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任何一種法律規範本質上都是一定社會現實的不同程度的反映,離開了社會,法律規範便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馬克思曾經指出:“社會不是以法律爲基礎的。那是法學家們的幻想。相反地,法律應該以社會爲基礎。……法典一旦不再適應社會關係,它就會變成一疊不值錢的廢紙”。憲法規範是法律規範的一種,無疑,它既要反映社會現實又要在社會生活中加以實施,並且會隨着社會的變化發展適時做出調整,在這方面我們國家也不例外。

(一)82年憲法重新確立了統一戰線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法寶地位,標誌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在我國78年憲法頒佈實施後,黨和國家的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發生了歷史性的巨大變化。隨着馬克思主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重新確立,影響黨和國家生活近20年的“左”的錯誤思想逐步被全面清除,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實現了偉大的戰略轉移,即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正是在這一歷史轉折階段,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鄧小平同志,於1979年7月2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政商五屆二次會議閉幕式上,作了《新時期的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任務》的講話。鄧小平同志在這個講話中,首先總結了建國以來我國階級關係發生根本變化所帶來的統一戰線各方面的變化。即:“新中國成立三十年中,我國的社會階級狀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我國工人階級的地位已經大大加強,我國農民已經是有二十多年曆史的集體農民。工農聯盟將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基礎上更加鞏固和發展。我國廣大的知識分子,包括從舊社會過來的老知識分子的絕大多數已經成爲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正在努力自覺地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我國各兄弟民族經過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早已陸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結成了社會主義的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關係。各民族的不同宗教的愛國人士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國的資本家階級,“他們中有勞動能力的絕大多數人已經改造成爲社會主義社會中的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我國各民主黨派,“現在他們都已經成爲各自所聯繫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爲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其次,確定了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性質、範圍和任務。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國的統一戰線已經成爲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爲基礎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廣泛聯盟。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任務,就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同德,羣策羣力,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爲把我國建設成爲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小平同志的講話,對統一戰線的性質、對象、範圍、作用和任務進行了科學的闡述,從根本上回答了人們所關心、思索的有關統一戰線工作的重大理論、政策問題;既實現了統一戰線理論政策上的撥亂反正、正本清源,使黨的統一戰線理論政策重新回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軌道,又推動了社會主義統一戰線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在鄧小平同志這一講話精神的指引下,統一戰線工作重點開始轉移到爲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和爲實現祖國統一服務的雙重任務上來。此後,在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做出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又提出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與此同時,全國第14、15次統戰工作會議先後召開,這一切都預示着黨的統一戰線新的歷史時期的工作全面展開。

列寧指出:“當法律同現實脫節的時候,憲法是虛假的,它們是一致的時候便不是虛假的。”在1979——1982年短短的幾年中,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使得78年憲法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78年憲法對統一戰線從性質、對象的定位到統戰的範圍、任務等,都已不能反映,甚至背離了變化發展了的統一戰線的客觀現實。在對78年憲法採取兩次局部修改仍不能使之較好的調整黨和國家的社會各方面生活的情況下,爲了使憲法真實地反映社會進步發展的狀況,使國家的根本大法切實起到治國安邦總章程的作用,黨和人民做出了重新制定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抉擇,以實事求是的反映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變化,保障黨和國家朝着富強、民主、文明的方向前進。

針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統一戰線所發生的巨大變化,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本文簡稱82年憲法)序言第十自然段規定:“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必須依靠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已經結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這個統一戰線將繼續鞏固和發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有廣泛代表性的統一戰線組織,過去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今後在國家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對外友好活動中,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團結的鬥爭中,將進一步發揮它的重要作用。”這一表述使統一戰線的性質由“革命統一戰線”變爲“愛國統一戰線”,統一戰線的對象和範圍空前地擴大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一有廣泛代表性的統一戰線組織也正式獲得了憲法的確認。82年憲法歷史地、及時地、客觀地、科學地展現了統一戰線的性質、對象、範圍、地位的歷史變遷,使鄧小平理論中這一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得到了憲法的肯定,在爲新時期統一戰線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根本大法的保障的同時,極大地調動了社會各方面、各階層、各界人士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並且隨着82年憲法的不斷完善使之保持至今,與此同時,黨的愛國統一戰線事業也獲得了空前地發展。

(二)82年憲法修正案與時俱進,充分反映了統一戰線的發展變化

在憲法的運行過程中,憲法和社會始終處於一種緊張狀態。雖然憲法規範具有高度的原則性、概括性,能夠對社會關係保持富有彈性的巨大調控能力,但社會關係的發展性、變革性總是會突破憲法規範的調整範圍,從而造成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衝突

。所以,隨着社會的發展,改革的深入,對憲法作及時的修改,以適應變化了的社會實際,是完全必要的。這在世界上推行憲政的國家都是如此,我國也概沒能外。

82年憲法頒佈實施後,隨着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社會經濟生活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社會民主政治生活的更加活躍,統一戰線的內部結構也持續不斷地悄然發生着變化,並且成爲82年憲法變遷的重要原因。根據快速變化了的社會政治經濟生活,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分別對82年憲法進行了4次修改,形成了31條修正案。這每一次修改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統一戰線的發展變化,以及統一戰線中的各界人士對82年憲法完善所做出的貢獻。

1、1988年憲法修正案使非公有制經濟的代表人士成爲統一戰線中一支日益活躍的建設力量

在建國初期,非公有制經濟的人士是統一戰線中的重要力量,他們中的代表人士就曾與中共合作,使我們國家較爲順利地完成了“一化三改”,從而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自20世紀70年代末,伴隨着黨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出現的個體工商戶、“三資”企業、私營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不斷髮展,但在其發展中存在憲法和其它法律依據不充分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創業發展的信心,也影響了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積極作用的發揮。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提出了系統的改革方案,這時的經濟體制改革已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爲了更好地發揮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從根本大法的角度爲非公有制經濟提供更有效地保障,1988年憲法修正案第一條規定:憲法第十一條增加規定:“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存在和發展。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對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從而肯定了私營經濟的法律地位,也極大地激發了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與國家經濟建設的熱情,此後,非公有制經濟出現了蓬勃發展的態勢,並且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日益強勁的一支生力軍。從此,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作爲統一戰線中一支活躍的力量,對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生活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1993年憲法修正案使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獲得了根本大法的保障

人類進入近現代社會以來,政黨政治對世界各國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二戰以後,政黨對各個國家的社會各方面生活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政黨制度對國家政治生活的廣泛滲透也成爲引起憲法變遷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的各民主黨派是統一戰線中的重要力量,是我國政黨制度的重要主體,也是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政治力量。82年憲法頒佈實施後,在國民經濟逐步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國家的民主政治生活也穩步發展,經歷過戰爭與建設年代的血與火的洗禮和政治運動考驗的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與合作關係又開始了新的里程。

爲了充分發揮鄧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10月就明確的我國多黨合作的這個政治制度的優勢,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規範化、制度化,以江澤民爲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經與各民主黨派協商,於1989年12月制定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明確了一系列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大問題。此後,這一我國多黨合作的綱領性文件成了中共與各民主黨派共同的行爲準則,並使我國的政黨制度在推進國家的政治、經濟等各項改革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顯著的作用。

面對我國政黨制度的發展,在1993年黨和全國人民準備進一步完善82年憲法之時,以孫起孟爲主席的民建中央,經過各方面的反覆論證,向中共中央提出《關於在憲法中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建議》,他們認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鄧小平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憲法中應加以體現。民建中央的建議得到了中共中央和全國人大的一致認同。由此,1993年憲法修正案第四條規定,在憲法序言第十自然段末尾增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內容。至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由黨的方針政策上升爲國家意志,我國的統一戰線中涉及的政黨制度建設邁出了規範化、法治化的更加重要的一步。1993年3月18日憲法修正案的通過,有力地證明了民建中央提案的正確性,極大地鼓舞了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熱情。應該說,這次憲法的修改是我國政黨制度發展的結果,而憲法內容的這一變遷,也爲我國政黨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根本大法的保障,二者互相促進又相得益彰,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政治文明的穩固發展。

3、1999年憲法修正案進一步調動了統一戰線的重要對象——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參與國家建設的積極性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經濟市場化的步伐進一步加快,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召開,會議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總結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經驗,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此時,憲法的一些規定滯後,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問題凸顯出來,社會各界要求進一步修改憲法的呼聲日強,並且紛紛提出憲法修改意見。1998年民營企業家、民革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王翔向政協全國九屆一次會議提出的《抓緊修訂一部完善的新憲法》的建議,受到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1998年12月21日,江澤民同志在中南海主持黨外人士座談會。經過反覆論證,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這次對82年憲法一共更改了六處,其中的四處修改內容,就是建立在王翔委員的建議基礎上的。其中,1999年通過的憲法修正案第十六條將82年憲法第十一條修改爲:“在法律規定範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這一修改,使非公有制經濟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從“公

有制經濟的補充”變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統一戰線的重要對象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深深地感到其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和利益得到了根本大法更爲切實的保障。本次憲法修正案以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事實證明,憲法的修改極大地增強了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投資參與國民經濟建設的信心,使非公有制經濟迸發出改革開放以來從未有過的活力,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經濟組織呈現出日益公平競爭,和諧發展的態勢,增強了我國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後勁,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4、2004年憲法修正案是改革開放以來統一戰線組成結構變化的真實反映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隨着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經濟主體多元化的態勢日益明顯,進而產生了利益主體的多樣性和差別性,新的社會階層開始出現並逐步形成,由此出現了政治主體的多元化。而整合不同利益羣體的力量,調動社會各界參與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積極性,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正是統一戰線的工作宗旨。但是,做好大聯合、大團結、凝聚人心的工作,引導全國各族人民、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又不僅僅是統戰部門的事,所以,通過憲法修正案適時完善統一戰線的內容,爲社會各界都來重視統一戰線工作,保障統一戰線法寶作用的發揮提供強有力的根本大法的依據就顯得極爲重要。

中共中央及時洞察社會結構發生的變化,2001年,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週年的大會上,最早提出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的科學論斷。後來,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又重申:“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從13個方面進一步完善現行憲法,其中提出在統一戰線的表述中增加“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的表述。對此,統一戰線的各界人士除了通過政協會議參與憲法的修改討論外,胡錦濤總書記還在2003年8月28日,專門主持召開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的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座談會,廣泛徵求意見。在充分發揚民主,黨和全國人民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2004年憲法修正案。

2004年憲法修正案第十九條規定:憲法序言第十自然段第二句修改爲,“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已經結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這個統一戰線將繼續鞏固和發展。”據此,在新時期發展起來的包括非公有制經濟的從業人員在內的新的社會階層,在國家生活中的政治地位以憲法的形式正式肯定下來。憲法的這一變化表明,我們黨突破了傳統的階級分析方法,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新的實際出發,以新的社會階層理論科學地分析了我國現階段的各種社會力量及其政治態度,使82年憲法頒佈實施以來對新的社會階層的經濟與政治態度統一起來,確認了我們黨統一戰線理論的創新成果。憲法的這一變化,還使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由勞動者、兩種愛國者的“三個者”,擴大爲勞動者、建設者、兩種愛國者的“四個者”的廣泛的政治聯盟,這一方面說明了憲法修正案對社會結構與統一戰線擴大的反映,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社會現實的發展性,統一戰線的變化對於憲法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

從82年憲法的制定實施,到其4次修改完善,統一戰線中的各屆人士都參與其中,應該說,現行憲法的完善是統一戰線中的各個階層、各方面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黨領導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中的人民意志的體現。反過來,又是這部日臻完善的憲法促進了二十幾年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進步,保障了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穩步發展,使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穩固地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以及對外友好活動和其他社會生活中,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團結的鬥爭中,發揮着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堅信,在未來的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這種作用將更加充分地得到體現。

結束語:

從1949年至今的50多年來,從《共同綱領》到54年憲法、75年憲法、78年憲法,直至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我國憲法性文件對於統一戰線的表述,也從“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到“革命統一戰線”,又到“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它真實而充分地反映了我國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國家社會經濟、政治、思想等領域的深刻而巨大的變化,以及由此對統一戰線產生的影響,也折射出由於執政黨思想理論認識的錯誤曾給統一戰線事業帶來的曲折的發展路程,再現了黨和國家對統一戰線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地位、作用、意義的認識不斷髮展完善的過程。

幾十年來,由於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生活的曲折發展引起的統一戰線的變化,影響着憲法的變遷,憲法的變遷反過來又對統一戰線的發展產生促進或阻礙的作用。當憲法受到尊重,憲法規範對統一戰線的反映基本一致的時候,統一戰線中的各界人士就能積極地參與到國家的各項建設事業中來,國家的各項事業就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景象,社會就趨於穩定、和諧、繁榮;反之,當憲法遭受到藐視,憲法規範對統一戰線的反映與社會現實存在較大差距甚至相背的時候,統一戰線中的各界人士就不能較好地乃至無法參與到國家的各項建設事業中來,國家的各項事業就呈現停滯以至倒退的局面,社會秩序混亂,人民生活無法得到有效地改善,在文革十年結束時,我國的國民經濟幾近走向崩潰的邊緣。中外歷史與現實的經驗教訓告誡我們:要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實施依憲治國,樹立憲法權威,轉變領導方式,實現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站在憲政的高度認識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法寶——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全面貫徹憲法對統一戰線的各項規定,只有這樣,才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和諧的社會發展環境,爭取早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

(此文獲2005年北京市統戰系統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其中第四部分原載於《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本章完)

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四、團結共事,努力保持黨內的和諧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二、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二、社會整合是轉型期統一戰線發展的現實依據二、在以學員爲主體中定位,進一步突出社會主義學院的教學特點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一、民主黨派綱領發展變化的主要特點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區統戰工作的特點和難點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難得機遇第二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二、54年憲法正式確立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學院教育體系_一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一、鄧小平的民主監督思想二、借鑑歷史經驗,“反獨促統”,發展和壯大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二、在以學員爲主體中定位,進一步突出社會主義學院的教學特點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三、社會轉型期統一戰線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三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三、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二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二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二、社會整合是轉型期統一戰線發展的現實依據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制調研報告_三、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的幾點意見一、什麼是“五型”幹部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學院教育體系_一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三、75年、78年憲法記錄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曲折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第一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二、社會整合是轉型期統一戰線發展的現實依據三、堅持完善新世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二、創立人民民主理論,深化了馬克思主義政治民主的內涵四、“一國兩制”的實施,爲大陸、港、澳、臺提供了相互吸收和借鑑法律文明成果的歷史二、牢牢把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一主題,全面加強自身建設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一、民主黨派綱領發展變化的主要特點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制調研報告_三、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的幾點意見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一、鄧小平的民主監督思想三、全面、辯證地看待當今世界政黨綱領的兼容性特點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三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一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二、北京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工作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二、牢牢把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一主題,全面加強自身建設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一一、中華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作用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二、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大有作爲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文明與黨在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內在聯繫三、全面、辯證地看待當今世界政黨綱領的兼容性特點二、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嚴峻挑戰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一、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的可行性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四、團結共事,努力保持黨內的和諧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二、努力維繫民革的黨派特色三、全面、辯證地看待當今世界政黨綱領的兼容性特點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學院教育體系_一新中國憲法變遷與統一戰線_一、《共同綱領》首次使黨的統一戰線呈現在憲法性文件之中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二、創立人民民主理論,深化了馬克思主義政治民主的內涵三、75年、78年憲法記錄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曲折第一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統一戰線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二、《意見》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一、什麼是“五型”幹部二、在以學員爲主體中定位,進一步突出社會主義學院的教學特點新中國憲法變遷與統一戰線_一、《共同綱領》首次使黨的統一戰線呈現在憲法性文件之中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一、民主黨派綱領發展變化的主要特點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三、不斷創新,提高履行職能的水平統一戰線領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一、轉型期的社會分化爲統一戰線的存在和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五、在開放互動中定位,進一步優化社會主義學院發展的外部環境三、在提升教學科研能力中定位,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統一戰線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一第二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三、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進一步加強民主監督的三化建設三、全面、辯證地看待當今世界政黨綱領的兼容性特點三、在提升教學科研能力中定位,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三、堅持完善新世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第一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二、54年憲法正式確立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一、轉型期的社會分化爲統一戰線的存在和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一、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二、借鑑歷史經驗,“反獨促統”,發展和壯大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制調研報告_三、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的幾點意見一、中華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作用三、堅持完善新世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