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

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

郭淮最近的日子也不好過。

打從九月份,接到長安曹洪的傳令,得知劉備在漢中誓師北伐後,郭淮就一直處在一種非常緊張的狀態。

那個時候,郭淮和曹洪的判斷是差不多的。

兩人都不認爲劉備會從最遠的祁山道出發進攻涼州,最有可能出兵的地方,應該是陳倉道或者褒斜道。

理由很簡單,祁山道繞路繞的太遠了,稍微行軍慢一點,進入到十一月,那個時候整個涼州都該開始下雪了,根本不利於行軍作戰。

所以身在涼州的郭淮,先領兵進駐到曹魏劃定的雍州北部天水郡的平襄縣,在這裡號召羌胡兵馬義從們出兵,集結完成後,打算東進匯合長安的曹洪,一起跟劉備大軍決戰。

到後來,郭淮又接到了曹洪的戰報,說是在褒斜道口發現了劉備的黃羅傘蓋,以及劉備的親衛白毦兵,更加堅定了郭淮的判斷,劉備主力就是出褒斜道,直接進攻關中。

因此,郭淮一直到十月初的時候,還是在做東進匯合曹洪的作戰準備。

可就在十月中旬的時候,郭淮見到了從祁山堡跑回來的高剛,高剛告知郭淮,蜀軍從祁山道而出,攻破了祁山堡,現在正朝天水郡的方向殺過來。

郭淮頓時一驚,然後趕緊詢問細節。

如果蜀軍的主力是從祁山道過來的,那就意味着自己和雍涼都督曹洪的判斷全都錯了,蜀軍的目的不是關中長安,而是涼州。

這屬於戰略判斷失誤,在這種時候,可是非常要命的。

因此,郭淮趕緊召見了高剛,試圖從高剛口中,得知祁山道上蜀軍的具體情報。

本來吧,高剛也算歪打正着的說對了,他告訴郭淮,祁山道上的蜀軍纔是這次劉備北伐的主力,人數足足有數萬人之多。

但這不是因爲高剛多麼的有先見之明,也不是高剛開了天眼,純粹是高剛在甩鍋撇清責任。

祁山堡丟失,雖然是因爲夜襲無備,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高剛自己的指揮失誤,導致蜀軍幾百人就攻破了魏軍兩千人把守的營寨。

這種事兒說出來,高剛也覺得丟人,更加容易被追責。

所以呢,高剛爲了減輕自己的罪責,誇大了蜀軍的數量,聲稱進攻祁山堡的蜀軍有幾萬人,是這次北伐的主力。

這確實是歪打正着的說對了,但問題是,他這個說辭,換了一個無腦莽夫說不定就信了,偏偏他面對的是郭淮。

郭淮作爲曹魏名將,靠的可不僅僅是武勇,更重要的是他腦子好使。

你高剛既然說了,蜀軍攻克祁山堡靠的是夜襲,那你又是怎麼知道蜀軍的具體人數的?!

烏漆嘛黑的環境下,又只打了不到一個晚上,你高剛是怎麼得出,蜀軍有數萬人之多的?!

再說了,祁山堡那個地方,郭淮又不是沒去過,那個營寨是在山上的,如果真的有數萬敵軍,早把你圍在山上圍個水泄不通了,你高剛又是怎麼跑出來的?!

郭淮很快就察覺到了高剛的謊言,一再逼問之下,終於讓高剛說了實話。

然後郭淮就給氣的不輕。

特麼你兩千人守一個營寨,居然被幾百人輕易攻破了?!

好吧,就算如此也不算多可惡,最可惡的是你這個混蛋爲了降低罪責,居然還敢謊報軍情?!

這種人,還留着過年麼?!

直接砍了,以正軍法。

砍完了高剛,郭淮稍微消消氣,開始認真思考高剛帶回來的情報。

祁山道出現了蜀軍,這個肯定是千真萬確的,否則高剛不可能特地跑到平襄縣來挨這麼一刀這是拿自己的人頭開玩笑呢。

但到底是不是蜀軍主力,這個還真的不好說。

郭淮的腦子比曹洪好使的多。

如果祁山道沒有出現蜀軍,那麼郭淮說不定也就認可了目前局勢的判斷,認爲劉備大軍主力是在褒斜道口,現在應該快速集結完兵力,東進去跟曹洪匯合。

但祁山道突然出現了蜀軍,這事兒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還不好說這是不是蜀軍的主力,畢竟主力和偏師的可能性都有。

如果是偏師,繞這麼遠的路出祁山道,目的應該是爲了吸引自己的注意力,不讓自己東進支援曹洪都督,爲褒斜道的劉備軍主力減輕壓力。

但如果是主力那說明整個曹魏從上到下對蜀軍的戰略意圖判斷出現了失誤,人家的目的就不是關中,只是涼州。

高剛輸的太稀裡糊塗了,並沒有給郭淮提供太多有效的情報,只有一點可以肯定.走祁山道的蜀軍,不是那種毫無戰鬥力的疑兵偏師。

一支疑兵偏師,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間,依靠幾百人擊破祁山堡的.這年月夜戰的含金量,郭淮非常清楚。

因此,郭淮判斷,哪怕出祁山道的蜀軍依然不是主力,但至少戰鬥力肯定不弱,必然也是精銳部隊。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去推斷的話,蜀軍不可能派出一支精銳的部隊充當疑兵的。

那麼蜀軍的目的,肯定也不是在祁山道口虛張聲勢的嚇唬自己,肯定會繼續進攻,以硬碰硬的方式,儘量牽制住自己的涼州軍團的。

而隨着蜀軍突破了祁山道.第一個要進攻的肯定是西縣。

郭淮稍加判斷後,立刻提筆,跟新任的天水郡太守馬遵寫信,讓他派出郡兵,對西縣嚴加防守,力求判明蜀軍的規模和動向。

但.郭淮的信件還沒讓人送出去呢,他就見到了從西縣跑到平襄縣的馬遵。

郭淮當時就納悶了,這位不好好的在天水郡做好防務,來這邊幹什麼?!

結果馬遵告訴郭淮,說蜀軍從祁山道而出,殺奔天水郡,自己在西縣兵力不足,天水郡世家皆反,故而不得不來投靠郭淮。

當時郭淮又被氣到了。

高剛纔到自己這邊沒幾天的功夫啊,蜀軍這麼快就能殺出祁山道,進攻西縣了?!

這蜀軍是長翅膀的不成?!

結果仔細一問,郭淮才知道,原來馬遵並沒有看到蜀軍到來,只是接到了前方細作的奏報後,就馬不停蹄的趕來平襄縣了。

至於所謂的天水世家皆反,也不過是馬遵自己的臆測而已,根本沒有任何證據。

郭淮給氣的.自己到底造了什麼孽,跟這羣混蛋手下共事啊?!

一個守祁山堡只守衛了半個晚上就兵敗而逃,另一個更牛,連蜀軍的人影都沒看到呢,直接就跑了,順帶還誣陷天水世家造反?!

這確定不是蜀軍安插在曹魏的臥底?!

郭淮非常的生氣,但郭淮拿馬遵還沒有辦法。

高剛不過是一箇中下層的軍官而已,殺了也就殺了,郭淮沒有任何顧慮。

但馬遵是曹丕任命的天水郡太守,一郡長官,這就不是郭淮想殺就能殺的了。

不僅不能殺,郭淮還得好聲的勸慰這位逃跑太守,讓他趕緊的返回冀縣去,安排防務,給自己爭取一點整兵應戰的時間。

西縣丟了也就丟了,但冀縣千萬不能丟。

可馬遵根本不聽。

在魏國的行政上,天水郡屬於雍州刺史管轄,而郭淮這個涼州刺史事實上對馬遵這個天水郡太守只有建議權,並沒有管轄權。

所以馬遵不去冀縣,就呆在平襄縣,郭淮還真的拿馬遵沒辦法理論上講,馬遵並沒有離開天水郡,畢竟平襄縣是天水郡現在的郡治,你還真的不能指責馬遵擅離職守。

可馬遵不去冀縣,等到蜀軍攻下西縣後,下一步目標肯定就是冀縣.冀縣這地方,戰略位置太重要了,不能有失的。

郭淮不可能眼睜睜的看着冀縣被蜀軍攻佔,因此他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調兵增援冀縣。

可郭淮也有郭淮的難處。

別看現在郭淮號稱擁兵五萬餘,但實際上,郭淮真正能掌控的士兵,不過一萬七八千人而已。

涼州苦寒,這地方一年到頭也沒啥產出,涼州的世家豪族們又素來被中原輕視,自然對自己這個曹魏方面任命的涼州刺史,態度好不到哪兒去。

因此,郭淮在涼州的日子也不好過,多番交涉後,郭淮才勉強獲得了涼州世家的支持,在涼州招募到了一萬多人,在涼州站穩了腳跟。

然後,郭淮就靠着這麼點人,硬是在涼州打下偌大名聲,打的部分羌胡敬畏爲“天神”。

不得不說,郭淮的能力是真的強,

這次出兵匯合支援曹洪,郭淮盡起涼州之兵前來,同時又向周邊羌胡徵召羌胡義從,這才能勉強湊齊五萬餘人但這些人並沒有全部抵達平襄縣,而且就算全都抵達了,這些胡人也不見得能完全服從郭淮的調遣。

所以啊,郭淮實際能調動的兵力,也不過那一萬七八千人而已,而且還大多都是騎兵。

目前的郭淮,並不知道蜀軍的具體軍情是怎麼樣,也不知道現在西縣,冀縣的守備情況如何,如果貿然派兵去救援冀縣,那麼自己的本部兵力就會變少.這樣就不好彈壓那些唯利是圖的羌胡義從了。

這幫胡人,可沒有什麼禮義廉恥之心,一旦自己兵力不夠,不能給與他們威懾力,這幫人輕則消極怠工,重則反叛,都是有可能的。

郭淮不是不想救冀縣,而是現在的情況下,他要救援冀縣,就必須等到羌胡兵都到齊後帶着大軍一起南下,根本沒辦法現在就讓自己的直屬涼州兵去救援。

這件事,需要時間。

但現在,郭淮覺得自己沒有這個時間,也沒人給自己爭取這個時間。

就在這個時候,身在冀縣的益州刺史趙昂,給郭淮寫了一封信。

首先,趙昂控訴了馬遵不戰而逃的事情,同時通報了郭淮,西縣失守的消息。

其次,趙昂告訴了郭淮,自己已經掌控了冀縣防務,領兵五千餘人坐鎮冀縣,而對面的蜀軍虛實,趙昂也告訴了郭淮。

這下郭淮終於安心了。

趙昂這個人,可信度肯定比其他的天水郡吏要高,畢竟趙昂一向是堅定的站在朝廷這邊的。

再加上趙昂聲稱蜀軍只有萬餘兵馬,這多少讓郭淮有些安心了。

這點人數,基本可以判定不是蜀軍主力,那就只是一路偏師而已。

趙昂手裡有五千士卒,還有冀縣城防在手,面對萬餘蜀軍,只要堅守上七八天,那麼自己怎麼着都能整理好羌胡兵馬,前去支援了。

萬幸,天水郡還有一個趙昂,是勤於王事的。

(本章完)

第143章 龐統第386章 水泥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954章 不對勁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934章 誘敵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272章 應對第358章 戰與和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914章 壓力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94章 援兵到來第72章 軍械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905章 同行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131章 攻城(二)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17章 糜竺第73章 調令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581章 切入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1056章 水戰(四)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125章 借將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1091章 孟津渡第614章 亂戰第658章 投誠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588章 山路第1012章 誘敵第297章 不合第282章 變化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773章 刻板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96章 周瑜退兵第457章 換將第1086章 搶攻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919章 大婚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833章 誘餌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133章 親事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457章 換將第1213章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27章 論將第292章 軍令狀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82章 蒙衝第772章 拖延第1027章 一箭第960章 洛陽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