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影響社會公正的實現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生產力發展水平,二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程度,三是社會政治制度的完善程度。
社會公正的充分實現首先受到了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制,在較低的經濟發展水平下,在人們還在爲解決溫飽而努力時,要達到較高的社會公正是困難的。此時,平均主義則是人們盼望的社會公正。中國長期以來只所以平均主義盛行,正是因爲普遍的貧窮,平均主義成爲人們追求的崇高理想。而平均主義的盛行,又使得人們在這種觀念支配下很難走出這種普遍貧窮的沼澤地。
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程度對社會公正的實現產生重要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按生產要素進行分配符合市場公正,但按生產要素進行分配,由於地域、行業和個人差異,會造成收入的差距,一些人或一些羣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可能會淪爲社會弱視人羣。市場公正由於更多側重於對效率的追求,與社會公正就存在差異。要將市場公正轉化爲社會公正,取決於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程度,也取決於政治體制的完善程度。例如,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一項重要內容是政府職能的到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起因於市場不本身的不完善和有缺陷,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政府職能缺位所致。例如,壟斷行業或部門憑藉其壟斷地位獲得超額利潤轉化爲本部門的職工收入,這種因壟斷帶來的高收入應屬於不公,就應由政府進行監督限制。政府職能缺位,不能夠對這些壟斷部門進行有效的監督和限制,拉大了不同部門或行業的收入差距,正是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的表現。
一個社會政治制度的完善程度,對社會公正的實現也會產生重要影響。一個較爲完善的社會政治制度,一定是權力相互制約,利益表達機制較爲健全的社會,各種社會力量的博弈,使得整個社會力量達到平衡和和諧,並使社會公正成爲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念。一個社會政治體制的完善程度,對社會公正實現的影響還在於,一個完善的社會政治體制是有利於公民權利的實現的。因爲公民權利的實現與否,或在很大程度上實現,是衡量社會公正的基本尺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開始了市場化傾向的改革,從1992年開始,中國明確了改革的方向是建立
較爲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爲了體現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特徵,中國在社會分配方面實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取得了明顯效果。目前,中國絕大多數人民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絕對貧困人口大幅度下降,教育普及程度顯著提高。有了過去20多年發展所提供的物質基礎,中國在社會公正和公平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是,在看到中國社會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也必須對中國社會存在不公正現象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中國目前存在的社會不公正現象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一是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全國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羣的溫飽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如果按照每人每天一美元的國際標準計算,全國目前至少還有一億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一定規模的城市貧困人口的存在,國家還難以通過社會保障等手段來削減城市和農村的弱視人羣,他們的生存權力仍然受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
二是由於存在着大量的“非市場經濟”特點的因素,產生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原因不是市場經濟體制本身,恰恰相反,正是由於市場體制的不健全,如市場發育不全,缺乏法規管制,一些人利用信息不對稱或所處特殊地位和特殊關係牟取利益等等。因此,從提升社會公平和社會公正的意義上分析,健全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是社會不公正產生於市場機制中。市場機制決定着資源的使用和收入的分配。在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的情況下,資源配置由其價格所引導,因此,配置結果應是有效率的。但由於資源的稀缺程度不同,資源佔有者在市場中所處地位和所獲得的收入就不同,因此收入分配結果也就有很大區別。資本相對稀缺,使得資本所有者在分配中處於有利地位,而簡單勞動者總是相對過剩,他們除了擁有自己的勞動力之外不再擁有其他資本,因此在分配中總是處於不利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資本作爲生產要素,由於稀缺,無論外國資本還是本國資本,在參與收入分配方面都得到了一系列優惠條件,但對勞動這個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在收入分配方面卻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這可從勞動收入在GDP的比重中就可以看出,從上個世
紀80年代至今,勞動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已經從15%下降至12%。一些城市,上個世紀90年代給民工的工資,大約只有500至600元,十幾年過去了,但工資至今沒有變化或很少有變化。由於資本回報率較高,勞動回報率低,這也是導致整個社會收入差距迅速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我們一直高喊以按勞分配爲主,其它分配形式爲輔,但實際上卻成爲以按資分配爲主,按勞分配爲輔了。在參與分配的生產力各要素中,勞動者的待遇最低,分配的絕對值最低。與世界大多數國家相比,中國勞動者的收入分配水平已經落到幾乎最低的程度。中國建立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勞動者作爲生產要素——勞動力的擁有者,在生產要素的分配中處於極其不利的局面,顯然與我們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奮鬥目標不相吻合。
四是社會不公正產生於政府職能的缺位。如果說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則側重公平。而政府則在二次分配中扮演重要作用。二次分配的核心是發揮財稅制度的作用。而目前稅收制度、稅務法制不健全,是目前收入差距不能夠緩解的重要原因。可以通過改革稅制,完善個人所得稅,積極創造條件開徵不動產稅、遺產稅等財產稅,逐步擴大對高收入羣體的稅收調節力度,縮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通過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解決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政府應當通過完善社會保障,爲低收入者、無收入者、失去勞動能力者提供基本的生存條件與基本的生活需要;政府通過爲公民,特別是中國農村居民提供的基本的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以使中國農村居民分享到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五是社會不公正產生於不完善的政治體制中。一個較爲完善的社會政治體制應當是有利公民權利實現的。但對一個不完善的政治體制而言,必然影響公民權利的實現,影響社會公正的實現程度。
實際上,不僅是在收入分配等公民的經濟利益方面,在公民的政治權益的實現方面,政府也扮演了重要作用。在現代社會,政府作爲社會公平和公正的化身,如果政府改革沒有到位,政府職能缺位,必然影響到公民的政治權益的實現程度,進而影響社會公正的實現程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