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7章 大寶已定

第1287章 大寶已定

進入十月份後,長安一直秋雨綿綿,空氣中開始透出幾分寒意。

但長安朝野和大街小巷的氣氛卻十分熱烈,一個重大的時刻要來臨了。

張太后正式頒發了天子退位說明,天子從小有嚴重的智力缺陷,由於閹黨干政被扶植爲天子,現隨着年紀增長,智力缺陷越來越明顯,經朝廷軍政議事集體確認,已經確定天子無法承擔治理天下的重任,特此昭告天下,天子將在年底正式退位。

昭書並沒有迴避天子的問題,而是直接挑明原因,有重大智力缺陷,被閹黨扶植上位,現在愈發嚴重,由朝廷百官確認,天子的情況已經無法履行天子職能,到了必須退位的時候。

緊接着張太后又頒佈了第二份詔書,確定由皇嗣,也就是目前監國攝政王,於明年正月初一登基大統。

李鄴隨時上書,由於自己德行淺薄、能力不足,無法接受皇帝大寶,懇請太后和百官另選賢者。

政事堂當即做出決議,駁回攝政王的請求,要求他繼承大統。

太后也再次下旨,敦促攝政王接受百官請求,登基大統。

李鄴又接連兩次上書,懇請另選賢者。

第二次是由軍政議事剝奪李鄴請求,要求他繼任大統。

而第三次則是由政事堂發起,朝廷全體百官聯名簽署,一致要求攝政王登基。

太后又第三次下旨,望攝政王以大唐社稷爲重,不要辜負滿朝文武的期待,擔任起中興大唐的重任,這不是榮耀,而是責任。

最後李鄴終於接受了太后的旨意,發表公開申明,他並不視皇帝大位爲榮耀,而是把它視爲一項責任,將竭盡全力,帶領大唐皇朝走向鼎盛。

當李鄴接受皇位的消息傳出,頓時滿朝歡騰,長安大街小巷張燈結綵,數十萬百姓自發上街遊行,敲鑼打鼓,歡慶大唐再一次走向中興。

隨即朝廷成立了登基籌備會,由韋見素出任會長,張立和李泌爲副會長,由禮部、太常寺、宗正寺等七八部門聯合,財政撥錢三萬貫,將籌建一個簡樸且盛大的登基儀式。

所謂簡樸就是一切用現成的材料,不另外購置,洛陽皇宮還保存了前天子李隆基登基的全套儀仗,天子李亨又進行了翻新修補,打算二次登基,彌補他在靈武登基時的簡陋,但因爲戰事緊張,這套儀仗最終沒有用上,遷都洛陽時帶去了,目前保存在洛陽皇宮內。

把這套儀仗全部拿過來利用,就省下了至少二十萬貫購置錢。

然後整個長安和皇城的張燈結綵,因爲是正月初一,就把花燈搬出來,保留到正月十五,便可一舉兩得。

還有三萬儀仗士兵,光是儀仗兵的鎧甲兵器就要耗費數十萬貫,想想就不用了,直接把三萬龍驤騎兵搬出來,穿上作戰的明光鎧甲,手執新款三尖兩刃刀,這比儀仗兵更威武。

三萬貫錢主要花在維持秩序和福利上,比較給長安每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發一領新衣,送一根柺杖,再比如製作煙火,將斥候士兵用的火藥箭進行改造,加大藥量,加上鐵粉,用大黃弩發射上天,在空中燃燒爆炸聲,變得奼紫嫣紅。

原本是報信的火藥箭,卻演變成了盛大的節日煙火。

當然,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慢慢考慮充實,還有兩個多月時間,不用太着急。

但對於李鄴,登基只是一個儀式,是一個身份的確定,目前他其實已經是事實上的天子,他同時也是大唐建國以來,最受大臣歡迎的天子。

爲什麼?就是對相權的確認。

李鄴吸取了李隆基和李亨的教訓,他們都是剝奪了相權,把君權無限放大,但自己又沒有那麼多精力處理政務,便把大量政務丟給了宦官處理,閹黨之權由此形成。

李鄴創造性地成立了白虎堂,由白虎堂按照明確的權力分工來分配奏摺,這就不像當年的李林甫,明明是相國的權力,他卻自作主張塞給天子李隆基,李隆基也裝糊塗,享受這種相權上移,連任命一個州官都由天子決定。

有了白虎堂的分權,只有貼着紅色標籤的甲級奏摺纔會遞給李鄴。 而且相權並不是相國一人獨有,而是政事堂的權力,右相的權力主要是吏權,五品以上,從三品以下,由右相任命,而政事堂是事權,討論並投票表決。

另外,如果吏部對右相的人事任命覺得不妥,可以抗訴,然後交由政事堂討論,如果政事堂討論後還是分歧太大,就由天子來定奪。

這幾天,李鄴在關注交州稻的收穫情況,交州稻主要是早稻,在六月成熟後,立刻搶種大唐特有的晚稻,這樣就保障了一年兩季,所有交州稻有沒有效果,必須全年來看,看一年的收穫有多少。

另外,農田冬天就可以閒下來休養,進行施肥保墒,並興修水利,等開春後再進行耕種。

李鄴特地命令政事堂安排數十支考察組奔赴南方各州,考察交州稻在各地的種植情況。

官房內,李鄴正在聽取戶部尚書劉晏關於各地收成的簡報,雖然正式報告沒有,但各地都用鴿信發送簡報到朝廷,至少大致情況便知道了。

“看初步的統計,還是江南東道那邊收成更好,更適合交州稻的推廣,糧食產量普遍增產四成。”

“別的地方呢?”

“江南西道和巴蜀都增產三成,山南東道和淮南道、淮西道都是兩成多一點。”

“福建道和嶺南兩道呢?”李鄴又問道。

“目前還沒有送來,情況不清楚,或許福建道會好一點,畢竟他們去年就開始種了。”

李鄴點點頭,他對交州稻抱以極大的期待,歷史上人口突破一億的北宋,就是從交州稻引入開始,當然,當時叫占城稻,其實是一回事。

但北宋當時的人口是被動的提高,李鄴要主動提高人口,就必須學習清朝的攤丁入畝,放棄人頭稅,對唐朝來說,就是戶稅。

但取消戶稅的阻力太大,從朝廷到地方,幾乎都反對取消戶稅,

但戶稅改革已經勢在必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戶稅變成朝廷稅,地方上就沒有阻力了,然後把酒稅和契稅劃給地方,再給地方一部分田稅,比如三七開,這樣地方也就沒有意見了。

一旦把戶稅劃給朝廷,就可以進行改革,進行兩頭減,把老人和孩童減掉,只對青壯徵稅,允許用田稅進行抵減。

李鄴負手站在窗前沉思良久,對劉晏道:“我想推進的稅賦改,明年能全面鋪開嗎?”

劉晏沉吟一下道:“從巴蜀試點來看,鹽稅收入很可觀,已經遠遠超過了戶稅,現在政事堂已經不反對戶稅進行改革了,另外,朝廷反對田稅和地方共享,現在地方上光租金一塊收入就已經很大了,而且酒稅很可觀,也同樣遠遠超過了他們之前的戶稅分成,加上契稅,地方稅收和租金收入絕對足夠了。”

李鄴當然知道,北宋時,鹽稅和酒稅成爲最主要兩大稅,遠遠超過的田稅,北宋還發明瞭免役錢,不想服勞役可以交錢抵免,這實際上就是變相的人頭稅,李鄴現在考慮是休養生息,不打算徵免役錢。

李鄴沉思良久道:“朝廷還要負擔各地方官員的俸祿,確實差不多了,明年開始首先把戶稅劃歸朝廷,不要立刻廢除,而且先改革,二十歲到四十歲之間徵戶稅,按每戶人數徵,降低一半稅額,農民可以用田稅抵減,一戶如果有兩個以上孩子,則免戶稅;家中有軍人,免戶稅。

第二,國內商稅暫時免徵,但進口商稅依舊由市舶署徵收。

第三,田稅統一降爲三十稅一,十年不變。

第四,全面推行鹽鐵酒專賣,其中酒稅和契稅歸地方,鹽鐵歸朝廷。

第五,礦稅統一由朝廷徵收,然後地方和朝廷各一半。

第六,由內衛負責稅務稽查,嚴厲打擊各種逃稅行爲。”

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337章 不肖子孫第842章 幡然醒悟第302章 惡有惡報第925章 新豐殲敵第136章 最後一場第1333章 韋氏破題第758章 得罪小人第1268章 劉晏到來第175章 尋釁滋事第756章 降唐反唐第165章 仇恨難解第158章 奇兵行動(下)第950章 智取劍門(上)第1231章 序幕拉開第92章 淘汰複賽(下)第495章 野心之梟第1372章 唯一辦法第1426章 置換領土第486章 上兵伐謀第462章 聞危知險第1395章 白銀之城第866章 白蓮山莊第462章 聞危知險第721章 神秘來客第763章 相州兵敗第463章 岩漿沸騰第131章 嚴厲警告第948章 突發情況第771章 黑雲壓城第283章 怛城決戰(四)第672章 又遇故人第217章 居延之海第1025章 協議漏洞第642章 江夏戰備第851章 運籌帷幄第595章 家族撤退第369章 酒樓聽曲第41章 搬家計劃第783章 羅家突破第156章 執行密令第65章 出線之戰(下)第699章 南城決戰(三)第1222章 功敗垂成第776章 精英來投第1218章 擴城方案第1164章 法網恢恢第812章 獨孤抉擇第508章 血戰勃律(上)第1127章 兵臨飛狐第1253章 河間巷戰第1295章 耗敵之策第641章 巡視漢陽(下)第1219章 陰魂不散第1280章 清理宗室第200章 首戰河西第989章 壽春行動第1262章 秘密營救第1311章 初見線索第844章 皇宮宴請第156章 執行密令第850章 殺入河北第1365章 深秋行動(下)第1244章 雲中報警第1356章 雙管齊下第876章 遭遇之戰第83章 神龍惡黨第1316章 遼東變局第180章 再次上場第292章 黃雀在後第1437章 糊塗爛賬第770章 金城備戰第353章 人證物證第914章 時機成熟第944章 顛覆規則第188章 留有餘地第966章 利益不明第1155章 澠池之戰第559章 過關斬將第495章 野心之梟第245章 兩國大戰(二)第473章 裴家提醒第1369章 出兵計劃第566章 兩個消息第47章 家有難經第601章 強迫交易第1271章 公開評估第668章 緊急部署第1060章 忽聞匪訊第166章 千里追殺(一)第1276章 將計就計第855章 驚聞變故第1224章 找到線索第151章 山谷避難第319章 隱患難除第238章 戰爭來臨第1382章 談判破裂第1214章 恢復馬球第1377章 華清度假第500章 元慶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