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視察流求(下

第1092章 視察流求(下

休息了一個時辰,船隊又要起航了,漁村的百姓感謝刺史宣佈免稅,紛紛駕船給他們當嚮導。

十幾艘漁船帶着三艘大船向流求島駛去。

根據漁民們的介紹,流求大島一直就有人居住,除了本島土人外,還有不少漁民和客家人,一般土人住在東面的山上,以狩獵和採摘爲生,而漁民和客家人住在西面沿海以打漁和種田爲生,有二十幾個村子,分佈比較寬泛,加起來有五六千人了。

之所以島上的人不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逃稅,安史之亂後,朝廷的稅賦十分沉重,尤其從中原逃來的百姓,都是租種本地人土地,本地人自然就把沉重的稅賦轉嫁在這些中原百姓身上。

很多中原百姓不堪稅賦壓迫,紛紛逃往流求島,流求島的居民也歡迎新人到來,替他們造房,幫他們開闢耕地。

這些百姓男耕女織,取土爲陶,伐木爲房,過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甚至有些識字的漢民,還能教孩子們讀書識字。

這是一個流求島發展的小高潮,但不代表一直會這樣延續下去,當這一代人去世後,生活不方便,導致他們的後世子孫又漸漸放棄流求島返回沿海各州。

所以,關鍵是要利用這次移民避稅小高潮,儘快將流求大島上的縣城和官府建立起來。

在漁村百姓的嚮導下,第二天他們便抵達了流求大島,漁翁們帶他們來到一條入海河流的河口,船隻直接從河口駛入,約行了七八里,大船便緩緩停下,他們看到了一座很大的村莊前。

漁民和村子裡的很熟,有人跑去報信,確定不是海盜,也不是來徵稅,而是父母官來探望大家,百姓們扶老攜幼出來了,足有六七百人。

這是流求島上最大的村莊之一,叫做仁義村,都是客家漢人,沿着濁水溪安家落戶,慢慢形成了這個村莊。

士兵們給他們送來很多生活用品,農具、廚具、布匹、兵器、繩子等等,還有筆墨紙硯,讓百姓歡呼雀躍。

村莊裡當即搭起竈頭,殺了二十多頭野豬和山羊,招待貴客到來。

一名姓葛的村長給張平介紹情況,“啓稟使君,這些野豬和山羊是山裡的土人拿來和我們交換糧食和鹽。”

“這些土人不覺得你們威脅他們的地盤嗎?”

葛村長搖搖頭,“這些土人很淳樸,他們的地盤在山裡面,他們也知道我們不會進山,大家相處比較融洽,經常用獵物來和我們換糧食、鹽、陶器、生鐵之類。”

“你們的生鐵哪來的?”

“去晉江縣買的,溪水中能淘到一點金砂,但不多,我們就用金砂交換生鐵。”

張平聽他的口音像是關中人,便笑問道:“村長祖籍哪裡?”

葛村長笑道:“回稟使君,小民是京兆府咸陽縣人,是一名鐵匠,天寶五年我失手打死一名欺凌勒索我的地痞無賴。

爲了活命,我就帶着全家人逃來泉州謀生,我是鐵匠,村民都來求我上島,天寶七年我帶着全家上了流求島,老村長三年前去世後,大家就選舉我繼任村長。”

“難怪口音耳熟,原來我們是同鄉,我是長安縣永和坊人。”

葛村長大喜,連忙行禮道:“原來使君是同鄉,我也去過永和坊,我認識那邊一個鐵匠,是我師兄。”

張平一怔,微微笑道:“不是會蔣鐵匠吧!”

“對!對!就是他,他們父子二人開了個鐵匠鋪。”

有了共同的熟人,關係一下子拉近了,葛村長原來還有點防備張平,現在知道他也是個實在人,不是名門世家子弟,當了刺史也不擺架子。 他對張平不再提防,推心置腹給他介紹流求島的情況。

張平笑了笑,“你們對朝廷的局勢不瞭解吧?”

“知道的,安祿山造反,逃來那麼多中原百姓,我們都知道朝廷情況,我前不久去晉江縣買粗鐵,還聽說朝廷遷都洛陽,現在是齊王坐鎮長安,算是另一個朝廷。”

張平笑道:“我們就是齊王任命的官員,泉州交給齊王了,齊王很重視流求大島,他希望能遷徙更多的百姓來大島上生活,還承諾一百年內流求百姓免除一切稅賦。”

葛村長眼睛一亮,連忙問道:“那朝廷答應嗎?”

張平淡淡道:“齊王遲早會成爲天下君王,他的承諾就是大唐天子的承諾。”

“那太好了!”

葛村長激動萬分,他們是逃民,被官府註銷了戶籍,如果朝廷同意給他們免稅,那他們又重新成爲大唐百姓了。

張平明白他的激動,微微笑道:“我是泉州刺史,按照齊王殿下的部署,我們會在流求島上建設一座縣城,叫做流求縣,屬於泉州府管轄,你們所有人都是流求縣民,包括高山上的土人。”

“齊王想把縣城建在哪裡?”

“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葛村長撓道:“其實我建議就建在我們這裡,不是我有私心,而是船隻從泉州過來,如果遇到風浪可以西在龜龍嶼上避一避,還可以在龜龍嶼中轉,等建第二座縣城,可以去最北面。”

張平點點頭,“我回去向齊王殿下彙報一下,齊王殿下同意,就可以着手實施了。”

“那太好了,有了縣城就有店鋪和學校,買東西方便,孩子們也可以讀書了。”

張平想了想問道:“附近有多少村子?”

“加上我們一共有五座村子,都在方圓二十里內,都是沿河而居。”

張平欣然道:“那就先建一座鎮子,再建一座軍營,我準備在這裡駐軍一千人,保護大家安全。”

葛村長簡直喜出望外,有了駐軍,他們就不用害怕海盜的襲擊了。

張平隨即去看了村莊的農田,農田都是沿着濁水溪開闢,大概有幾千畝,都是種植水稻,一年兩熟,水肥好,熱量充足,畝產有六七百斤。

確實能養活自己了,還有餘糧和土人交換獵物,加上濁水溪上游能淘到金砂,所有人都勤勞肯幹,他們日子過得很不錯。

張平隨即又和一羣老人座談,聽取他們的想法和困難,老人們都一致贊成修建縣城,他們又能成爲大唐百姓。

至於困難,和龜龍嶼上的百姓一樣,一個是安全問題,害怕海盜來殺戮搶掠他們,一個就是孩子讀書問題,希望官府能辦學。

張平把調查的情況都記錄下來,有的事情他可以儘快安排,比如駐軍,這是齊王殿下早就要求的,再比如修建鎮子和軍營,他也可以先做起來,其他就要稟報齊王殿下了。

次日上午,三艘大船返航了,在所有人依依不捨的揮手中,船隊駛入了大海,向泉州方向駛去。

第1307章 家有破事第36章 入會終試(三)第749章 洮州激戰(上)第1404章 大災驟現第249章 再出奇兵第571章 無恥小人第1400章 中原災起第1157章 擊掌爲誓第397章 人約黃昏(五)第16章 王府揚威(二)第189章 連環出劍第1069章 權宦入相第28章 自作多情第893章 兩個條件第471章 真相暴露第1036章 緊急支援第905章 絕好機會第1367章 金口玉言第781章 由表及深第653章 萌生退意第387章 惡人先手第520章 再爆內幕第1069章 權宦入相第1273章 渭南夜談第1277章 霹靂出擊第1314章 新皇登基第70章 約法三章第515章 枕邊勁風第772章 大戰開啓第1293章 秋冬突襲第284章 初步善後第1031章 官宅問題第622章 攔截情報第1256章 橋頭初戰第1083章 幕後真兇第1268章 劉晏到來第1367章 金口玉言第83章 神龍惡黨第884章 半渡而擊第498章 裡應外合第824章 酒樓定策第317章 全家團聚第942章 事出有因第940章 巡視河西(上)第342章 獅子開口第1254章 回紇入幽第934章 後顧之憂第1394章 輕取渴塞第961章 優勢在彼第975章 兩祠合併第1040章 取捨之間第1439章 科舉漏洞第1043章 戰書示警第606章 司竹之變(下)第1356章 雙管齊下第144章 安樂小縣第535章 改變風格第1368章 緊急事件第597章 再度離間第447章 獻金訴求第1273章 渭南夜談第1115章 佈置任務第1403章 東曹之危第622章 攔截情報第1209章 妥協達成第738章 深夜來訪第547章 王儲遇刺第1384章 新羅投降第102章 瞞天過海第1288章 宏圖遠大第1191章 攜美離去第257章 暗度陳倉第503章 再見阿靈第1071章 夜過函谷第353章 人證物證第661章 笑談八卦第972章 壽宴趣事第711章 兩個大案第491章 破城之策第463章 岩漿沸騰第1265章 兩個弱點第1031章 官宅問題第865章 備戰正急第84章 欺人太甚第1034章 疫情爆發第320章 意外來客第517章 血脈相連第321章 蠢蠢欲動第352章 激烈交鋒第1258章 清倉行動第524章 太平兇案第498章 裡應外合第861章 難民座談第246章 臨危受命第1294章 秋冬之戰第775章 乘勝追擊第903章 青城上皇第742章 西遷首站第789章 父子血脈第514章 世事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