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強勢競爭

十二月十二日,從雲州送來的八百里快信終於抵達了長安,報信士兵直接將快報送到了雲朔都督府進奏院。

雲朔都督府進奏院和雲州進奏院是一班人馬,兩塊牌子,其他駐軍州也是一樣,比如甘涼都督府進奏院,同時也是涼州進奏院。

沒必要單獨給都督府設進奏院,太浪費了,也主要是長安地價太貴。

進奏院的官員一般都是身兼二職,如果是州府送來的奏摺,當然是交給門下省白虎堂,如果是都督府送來的奏摺或者快報,則交給樞密院。

朝廷在大明宮丹鳳門外修建了兩座佔地頗大的建築,一座是白虎堂,另一座便是樞密院的外聯大堂。

這就像後世的政務大廳,各州的奏摺直接交給白虎堂,各軍的奏報則送給樞密院的外聯大堂。

此時,長安已經被一場大雪覆蓋,全城上下銀裝素裹,眼看還有半個月就到新年,整個城內洋溢着節日的喜慶,各個店鋪的生意也是全年最好的時候。

這兩天,李鄴和高官們都在瞭解市場,不出李鄴所料,坊牆拆除後,越來越多的沿街店鋪開出來了,很多東市和西市的店鋪都搬了出來,比如西市賣酒的二十幾家店鋪全部搬到了東面沿街。

還有牲畜的店鋪搬到了西城外,那邊建立了一個牲畜交易中心,佔地很大,三十多家店鋪每家都有四五畝地,大量的豬、牛、羊、驢、騾、馬以及駱駝等等牲畜都在這裡交易,生意十分火爆。

原來在西市,受到場地限制,選擇餘地就少得多。

臨近新年,賣得最好的就是羊,一天要賣十幾萬只,這還只是私人賣牲畜,針對普通百姓。

相軍方、官方都有自己的貨物來源,數量更加龐大。

李鄴視察的西市,雖然很多店鋪搬走,但西市依舊熱鬧異常,李鄴和御史臺主官顏真卿走進了一家糧鋪,糧鋪內十分熱鬧,至少有三十餘人在買糧食,叫喊聲此起彼伏。

糧食是李鄴最關心的問題,每年冬天,長安糧價都要大漲,一方面是外面的糧食進不來,但更重要是控制糧食的權貴趁機漲價。

因爲糧價暴漲,民怨沸騰,尤其軍隊軍心不穩,這可是要命的大事情,逼得唐朝統治者不得不遷往洛陽。

所以糧食從來就不是短缺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涉及到太多權貴利益。

但這並不是無解,一旦權貴們從別的地方獲得豐厚利益,比如工商業,他們就會在糧價上放手。

宋朝就是這樣做的,放開工商業,使宋朝的工商業極爲發達,糧食就由朝廷來做主了,占城稻才能引進來,糧價便宜,人口滋生超億。

這個道理李鄴也知道,他之前就和關隴貴族談過,長安鬥米不得超過八十文,這是他和朝廷能接受的底線,八十文他不動用常平倉,一旦突破八十文,常平倉就立刻放糧。

糧鋪的掌櫃認出了李鄴,嚇得他連忙出來行禮,“小民參見殿下!”

李鄴點點頭,“我就來隨便了解一下糧價,不影響你們做生意。”

旁邊顏真卿問道:“現在米價最高多少?”

“鬥米八十文,從月初到現在都是這個價,倒是小麥漲跌不等,現在每鬥小麥六十文,磨好的麪粉差不多六十五文。”

“別的店鋪都一樣嗎?”李鄴又問道。

“都一樣!”

“那今年最便宜是多少錢一斗?”

“三個月前,米價到六十文一斗,這是今年最便宜的價格。”

“你們忙,我去看看別處。”

李鄴又走出了糧鋪,顏真卿低聲道:“糧價還是被操控的!”李鄴點點頭,“希望大規模推廣交州稻後,米價能降到三十文每鬥。”

顏真卿知道很難,必須要打壓關隴貴族,逼他們不敢和朝廷對抗,李隆基打擊關隴貴族後,長安米價跌倒鬥米十文,那纔是真正的盛世,可惜好景不長。

“殿下,卑職提個建議!”

“你說!”

顏真卿笑了笑道:“我們可以發行一份物價快報,每天一早,把前一天各種重要物品的價格報告政事堂和殿下,這樣就可以隨時掌握。”

李鄴欣然道:“這個想法我很久前就有了,一直沒有實施,顏使君提議得很及時,明天我提請政事堂討論。”

李鄴之所以沒有實施,是因爲他想創造一種物價指數,用十幾種重要的民生物品爲根基設立指數,然後觀察各地的物價指數變動,就能掌握大唐的社會動向,如果某個地方的物價指數突然變高,那一定是出大問題了,這種指數對朝廷控制地方很有用。

緊接着,李鄴又進了一家布店。

布店的規模也只能算中等,但店內商品琳琅滿目,有傳統的絲麻織品,也有最新潮的棉織品。

但賣的最火爆的還是各種充填料,尤其是棉花,放在幾個巨大竹筐裡,兩邊擠滿了人。

夥計不認識李鄴,但看李鄴的氣勢,以爲是大客戶到來,夥計滿臉堆笑上前介紹道:“歡迎貴客光臨小店,小店經營四十年,童叟無欺!”

李鄴指了指大筐子裡的棉花笑道:“現在棉花怎麼賣?”

夥計撓撓頭道:“回稟客官,這裡是散棉,如果客官量大,還可以再優惠!”

“我就問散棉!”

wWW▪ тt kдn▪ c o

這時,掌櫃奔跑上前一把推開伙計,他雖然不認識李鄴,但看到了兩邊的護衛,連忙恭恭敬敬道:“回稟殿下,散棉五百文一斤!”

“才五百文?”

李鄴不解問道:“去年還是一貫錢,今年怎麼跌去一半?”

掌櫃苦笑指着最邊上的幾筐棉道:“就是因爲它們?”

李鄴走上去細看,他捻了捻棉纖,心中一動,便笑道:“這是木綿?”

“對!這就是從泉州運來的木綿,每斤只要三百文,簡直要人命啊!”

旁邊顏真卿着實震驚萬分,綿從來都是論兩,而且是官員纔有的福利,官員每年發十幾兩綿,現在居然論斤賣,還那麼便宜,才三百文一斤。

李鄴又問道:“你們是從哪裡進的貨?”

掌櫃搖搖頭,“這是我花三百文一斤買來的,他們設了幾家專門店,就是北面第一家和對面兩家。”

“走!看看去。”

李鄴帶着顏真卿出門去了。

第443章 連環殺手第1071章 夜過函谷第478章 喜慶迎婚第717章 襄州世家第834章 獨孤內裂第603章 開始站隊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747章 首戰部署第576章 夜踏龍武第89章 抓住機會第182章 真假兩難第513章 碎葉秋別第294章 知情泄秘第510章 失財之恨第477章 新仇舊恨第1179章 暗訪藥鋪第915章 連夜告密第939章 寶應元年第1095章 轉換思路第1240章 改換策略第1251章 狼羣戰術第811章 拖字之策第1189章 江南沈氏(中)第1090章 三名官員第15章 王府揚威(一)第1002章 名將之死第516章 秘製胡藥第207章 救贖之道(中)第273章 痛下殺手第637章 糧草機會第87章 妖孽之孫第456章 渾水時局第271章 推卸責任第1131章 科舉取士(中)第545章 密潛長安第411章 紅袍聖女第1140章 天子駕崩第75章 程家後人第997章 收錄猛將第670章 先下一城第1239章 漏網黑魚第1247章 清河崔氏第55章 龍爭虎鬥(下)第1052章 兩方爭取第1045章 切實威脅第1076章 老奸巨猾第464章 節度述職(上)第1074章 神龍之令第305章 李岱新官第1164章 法網恢恢第389章 奸計得逞第1047章 兩座縣城第130章 新的志向第1155章 澠池之戰第1222章 功敗垂成第1158章 韋公之策第624章 被迫撤退第366章 朱雀回京第1237章 李岱辭相第369章 酒樓聽曲第1260章 誘之以利第308章 並非貴客第1001章 酒樓小議第1022章 兩個方案第1276章 將計就計第937章 狼子野心第273章 痛下殺手第145章 叛軍來襲第843章 安西將領第186章 抓住把柄第466章 再度高升第571章 無恥小人第78章 效力天鵬第294章 知情泄秘第157章 奇兵行動(上)第42章 捏住七寸第914章 時機成熟第666章 嚴莊之子第942章 事出有因第741章 皆大歡喜第1049章 張平上任第13章 等級制度第990章 淮西兵變第426章 急轉直下第13章 等級制度第613章 意外發現第599章 談判本錢第863章 知微見著第114章 比武較箭(下)第430章 嫁妝苦惱第930章 異常客人第441章 遞交辭呈第343章 未盡之志第142章 獵和被獵(上)第1136章 犀利武器第549章 最後一步第623章 烈火焚江第254章 金山阿靈第1097章 不歡而散第5章 臨危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