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6章 巡視岐州

岐州雍縣,李鄴站在高處,注視着下面官道上忙碌的民夫。

此時是二月中旬,唐直道已經在二月初恢復動工了,從前年開始動工的唐直道已經修建了一年半,完工了近一半,關中段完工了九成,隴右段完工了六成,現在主要是河西段在修建。

唐直道並非重建一條官道,而是在拓寬平整現有的官道,這樣工程量就會少很多,唐直道同樣也不是一條道路,它還有各個支道,就像長江一樣,除了幹流,兩側還有無數支流,連接着各個縣城。

東水西路是李鄴即位後的兩大戰略工程之一,和滅國工程是相輔相成。

滅國之戰並不是頭腦發熱,歷史上的安史之亂後,唐朝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盛唐的氣象。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損失太大,財政來源枯竭,割據的藩鎮和吐蕃入侵就像兩個巨大的出血口,朝廷爲了維護統治和軍隊,不得不竭澤而漁,普通百姓掙扎在生死線上,就彷彿失去了水份軀體,只剩下枯朽和衰敗,哪裡還有半點生機勃勃的盛唐氣象。

李鄴即位後,面臨着同樣的問題,安史之亂帶來的千瘡百孔和整個大唐的衰敗,怎麼才能恢復大唐生機,一般統治者想到的辦法就是儘快結束戰爭,降稅減賦,與民休養生息,重新對土地進行分配。

這也是李鄴同樣在做的事情,但和歷史上統治者不同的是,李鄴還在利用強大的唐朝武力征討四鄰,掠奪財富,這是最快速,最有效的補血方式,能使大唐財政迅速改善,還能留下積蓄。

比如回紇交付了一千萬只羊,才把可汗和十萬軍隊贖回去,一千萬只羊意味着什麼,一隻羊兩貫錢,那就是兩千萬貫錢的財富,相當於朝廷一年半的財政收入。

唐朝的朝臣們都是飽讀聖賢書的鴻儒之士,他們卻一個個睜隻眼閉隻眼放任李鄴派大軍東討西征,就是因爲滅國之戰能帶回來天量的財富,能夠迅速改善財政,補貼財政,老百姓才能降稅減賦,休養生息,大唐才能儘快恢復元氣。

在現實和道德理念面前,他們更偏向於現實。

而東水西路工程則是真正的利國利民,把征討得來的財富用修建工事辦法分配給百姓,以長安爲中心,長安以西修建唐直道,它不僅僅是連通西域,縮短統治中心和西域邊疆的通行時間,有力鞏固唐朝朝廷對邊疆的統治。

其次就是把隴右河西的帶動起來,交通更加便捷,物資流通更加快速。

而長安以東則是拓寬並疏浚水道,重點就是天寶渠、三門峽和丹灞水道,還有現在正在進行開鑿的西漢水水道,連通西漢水和嘉陵江,再通過丹灞水道,便打通了長安到巴蜀的水路運輸。

所以東路西水工程一直得到滿朝文武的支持,雖然剛開始有不少大臣擔心財政無法支撐,但隨着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境外涌入,現在再也沒有人擔心財力不足,同時開始了唐直道工程的支線建設。

目前李鄴正在視察的唐直道就是雍縣支道,從雍縣修建一條五十里長的直道連接上唐直道主幹。

雍縣動員了三萬民夫,準備用三個月時間修好這條長約五十里的直道。

之所以只要三個月,那是因爲在原來官道的基礎上翻新修建,工程量就小了很多,這期間商人們只能走從前已經廢棄的官道,或者走水道。

工地上人聲嘈雜,民夫正在鋪設碎石,一名官員給李鄴介紹道:“陛下,這些碎石來源於附近山石開採,現在用火雷開採,要比以前人工鑿採容易得多。”

李鄴點點頭,“下面壓實了嗎?”

“當然壓實了,在鋪設碎石之前肯定要做好,把路面鋪設平整,然後用巨大石碾來回碾壓,才能鋪設碎石,最後上面再鋪設一層熟土。”

李鄴沉思片刻,又問旁邊陪同的戶部侍郎楊慎餘道:“之前談好修路負擔是地方一半,朝廷一半,他們的財力來源是什麼?”

楊慎餘躬身道:“回稟陛下,這條直道計劃四十萬貫,主要是工錢,朝廷補貼了二十萬貫,雍縣自己要拿出二十萬貫,一方面是百姓和地方豪門大戶捐錢,另外官府拿出三萬頭健牛賣給各地商人。”

“雍縣能拿出三萬頭健牛?”

楊慎餘點點頭,“縣官府有三座大型養牛牧場,圈養牛在十萬頭左右,還有兩百萬只羊,原本屬於一個姓曹的大商人,他的兩個兒子都死在安祿山叛亂中,也沒有孫子,曹姓商人死後,牛場無人繼承,就收歸官府了,一半歸縣衙,一半歸州衙。”

李鄴回頭對陪同的州縣笑道:“朕還還是第一次知道雍縣官府有三座大牧場,看來在岐州做官是肥差啊!”

岐州刺史武煥元嚇得臉色大變,連忙躬身解釋道:“回稟陛下,御史每年都會來監察,臣等不敢有非分之念。”

李鄴微微笑道:“至少羊肉很便宜,吃得滿口流油,上任兩年就長胖了,怎麼不是肥差?”

衆人都笑了起來,幾名官員連忙道:“陛下說得沒錯,雍縣的羊肉價格比長安便宜三成,很多長安人都會來雍縣吃羊。”

李鄴笑道:“今晚就在雍縣休息一夜,好好吃一頓羊肉,朕自己掏錢,不用你們請客!”

其實李鄴知道,地方官員不可能沒有好處,一般而言,貓膩就在損耗上面,養牛羊總會有夭折病死吧!這就是損耗,比如十萬頭牛損耗百分之五,那就是五千頭牛,可以賣一大筆錢,不走公帳,上上下下都有好處。

李鄴當然清楚這一點,但水至清則無魚,官員沒有好處,他們就不會賣力做事,明明可以養十萬牛的牧場,因爲沒有好處,可能最後只養了兩三萬頭牛。

官場就是這樣,任何事情只要不做得過份,能把握住一個度,那基本上不會有事。

就像三座牛場,官員們利用損耗來撈好處,其他地方官府也是利用官倉糧食損耗撈好處,這些都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假如縣令把牛場私貪了,其他地方官員把官田私貪了,那就觸犯紅線了,不被抓纔怪。

所以當官能力很重要,但情商也同樣重要,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知道紅線在哪裡?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說明朝初年某地發生水災,朝廷撥來三萬石救濟糧,縣官發現米的質量不錯,都是新米,他就把三萬石新米換成三萬石陳米,縣官吃了幾百貫的差價,三萬石陳米發放給了災民,災民可不管什麼新米陳米,拿到救濟糧,個個感激萬分,縣官還刻意留了幾百石新米沒換,放在倉庫內備查。

後來朱元璋派御史來覈查,發放糧食數量完全正確,留下的存糧也沒有問題,災民們歌頌縣官爲青天,御史就回復朱元璋,所查官員爲上上好評,龍顏大悅,縣官由此升爲州官。

災民滿意,皇帝滿意,官員也滿意,皆大歡喜,這就是高情商的官員,在朱元璋的剝皮年代把握住了一個度,不貪本錢,過手油水。

當然,到了康乾盛世,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雍縣住了一夜,吃了一頓羊肉,自然是地方官府請客,記在公帳上。

次日一早,李鄴在數百騎兵的護衛下,帶着寵妃楊玉環離開雍縣繼續北上,沿着另一條正在修建的官道前往麟遊縣。

第958章 短兵相接第296章 貴妃消息第520章 再爆內幕第872章 澠池大戰(上)第6章 競爭上崗第1251章 狼羣戰術第1072章 權宦小鞋第1290章 渤海消息第81章 入學考試第449章 捷足先登第914章 時機成熟第1330章 驚聞漏洞第657章 局勢嚴峻第1144章 太后臨朝第517章 血脈相連第1364章 深秋行動(中)第913章 馮家後路第177章 證據紕漏第315章 財不露白第336章 朝會之爭(四)第976章 春情暗涌第169章 千里追殺(四)第16章 王府揚威(二)第1076章 老奸巨猾第1157章 擊掌爲誓第861章 難民座談第821章 調船之困第710章 合適人選第147章 危機難解第189章 連環出劍第636章 亡羊補牢第391章 貴妃求詩第1095章 轉換思路第1207章 首戰祁縣第429章 準備東行第1003章 下定決心第191章 雷霆之怒第805章 天降大任第1289章 遼東來使第1195章 矛盾化解第1368章 緊急事件第930章 異常客人第208章 救贖之道(下)第967章 隱秘關係第286章 返回長安第411章 紅袍聖女第917章 使者到來第137章 初爲隊正第817章 奇襲大斗第459章 如夢方醒第1023章 太子之憂第155章 路遇主力第189章 連環出劍第934章 後顧之憂第402章 艱鉅任務第464章 節度述職(上)第1209章 妥協達成第1268章 劉晏到來第719章 洛陽陰雲第54章 龍爭虎鬥(中)第711章 兩個大案第1175章 居心叵測第249章 再出奇兵第689章 出擊弱點第1191章 攜美離去第858章 吐蕃動靜第1087章 貴妃是她第1437章 糊塗爛賬第1046章 收復四州第423章 大戰來臨第1319章 先利其器第1265章 兩個弱點第663章 徹底墮落第1259章 抓住弱點第120章 封官加爵第321章 蠢蠢欲動第640章 巡視漢陽(中)第1301章 喬遷新居第512章 恨之入骨第486章 上兵伐謀第360章 河中建制第1030章 辭別金城第211章 長街殺戮第273章 痛下殺手第512章 恨之入骨第404章 戰俘大營第1413章 收復鹹海第85章 護身鎧甲第51章 賽前佈局第136章 最後一場第1279章 殺一儆百第751章 四路出擊第700章 南城決戰(四)第216章 出兵態度第1382章 談判破裂第1097章 不歡而散第776章 精英來投第195章 初見高帥第906章 奪取鄯州第457章 易水樓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