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授徒

第60章 授徒

張溪也沒想到,張飛這個黑廝,還真的是在嫉妒諸葛亮。

而嫉妒的原因也很簡單直白——自打諸葛亮來了之後,劉備對他是真的太好了。

史書上說是“情好日密”,演義上說是“如魚得水”.反正就是鬧得張飛和關羽很不開心,還得劉備專門勸說這才放下芥蒂。

現在嘛,就張溪所見,也難怪張飛生氣。

現在的劉備,跟諸葛亮出則同乘,入則同榻。諸葛亮在新野暫時沒有居所,劉備就邀請諸葛亮一家都住到他的左將軍府裡去,也方便日夜請教也難怪張飛會吃醋。

這待遇,心臟一點的,都能給你直接想歪了去。

但張溪倒是覺得正常,畢竟是諸葛亮和劉備,數千年君臣情誼的典範,這種程度的待遇又能算的了什麼呢,後來人家諸葛亮可是爲了劉備的夢想,把自己的命都給搭上了。

張飛這邊,還有個張溪幫着勸勸,讓張飛不至於怨聲載道,可關羽那邊就.關羽可是個死傲嬌啊,早對諸葛亮看不順眼了。

雖然因爲要鎮守樊城,不方便一直呆在新野,關羽連諸葛亮上任都沒參加就回了樊城。

但關羽的信件卻是三五天一封就沒停過,聽張飛說,全是跟劉備不滿抱怨的言辭,說劉備待諸葛亮太厚了。

嘛,二爺那個脾氣嘛.等相處上一段時間就好了。

二爺這個人輕易不服人,但一旦服了那就是真服,絕對不帶打折扣的那種。

嗯.等到華容道之後應該就會好了。

就這樣,在有了諸葛亮挺大梁之後,張溪的工作量明顯減輕了不少,終於有時間可以好好的教育一下小鄧艾了。

依然還是教授的《禮記》,不過現在已經教到了第二篇《曲禮下》了。

教孩子這種事兒,都是一開始的時候比較困難,等到孩子慢慢習慣了教學進度,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的多了。

再加上鄧艾這個孩子真的很聰明,雖然一開始認字解字費了些時間,但接下來講述經義的時候,理解速度一下子就提了上來,而且這孩子還挺善於舉一反三的,有時候問的關於經義的問題,張溪都會楞一會兒,回答不上來。

鬧得張溪沒辦法,爲了自己這個師父的面子,只能偷摸拿着書,去請教徐庶.這讓徐庶也很頭疼。

原因無他,張溪和徐庶,都是寒門子弟。

兩個寒門子弟,雖然各有各的擅長的地方,自認實務上不比所謂的世家弟子差.但真要論起經義這個東西,他們是真的不太擅長。

經義這玩意兒,在這個年月是屬於世家的特權。

這年月的書籍受到載體的限制,一字一句都相當的精煉,又沒個標點符號的,所以經常會出現因爲斷句或者用字的不同,造成的解讀不同。

這時候就會有一些大儒站出來,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古籍進行解讀,而這些解讀最後就會變成經義。

可這年頭,能有機會大量翻閱古書,又有時間可以做這種註釋研究的人,基本都是世家大族的人。

也因此,爲了保證世家大族的地位,也爲了掌控這些知識的解釋權,這些經義就會被世家大族私藏起來,成爲秘而不宣的東西,有些帶有經義註解的書,根本不可能讓寒門弟子看到。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來吧——寒門弟子撐死了就是學完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就沒人教你了。但世家弟子不管資質如何,至少都能上完高中,厲害的可以一直上到研究生畢業。

因此,即使是像徐庶這樣走“成考”路線自學成才的人,對這些經義也不熟悉啊,沒辦法,只能讓張溪去請教傳統的世家子弟諸葛亮。

諸葛亮是琅琊諸葛氏的傳人,雖然這些年琅琊諸葛氏也落魄了,但到底落魄的時間不長,不像張溪和徐庶都是從爺爺那輩就開始落魄的,人家諸葛氏在爺爺那輩可是朝廷中央官員。

諸葛亮對經義的理解,顯然要比徐庶和張溪加起來都要強,應付一個小小的鄧艾自然是手到擒來。

不過也因此,諸葛亮對張溪的這個小徒弟,有了那麼一點興趣,隨口問了幾個關於鄧艾的小問題。

張溪也沒想到居然還有這樣的好處,本來一開始張溪就打算推薦鄧艾跟諸葛亮學兵法來着,正好遇到諸葛亮問起,趕緊的把自己的小徒弟給誇的天上有世間無的。

“吾徒甚美,然其欲學兵法,溪雖欲教授卻不知其法,實是教不得他唉,慚愧吶!”

張溪裝模做樣的說着,一邊說還一邊觀察諸葛亮的反應。

結果最後諸葛亮就是笑笑,啥也沒說,註釋完經義,就把書還給了張溪,然後以公事爲名,把兩個人送了出來。

張溪真心納悶,這個諸葛亮,未免太小氣了吧?!

不一樣是收徒弟麼,你有心思收馬謖,還有心思專門抓一個姜維回來培養,這個送上門的鄧艾,伱咋一點反應都沒有?!

張溪不懂,正好徐庶又在身邊,張溪跟徐庶吐槽了一下,順便尋求一下徐庶的意見。

結果徐庶比張溪更不懂。

“既是元長高徒,爲何要讓孔明來教?!”徐庶驚訝的說道,“若是將來小艾兒出師了,元長薦於孔明尚可,可如今小艾兒一本《禮記》尚未學全,元長卻要薦於孔明,於禮不合吧?!”

嗯.對哈!

張溪明白了,這事兒,鍋全在自己身上。

這年代的教育規矩,拜了一個老師,你就只能跟這個老師學,一直學到老師覺得教不了你了,你可以出師了,這纔會給出文書證明,之後你是另尋名師還是出仕,都可以。

但如果是在拜師學藝期間再跟別人學藝,這是很犯忌諱的事情。

如果兩者是好友,又或者像張溪拜託徐庶那樣,只是臨時的代教代看一下,這個問題不大。

但諸葛亮和張溪的關係可算不上好友,撐死了算同僚。而張溪的話外意思,還是讓諸葛亮教鄧艾兵法這麼重要的知識諸葛亮纔不會理會張溪呢。

想要找學生,可以自己去找,這個世界上聰慧的人多的是,沒必要跟張溪去共教一個學生。

張溪明白了諸葛亮的想法和顧慮,知道這事兒短時間內也沒法解決.起碼得等自己教完鄧艾《禮記》後,纔有理由可以讓鄧艾出師,然後推薦給諸葛亮。

但是呢,張溪也不是沒有辦法。

從這天以後吧,每隔個半個月的,張溪就帶着小艾兒去左將軍府,打着求教經義的旗號拜見諸葛亮。

咱先不着急推薦,但咱可以先混個臉熟嘛。

再說了,就小艾兒這個聰明勁,萬一諸葛亮真的喜歡上了,說不定也有提前教的可能呢。

只是這麼一來,鬧得諸葛亮很是無語。

張溪的那點心思,諸葛亮當然是看的出來的.但有一說一,諸葛亮雖然很欣賞鄧艾的聰慧,但對鄧艾卻沒有太多的好感。

諸葛亮承認,鄧艾這個孩子很聰明,學什麼都很快,最重要的是求知心很強,很會舉一反三。

這些諸葛亮都承認,也知道鄧艾確實是一個學習的好苗子。

但諸葛亮不太喜歡鄧艾藏在心裡的那股子傲氣。

人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氣。

這是諸葛亮對於爲人處世之道的理解。

但是小鄧艾不同,他從小就沒了爹,一直是母親培養他長大的,而鄧家的那個情況,你要說鄧艾一點都不知道,那也不可能。

再加上口吃的緣故,一直被人嘲笑,鄧艾越心急說話就越不利索時間長了,鄧艾多少是有點性格焦躁,看不起同齡人的同時,又非常想要證明自己。

諸葛亮對這樣相性的人,不是太喜歡,因此也從來沒有要親自教授鄧艾的想法。

但看在張溪的面上,諸葛亮又不好說什麼,只好委婉的提了好幾次——徐庶是個很好的老師。

徐庶的性子吧,雖然很灑脫,但骨子裡也是有一種自卑的,一種出身寒門的自卑。

小鄧艾應該會比較適合徐庶的審美,而且徐庶的軍事水平也不差,起碼在這個亂世裡也是排的上號的,何必來找自己呢?!

其實諸葛亮心裡最適合小鄧艾的老師也不是徐庶,只是那個大臉盤子吧.嗯,算了,還是不要教壞了小鄧艾比較好。

張溪倒是沒聽出來諸葛亮的暗示,依然堅持着帶着小鄧艾跑去找諸葛亮。

但是小鄧艾這個敏感的小內心,卻是有點受不了了。

一個,是他敏銳的察覺到了,諸葛亮並不喜歡他。

雖然每次請教經義,諸葛亮都是認真的回答了他,不懂的地方也會講解的很詳細.可那個態度,跟師父和徐師長對他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個,小鄧艾也不想自己的師父總是帶着自己上門求人,這會讓人覺得自己師父的學問不如諸葛亮的。

雖然張溪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自己就是不如諸葛亮。

全歷史書你找去,能找到幾個人比諸葛亮更強的?!

但是鄧艾不那麼認爲,他不想讓師父低人一等,尤其還是爲了自己這個學生上門求人。

所以呢,從那以後,鄧艾在經義上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就默默的記下來,打算等以後自己出師了再去請教別人。

到那個時候,別人問起來,自己也可以說是學習的時候不專心,老師講了自己沒記住.是自己的問題,不是老師水平不行。

再然後,張溪突然發現,小鄧艾的學習進度“唰”的一下,跟坐了火箭似的,超級快啊。

《曲禮上》學了兩個月,卻在接下來的半年裡,學完了整部《禮記》。

張溪覺得小艾兒這是在糊弄自己,不懂裝懂。

但以張溪的經義水平,還真的考察不出小鄧艾到底是不是在糊弄自己。

有心拜託諸葛亮幫忙考察一下吧,可最近諸葛亮很忙。

不僅諸葛亮很忙,徐庶也很忙,劉備就更忙了。

這小半年一過去,又到了深秋季節了,糧食收割完了,也到了可以用兵的時候了。

這日子口,宛城那邊果然又開始了異動,而這次的宛城大將,換成了夏侯惇。

(本章完)

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398章 出兵第1099章 失守第1092章 共議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315章 退敵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665章 突圍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933章 魯陽第183章 秋收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579章 調整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698章 坦白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666章 敗退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644章 議事(一)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883章 嚇退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27章 論將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147章 破關第650章 大雪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7章 三國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572章 破寨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278章 議事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652章 雪橇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871章 滲透戰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584章 失敗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757章 離間計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123章 聯軍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845章 特殊兵種的作用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70章 江夏太守第915章 增援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870章 夜襲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908章 請帖第1099章 失守第213章 “謹慎”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487章 佔便宜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265章 蝗災第868章 選擇第772章 拖延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752章 收留第274章 王基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165章 平策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50章 八卦黃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