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章 遼東來使

第1289章 遼東來使

天剛亮,春明門外來了一支隊伍,十幾名騎馬武士護衛着一老一少兩名文士,雖然他們打扮是大唐人,但長相卻不是,明顯是東胡人的模樣。

這支隊伍正是渤海國的使者,從遙遠的上京而來,他們坐船在登州上岸,又在登州購買馬匹,一路西行。

渤海國是靺鞨粟末部建立的政權,首領大祚榮於武則天的神功元年在瀕臨鯨海,也就是今天日本海的沿岸建立了渤海國,吸引了大量高句麗遺民前來投奔。

早期以武治國,極爲好戰,曾入侵大唐登州,殺死了唐朝登州刺史,掠走大量人口。

中期衰敗後又重新復興,開始以文治國,完全效仿唐朝建立三省六部制,並臣服於大唐,後來被契丹雄主耶律阿保機滅國。

目前是渤海國的第三代君王大欽茂主政,大欽茂當政後,渤海國進入了全盛時期,但由於大欽茂已經主政三十年,漸漸變得驕奢倦怠,耗費國力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城池,又和日本國交往密切,不斷大規模派遣使團前往日本,同時接受日本國給他的美女以及各種奢侈品。

如果按照歷史的軌跡,大欽茂還要再繼續當政近二十年纔會去世,他去世後,各種矛盾爆發,渤海國陷入混亂近三十年,日本勢力也全部進入渤海國,進行遠程操控,爲大規模入侵做準備。

大仁秀登基後,渤海國開始中興,驅逐日本勢力,先後大敗新羅和黑水靺鞨,重新向大唐臣服,建立文治渤海國,國勢又開始強盛,被唐朝譽爲海東盛國。

這是歷史的軌跡,但由於唐朝進入中興,消滅藩鎮割據,收復幽州,開始在遼東走廊修築關隘,大量囤積物資糧草,蝴蝶翅膀煽動了,遼東局勢開始大變,契丹聯合新羅以及黑水靺鞨部準備聯合進攻渤海國。

契丹人急於得到渤海國的人口、兵力、資源和土地,並準備把渤海國昨晚戰略縱深,一旦唐軍大舉北伐,契丹人就會撤退到渤海國。

渤海國三戰皆敗,形勢危急,大欽茂便派三子大英俊和輔國大臣楊承慶前往唐朝求救。

一少一老兩名文士便是大英俊和輔國大臣楊承慶。

楊承慶是營州漢人,曾兩次率團出訪日本國,深得大欽茂信任,現任渤海國兵署少正,也就是唐朝的兵部侍郎。

楊承慶曾在天寶年間來過長安,現在長安城內坊牆都拆除了,原來的坊牆位置變成一排排商鋪,讓他目瞪口呆,完全不認識了。

楊承慶一路打聽,最後他們在東市門口見到了鴻臚寺東館,鴻臚寺在東市和西市門口各設一座館舍,接待各國使者。

鴻臚寺官員劍是渤海國的使者,有正式文書,官員隨即帶着楊承慶前往鴻臚寺官衙。

李鄴正在細看荊襄送來的交州稻種植情況。

或許是比較近的緣故,李鄴收到的第一份詳細報告便是荊襄送來的。

當然不是全面推廣,每個縣只種一千畝,都是官田,要有明確增長而且穩定的收成後,普通百姓纔會大量種植。

每個縣的增產都不一樣,最多的縣每畝增產三成五,最低的還不到一成。

這樣就表示不穩定,明年還得再種,還得交換稻種,把收成最高的拿到收成最低的縣,再反過來,把收成最低的稻子拿到最高的縣,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相差如此之大。

李鄴輕輕把報告扔到一邊,他感覺自己有點操之過急了,這種糧食新品種必須要經過至少十年的反覆種植培養,它才能慢慢地適應當地水土。

如果太急躁,會出大事,一旦出現大面積糧食減產,那就會出現幾十萬人被餓死的慘狀。

這時,有從事在門口稟報,“殿下,韋相國求見!”

“請進!”

很快,韋見素匆匆走了進來,躬身行禮,“微臣參見殿下!”

“韋相國請坐!”

韋相國在一旁坐下笑道:“殿下,今天一早,渤海國的使臣來了!”

來得還真是巧,李鄴靠在椅子後背上問道:“他們爲何而來!” “爲了求援,他們遭受了以契丹爲首的聯合進攻,王國危在旦夕!”

“除了契丹還有誰?”

“還有新羅和黑水靺鞨,三家勢力從三個方向進攻新羅,據他們說,渤海國軍隊三戰三敗,國土已經丟了一半了。”

李鄴沉吟一下問道:“我想知道,他們有沒有向日本國求援?”

“這個微臣沒有問,他們也沒有說。”

“來的是什麼人?”李鄴又問道。

“一個是王子大英俊,一個是他們的兵部侍郎楊承慶。”

李鄴從背後的櫃子裡取出一隻檔案岱,裡面都是關於渤海國的各種情報記錄,他翻了翻道:“這個楊承慶可是出使過兩次日本,他應該知道!”

“殿下要見這位楊承慶嗎?”

“可以,下午安排一下。”

“微臣現在就去安排!”

韋見素行一禮匆匆去了。

李鄴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渤海國被進攻了,這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不用說,契丹一定是急於擴張,吸取別人的資源來對付自己。

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好事,讓他們內訌互相消耗力量。

渤海國李鄴是不會救的,不過自己會按照原計劃行動,就看渤海國的運氣了。

另外,李鄴很關心日本國會不會派兵進駐渤海國,名義上是救助,實際上是佔領。

雖然歷史並沒有發生日本入侵渤海國的事件,但契丹攻打渤海國同樣也沒有發生,如果歷史被改變,那麼一切都有可能了。

下午時分,韋見素帶着楊承慶來了,但沒有帶正使王子大英俊,因爲李鄴還沒有同意接見他們,現在他只是想了解一下情況。

楊承慶進房跪下行大禮參拜,“微臣楊承慶,渤海國輔國將軍,兵署少正,參見攝政王殿下!”

“楊將軍免禮請坐!”

李鄴很客氣地請楊承慶坐下,又請韋見素也坐下。

李鄴微微笑道:“我有點好奇,你們是怎麼穿過契丹國的底盤?”

“回稟殿下,我們是乘船,從渤海國的海港出發,一路順風,五天後抵達登州,在登州買馬,然後一路騎馬西來,特向大唐求救!”

李鄴笑了笑又道:“我還想知道,你們有沒有向日本國求救?”

半晌,楊承慶點點頭,“兩艘使者船同時出發,一艘船去了日本國求援,一艘船來大唐秋援。”

第1266章 引蛇出洞第719章 洛陽陰雲第1259章 抓住弱點第675章 滿城皆焚第877章 刺殺大案第647章 驚天騙局第1050章 例行檢查第990章 淮西兵變第1418章 國策爲困第1172章 深夜急報第393章 人約黃昏(一)第261章 燙手之銀第1277章 霹靂出擊第1256章 橋頭初戰第1253章 河間巷戰第1157章 擊掌爲誓第454章 匪夷所思第634章 陰差陽錯第346章 抵達郃陽第1158章 韋公之策第1007章 宋州逃兵第1437章 糊塗爛賬第522章 密旨之謎第1255章 根本目標第1268章 劉晏到來第1252章 梟雄謝幕第961章 優勢在彼第632章 特使李白第1235章 最後通牒第1271章 公開評估第1254章 回紇入幽第1296章 一鼓而戰第1287章 大寶已定第343章 未盡之志第33章 考試前夜第544章 再回長安第1378章 內衛改革(上)第1156章 皇宮鏟閹第784章 關鍵證人第357章 惡婦上門第207章 救贖之道(中)第149章 最後機會第20章 友情提醒第592章 喬彬要官第428章 裴家之諾第1281章 再進一步第113章 比武較箭(上)第757章 隔牆有耳第689章 出擊弱點第889章 談判前夜第1068章 直白相告第473章 裴家提醒第520章 再爆內幕第449章 捷足先登第1205章 調虎離山第1047章 兩座縣城第122章 飛龍遺物(上)第753章 抵達金城第1256章 橋頭初戰第398章 再別長安第768章 被迫出兵第217章 居延之海第1234章 命在一線第925章 新豐殲敵第1134章 大鐘問世第16章 王府揚威(二)第160章 朔方大戰第714章 孰不可忍第971章 撤離巴蜀第823章 重要消息第607章 賊酋入京第1182章 黃雀在後第1331章 觸怒龍顏第1142章 出師未捷第373章 心生妒念第1330章 驚聞漏洞第527章 石破天驚第640章 巡視漢陽(中)第1257章 渡河再戰第488章 釜底抽薪第203章 月夜捕狼第582章 機會來臨第1253章 河間巷戰第1251章 狼羣戰術第1052章 兩方爭取第622章 攔截情報第1433章 真臘協議第660章 曲線勸諫第1066章 覓藥吊命第1308章 神秘租客第589章 驗明正身第1392章 最終接納第906章 奪取鄯州第1148章 各懷心思第359章 酒館小敘第1393章 確鑿證據第1395章 白銀之城第330章 輿論譁然第388章 謀士高人第527章 石破天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