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視察泉州

第1196章 視察泉州

李鄴當天便和福建道各州刺史、長史見了面,舉行了座談,聽取大家的想法。

望着濟濟一堂的官員們,李鄴笑道:“大家的想法和意見我都聽到了,大家都反應稅負太高,但我可以告訴大家,隨着戰爭漸漸結束,軍隊的開支會大大減少,稅負也會跟着降低,這是必然的。

我現在就可以承諾各位,從今年開始,附加軍稅、架間稅、騾馬稅、船稅都會廢除,商稅從一分降爲三釐,田稅從五稅一降爲十五稅一,戶稅也會減半,兩浙道那邊我已經宣佈了,福建道這邊我今天也是正式宣佈。”

官員們頓時喜形於色,議論紛紛,這幾年朝廷不斷加稅,民怨沸騰,百姓苦不堪言,官員們壓力也極大,走在街頭會被人指着脊樑骨罵。

但沒有辦法,朝廷要開戰,北方收不了稅賦,只能向南方各州不斷加稅,現在齊王強勢接手了朝廷,不斷打擊軍閥,結束戰爭,讓大家看到了降稅減賦的希望。

這時,福州刺史李承昭拱手道:“殿下,卑職來福州三年,深深感受到了福建的富庶,很多物產就能供應整個天下,茶、油料等等,可惜就是運不出去,如果福建各州能大力發展道路運輸,我相信福建道的重要性不會亞於江南。”

李承昭也是宗室,是宗室中少有的能幹之吏,而且能帶兵打仗,比較有謀略,李鄴也頗爲欣賞他。

李鄴點點頭,“李使君說得對,福建道不僅盛產茶和油,還有綿,木棉雖然織布差一點,但填充保暖效果很好,如果福建道能大量種植木棉樹,那麼北方的棉田和麻田就能減少很多,轉爲糧田。

另外還有糖料甘蔗,完全可以大規模種甘蔗,然後本地製糖,當然還有藥材等等。

至於道路運輸,福建道的出路在海運,到明年初,丹灞水道就開通了,可以行三千石的船隻,這就意味着福建道各州特產經過襄陽中轉後,直接通過水運到長安。”

這時,建州刺史李椅舉手道:“殿下,說到海運,建州可沒有一點優勢啊!”

“我知道建州不靠海,但建州有建陽溪、建武溪、將樂溪,它們合併爲閩江注入大海,它們不能航運?”

李椅苦笑道:“這三條河大部分在山區,有的水段可以航行,有的水段亂石矗立,難以航行,很難整治。”

李鄴笑了笑道:“我記得李刺史出任過陝縣縣令,應該很瞭解黃河上的三門峽吧!”

“卑職當然瞭解,三門峽一直是關中的心腹大患,整治了一百多年,都沒有什麼效果。”

“如果現在李刺史再去陝州,你會發現三門峽的三座巨石只剩下最南面的一座了,水患平息,航運便利,可通五千石貨船。”

李椅又驚又喜,“這怎麼做得到?”

“軍隊有強大的火器,連丹灞水道都要開通了,何況三門峽,所以李刺史只要向朝廷申請,我保證明年建州的船對也能從水運到海港。”

一席話讓衆人心中有了信心,只要能把各種山貨都運出去,福建道的貨物能充斥長安,那就是看得見的政績啊!

和官員們一起用了午餐,李鄴隨即帶着衆人出城去參觀占城稻試驗田,當然,大家並不叫它占城稻,它是從交州過來的,所以叫做交州稻。

主持交州稻種植的官員是工學中的農學院教授韋清月,他同時也是司農寺新成立的良種推廣署署令。

他帶着三十幾個學生在泉州成立了研究院。 衆官員來到一片鬱鬱蔥蔥的稻田,交州稻在這裡試種了五百畝,和江南不同,泉州這裡的稻田種的還是交州稻,連種兩季,當然是氣候的緣故。

“啓稟殿下,這種交州的水稻非常好,抗旱、適應很強,夏糧畝產達五百五十斤,秋糧估計也差不多,一年的畝產達一千一百斤了。”

韋清月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道:“如果把它在整個南方推廣,大唐的糧食問題就徹底解決了,大家都能吃飽飯了。”

李鄴笑了笑道:“江南那邊今年也種了三十畝交州稻,韋署令知道嗎?”

“卑職知道這件事,就是不知道結果如何?”

“還算可以,三十畝有一半的畝產達到四百十斤,還有兩畝地達到畝產四百八十斤,但也有十幾畝地畝產不行,都只有兩三百斤。”

韋清月點點頭道:“這種情況很正常,需要不斷適應,不斷篩選,五到十年就能穩定下來了。”

“關中可以種植嗎?”李鄴問道。

韋清月苦笑一聲道:“關中一直就可以稻麥兩熟,不種水稻是政治問題,而不是農業問題。”

這個問題確實是政治問題,如果百姓都能吃得飽飯,誰還會賣身賣土地?統治階級又怎麼兼併土地、怎麼蓄奴?

這其實就是歷朝歷代敗亡之根,宋朝用極爲發達的工商業解決了這個問題,可惜還是被外族滅了。

到了明朝又恢復了這個老問題,明明紅薯在萬曆年間就引入明朝,但也只在福建廣東推廣,朝廷不知道這玩意高產嗎?當然知道,他們就害怕老百姓吃飽飯,不好剝削了。

最後明朝還是被吃不飽飯的農民起義軍滅了。

所以很多高產農作物的出現絕對是觸犯統治階級的利益,棉花如果不是朱元璋以強大的君威推廣,怎麼可能在天下各地廣泛種植?

李鄴成爲唐朝之主,他的身份是有問題的,他不是正統皇族,但所有唐朝的利益集團都支持他,所以他能上位。

也正是這樣,李鄴暫時不打算觸動統治階級的利益,但又要讓大唐中興,怎麼辦?

唯一的辦法就是把盤子做大,用強大的武力向外擴張,佔領廣袤的無人之地,讓走投無路的百姓有一個奔頭。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他需要大唐人口滋生,而人口滋生的根本保證,就是糧食。

所以糧食是他的底線,誰敢在糧食這件事上和他作對,他就滅了誰?

“明年再試驗一年,後年就去江南試驗,如果成功,五年後就可以大規模推廣了!”

第391章 貴妃求詩第680章 再抵長安第18章 王府揚威(四)第760章 三吏三別第1127章 兵臨飛狐第1264章 陷入絕境第778章 附骨之疽第594章 新兵選將第1227章 除夕守歲第8章 刮目相看第317章 全家團聚第982章 必須妥協第880章 連夜出逃第1192章 江南蟊賊第373章 心生妒念第308章 並非貴客第171章 金山獵酋第465章 節度述職(下)第45章 規則之外第300章 指若凝脂第56章 破爛得寶第1235章 最後通牒第1054章 軍營奪權第737章 明碼標價第1254章 回紇入幽第675章 滿城皆焚第705章 燕軍東撤第1070章 連夜奔喪第208章 救贖之道(下)第288章 撲所迷離第1115章 佈置任務第1148章 各懷心思第277章 背後藏刀第1268章 劉晏到來第270章 黑夜偷襲第389章 奸計得逞第282章 怛城決戰(三)第1026章 魯王遇刺第399章 穿針引線第370章 再次相約第293章 太清遇故第540章 居心不良第186章 抓住把柄第654章 投名之狀第951章 智取劍門(中)第864章 貪者必潰第1204章 驚悉機密第327章 羣體事件第827章 明軍實匪第643章 火藥消息第268章 聯合軍議第753章 抵達金城第935章 峽道困狼(上)第552章 斬盡殺絕第286章 返回長安第804章 枕邊之風第319章 隱患難除第404章 戰俘大營第975章 兩祠合併第512章 恨之入骨第114章 比武較箭(下)第1274章 宗室野心第439章 危險提醒第125章 告密者誰第217章 居延之海第437章 慾壑難填第336章 朝會之爭(四)第1155章 澠池之戰第1188章 江南沈氏第1256章 橋頭初戰第261章 燙手之銀第633章 談判背後第1123章 料敵如神第626章 夜戰南陽第696章 決戰風起第220章 追殺入薛第330章 輿論譁然第688章 試探初戰第447章 獻金訴求第300章 指若凝脂第221章 狹路相逢第177章 證據紕漏第536章 千金馬骨第283章 怛城決戰(四)第1253章 河間巷戰第506章 百密一疏第449章 捷足先登第719章 洛陽陰雲第736章 談判僵局第659章 究竟是誰第152章 血戰峽谷(上)第498章 裡應外合第656章 攔路搶劫第1146章 情報欺騙第1244章 雲中報警第919章 收買小人第651章 初戰江夏(中)第315章 財不露白第563章 明目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