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臨時節度

激戰到天亮時,城內停止了戰鬥,能逃走的士兵幾乎都逃走了,逃不掉的士兵也被唐軍全部殺死,兩萬燕軍陣亡一萬兩千餘人,主將安太清也被李鄴一箭射殺,但唐軍也同樣付出了近三千人陣亡的代價。

接下來清理全城的戰場,把敵軍屍體全部運出城外去焚燒深埋,長安所有重要機構都被唐軍分頭佔領。

李鄴來到了太倉和軍器庫,張平依然帶着手下堅守在這裡,兄弟二人見面,緊緊擁抱一下,李鄴打量一下他笑道:“居然是縣令了,不容易啊!”

張平搖搖頭,“實話實說,雖然我幹得不錯,但安祿山封的縣令我真不想當。”

李鄴笑了笑道:,“那容易,從現在開始,我任命你爲京兆少尹。”

“萬一朝廷不認可呢?”張平擔憂道。

李鄴淡淡:“朝廷不認可,你就出任襄州刺史,在我的地盤,我說了算。”

張平默默點頭,這時,太倉署令姜平望上前道:“卑職太倉署令姜平望參見殿下!”

姜平望一直就主管太倉,屬於技術官員,安祿山讓他繼續管太倉,同時兵器庫也讓他掌管,對這些技術官員,李鄴也並不打算追究責任。

“我們去看看糧倉!”

李鄴現在最關心的就是糧草,糧草決定了他能否守住長安。

“回稟殿下,目前太倉內共有五十萬石糧食,原本準備運給原州二十萬石糧食,但還沒有來得及安排運出!”

李鄴看了一圈糧倉問道:“這邊都是糧食,馬料呢?”

草料和黑豆同樣重要,他的駱駝和戰馬都需要大量草料和豆子。

“回稟殿下,草料在大司農寺倉庫內,但倉庫在咸陽,不在長安,草料有七十萬擔,黑豆超過百萬斤,糧食也有七萬石。”

李鄴忽然想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安祿山的二十萬大軍糧食斷絕其實是個僞命題,他們完全可以四處搶掠糧食,他連忙問道:“京兆各縣有多少糧食儲備?”

“各縣都有儲藏,關鍵是安祿山不喜歡廣通倉,把廣通倉的糧食都運來長安,長安放不下,就放在京兆各縣的倉庫內,所以每個縣都或多或少存有糧食。”

這是個大問題,李鄴立刻問張平道:“京兆各縣還有多少人口,知道嗎?”

“人口都不到從前的一半了,都跑光了,連長安人口也只有從前的一小半了。”

“那京兆各縣的官員都是安祿山任命的?”李鄴又問道。

張平搖搖頭,“基本上都是從前的官員。”

李鄴當即道:“你立刻派手下去通知各縣,就說長安馬上要爆發大戰,要求各縣百姓都帶上糧食轉移到長安城內,然後各縣的官倉糧食物資由我來負責安排手下運入長安。”

張平答應一聲,立刻着手去處理,李也隨即讓裴琇分配軍隊和駱駝,去京兆府各縣官倉搬運糧草物資。

這時,長安城的戒嚴解除,坊門大開,滿城百姓聽說魯王率軍收復了長安,頓時滿城歡呼,敲鑼打鼓聲響徹全城。李鄴現在最缺的就是官員,長安沒有多少官員,投降安祿山的陳希烈等人都去了洛陽,安祿山的都城和朝廷都在洛陽,安祿山只是在長安督戰,希望儘快滅亡唐朝餘孽。

當然,陳希烈、張均那些人就算在長安,李鄴也不會用他們,而且會嚴懲這些叛國賊!

下午時分,從城外來了兩名官員,正是之前逃亡的崔光遠和蘇震,他們二人被各地官府和關卡抓捕緝拿,根本都跑不掉,蘇震出身京兆大族,是唐初宰相蘇良嗣的曾孫,同時也是李隆基的駙馬,他和崔光遠就躲在咸陽縣令韋添的宅內。

上午唐軍去咸陽運草料,兩人才知道李鄴已經攻下了長安,兩人連忙趕了回來,一直來到臨時軍衙求見李鄴。

李鄴大喜,連忙請二人上座,“我一直以爲你們二人逃到靈武去了,原來還在長安!”

崔光遠苦笑道:“我們是想去靈武,但安祿山在涇源道設了幾道關卡,我們根本過不去,只得又回來,一直躲在咸陽韋縣令的府中,他是蘇縣令的表兄。”

李鄴點點頭,又對崔光遠道:“崔使君回來得太及時,千頭萬緒的事情,張平一個人實在是來不及。”

崔光遠一怔,小心翼翼問道:“殿下怎麼還要用張平?”

李鄴知道他誤會了,便笑着解釋道:“他是我兄弟,我們從小一起長大,是我安排他在長安爲內應,他可不是真的投降安祿山,都在執行我的命令而已!”

崔光遠和蘇震對望一眼,崔光遠苦笑道:“看來真是誤會了!”

李鄴又笑道:“張平不會真的出賣二位,如果真的出賣,你們怎麼可能逃得出京城?”

蘇震也點點頭,“有道理,確實是誤會了。”

李鄴沉吟一下道:“安祿山逃離長安,他必然不會甘心,將帶二十萬大軍前來攻打長安,我估計我們最多還有五六天的準備,我需要把京兆府各縣的民衆和糧食都遷入長安,我還要再臨時招募十萬民團軍隊,時間非常緊張,希望兩位全力助我。”

崔光遠和蘇震一起起身行禮,“我們義不容辭!”

李鄴隨即成立京兆臨時節度府,他出任臨時節度使,崔光遠爲長史,張平和蘇震爲左右司馬,又召集各縣二十幾名官員爲參軍,開始爲期五天的緊急戰備。

京兆各縣的大量的民衆都開始向長安涌來,攜妻帶子,帶着老人和家產,趕着大車,所有的官道上都是浩浩蕩蕩的人羣。

長安城內,張平帶着官員和士兵到處尋找空房,安排帳篷,好在長安大量百姓南逃,只剩下不到一半人,城內空房很多,尤其空置的宅子更多,節度府將全部空房和宅子都徵用了,用來安置各縣逃來的民衆。

與此同時,朱雀門前排起了二十支長達數裡的隊伍,多達十幾萬人踊躍應募參軍,保衛家園。

這次唐軍在招募民團士兵保衛長安,李鄴心知肚明,他只有五萬大軍,面對二十萬強大的幽州軍,他肯定守不住長安,至少要保有十萬軍隊,再加上數萬人的後勤支援,才勉強有可能守住長安。

儘管口號是保家衛國,但實際利益也不能少,每個被錄取的民團士兵都將得到數量不等的錢米。

第182章 真假兩難第767章 重返河西第1169章 郭公之擇第477章 新仇舊恨第476章 姐妹之諾第519章 不詳之兆第530章 尋找同盟第792章 街頭偶遇第70章 約法三章第561章 棄權談判第1235章 最後通牒第931章 夜闖道觀第8章 刮目相看第11章 樂極生悲第1章 重回大唐第255章 意外任命第903章 青城上皇第463章 岩漿沸騰第360章 河中建制第524章 太平兇案第585章 金口一諾第1141章 皇宮驚變第1261章 困獸之計第150章 危機如影第1212章 奪取太原第332章 天子態度第835章 酒樓遭辱第791章 苦口勸諫第499章 清除畢黨第564章 畫蛇添足第491章 破城之策第15章 王府揚威(一)第102章 瞞天過海第1048章 秘密交易第1045章 切實威脅第108章 猛將之道第133章 東市遇熟第499章 清除畢黨第156章 執行密令第1112章 拜請辦學第972章 壽宴趣事第545章 密潛長安第408章 碾壓之戰第1048章 秘密交易第947章 上皇駕崩第629章 加官進爵第392章 驀然回首第571章 無恥小人第149章 最後機會第340章 分家之初第1198章 視察流求第392章 驀然回首第152章 血戰峽谷(上)第666章 嚴莊之子第846章 家有醜事第840章 忽聞真相第408章 碾壓之戰第653章 萌生退意第871章 陰差陽錯第1095章 轉換思路第797章 神眼利器第436章 姑爺上門第1051章 水軍摸底第1249章 戰略陷阱第664章 黑鳥越城第913章 馮家後路第167章 千里追殺(二)第573章 回頭是岸第873章 澠池大戰(下)第1003章 下定決心第517章 血脈相連第741章 皆大歡喜第798章 關鍵提醒第173章 張掖街頭第714章 孰不可忍第385章 家主之憂第403章 國王之憂第688章 試探初戰第450章 刺客身份第300章 指若凝脂第1092章 視察流求(下第938章 識人不明第691章 曲江攻勢(下)第901章 隴右談判第1120章 狡兔三窟第126章 坊門遇襲第109章 再遇程家第543章 反遭清算第320章 意外來客第1136章 犀利武器第1128章 警告低頭第333章 朝會之爭(一)第611章 終獲接納第34章 入會終試(一)第1000章 遷都消息第49章 林家藥鋪第792章 街頭偶遇第941章 巡視河西(下)第223章 關鍵一票第479章 終成良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