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大典前夕

第1312章 大典前夕

時間已經到十二月下旬了,距離登基大典已不到十天,各項籌備都已經結束,開始進行預演。

李鄴站在丹鳳門上,眺望着軍隊預演,這是他登基後向長安百姓致意的一個環節,很短暫,遠處應該有數十萬百姓向他歡呼叩拜。

但現在沒有百姓,只有上萬內衛士兵在預演怎麼維護秩序,兩千儀仗騎兵手執長兵器站在丹鳳門兩側,城門兩側還有數百名號手和鼓手。

韋見素在一旁道:“殿下,我們做了兩個方案,如果正月初一那天天氣很惡劣,這個環節就取消,直接在含元殿舉行登基大典。”

李鄴點點頭,又回頭問李成華,“刺客隱患查到了嗎?”

李成華臉一紅,“還沒有,但卑職正在全力以赴,已經有點眉目了。”

李鄴沒有多問,又對裴遵慶道:“登基當天時間比較緊迫,接見外國使者可以緩兩天,另外通知各地,不得以慶賀登基搞遊行慶典活動,鋪張浪費不說,還擾民。”

“微臣明白,早就派人通知各地了。”

李鄴又笑道:“今天是休日,就到此爲止,大家都回去休息吧!”

衆人都紛紛散去,李成華留了下來,她要向攝政王彙報情況。

李鄴回到自己朝房,李成華跟進來,躬身行禮道:“卑職已經找到了契丹人的蹤跡,他們曾經躲在漢長安城,但現在已經轉移,卑職估計還是在周圍縣城內,他們會在登基前一天來長安城,卑職正在逐一排查,這兩天就會有消息。”

“那日本人呢?”

李鄴更關注二十五名日本刺客,他們如果是從渤海國過來,說明日本軍隊已經控制了渤海國,接下來就是吞併渤海國,爲了阻止唐軍的遼東軍事行動,刺殺自己就成了他們孤注一擲的冒險。

李鄴發現自己對渤海國用兵,很可能引發大唐和日本國之間的第二次戰爭,第一次是百濟國之戰,第二次就是渤海國之戰了。

“回稟殿下,日本人目前還沒有排查到,已經有了方向。”

“什麼方向?”

“對方很可能已經買了房子,但還沒有過戶,所以內衛就沒有記錄。”

李鄴笑了笑道:“我給你提個醒,如果要刺殺我,唯一的機會就是我剛纔在丹鳳門露面。”

“殿下,距離太遠了,百姓距離您超過了四百步,弩箭射不到!”

“大黃弩的射程可達一千步!”

“可是大黃弩太大了,在人羣中我們一眼就能發現。”

李鄴冷冷道:“誰說他們會在人羣中射箭?”

李成華忽然醒悟,連忙躬身道:“卑職明白了!”

“去吧!順便告訴劉武通,他寫的報告很好,很詳實,我很滿意,這次他立下功勞,我已決定提升他爲虎賁中郎將!”

“感謝殿下對內衛的認可,卑職先告退!”李成華行一禮走了。

李鄴從桌上取過劉武通的奏摺,奏摺寫的是登州走私和偷渡情況,非常觸目驚心,以登州豪門黃家爲首,數十年來明目張膽進行走私偷渡,已經形成了產業鏈,漁民普遍參與走私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地方官府也不敢招惹黃家,只得睜隻眼閉隻眼。

李鄴負手來到沙盤前,細看沙盤上的登州,看地形就知道很難防範。

李鄴現在知道了,長安的妓院內有大量的日本和新羅女人,原來就是以偷渡方式從登州過來的。

李鄴並不反對日本和新羅的女人對大唐進行勞務輸出,但必須從正常的渠道過來,不能以偷渡的方式,讓一批人販子發了大財,還有走私也是,嚴重影響了經濟秩序。

李鄴決定在內衛中成立海路稽查署,專門打擊各地的走私和偷渡,劉武通倒是很適合。

實際上,李成華長期出任內衛都統也不太妥,李鄴準備過兩年讓她去對付祆教聖女會,劉武通接任內衛都統制。

李成華回到內衛官衙,立刻派人把劉武通找來。

不多時,劉武通匆匆趕來,他是前兩天剛回來,又繼續投入到查找刺客的行動中。

這個案子,李成華親自負責,劉武通是副手之一。

李成華也看出攝政王很器重劉武通,當然,這裡面的原因她也知道,這麼多年,劉武通一直在默默保護攝政王父母的安全,屬於攝政王的心腹了。

“卑職劉武通參見都統!”

李成華微微笑道:“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在登州表現出色,殿下已決定提升你爲虎賁中郎將。”

“啊!卑職慚愧,還沒有找到刺客!”

李成華點點頭,“所以我們要努力,儘快把兩支刺客找到!”

劉武通躬身道:“卑職已得到確切消息,契丹殺手又重新潛伏進了漢長安城。”

“我明白了,契丹殺手我親自來對付,關鍵是日本殺手,你負責查二十五名日本刺客!”

“卑職遵令!”

李成華微微笑道:“今天攝政王給了我一個提示,我們有點忽略了,那就是光宅坊和翊善坊,他們可是正對丹鳳門。”

“但是光宅坊距離丹鳳門距離可是五百步,弩箭射不到。”

“大黃弩可以射到。”

劉武通一驚,連忙道:“卑職明白了,我們確實把大黃弩疏忽了!”

李成華負手走了兩步又道:“事實上我也查過光宅坊和翊善坊,在最近一個月內,這兩個坊並沒有可疑的買房租房交易,但有一種可能,對方很可能交易了,但還沒有過戶,或者還沒有登記。”

“都統說得很對,卑職這就去查!”

這時,李成華笑道:“還有一件事呢!上次我和大嫂談的事情,你覺得如何?”

李成華的女兒李嫣已經十七歲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李成華就想給自己女兒找個好的郎君,結果她看中劉武通的兒子劉小石了,那孩子爲人正直,有擔當,又精明能幹,長得又高又大,李成華就找了劉武通的妻子談過,劉武通的妻子一口答應,就看劉武通的態度了。

劉武通笑道:“只要兩個孩子願意,我沒有意見!”

大唐並不完全是包辦婚姻,會尊重孩子的意願,在雙方父母答應後,會安排兩個孩子見一面,如果都看中對方,那麼這門親事就算成了。

李成華點點頭,“那大典結束後,我就和大嫂商量一下,安排他們見一面。”

“都統儘管安排,卑職先去做事了!”

劉武通心急如焚,今天是臘月二十二,距離登基大典只有八天了,他必須要儘快找到刺客。

劉武通在內衛登記簿中找到了光宅坊和翊善坊的莊宅牙人,比較活躍的有兩人,一個叫張頌,一個王小丁,當然還有別的牙人,但這兩人成交最高,

劉武通記下二人的店鋪地址,帶着手下去了光宅坊。

莊宅牙人就是房產中介,歷朝歷代,房產中介最活躍的時期是兩個,一個是宋朝,一個就是今天,在宋朝汴梁,鋪天蓋地都是各種各樣的中介,最多就是房產中介。

唐朝雖然沒有宋朝繁榮,但也漸漸起來了,基本上每個坊都有莊宅牙行,一家或者兩家,基本上就做本坊和隔壁坊的生意,和後世完全一樣。

劉武通找到了一家叫做通義牙行,張頌和王小丁都就是它家的莊宅牙人。

一名三十餘歲的男子迎了出來,躬身行禮道:“在下張頌,軍爺找我嗎?”

莊宅牙人經常和內衛打交道,不像其他商人那樣害怕內衛。

劉武通出示內衛銀牌道:“來調查一下這一帶租房買房的情況!”

對方居然是銀牌,張頌連忙恭恭敬敬道:“快請進來坐!”

劉武通讓兩名手下在外間等着,他進了內間,在桌前坐下,張頌給他們倒了熱茶,“將軍想問哪方面的情況?”

“我想了解兩個月內,光宅坊和翊善坊的租房賣房的異常情況!”

劉武通把時間放長了一個月,他擔心有人給刺客提前租好了房。

“小人都在內衛詳細登記過了,沒有異常。”

有登記的李成華都派人調查過了,基本上沒有問題。

“一點異常都沒有嗎?比如買了房,但還沒有過戶。”

“我這裡沒有,不過.”

“不過什麼?”劉武通抓住了話頭。

“我好像聽另一個莊宅牙人王小丁抱怨,說客人不肯過戶,不過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快一個月了。”

劉武通心中一亮,連忙問道:“王小丁在哪裡能找到他?”

“我已經好幾天沒見到他了。”

劉武通心中頓時有點不安,急問道:“他家在哪裡?你應該知道吧!”

張頌點點頭,“我知道!”

第1270章 退位建議第1357章 懷恩石塔第635章 清羽師妹第766章 照單全收第744章 出祁山道第567章 強奪武關第614章 危機再來第172章 誤人清白第945章 偷襲慘敗第594章 新兵選將第899章 兄弟翻臉第826章 關鍵點撥第1071章 夜過函谷第744章 出祁山道第1182章 黃雀在後第350章 暴力阻止第739章 釋疑解惑第1384章 新羅投降第799章 兵臨隴右第223章 關鍵一票第1259章 抓住弱點第1258章 清倉行動第853章 沙河大戰(上)第84章 欺人太甚第1036章 緊急支援第1206章 收網時刻第496章 戍堡示警第317章 全家團聚第520章 再爆內幕第1342章 南詔大戰(上)第165章 仇恨難解第1060章 忽聞匪訊第1350章 散兵誘敵第579章 短兵相接第246章 臨危受命第1292章 呂公羣島第1109章 徹底翻身第1014章 有備無患第1012章 韋公建議第748章 調兵遣將第1337章 北征松漠第1273章 渭南夜談第242章 兄弟反目第562章 致命刺殺第1217章 戰略建議第449章 捷足先登第1344章 南詔大戰(下)第259章 銀庫之謎第968章 談判僵持第800章 初嘗敗績第657章 局勢嚴峻第350章 暴力阻止第520章 再爆內幕第1290章 渤海消息第1380章 抓住疑犯第1427章 政治聯姻第410章 滅國之財第556章 驚悉謀反第618章 失守魯陽第1324章 火燒奚軍第1318章 南詔之變第577章 關城淪陷第860章 意外之喜第1273章 渭南夜談第1385章 意外翻船第487章 兵不厭詐第534章 閹宦遇刺第304章 被迫接受第598章 兵敗崤函第655章 人才難得第166章 千里追殺(一)第1012章 韋公建議第43章 不合常理第54章 龍爭虎鬥(中)第779章 喜迎新婦第972章 壽宴趣事第318章 友情提醒第19章 露了馬腳第1336章 營州大捷第824章 酒樓定策第446章 確鑿證據第1260章 誘之以利第342章 獅子開口第1355章 威脅初現第880章 連夜出逃第480章 終成良緣(下)第104章 緊急求助第1281章 再進一步第1246章 毒煙箭筒第1434章 崑崙之奴第1295章 耗敵之策第197章 簡單粗暴第786章 正月新年第1183章 全城搜查第1206章 收網時刻第479章 終成良緣(上)第289章 王者歸來第1380章 抓住疑犯第459章 如夢方醒第1429章 艱難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