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方面的情況也確確實實的被肖天健料中了,和肖天健所說的基本上差不多,崇禎雖然心急火燎的想要儘快將北方的邊軍調派南下,去對付刑天軍,但是這件事也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關外的那些兵將們,現在基本上已經形成了軍閥集團,在關外都有他們自己的利益,突然之間朝廷和建奴議和,對於他們來說雖然樂意看到這樣的情況,以後不用再太擔心建奴入寇,要去拼命了,但是讓他們立即南下,卻還是辦不到。
畢竟此次朝廷和建奴議和的事情,來的太突然了些,他們這些當官的倒是好說,樂意見到和建奴議和,他們便不用賣命和建奴打了,但是關外的民衆們還有士卒們卻很是不滿,認爲朝廷這麼做,簡直就是賣國,所以當即關外便亂了起來。
這些軍將們遇上這種情況,也就不得不先安撫麾下兵將的情緒,同時彈壓地方民衆對於此事的反對,這都需要時間。
朝廷心急火燎的想要將他們派往關內去對付刑天軍,這對他們這些軍將們來說,也不是個好消息,一是他們不得不南下,放棄許多在關外的既得利益,同時如此大規模的行動,沒錢是不能辦事的,他們這些軍將們可是愛國熱情不高,他們給朝廷幹活,那是要爲自己撈錢的,不可能朝廷一句話下來,他們便自掏腰包,拿出錢去給兵將們發開拔銀,安家銀等銀錢。
以朝廷官軍的慣例,讓官軍出戰可以,但是要先發開拔餉,另外還要先發給他們一兩個月的餉銀,否則的話當兵的便不幹,即便是強逼着他們出發,在路上也會時不時的鬧餉,甚至於出現因爲兵餉不到位,而發生兵變的情況。
所以這些軍將們沒拿到錢之前,是不會輕易便率軍出發的,所以朝廷要想調動他們,就先要拿錢出來才行,而關外因爲撤出錦州也正亂的厲害,許多地方要放棄抑或是換防,短時間之內,雖然朝廷有旨,讓大軍南下,可是真正出發的卻沒有,都在等着錢到位之後,他們又安排好了家裡面的事情,這纔可能會提兵南下。
而朝廷眼下也很是困難,調動這麼多人馬,要拿出大筆的錢,可是朝廷最缺的就是錢,這些年來朝廷的戶部早已是窮的叮噹響了,收上來點錢,就立即花了下去,這才逼得朝廷不得不連年加遼餉、練餉、剿餉,結果是越搞天下越是大亂,已經陷入到了死循環之中無法自拔了。
所以讓戶部一下拿出來百萬兩銀子,真是比登天還難,而崇禎的內帑之中,也並非就真的如同高起潛說的那樣,有大筆的銀子,他捨不得拿出來用,雖說內帑裡面還有一些銀子,可是世道如此,崇禎也是一個喜歡未雨綢繆之人,知道內帑的那點銀子不能輕易動用,如果一下用光的話,今後哪兒也弄不來了,所以有限的這些內帑銀,崇禎是花的非常仔細的,但是這一次不同了,崇禎已經徹底感覺到,大明恐怕真的要到了生死邊緣了,他必須要應付過這個難關,於是這一次也不再吝嗇,下旨調撥出三十萬兩內帑銀,有令戶部想辦法湊一些出來,先撥給了關外的各部官軍,先讓他們動起來再說。
對於眼下這些驕兵悍將們的做派,崇禎也很是無奈,他很想下旨逮問這些對於他的聖旨陽奉陰違的混賬們,可是他卻不敢,因爲他知道眼下他正是用人的時候,這些軍將雖然驕悍,但是畢竟已經是他手中最後可用的牌了,一旦要是對他們下手的話,誰也保不準這幫混賬會不會當即造反,一旦這幫人被逼得造反的話,他就真的沒了回天之力了,所以雖然他內心中痛恨這幫軍將們,但是卻不得不對他們客氣一點,這也是這些年來,一旦遭遇敗事,他便先挑那些文官問罪,殺的殺貶的貶,卻很少真正的逮問處斬一些軍將,即便是真的殺了幾個軍將,也都是挑的小老鼠下手,抑或是拼光了手下的軍將們下手。
結果是越這麼做,那些軍將們便越是看出朝廷的虛弱,就越發的驕橫,越發的上陣的時候不肯賣命,一個個惜兵入金,生怕自己拼光了老本,回頭沒了資本和朝廷討價還價,被皇帝給下旨逮問砍了腦袋,這樣一來,官軍的戰鬥力便更差了許多,這也是這些年來,官軍不管是在對付建奴軍的時候,還是在對付刑天軍的時候,往往會有軍將爲了惜兵,怕被大敗之後殲滅他們的兵力,所以稍有勢頭不對,便立即率軍逃跑,使得官軍的戰鬥力一天不如一天。
可是光有錢也還是不行,幾萬大軍南下,沿途要吃要喝,有錢沒糧也打不成仗,所以朝廷不但要解決銀子的問題,還要解決糧食的問題。
可是糧食也不好弄,本來北方這些年來因爲小冰川時代的影響,糧食產量便一年不如一年,動不動還鬧饑荒,再加上朝廷不斷的增加各種稅賦,幾乎已經榨乾了老百姓手中最後的糧食,另外去年韃子剛剛入寇,在京輔大掠了一番,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大批百姓被建奴擄走,抑或是跟着刑天軍南下,也有人棄了家田,直接逃往了南方,倒是增加了刑天軍控制區的人口數量,而京輔的人口劇減了許多,即便是有田也沒人耕作了,在北方徵糧來滿足這麼多官軍的用度,根本就不現實,就連京師裡面的人都是主要依靠的漕運從南方調運大米,來滿足他們的需要。
更何況現在大明最大最重要的產糧區湖廣已經被刑天軍佔了去,他們眼下僅能憑藉着從南直隸、浙江、江西等地來朝北方調運糧食,就連四川的糧食,也因爲刑天軍攻佔湖廣,切斷了長江水運,無法被調出川,使得南方調運往北方的漕船是越來越少,這都是大明面臨着的巨大困難。
所以崇禎解決了兵餉的問題,便要解決糧食的問題,不得已之下,只得下旨,讓丁啓睿速速在南直隸想辦法徵調大批糧食,從運河轉運到京師,來滿足此次大軍南下的用度,如此一來,就又消耗了不少的時間。
丁啓睿也知道朝廷的困難,同時也清楚崇禎這麼冒天下之大不韙,和建奴議和是爲了什麼,如果崇禎不這麼做的話,那麼南直隸便很可能不保,一旦南直隸不保的話,大明也就基本上等於完了,於是他也不敢怠慢,當即便下令在南直隸以及浙江、江西等地大索,凡是能翻檢出來的糧食,都想辦法蒐集起來,調派大批漕船裝船北運。
如此一來,等朝廷萬事齊備,各路兵馬奉旨開始南下的時候,卻已經到了崇禎十三年的二月中旬了,整個戰略的準備時間長達數個月之久,什麼戰役的突然性因爲這些原因的拖延,都早已不負存在了。
朝廷這次和建奴議和,只不過是稍稍拖延了一下刑天軍對南直隸的用兵罷了,根本就沒有如同崇禎和陳新甲所設想的那樣,和建奴議和之後,立即調大軍南下對刑天軍發動一次凜冽的打擊,不給刑天軍一點反應的時間,便將刑天軍的老根拔掉,趁勢和南直隸的兵馬一起將刑天軍絞殺。
可是卻因爲錢糧的問題,他們所設想的一切都成爲了泡影,等他們真的準備好的時候,刑天軍這邊也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