中打造成劉備集團的礦產和原材料提供基地。

礦產這個不用說,南中這麼大一塊地方,這年頭值錢的礦產基本都有分佈,只是儲量多少和開採難易度的問題。

這個地方,肯定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開發的。

再一個,張溪覺得,南中的開發度不夠,可耕種面積不高,而且地形複雜,大部分是丘陵山地,如果走傳統的耕種和小農園林種植的道路,連自給自足的可能性都做不到。

畢竟,隨着礦山的開發,南中人口肯定會有一個比較大幅度的增加,再加上張溪打算在接下來實行一系列的措施,誘導還藏在山中的夷人百姓出山。

以南中現在的耕地面積,要養活這麼多的人口,實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必須要從蜀中等地調糧救濟,才能讓南中的百姓有生活下去的可能。

可長時間讓蜀中補貼南中,別說劉備集團要考慮糧食調配的問題,就是蜀中的世家們也不會接受,時間長了,南中和蜀中之間的矛盾,就會慢慢增加。

所以張溪覺得,只有讓蜀中世家們心甘情願的支援南中,這種事情才能長久下去。

銅礦是一個好東西,蜀中世家爲了開採銅礦,短時間內是會願意主動投入人手,支援南中建設的。

但一個銅礦是不夠的,這東西總有開採完的時候,或者說當銅礦的收益不足以讓蜀中世家滿意的時候,蜀中世家是絕對不會再貼錢貼糧的支援南中的。

因此,張溪覺得,一方面得給南中再找一個長久的經濟來援,另一方面,也不能把目光只侷限在蜀中世家的身上。

長久的經濟來源,張溪本來是看中油菜花的,畢竟這年頭,到處都缺油。

可諸葛亮的到來,讓張溪意識到,油菜花這玩意兒,又不是隻有南中能種,其他地方也可以種啊這玩意兒雖然是一個不錯的經濟作物,但對南中不具備唯一性。

所以,張溪就只能把目光放在種甘蔗,獲取蔗糖上了。

蔗糖這東西,這年頭就有,以前叫石蜜,但後來也有叫沙飴的,也就是類似於顆粒類的糖.張機就曾經用沙飴入藥,熬製成藥丸。

士燮也曾經給孫權進貢過“甘蔗餳”,就是一種明確的蔗糖產物。

不過這東西確實稀少,只有在南中和交趾的一小部分地區纔有產出,因此大多數時候,是隻有貴族才能享用的東西。

但這東西之所以稀少,實在是因爲這東西就沒什麼人刻意去種植,畢竟糖這玩意兒,雖然很不錯,但並不是糧食,也不是鹽,吃不吃的都可以。

但糖這個東西,能成爲後世的大宗經濟商品,本身就說明了它潛在的價值。

誰會不喜歡甜絲絲的糖呢?!

以前不是不需要,是接觸不到.接觸過的貴族,有幾個不喜歡糖這個東西的?!

所以啊,張溪相信,只要在南中大規模的種植甘蔗,獲取蔗糖,根本不用愁蔗糖的銷路。

在如今的時代,雖然因爲甘蔗甜度不夠,製糖工藝落後,蔗糖註定了不可能完全走平民路線,最多隻能在成都等大城市能有所普及,一些偏遠地區的普通平民,依然是無法買得起蔗糖這種昂貴調味品的。

但正因如此,一旦白糖走的是高端路線,那就不是靠量來取勝的了白糖的價格一旦上去,僅憑一個益州的市場,也足夠這些益州世家豪強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幹這個事兒。

更別說劉備手裡還有荊州,荊州那邊的世家豪強和富戶,總不能在荊州種甘蔗吧?!

更別說大漢幅員遼闊,現在只是因爲戰亂所以三家分立,一旦能重新統一,那這個市場大的,益州世家都能躺在家裡數錢玩。

哪怕是現在的局勢下,不說東邊的孫權,就是北邊的曹操,益州的世家豪族們都有門路把糖賣過去,只不過需要中間託人情,賺的不夠多而已。

這裡面的利益足夠大,益州世家們不可能看不到,甚至有可能爲了獲取更大的利益,都不需要諸葛亮苦口婆心的勸說,益州世家們都巴不得劉備趕緊北伐,弄死孫權,搞定曹魏,好讓自己的蔗糖能賣到北方,甚至是西域諸國呢。

甚至弄好了,都不用擔心益州世家們會繼續當投降派。

畢竟甘蔗這個東西,雖然對土地的要求不高,但對日照和溫度的要求挺高,只有南中和交州的一部分地區可以種植。

益州世家們是絕對不會允許其他地方的世家們進入益州,來搶奪屬於他們的既得利益的。

到時候哪怕再有人偷渡陰平,說不定譙周都會第一個站出來鼓動劉禪,趕緊的南遷到南中,守衛國土,力保國祚呢。

當然,最後這句話,張溪就是在腦子裡想想,沒跟諸葛亮說,但前面的事兒,張溪可是全說了。

對於張溪的這個想法,諸葛亮只能說是有點想的太好了,但同樣諸葛亮也知道,這時代世家們的德行,本質上也好不到哪兒去。

以利驅人這種事兒,雖然不符合這個時代的基礎價值觀,但在這個戰亂年代,卻是意外的有用。

所以,其實諸葛亮原則上是不反對張溪在南中搞甘蔗種植園的。

可諸葛亮也有自己的顧慮.爲什麼一定要借用世家的力量呢?!

這年頭的世家們已經勢大難制了,諸葛亮這些年一直在想盡辦法,幫助劉備削弱這些世家們如果讓這羣世家們掌控種植甘蔗到製作蔗糖的全部工藝,獲取了大量的額外錢財,會不會對劉備集團的統治產生更大的威脅?!

對此,張溪卻表示諸葛亮想多了。

第一,咱們沒錢,也沒人,一家搞不起這麼大的種植園來。

第二,這年頭的世家,有錢,有糧,又有人的,他們差的就是一個時機和一顆野心而已,想造反的話,他們隨時可能會反。

世家真正的威脅,不在於他們是不是有錢糧,而是他們手裡有人,他們隱匿了無數的人口和土地,既可以幫助他們耕種,必要的時候還能成爲造反的兵員。

因此,世家是不是掌握製糖技術,跟他們是不是會造反,其實沒有多少直接聯繫.與其擔心這個,倒不如想辦法讓世家們把隱匿的人口全都吐出來,這纔是真正從根源上解決世家坐大的方法。

而這個嘛諸葛亮表示,容後再議吧,這不是一個短時間內能解決的問題。

(本章完)

第459章 變故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118章 苦肉計第1165章 平策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67章 黃祖異動第43章 輸了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146章 回府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1048章 戰備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82章 蒙衝第1204章 猶豫第51章 亂世人心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162章 賣馬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567章 五丈原撤軍第702章 託孤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108章 過江第77章 練兵衝突第556章 諸葛誕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914章 壓力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391章 調人第1056章 水戰(四)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506章 等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1071章 重整第883章 嚇退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1209章 變數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264章 再見面第112章 找錯人了吧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254章 冠禮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1238章 改良第1043章 升官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773章 刻板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1099章 失守第715章 救災第1102章 追擊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716章 關中世家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890章 朱然掛帥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477章 改制第34章 榨油第968章 遷都第641章 練將第350章 樊城保衛戰(三)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77章 練兵衝突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711章 曹魏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