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天意

有一說一,司馬懿對於諸葛亮拷問樑縣世家的事情,是持一個看熱鬧的態度的。

這年頭,世家大族的能量和地位,一幫小老百姓不知道,作爲世家子弟的司馬懿,能不知道嘛。

諸葛亮居然還爲了區區一個月的軍糧,向樑縣世家拷要.腦殘了吧?!

而從諸葛亮的這個舉動中,司馬懿也在認真思考一個問題——諸葛亮爲什麼要這麼做。

司馬懿是世家子弟,知道世家大族對於地方統治的重要性,而諸葛亮也同樣是世家子弟,再加上他主政蜀漢已經七八年了,不可能不知道這個現實。

那麼諸葛亮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寧可冒着得罪河洛世家的風險,也要堅持這麼做.一個月的糧草,真的就值得諸葛亮冒這個風險麼?!

或者說,諸葛亮現在真的時間不多了,必須在一個月內,在河洛地區分出勝負?!

而且,蜀賊的糧草,難道真的到了連一個月都很難支撐下去的地步了麼?!

如果是這樣的話.司馬懿有些動心了。

世家大族們給到的壓力,司馬懿倒不是很在意,他可不是那種扛不住壓力的人,所以司馬懿是否決定要出兵,完全是基於自己的判斷。

除了軍中真的缺糧,司馬懿實在找不到諸葛亮要主動得罪世家大族的理由,畢竟這種拷問世家的方式,引發的連鎖反應會非常的大。

當然,即使如此,司馬懿也只是在內心考慮,是否有主動出兵的必要,還沒有足夠讓他下定決心。

畢竟,以守拖變,是司馬懿一直以來堅持的策略,如今蜀賊缺糧,可能不需要多少時間就可以不戰而退敵,既然如此的話,司馬懿繼續據守洛陽,一樣能達到擊退蜀賊的目的。

而且,這麼做,損失也會比主動出擊更小。

當然,主動出擊作戰,也不是沒有好處.這年頭,但凡要點臉面的將軍,都不會選擇被動固守,這代表着已經沒有任何應對手段了,只能是抱頭捱揍。

這對於任何一個軍中將領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恥辱,對軍心士氣也非常不利。

主動出擊,尋求破敵,不僅能提振軍心士氣,而且一戰而破之,帶來的聲望加成,也是無可比擬的。

別忘了,司馬懿當初在魯陽城下,應戰後撤兵的舉動,可以說是把自己的名聲完全豁出去了。

現在戰事還在僵局之中,也不算蓋棺定論,所以這事兒傳播出去的還不多。

可如果司馬懿繼續被動挨打,等着諸葛亮糧盡而退兵,那他固然守住了洛陽,可名聲上的損失,就不是一星半點了。

一個“畏蜀如虎”的名聲是肯定跑不掉的。

但如果司馬懿能夠在洛陽城外,抓住機會一戰而破敵,重創北伐蜀賊,那麼他之前在魯陽的行爲,完全可以被洗白爲“忍辱負重”,“爲國事而不顧私名”的行爲,反而可以樹立一個“忠於王事”的形象。

所以啊,從私心上講,如果時機合適的話,司馬懿還是想主動出擊的。

但,司馬懿還是在猶豫,因爲他始終覺得,諸葛亮這次北伐的一切行爲,都好像是有所預謀的一樣,行事過於出乎正常預料了。

你要說諸葛亮完全是被形勢所逼,急於求戰,不得不爲之司馬懿的直覺告訴他,還真的就未必。

最後,司馬懿到現在也沒有找到諸葛亮急於求戰的真正理由。

從表面上的舉動來看,諸葛亮軍中缺糧,而糧草後勤通道又面臨陳泰的威脅,急於求戰說得過去。

但缺糧的原因,司馬懿始終沒有找到合理的解釋,而軍糧通道,如果可以,其實諸葛亮是有條件據守的,並不是一定要暴露在陳泰的進攻範圍內。

況且,如今陳泰也沒有對昆陽和魯陽發動強攻,蜀賊的運糧通道雖然受到了一些影響,但影響並不算太大諸葛亮怎麼就能缺糧了呢?!

想不明白這個問題,司馬懿始終不敢下定決心,尋求主動出戰的機會。

就繼續在洛陽城裡蹲着吧,司馬懿相信,如果諸葛亮是真的缺糧的話,現在着急的,應該是諸葛亮纔對。

就這樣,在諸葛亮“樑縣索糧”事件之後又過了半個月,駐守洛陽的司馬懿,依然沒有半點動靜。

連帶的,連洛陽北側的孟津渡,現在的戰況也慢慢的平息了下來。 在得到了司馬懿派來的一萬援軍之後,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總算是在孟津渡穩住了陣腳,而對面的魏延,張飛,龐統三人,在久攻孟津渡不下之後,也沒有選擇繼續強攻。

士卒的士氣,也是會隨着進攻的順利與否而產生變化的,如果進攻不利,隨着傷亡的增大,士卒也會慢慢的掉士氣,而即使一開始防守不利,但隨着增援到來,慢慢穩定局面的話,士卒也會漲士氣。

因此,雙方經過一番猛攻和硬守後,也慢慢的開始各自收攏兵力,暫停作戰,互相恢復士氣,準備下一場大戰。

就這樣,河洛地區的戰事,居然在詭異的氣氛中,慢慢的平靜了下來。

這個氣氛,諸葛亮是不願意看到的,但洛陽城內的司馬懿是真的沉得住氣,諸葛亮一時間也沒有任何辦法。

該用的招數已經都用了,司馬懿要是繼續屯兵不出的話,那諸葛亮除了繼續圍困,然後從荊州或者長安調兵外,並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至於這場大戰的勝負,恐怕就真的只能看天意了。

而“天意”,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到來了。

是的,很突然,至少對諸葛亮來說,是這樣的。

但對於“天意”的發動者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多麼突然的事情,都已經準備了一個多月了。

建興七年十二月初,原本駐守在江夏陸口的周瑜,突然提兵五萬,兵分兩路,進攻江陵郡。

水路,由張昭次子張承率領,兩萬水軍直逼漢津渡口,試圖從這裡登陸,直逼當陽縣,切斷襄陽往江陵的援軍通道。

陸路,由周瑜親自率領,三萬陸軍士卒從江夏郡竟陵縣出兵,直接進攻大漢新成立的江陵郡,並且在開戰伊始就直接攻破了華容縣,然後又分兵南下,攻克烏林,漢陽,沔陽三縣收入囊中,直接攻下了江陵郡的東南四縣。

如今兵峰直逼郢縣。

而原本駐紮在陸口的朱然,也突然領三萬水軍逆江北上,進攻公安,東吳武陵太守呂岱也領兵兩萬,進攻石苞鎮守的零陽,意圖水陸兩軍,夾擊公安。

總而言之,東吳方面,提兵十萬,水陸並進,進攻江陵郡。

而江陵郡方面,江南的零陽和公安,總計不過一萬馬,而江對岸的江陵郡郡治江陵城,不過是兩萬人守衛,再加上枝江等各項郡兵,加起來不過三萬五千人而已。

襄陽方面,因爲大量陸軍調度北上參與北伐,如今襄陽方面只有水軍兩萬,陸軍一萬.水軍還能主動作戰,前往牽制張承所率領的兩萬水軍,但陸軍方面,只能是防衛襄陽,很難給江陵提供實際的支援。

因此,就江陵郡的實際兵力對比而言,東吳軍七萬大軍佔優,水軍戰力東吳佔優,一旦被東吳攻克長江南岸,徹底切斷長江兩岸漢軍的聯繫,那江陵郡的守軍,就只能陷入到孤軍奮戰的境地。

江陵郡危急。

荊州刺史王基坐鎮江陵,一面整軍備戰,一面寫信,向襄陽,乃至北伐軍前線告急。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接到了王基送來的緊急軍報。

面對如此緊急的戰報,諸葛亮不僅沒有慌張,相反,他還露出了微笑。

最後一塊拼圖,終於是到了。

看來,“天意”到底是站在炎漢這一邊的。

這一次,看你司馬懿還能不能繼續在洛陽城裡龜縮着不動彈。

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941章 誤判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909章 談崩第915章 增援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176章 誤解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567章 五丈原撤軍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35章 酒之事第322章 疑兵計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743章 人事第367章 花關索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130章 攻城(一)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613章 進攻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126章 絕北道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228章 戰與和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88章 被圍第264章 再見面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99章 棄新野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133章 親事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1214章 聖裁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10章 新年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1152章 調兵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905章 同行第449章 吳王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277章 礦營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579章 調整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599章 突破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213章 “謹慎”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74章 密謀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264章 再見面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833章 誘餌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1197章 退守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883章 嚇退第32章 江夏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1147章 破關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657章 疑兵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