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這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對孫權的評價。
有一說一,孫仲謀年少繼位,少年統業,穩定江東基業,赤壁一戰打出三分天下的格局,確實當的上一句“當世英主”的稱呼。
只是有些事兒吧,你真的就怕跟誰比跟曹丕,劉禪比起來,孫權不管是文治還是武功,其實都是三人中拔尖的存在,可如果你把孫權放到一代目的隊伍中去比,多少就有些不夠看了。
魏武揮鞭,皇叔仁德,到了他孫權這兒,也就是個少年統業而已。
但凡讓曹操或者劉備在開局時坐擁孫權繼位時的基業,那這兩人能不能一統天下不好說,但絕對不會跟孫權這樣,坐守江東,毫無寸進。
要不是趁着劉備北伐的功夫偷襲了曹丕一把,佔據了淮南和青徐的一部分,孫權基本沒有任何開疆拓土的功績。
可即使如此,當曹丕這個坐享其成的二代目,劉備這個早年還得求助與自己的傢伙都先後稱帝后,孫權那顆稱帝的野心,還是跟歷史上一樣,開始蠢蠢欲動了。
這個時空的孫權,跟歷史上的孫權可不一樣,起碼這個時空劉備沒有打夷陵之戰,孫權也就不用擔心兩線作戰而選擇向曹丕稱臣。
他現在的吳王頭銜,雖然依然還是曹丕給封的,但卻不是“大魏吳王”,而是“大漢吳王”。
起碼從名義上來說,孫權可不是他曹丕的臣子,而是正兒八經的漢臣。
現在曹丕篡漢自立,大漢雖然沒了,但在大漢徹底完蛋前封的“大漢吳王”含金量還是很高的,不僅給了孫權一定的大義名分,同時在政治上,也不會顯得很被動。
如今大漢已經亡了,那麼身爲大漢吳王的孫權,更進一步稱帝,起碼在法理上來說,並不是不能被世人接受的事情。
孫權是越想越心動,爲此,他密令在淮南駐守的周瑜,青徐駐守的陸遜秘密趕回柴桑,再秘密召集張昭,步騭,朱然,孫桓,孫韶等人,密議稱帝的事情。
這些人都是孫權的心腹,而且基本涵蓋了宗室,淮泗集團,江東本地世家的勢力,孫權只需要稍作暗示,這些人也都理解了孫權的想法。
只是吧,能理解孫權的野心是一方面,但實際操作起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顧慮。
往大了說,孫權如果要稱帝的話,雖然有一定的法理依據,但法理依據還不夠,關起門來自娛自樂是沒啥問題,但想要讓劉備,曹丕以及天下人認可,實在有些困難。
人家曹丕,走的是禪讓路線,咱別管中間是有什麼貓膩,漢帝是不是自願的,但起碼人家在法理上沒任何問題。
而劉備呢,一直高舉匡扶漢室的大旗,要再造漢室,如今漢室沒了,自己身爲漢室宗親繼位爲帝,繼續匡扶漢室,雖然在法理上弱了一些,但人情上是能被天下人接受的。
可孫權有啥?!
一個大漢吳王的頭銜,只能證明你是漢臣,現在漢室不在了,伱就要自立.讓你當王是爲了輔佐漢室,可不是讓你超越漢室自立爲帝的。
除非孫權稱帝后能打出爲漢室報仇的旗號,只要能消滅掉曹魏,那麼孫權的這個帝位,也會受到天下人的認可,否則,不過是割據一方的“僞帝”而已。
問題就在於,孫權稱帝,只是爲了滿足自己的野心和慾望而已,他怎麼可能爲了一個所謂的漢室去跟曹魏結仇?!
這就是孫權在稱帝的法理性上的缺失。
這是其一。
其二,一旦孫權稱帝,不管是曹魏,還是西蜀,都不會認可孫權帝位的合法性。
畢竟這兩個勢力的目的都是打倒對方,統一天下,因此在他們的眼裡,皇帝只有自家纔是正統,其他的都是僞帝,孫權一旦稱帝,很有可能遭到兩家同時的敵視。
之前孫權在兩家之間左右搖擺,從中取利,遊刃有餘的地位就會蕩然無存。
當然,以曹劉兩家之間的仇恨,這倆肯定不可能聯合起來對付江東,但問題還是那個問題,有些事兒根本不需要表面上的聯合,只需要互相有默契,那麼對夾在中間的江東,就是最不利的情況。
這要是曹丕領兵打過來的話,可能還不需要太擔心劉備,畢竟劉備多少還要點臉,也不屑於趁火打劫但如果劉備帶兵打過來,曹丕這個傢伙肯定會選擇趁火打劫的。
別的不說,淮南和青徐之地,曹丕肯定是想盡快收回去的。
因此,孫權一旦稱帝的話,外部局勢其實對孫權是非常不友好的。
稱帝畢竟是一個大事兒,周瑜到了這個時候,也不能再藏着掖着,趕緊給孫權一通分析,勸說孫權要三思而行。
曹魏那邊是無所謂了,現在江東佔據了青徐和淮南,曹魏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反正早晚要打一場,不需要在意曹丕對孫權稱帝是怎麼想的。
但劉備那邊.雖然兩家聯盟已經差不多就剩下一張紙了,但只要這張紙沒有被捅破,以劉備的人品和顧忌,他不太可能會主動撕毀盟約。
但孫權一旦稱帝,那劉備就有充分的理由撕毀盟約了,到了那個時候,江東可能面臨孤立無援的境地的。
周瑜不是反對孫權稱帝,但關鍵是,這個帝稱了,好處其實沒有多少,壞處卻一大堆,倒不如暫時還是守着吳王的稱號割據一方,消化淮南和青徐地區,坐看劉備和曹丕死拼消耗實力。
這倆互相稱帝,肯定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不存在任何緩和的可能。
等到這倆打的差不多了,孫權休養生息結束,再出兵進攻中原,北上爭霸,這樣一統天下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這就是周瑜給孫權規劃的路線。
但,孫權不是很能接受。
是,孫權認可週瑜說的有道理,但問題是,周瑜考慮的更多的還是戰略層面的東西,政治層面的東西,周瑜並沒有考慮的太多。
第一,孫權的地位問題。
孫權如果繼續守着吳王的頭銜,那麼這個吳王,到底是“大魏吳王”,還是“大漢吳王”?!
畢竟孫權的吳王稱號是曹丕幫着爭取來了,而曹魏又號稱是“代漢而立”,那麼曹丕要求孫權稱臣的話,孫權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答應,那就是“大魏吳王”,憑白矮了半截身子不說,也依然會得罪劉備。
不答應,那倒還是“大漢吳王”,可如果這時候劉備過來要求孫權稱臣,孫權又該怎麼辦?!
總不能兩個人的稱臣要求都不答應吧,那不還是同時得罪了兩家?!
因此啊,孫權不管稱帝還是不稱帝,他的地位一樣很尷尬。
第二,一旦曹劉兩家的正統地位得到了世人的認可,江東人才出現流失怎麼辦?!
如果不是鐵了心的要跟孫權混的話,那麼去“中央朝廷”博一個出路更好呢,還是守着所謂的“大漢吳王”過日子更好呢?!
短時間內,江東境內的人才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流失,畢竟這個時候孫權在江東的權力架構基本已經很穩定了。
但時間長了,等過了十年二十年,江東還剩下多少人是願意繼續爲他孫權效力的,可就不好說了。
最後,也是孫權內心的接受度的問題。
憑什麼曹丕一個二代目,沒啥能力,只不過仗着父親基業坐享其成的人都能稱帝?!
憑什麼一個大半生蹉跎,一直在打敗仗跑路,十年前還得靠着自己幫忙才能活下了的老小子能稱帝?!
他們都能稱帝,我孫權就不行?!
別看我也是繼承父兄基業,但有一說一,兄長留下來的基業,是什麼好基業麼?!
是好基業的話,兄長臨死前還能託付張昭,能說出實在不行咱們就回淮南去混這樣的話麼?!
那時候的江東,靠的是兄長的高壓統治暫時壓制了反對聲而已,兄長一死,江東隨時可能不穩的。
還不是靠着自己的高壓和懷柔手段並行,這才穩定的江東.這可比他曹丕強多了吧?!
至於武功,那就更不用說了。
你劉備被曹操攆的跟兔子一樣到處跑,從徐州跑到河北,從河北跑到汝南,再從汝南跑到新野,最後從新野跑到江夏。
可我呢,赤壁一戰,以少勝多,幹趴下曹操二十餘萬大軍。
如果沒有我孫權,你劉備的小命早就沒了,哪裡還有你稱帝的機會?!
就這倆貨都能稱帝,憑什麼我孫權不能稱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