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

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

張溪總覺得不放心,感覺上邽方向要出事,故此留下王平帶領三千人防守街亭要道,自己領兵七千,往上邽方向行進,查探情況。

而幾乎是同一時刻,張郃暫時擊退了張飛,解了上邽之圍,緊接着安排郭淮繼續在上邽堅守,牽制張飛,自己則率領兩萬士卒輕裝急行,準備藉着信息差,配合街亭正面的費耀前後夾擊,全殲街亭守軍。

張溪沒想到張郃會這麼快的擊退張飛,而張郃也沒想到張溪沒有乖乖的在街亭等死.兩支軍隊,在略陽城附近突然遭遇。

這是一場誰也沒有料到的遭遇戰。

雙方一開始都有些愣神,但雙方的主將都不是白癡,幾乎同時做出了反應。

張郃的反應不用問,肯定是趁着劉備軍反應不及的時候立刻進攻,畢竟他帶來的人多,即使是遭遇戰,他的底氣也更加足。

而張溪瞬間安排士卒變成防禦陣型。

一方面,是張溪下意識的行爲,遇到這種突然情況,先防禦,再看情況進行反擊。

另一方面,張溪帶來的士卒太少,而他比能得知的情報更少,所以不得不先採取防守態勢。

張郃好歹知道張溪手裡撐死就一萬士卒,而張郃帶着兩萬士卒,怎麼想都是自己佔優的情況可張溪並不知道,對面的魏軍到底有多少人,爲什麼會出現在略陽城附近,這時候張飛軍的狀況如何等等,這些情報,張溪一無所知。

率先採取守勢,暫時先防守一波,可以給張溪爭取時間,判斷出目前的局勢,給自己做決策爭取時間。

一場遭遇戰,直接在略陽城外打響。

而略陽城內的守軍,現在有些瑟瑟發抖的看着眼前的兩軍相爭。

略陽城內並沒有多少守軍,這個地方,一開始的時候張飛和張溪都沒有安排人手守衛。

雖然說略陽也是戰略要地,但前有上邽,後有街亭的情況下,只要這兩個地方不是同時出現問題,否則略陽就沒有必要安排人防守。

而如果兩個地方同時出現了問題,僅靠略陽一個地方也守不住。

所以呢,略陽城內的守軍,還是張溪路過略陽的時候,派出了一百士卒,象徵性的宣示了一下主權,佔領了一下而已。

這些人能做的,大概就是在城樓上給張溪的七千士卒噹噹氣氛組了。

張溪能勝,用不着他們出城作戰,張溪敗了,他們這一百人也守不住略陽城.根本指望不上。

而城外的兩軍,同樣誰也沒有把略陽城當回事猝不及防的野戰,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太多的其他因素。

張溪其實也不是沒想過,是不是可以想辦法退到略陽城內去堅守畢竟自己的兵力比對面少,硬拼真不好說誰更強,有城牆守衛的話,防守就容易的多。

但,不行,絕對不行。

因爲是一場遭遇戰,誰都不能輕易撤退,一旦下令撤退對士氣的影響是巨大的,即使能退到略陽內,軍心士氣散了,也根本不可能守住略陽。

遭遇戰就是這樣,必須打,打到一方撐不住潰散,否則的話,絕對不能退。

而接下來要比拼的,可就是單純士卒戰力,以及雙方將軍的指揮能力了。

張郃不用問,征戰數十年的名將雖然前幾年讓張飛暴揍了一頓,被張溪口嗨爲“爬山將軍”,但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而張溪嘛嗯,張溪其實也不差了。

從軍十幾年,一直都在中軍決策層呆着,自己也不是第一次單獨領軍了,指揮七千人防守的能力還是有的。

而且真要說起來,在山地作戰的經驗上,其實張溪還比張郃更加豐富一些.畢竟張溪這幾年不是平南中就是出祁山的,打了好幾年的山地戰了。

而張郃顯然沒有張溪這麼豐富的山地戰經驗。

張郃這些年雖然經常在涼州作戰,但張郃更多的也是指揮騎兵而不是步兵,真正有步兵指揮山地戰經驗的時間,大概也就是跟隨夏侯淵鎮守漢中的那段時間吧。

可那段時間,張郃守城的戰績還行,野戰的戰績是真的沒法看.比如在宕渠,就讓張飛摁在地上摩擦,最後不得不爬山逃跑。

所以兩人一交戰,反倒是張溪的防守組織做的遊刃有餘,而張郃雖然指揮進攻也沒有什麼紕漏,但總讓張郃覺得不甚滿意,感覺差一口氣的樣子,始終不能突破敵軍的防線。

慢慢的,張溪也漸漸的習慣了張郃的進攻,看着張郃指揮士卒發動攻勢,一陣攻勢無果後慢慢退回,立刻組織第二波.張溪頓時明白,張郃的山地戰經驗有,但並不充分。

在山地裡作戰跟平原上是不同的。

山路不平,士卒在進攻和回撤的時候會比在平原上更加消耗體力,所以要進攻,就必須一鼓作氣,進攻不能停歇。但一旦停歇後撤後,是不能馬上組織第二波的進攻,必須進行一定程度的休整。

不然的話,就會跟現在的曹軍一樣,除了第一波攻勢比較兇猛外,接下來的幾次攻勢,戰鬥效果一次比一次差,到最後,連後撤都顯得陣型有些凌亂了。

張郃不是沒有山地戰的經驗,他也知道山地作戰,進攻不能停歇,必須一鼓作氣,但一旦回撤後,張郃卻又不給士卒充分的調整休息時間,逼着士卒立刻發動第二次進攻.這樣的進攻效率其實並不高。

這大概就是這些年張郃在山地戰野戰戰績不佳的原因吧

而這個原因,張溪顯然也不會那麼好心的告訴張郃,甚至張溪也在等,等曹軍進攻越來越乏力,軍心士氣下降的那一瞬間。

等到曹軍再次進攻乏力後撤的時候,張溪立刻投入了手裡的兩千人預備隊,突然指揮士卒全線反攻,以波浪形的攻擊頻率,對曹軍發動反攻。

張溪要讓張郃好好看看,到底什麼樣的進攻,纔是符合山地戰特徵的進攻。

第一波進攻陣型前推後,第二波進攻必須馬上跟上,接着立刻要準備第三波進攻陣型。

等三波進攻陣型前推結束後,如果依然無法突破敵軍陣線,就必須就地組織防禦,做出休整,不能再輕易發動下一次進攻,更不能退下來再做休整。

面對張溪的反擊,張郃顯得有些無所適從。

第一波進攻,張郃指揮士卒輕鬆攔下了,但第二波加強進攻到來後,張郃的前軍出現了陣線動搖。

張郃見狀,立刻按照常規應對,從中軍指揮調度一部分士卒,前往前軍支援但還沒等中軍支援士卒組織好,張溪的第三波進攻隊伍就已經殺到了。

連續三次攻擊,讓張郃的前軍頹勢明顯,不停的後退,最終導致曹軍陣型不停的壓縮,眼看着就要前軍崩潰了,張郃一咬牙,親自帶領組織好的中軍隊伍殺到前軍,依靠個人武勇提升全軍士氣,這才勉強的穩住了陣線。

穩住陣線後,張郃也不想就這麼一直被動挨打,試圖組織士卒進行反攻,卻又發現,敵軍已經從進攻就地轉入了防禦,張郃的反攻並不能在第一時間推動敵軍陣線。

幾次這樣的境遇後,張郃終於明白,自己想要在山地戰上擊潰這股敵軍,好像不太可能。

心思直轉之下,張郃也開始做出了調整。

不再一味的強調進攻,爭取一口氣吃掉對方從目力和斥候報告來說,對面的敵軍就這麼點人,自己兵力完全佔據上風,沒必要着急的一口氣吃掉對方。

自己的兵力多,損失個幾千人並不會對整個戰局有太大的影響,但敵軍只有那麼五六千人,傷亡個兩千人就會出現潰散效應,沒必要去爭一時的勝負。

咱們就拼消耗,反正我損失的起,而你就這麼點人,敢跟我拼損失麼?!

行軍作戰就是這樣,大多數情況下不存在什麼奇謀妙計,只要是適合戰場情況,能讓自己佔據戰場主動的,哪怕是笨辦法,也是可以採用的。

而張郃採用這種笨招,就跟你拼消耗.張溪一下子就難受了起來。

確實如張郃所預料的那樣,張溪只有七千士卒,是消耗不起的。

也許一開始,可以依靠不停的勝利短暫的提升士卒士氣,但時間長了以後,隨着傷亡的上升,又看不到破敵的希望,那麼軍心士氣肯定會不停的下降,最後在損失過大後,士卒肯定會崩潰的。

因此,當張郃也開始採取守勢,就是跟你拼消耗之後,張溪反而開始難受,思索該怎麼去破敵。

是繼續加大攻勢,爭取攻破張郃的前軍,威脅張郃中軍,從而逼迫張郃退兵?!

還是見好就收,堅持到天黑,趁着夜色降臨後跟張郃軍拉開距離,第二天且戰且退,退回街亭堅守?!

現在張溪相當的猶豫。

(本章完)

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987章 議定第69章 江夏變故第1072章 丁口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1048章 戰備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1053章 水戰(一)第954章 不對勁第1209章 變數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234章 蔣琬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608章 攻心第19章 練兵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142章 分地盤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495章 柳隱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473章 退兵第1165章 平策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661章 潼關路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129章 破騎兵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81章 衝陣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700章 收尾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302章 于禁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66章 戰後動態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706章 拖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706章 拖第398章 出兵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118章 苦肉計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88章 被圍第935章 互換第107章 魯肅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53章 蹴鞠第142章 分地盤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745章 平叛策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