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

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動了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1989年《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中共中央(89)14號文件)的頒發,把民主黨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首次明確爲“參政黨”以後,各民主黨派開始將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作爲自身工作的重點,履行參政黨職能的工作從無到有,參政議政機制開始建立。

十多年來,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市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中共各級黨委對民主黨派工作的領導得到加強,合作共事關係更加緊密;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建設日趨完善;各民主黨派充分履行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在首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調查顯示,97%的人認爲民主黨派爲首都經濟和社會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主要體現在:

1.民主黨派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的範圍和領域,不斷得到拓展和延伸。

(1)到目前爲止,全市局級領導幹部有84名,處級領導幹部1747名(不含企業);18個區縣地方政府都有一名黨外領導幹部。市委提出了實現市政府三分之一部門配備黨外領導幹部,確定了逐步達到二分之一部門配備黨外幹部的目標。在政治安排方面,北京市共有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各級各級人大代表1636名,各級政協委員2914名,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擔任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數量爲歷史最高。

(2)民主監督的範圍和領域不斷擴大。市政府和司法機關聘請民主黨派成員擔任特約工作人員的部門,已經從1990年時的四個發展爲八個,共聘請了市級特約工作人員310人次。全市18個區縣有334個部門,聘請了2608名民主黨派特約人員。此外,民主黨派成員參與了政府行風建設檢查評議活動、市政府人民建議徵集活動、參加了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活動,並任奧運會組委會成員和奧運工程監督委員會委員、民主黨派負責人蔘與市級領導幹部的民主評議和推薦工作等活動,爲民主黨派履行職能、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此外,民主黨派成員參與了全市每年一次的政府行風建設檢查評議活動;參與市政府人民建議徵集活動;民主黨派視察首都經濟和城市建設;邀請民主黨派參加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活動、推薦民主黨派幹部擔任奧運會組委會成員和擔任奧運工程監督委員會委員;邀請民主黨派負責人蔘與市級領導幹部的民主評議和推薦工作;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中,邀請民主黨派對中共北京京市委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以及建立民主黨派向市委、市政府直接建言獻策的直通渠道等,這些舉措爲民主黨派履行職能、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使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更直接、具體和經常。也對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改進,發揮了促進作用。

2.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質量的質量和水平日益提高,受到市委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水平逐步提高,力度不斷加深,成果不斷涌現。參政議政

範圍不斷向高、難、深發展,內容不斷向高層次全局的戰略領域拓展和延伸;所提意見建議更有質量。各民主黨派參與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各種類型的協商會、懇談會215次。八個黨派市委完成的調查研究課題達641個;提出黨派政協組織提案395件;尤其是近幾年來,效果極爲明顯,在市委徵求關於《十一五發展規劃建議》的意見過程中,有17條意見建議得到市委採納;各區縣的民主黨派組織也向當地黨和政府提交調研報告1260篇;提交政協黨派組織提案6048篇。這些參政議政活動的廣泛開展,對北京的改革、建設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問卷顯示“本黨派提案質量是否越來越高”時,肯定的回答佔總數的90.7%,否定的回答佔9.3%。當問到“本黨派是否建立調研選題、組織實施、成果轉化、獎勵表彰等制度”時,持肯定意見的85%,持否定意見的14.7%。反映出參政議政質量上升的趨勢和走向。

與此同時,民主黨派所提意見建議越來越受到市委和市政府的重視。比如在2003年非典期間,民主黨派急黨和政府之所急,提出了非典垃圾處理等許多好的意見建議,不僅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採納,而且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視和肯定。

圍繞“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民盟北京市委關於《人文奧運戰略規劃建議書》的書面建議,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劉淇書記批示:“人文奧運是件大事,民盟的工作成果很好。”王岐山市長主持召開了由市委副書記、7位常委和3位副市長及市政府26個委辦局負責人以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加的“人文奧運”戰略規劃專題座談會,聽取和討論民盟市委提出的《人文奧運戰略規劃建議書》的彙報。

3、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制度和機制初步建立,參政議政工作逐步制度化。

中共中央(89)14號文件頒發後,中共北京市委依據文件的規定和原則,與各民主黨派協商,制訂了具體貫徹實施的措施和意見,使參政議政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的道路。

根據首都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實際,相繼建立了市委書記與民主黨派主委小範圍、高層次談心制度、市委領導與民主黨派負責人交朋友制度、邀請民主黨派領導參加重要外事活動制度、統戰部領導與民主黨派主委懇談會制度、市政協和統戰部聯合召開議政會制度、對口聯繫制度、提案辦理制度以及聘任特約工作人員制度等20餘項文件和工作措施,提高了參政議政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程度。調查顯示有87.7%的人員認爲,多黨合作制度的完善和發展,爲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建立了較爲通暢的參政議政渠道。

經過十多年多黨合作的實踐,各民主黨派深刻認識到,履行參政議政職能是民主黨派存在的價值所在,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是參政黨的安身立命之本,各民主黨派在實踐中初步形成了一套做好參政議政工作的體制、機制、制度和工作模式。主要表現爲:

(1)決策機制初步建立,運行順暢。一是各民主黨派普遍建立了主委會工作制度,做到了召開會議有計劃、有題目、有決議、有通報;二是決策分工明確,黨派機關的工作制度,特別是參政議政工作相關重要內容由主委會決定,常委會討論通過,負責參政議政的副主委具體落實。調查顯示,74%的人認爲主

委會的工作運行符合參政議政工作需要,三是決策程序更加明確,通過比較嚴格的程序保證參政議政工作正常進行,使決策效率進一步提高,調查中有62.4%的人對決策運行的程序化給予肯定。

(2)圍繞參政議政工作,建立制度規範。自1989年意見頒發以來,民主黨派已經建立了較完善和初步完善的參政議政工作機制的分別爲19.8%和69.3%;二者相加達89。1%。對當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能力很滿意和滿意的比例分別是5.0%和73.9%,二者相加78。9%;同時認爲進一步加強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能力建設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分別是66.4%和30.4%,二者相加達到96.8%。對本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制度在實踐中能否得到落實的肯定率爲86。5%,反映出黨派成員對參政議政機制建設的肯定,同時又期望該制度進一步健全的願望。

從總體上看,機制建設呈現出三個顯著特點:一是由“單一型”向“系列化”方向發展;二是由習慣性向法制化方向轉變;三是工作制度由“模塊”向整合資源、提高運行效率方向轉化。根據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的實際狀況,各民主黨派主要建立了以下工作運行機制。如:議政日製度、調查研究制度、意見建議徵集制度、專家諮詢制度、專業人才庫制度以及黨派機關建設制度等等。在機制建設方面,初步建立了高層協商網絡機制、政府對口聯繫機制、社內外專家結合機制、社員建議工作機制、與基層組織調研聯動機制、調研工作獎勵機制、機關資源整合機制等。這些機制的建立以及程序的完善,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又體現了制度的約束性、有序性和保障性特徵。調查顯示,96.2%的人認爲參政議政機制建設爲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水平的提高發揮了較大作用。

在首都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在中共中央(89)14號文件和中共中央(05)年、(06)年兩個五號文件精神指導下,多黨合作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

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因爲:以鄧小平同志和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佈局出發,高度重視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作用。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黨中央從治國理政、堅持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高度,先後頒發了多黨合作制度建設和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兩個五號文件。中共北京市委從北京的實際出發,進一步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在首都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促進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職能的履行,加強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使首都的政治文明建設取得了新的進展,爲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提供了政治保障。調查結果顯示:各民主黨派成員對於中共中央(89)14號文件頒發以來多黨合作事業的發展,形成較爲寬鬆的穩定、團結和諧的政治環境的認同度高達93.5%;對於多黨合作制度建設爲民主黨派履行職責起到保障作用的認同率達到93·4%,認爲14號文件爲民主黨派建立了較爲通暢的參政議政渠道認同率達到了94。2%;民主黨派在履行職責、發揮作用過程中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爲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的認同率達到了94·7%;認爲中央兩個5號文件的頒佈,將把多黨合作事業推向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的認同率達到94。5%。

(本章完)

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三、不斷創新,提高履行職能的水平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一、民主黨派綱領發展變化的主要特點四、進一步加強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建設的具體建議北京社會主義學院發展歷程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二、北京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工作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二、北京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工作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第二、實踐“三個代表”需要發揮統一戰線的獨特優勢和巨大威力二、創立人民民主理論,深化了馬克思主義政治民主的內涵四、在以教學科研爲中心中定位,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學院的整體功能第一、統一戰線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三個代表”的正確指導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三、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一、深刻認識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的現實必要性和極端重要性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二、世界各國政黨綱領發展變化的突出特點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難得機遇一、在圍繞大局、服務中心中定位,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學院的發展方向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一、深刻認識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的現實必要性和極端重要性三、“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我國呈現出多法域並存與發展的格局三、堅持完善新世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一、轉型期的社會分化爲統一戰線的存在和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一、鄧小平的民主監督思想五、在開放互動中定位,進一步優化社會主義學院發展的外部環境一、中華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作用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三、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幾點建議第一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二、創立人民民主理論,深化了馬克思主義政治民主的內涵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二北京社會主義學院發展歷程三、在提升教學科研能力中定位,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第二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第一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二、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對鄧小平民主監督思想的運用和發展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一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三、社會轉型期統一戰線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民間組織——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_二、民間組織是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開闢人類文明文明的新途徑二、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嚴峻挑戰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二、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中華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作用二、北京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工作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北京社會主義學院發展歷程一、“一國兩制”的實施,豐富了我國的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在圍繞大局、服務中心中定位,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學院的發展方向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二、世界各國政黨綱領發展變化的突出特點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二、社會整合是轉型期統一戰線發展的現實依據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一、鄧小平的民主監督思想三、75年、78年憲法記錄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曲折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民間組織——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_一、民間組織概念及其基本特徵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一、民主黨派綱領發展變化的主要特點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制調研報告_三、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的幾點意見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一、轉型期的社會分化爲統一戰線的存在和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開闢人類文明文明的新途徑第一、統一戰線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三個代表”的正確指導二、創立人民民主理論,深化了馬克思主義政治民主的內涵三、“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我國呈現出多法域並存與發展的格局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二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一、在圍繞大局、服務中心中定位,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學院的發展方向二、如何做“五型”幹部二、54年憲法正式確立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三、在提升教學科研能力中定位,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二、多黨合作制度將在迎接新的挑戰中發展完善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三、不斷創新,提高履行職能的水平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三、社會轉型期統一戰線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一、多黨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紀中將長期存在民間組織——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_一、民間組織概念及其基本特徵二、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大有作爲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區統戰工作的特點和難點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難得機遇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二、世界各國政黨綱領發展變化的突出特點四、進一步加強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建設的具體建議二、牢牢把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一主題,全面加強自身建設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難得機遇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二、多黨合作制度將在迎接新的挑戰中發展完善二、“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我國形成了兩種法律制度並存的局面二、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對鄧小平民主監督思想的運用和發展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四、團結共事,努力保持黨內的和諧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二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二、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北京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工作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二、牢牢把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一主題,全面加強自身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統一戰線二、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嚴峻挑戰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第二、實踐“三個代表”需要發揮統一戰線的獨特優勢和巨大威力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二、世界各國政黨綱領發展變化的突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