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治理雍州

章武四年,八月,長安。

距離長安取士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個月,各地主官和佐官,郡吏也已經紛紛抵達自己所在的崗位,並且施政兩月有餘。

時節來到八月,本來應該是一年內最忙碌的時節,這個時間段,要開始準備秋收和秋收後的賦稅納糧事宜但,今年天子恩德,關中地區免稅一年。

雖然如此,但並不代表着,就沒事兒幹了。

相反,比起以往的時刻,整個雍州刺史府忙的,都快底朝天了。

沒辦法啊,關中四個郡,四十六個縣,攤上了兩百多新手上任的官員,沒亂套都算是奇蹟了,怎麼還能閒的下來。

這兩個月裡,關中諸縣,各郡,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奇葩事件,有些事件更是讓人哭笑不得。

比如有個別縣令,居然想在關中種植水稻。

好吧,你要是在靠近渭水,涇河或者洛水的沿河縣城,水力資源豐富,水利設施完善,那你要這麼搞,張溪還有個原諒。

畢竟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事兒,好歹是能種的,就只是經驗不足,沒有估計到水稻在關中的產量根本無法跟粟米相比。

但你一個安定郡的縣令,居然想在山林之間的少量耕地上這麼搞真的,張溪第一時間都懷疑,是不是這個地方縣令跟當地世家勾結,用這種手段逼迫百姓歉收,從而好吞併土地,隱匿丁口。

爲此,張溪還專門讓馬謖跑了一趟這個縣,親自去調查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這個縣令就是單純的蠢,再加上剛愎自用,一意孤行而已。

這事兒鬧得吧,讓馬謖都覺得臉上無光。

畢竟,長安取士這事兒,是馬謖一手操辦的,雖然說最終錄取誰是劉備說了算的,但.長安取士那麼大的動靜,就選出這麼一個完蛋玩意兒來,馬謖都開始懷疑,自己在越巂郡舉行的這套類似的取士制度,是不是真的有啥問題。

難道這樣的取士制度,真的最多隻能選吏,而選不得主官。

畢竟,吏員犯錯,上頭還有主官可以兜底,要是一地主官犯錯,可就殃及一城百姓了。

如今成都朝中,中書令可正在跟各部研究越巂郡的取士制度能否作爲察舉制的一種補充呢這事兒要是傳到成都去,那不是給人攻擊的口實麼!!!

但好在,這也就是個例而已,這次長安取士中出來的官員,也不是沒有做的不錯的。

比如粟邑縣令李昰,池陽縣令柳徽,鄠縣縣令王翼,漆縣縣令王慈,都算是能力出衆,上任兩月就基本熟悉政務,同時也能安定地方百姓的合格官吏。

唯一不太和諧的地方在於.這四個人,都是蜀中世家大族出來的子弟,李昰是蜀中李家的長房長孫,柳徽是柳隱的族弟,王翼和王慈是蜀中王氏的子弟。

所以啊,這年頭真的,儘管張溪想着提高寒門子弟的地位,但真要論真才實學,到底還是世家子弟們佔據優勢,這裡面的差距,真不是十幾年二十年能扭轉過來的。

說到底,還是諸葛亮有先見之明,這些事兒,果然還是不能着急。

而這點地方官吏上的事情,張溪也沒有功夫來管的太細,既然地方官施政出現了問題,那就交給蔣琬去處理。

經過了十年地方治政經驗的洗禮,如今的蔣琬是真的是大勢已成,做事成熟穩重,經驗豐富,由他負責政務的執行和監督,那是最合適不過的。

至於那位犯錯的縣令,張溪也沒想過要一下完全否定,畢竟張溪也知道,如今關中的官員都是這種類型的生瓜蛋子,根本沒有治理地方的經驗,犯錯不可怕,只要能及時改正就好。

今年百姓沒有賦稅壓力,官府也在儘快的完善百姓的安置和土地落實工作,還有一定的容錯率,由蔣琬出面去指導解決問題,那個縣令能改正自然最好,要是死不悔改,那再做懲罰就是了。

至於陳祗,這段時間忙着落實各地百姓的土地歸屬情況,同時負責繪製魚鱗圖冊,重建官府土地所屬存檔的事情。

這事兒交給陳祗去做,簡直是最合適不過了。

第一,陳祗心細,很多事情他只需要稍微看過一眼心裡就能有印象,地方上的官吏或者世家想要瞞過他,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第二,陳祗的身份不一般,他是許靖的外孫,名士之後,整個關中地區的世家們,不管是誰,就算不給他面子,也要給許靖一點面子,由他出面去跟各大世家打交道,釐清這些人的土地歸屬,至少不用擔心引發太大的爭議和矛盾。

第三陳祗這人,雖然看着俊朗飄逸,一表人才,但實際上,這小子肚子裡的壞水也不少,他也不是那種墨守成規的人,該用一些手段的時候,他比蔣琬都下得去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現在的陳祗很清楚,自己的前途未來,到底是維繫在誰的身上的。

許靖雖然是天下名士,但他到底不是蜀中人,他只是避難入蜀的名士而已,在蜀中沒有什麼根基可言。

更何況,許靖已經過世兩年了,他的名聲也不可能一直庇佑着陳祗,隨着時間的推移,許靖名聲所帶來的庇護只會越來越弱,陳祗必須提前找到合適的機會,展現出自己的才能。

而如今,有個現成的機會就擺在自己面前,張溪這人不僅地位高,而且願意用自己這麼一個還不到三十歲的毛頭小子,而且一上來就是一州長史.雖然只是右長史,算是副職,但那也是長史啊。

這要是不抓住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那陳祗纔是腦子抽抽了呢。

因此吧,如今的陳祗,雖然更多也是爲了自己的私心,但辦事,那是真的賣力,兩月的時間,就已經釐清了北地郡和安定郡的土地歸屬,就剩下最麻煩的左馮翊和右扶風兩郡的土地歸屬情況了。

說真的,這確實很不容易了。

關中太大了,而當初滿寵的遷徙行爲,牽涉的地方又太廣,再加上劉備劃分隴西,天水,廣魏三郡爲秦州,裁撤南安郡併入隴西郡等一系列行爲,導致關中的行政體系一時間有點混亂,陳祗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新併入雍州的安定和北地兩郡的土地歸屬釐清,已經是他才能的充分體現了。

至於右扶風和左馮翊,是當初遭遇兵災最嚴重,同時也是滿寵遷民的重點區域,這些地方原本的地方官員幾乎全部被滿寵內遷帶走,百姓也帶走了大部分,就算要釐清土地歸屬,連個能作證的鄉老都找不到,一塊土地有三家人家跑出來說是自己的事兒都有,實在亂的可以。

這裡面的事兒,就不是一天兩天能弄清楚的,甚至於,非要釐清歸屬的話,沒有個三五年都做不到。

因此,陳祗對此,有了屬於自己的看法。

按照陳祗的想法,既然兩郡的百姓都無法證明土地歸屬,但又都堅持自己在兩郡有土地歸屬,那索性就不要證明了。

兩郡的人口損失實在是太大了。

右扶風還好點,十四個縣裡,至少五丈原,武功,眉縣,槐裡這四個大縣的人口損失不算太大,也算有據可查。

可左馮翊當初可是滿寵遷民的重點,十三個縣的百姓幾乎都被遷走,即使如今遷徙回左馮翊的百姓,至少有一半都不是原本左馮翊的人。

有些人甚至口音都對不上,還非要說自己祖輩都生活在左馮翊.這就是衝着佔便宜來的。

因此,陳祗就建議張溪,把所有左馮翊的百姓,全數遷到右扶風去,重新安置在右扶風剩下的十個被遷走百姓的縣城之內,充實當地人口,就地安置土地。

至於土地所屬,也不要去釐清他們原本有多少土地了,就按照每戶人口預估生產所需,配給合理的土地。

簡單來說,你一家有五口人,一年生活所需要的糧食需要十畝地的產出,那就分給你十畝地,不多也不少。

這麼一來,免不了有些百姓爲了多分一些土地,會臨時搞組建家庭,但這時代,能活下去就行,百姓有這種小聰明也是被逼無奈,即使讓百姓佔些許便宜,也屬無奈之舉。

重點是不能讓世家們多吃多佔,說自己有多少地,就給他多少地。

你們家有多少人,我自然就給你們多少地,想要地,那就先向官府如實呈報你家的丁口數量。

這等於是變相的在普查這些世家們的家族丁口。

大漢是承認奴僕私有制的,但問題是,即使是奴僕,他們也是人,是需要主家替他們繳納賦稅,承擔徭役的不然這幫世家們還隱匿丁口乾啥。

這麼做,固然會引起很大一部分的關中世家不滿,但問題是關中現在有大影響力的世家麼?!

有也讓滿寵帶去關內了。

大漢天子的北伐軍可還沒有撤回成都呢,隨時可以變爲平叛軍的,就關中世家剩下的這幫貨色,借他們十個膽,他們也不敢真的造反的。

而且把這些左馮翊的世家遷到右扶風去,一方面還能震懾右扶風的那些世家們,同時也能挑起左馮翊和右扶風世家的對立你左馮翊的世家跑來右扶風,雖然知道你們是逼不得已,但假以時日,等你們在右扶風立足了,那不還是要搶奪原本屬於我們右扶風世家的利益麼?!

如今大漢天子君威正盛,我們搞不過,但搞搞你們這幫落魄的左馮翊遷徙過來的世家們,總不是問題吧?!

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698章 坦白第23章 反對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383章 分配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502章 重想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69章 江夏變故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704章 挑明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1004章 邀約第1086章 搶攻第773章 刻板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1238章 改良第934章 誘敵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665章 突圍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939章 相持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1018章 陸凱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1214章 聖裁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49章 大勝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457章 換將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1135章 接應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264章 再見面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430章 任免第242章 楊儀第227章 和談第1020章 兜圈子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941章 誤判第908章 請帖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59章 諸葛出山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67章 黃祖異動第433章 巧遇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938章 求戰第869章 訓子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183章 秋收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98章 劉表病重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331章 燒營第167章 攤牌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