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章 科舉教育

bookmark

天還沒有亮,四面八方的士子都涌向了城南科舉大營。

科舉大營是半個月前搭建而成的軍營,圍欄周長達二十里,儼如一座小縣城,科舉大營又細分成十個區,也就有十座大門。

每個考生必須找對自己的分區,甲區、乙區、丙區等等,考券上都會明確標註,比如一名士子的考劵上寫着:丁區七營十五帳二十號。

考券就是准考證,唯一的憑證。

這個時候首先要找到丁區,有一個很大的牌子豎起大門上方,裡面有燈光映照,幾裡外就能看到一個‘丁’字。

必須坐馬車過去,走路要幾裡,到了丁區,車伕就會大喊:“丁區到了,丁區的士子下車。”

你跳下馬車走向大門,首先要嚴格搜身,只能帶考劵進去,士兵會給你一個小木牌,小木牌上有號碼,是考卷號,因爲要考三天,最後考官要把三天的卷子歸納在一起,由於名字都用紙條糊住了,那就只能用考卷號來歸納。

爲什麼考卷號不寫在准考證,而要臨時發放?

因爲不能讓士子事先知道考卷號,否則和審卷官串通,就很容易作弊了,審卷官就能通過考卷號找到熟人的卷子,給個高分。

進了大營,就看見一排紅燈籠,一眼望不見頭,其實只有二十個大紅燈籠,燈籠上有營號,你需要找到七營。

找到並走進了七營,你就會看到無數大帳篷,其實上只有二十五座帳篷。

你終於找到自己的十五帳,走進去,發現裡面擺着三十張坐榻,坐榻上有桌案,最後找到二十號桌案,這就是你的位子了。

但先別急着坐下,要和左上角的考生信息覈對一遍,名字考號一致,才能放心坐下。

這時天還沒有亮,大帳內光線比較暗,但也只能安安靜靜坐着等候,沒有什麼蠟燭照明,大營嚴格控火,萬一不小心點燃大帳,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這個時候也可以進行一些準備了,每張桌案上有個小籃子,籃子裡有筆和硯臺,還有一個小碗,等會兒會有士兵過來,給每個小碗注入大半碗墨汁。

不需要士子們研墨,很多士子都有書童,一般都是書童負責研墨,萬一這些士子不會研墨,弄的滿桌子狼藉,就麻煩了。

這時大帳內都坐滿了,三十名考生全部都到齊,每個人都在耐心等待,只有士兵來回走動,給桌上的小碗里加注墨汁。

“咚—咚—咚—”

低沉的鐘聲敲響了,十座營門緩緩關閉了,考官和輔助士兵都就位了,每座大帳有兩名輔助士兵,負責給士子們加註墨汁,中午送一頓飯,或者帶路去茅廁等等。

天漸漸亮了,這時考卷已經送到了每一座大帳內,考官開始分發考卷和草稿紙,士兵給每張桌上送來糊名紙條和一碟漿糊,碟子裡還有一根牙籤,用來抹勻漿糊。

考官上宣讀考試紀律,士子則在忙碌地寫名字,寫考號,還要在左上角寫上卷號,等墨跡幹了,再用紙條把名字和考號糊住。

這些考生都參加過縣試和州試,又參加過無數次模擬考試,考場的規則以及糊名的技巧都掌握了,一個個雖然忙碌,但都有條不紊。

“咚—咚—咚—”

鐘聲再一次敲響,考題已經送來了,考官和士兵迅速發到每個士子的桌上,所有考生都開始緊張審題。

第一天考試,進士科、明經科和算學科都一樣,都是考貼經,進士科和明經科的考題完全一樣,但算學科要簡單很多,算學科的難度在第三天的數學上。

貼經就是給你一個開頭和結尾,中間空白的大段經文要你自己填入,其實就是靠背誦,一共十道題,七道經題,三道文學題。

其實說難也不是很難,沒有超出考試範圍,比如文學題肯定出自《文選》,這是樑朝的昭明太子所編著,選了很多古代優秀的詩文。

經文題肯定出自官方指定的大經、中經和小經,其中《禮記》、《左傳》爲大經;《詩經》、《周禮》和《儀禮》爲中經;《易經》、《尚書》、《公羊傳》和《轂樑傳》爲小經。

除此之外,所有的考生都要能兼通《孝經》和《論語》。

十年寒窗,學的就是這些東西,李鄴想改革的,也是這些東西。

隨着第三次鐘聲敲響,所有考生都開始全神貫注提筆寫了起來。

科舉在緊張地進行,與此同時,政事堂圓廳內,九名相國和副相加上太上皇李岱,衆人正在一起討論教育改革問題。

李岱雖然是太上皇,但他坐在圓廳內,又和昔日的同僚們呆在一起,他感到無比的輕鬆愜意,這纔是他夢寐以求的生活啊!

整天呆在興慶宮裡,悶都要悶死了,雖然他還要負責教授兩個孫子,但還是讓他鬱鬱寡歡。

好在兒子體諒他,讓他負責大唐的教育,李岱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的快樂,他做了一輩子的官,官場生活已經深入他骨髓。

教育也是所有官員們最關注的國本大計,甚至連兵部尚書獨孤烈也很關心,他更關心兵學,作爲兵部尚書,武學和演武堂都是他管轄的範疇,兩者還略有不同,武學是從良家子弟中選拔優秀武學人才,演武堂是在職將領的進修學院。

獨段秀實也一樣關心,他現在就在籌建兵工學院,自從親眼目睹了箭雷的威力後,段秀實越來越着迷火器和堅船利炮,他隔三差五就會跑去軍器監,他對各種火器都很精通。

這時,李岱咳嗽幾聲,圓廳內安靜下來,李岱笑道:“先說幾句題外話,回到政事堂我就像回家一樣,大家都是我的老夥計、老同僚,今天中午我請大家去丹鳳酒樓吃飯。”

衆人都大笑,李岱這才道:“天子的意思,我們要從蒙學抓起,七歲開始讀書,我們要讓所有的孩子都讀書,包括女童,女童可以去讀女校,不用學地多精深,但至少能讀書寫字,蒙學讀一年,小學讀五年,所有大唐的孩子都必須讀完小學,女童可以讀三年,然後自己可以在家裡學習。”

韋見素點點頭,“天子的想法很好,只要朝廷財政能支撐,我們一定支持!”

在教育問題上,所有政事堂官員都出奇一致同意,雖然辦女校大家意見不一,不過只讀三年,問題也不大,這個面子要給天子。

劉晏道:“我估算了一下,每年開支大概在五十萬貫左右,我們把礦稅收起來,加上地方酒稅有充裕,基本上就能解決問題,關鍵是給讀書人也找到了一條生計,可以去蒙學和小學做教授,每個月能收入三四貫錢,旱澇保收,很不錯了。”

“但女童那邊得用女教授!”蕭華提醒道。

劉晏點點頭,“這個肯定的,其實大戶人家有才學的女子很多,只要她們肯出來做事,師資就沒有問題了。”

張立笑着補充道:“可以在各個坊內辦學,就在家門口讀書,這樣也方便。”

這時,李岱又道:“還有一個問題朝廷要立法解決,很多底層百姓把家裡的女兒八九歲就送去大戶人家做丫鬟掙錢了,女孩子做侍女掙錢補貼家裡,我不反對,但八九歲太小,朝廷應該有規定,絕不允許僱十二歲以下孩童做工,要用法律來禁止,違者要嚴懲重罰,這樣女童讀了蒙學和三年書後,去大戶人家做事也來得及。”

裴遵慶遲疑一下道:“上皇,我們想得容易,但執行起來恐怕比較難,一般女孩十五六歲就要出嫁了,十二歲纔出去做工,我估計大部分人家都不會執行。”

李岱笑了笑道:“大家都知道讓女孩兒讀幾年書有好處,她將來教育出來的孩子纔會更加優秀,我們並不強求所有的燕雀都變成鸞鳳,但我們要給那些有眼光有遠見的父母一個機會,朝廷給了機會,自己能不能抓住,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第647章 驚天騙局第856章 火油基地第21章 睚眥必報第764章 奇怪騷擾第239章 夜襲陷阱第410章 滅國之財第873章 澠池大戰(下)第611章 終獲接納第720章 賊首之死第122章 飛龍遺物(上)第356章 修仙姑母第74章 新房新家第947章 上皇駕崩第641章 巡視漢陽(下)第1254章 回紇入幽第1326章 留任一屆第848章 意外兇器第1443章 唐朝旬刊第141章 打進楔子第922章 崇高威望第783章 羅家突破第1350章 散兵誘敵第1274章 宗室野心第367章 初次相約第781章 由表及深第231章 羣山之國第1276章 將計就計第1019章 兩個選擇第1086章 真相如此第15章 王府揚威(一)第487章 兵不厭詐第876章 遭遇之戰第947章 上皇駕崩第83章 神龍惡黨第1086章 真相如此第1279章 殺一儆百第1289章 遼東來使第640章 巡視漢陽(中)第1275章 尋找突破第1216章 遊牧消息第1184章 三更爲號第111章 雪中送炭第1387章 閒遊小縣第218章 夜襲敵營第278章 峽谷血戰(上)第781章 由表及深第1260章 誘之以利第894章 後患難斷第580章 前軍之戰第1271章 公開評估第1361章 觀天塔頂第688章 試探初戰第123章 飛龍遺物(下)第977章 等級制度第522章 密旨之謎第1070章 連夜奔喪第1277章 霹靂出擊第764章 奇怪騷擾第204章 出線一戰第955章 面臨城下第288章 撲所迷離第1456章 孤注一擲第396章 人約黃昏(四)第680章 再抵長安第914章 時機成熟第90章 淘汰複賽(上)第510章 失財之恨第1100章 錯失良機第1387章 閒遊小縣第838章 上書反對第628章 家宅密道第420章 官復原職第415章 達成協議第856章 火油基地第958章 短兵相接第435章 返回京城第332章 天子態度第846章 家有醜事第1395章 白銀之城第1176章 枕戈以待第603章 開始站隊第866章 白蓮山莊第741章 皆大歡喜第642章 江夏戰備第567章 強奪武關第281章 怛城決戰(二)第717章 襄州世家第1463章 再徵勃律(下)第1228章 鬱洲奇兵第1150章 驕兵之計第360章 河中建制第374章 宇文懷德第332章 天子態度第1296章 一鼓而戰第928章 意外逃走第1234章 命在一線第541章 勇闖關卡第1230章 交釋兵權第1387章 閒遊小縣第857章 喜得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