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遼東大勢千里畫卷

西洋歷3月18號凌晨5點50分。

營口。

在黎明的晨曦之中,營口城靜靜的籠罩在一片白霧之中,分外寂靜。

營口又稱營子口,滾滾大遼河在此入海渤海灣,在大遼河的中上游,分支成渾河和太子河。

渾河一直北上到奉天,撫順,而太子河則流經遼陽,本溪。

地理位置即爲重要。

一八五八年清政府與英、法等國訂立《天津條約》,規定開放牛莊通商,後以牛莊交通不便,改爲營口。於是,營口成爲列強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重要通商口岸,日漸繁榮。

城池北臨遼河,分爲東西兩區:西區爲商業區,人口達一萬,稱西營子。

東區則外國人居之,人數極少(在冬季渤海灣冰封前,所有洋人都去了津門,上海,各地,留下的全是假洋鬼子),稱東營子。

營口炮臺在市街西南方,西臨遼河口,爲五邊形,周圍繞以土壘。此炮臺從一八八二年開始修建,歷時三年而成,用銀共十五萬六千兩。

一八九一年,又在河對岸修建小炮臺兩座,各費銀七萬兩。

然後又花費巨資,購買克魯伯炮12門。

其中210mm口徑炮2門,150mm口徑炮2門,120mm口徑炮4門,47mm口徑機關炮4門。

另外還有數十門老舊銅炮,佈置在炮臺上面,作爲火力增援。

在日軍第1軍立見尚文部進攻營口城時。

營口駐有總兵蔣希夷的大同軍步隊5營,營口道遊擊喬幹臣的海防練軍步隊1營、守備袁珍的水雷營兵1哨、守備徐廣林的馬隊1營、記名總兵馬佔鰲的中營步隊1營、都司王得意的道標步隊1營、及團勇3哨,共10營,約4000餘人。

結果立見尚文的第22聯隊剛發起一個衝鋒,蔣希夷就率領5營大同軍棄城而逃,然後引起整個營口清軍的大潰躥。

結果第22聯隊的日軍反應慢了,硬追了三四里,一個清軍的俘虜都沒有抓到。

而這些潰逃的四千清軍,此時都散亂與遼東各處小村寨,強吃強喝強睡女人,已經退化到和等着招安的土匪沒有兩樣。

山縣有朋在兵進山海關時,把留守的軍力主要放在鴨綠江一線,還有奉天城區。

而對於蓋州,鳳凰,岫巖,寬甸,甚至重鎮遼陽,營口,幾乎都沒有放置什麼兵力,只是留夠維持城內治安的少量軍隊。

在他看來,鴨綠江一線軍隊,負責清繳搜殺清軍殘部餘孽。

而奉天軍隊,則是堵死北逃清軍各部的南下路途。

至於遼東中部廣闊的森林和零星分佈的城池,駐軍其實象徵意義,要遠大於實際意義。

所以,在遼東人口衆多的錦州,盤錦,山縣有朋也不過是各放了半個小分隊,三十餘名士兵。

而對於遼陽和營口,也不過是各放了半個中隊的兵力。

而且整個遼東腹地,除了營口有一個電臺,其餘的城池只有九連城,安東,奉天三城,擁有電臺。

至於別的城池的日軍,等於在這個大雪封山的冬季,已經和外部完全隔絕。

在鴨綠江沿岸,被日漸溫暖的海風吹拂着,開始冰雪消融的時候,營口這個內臨渤海灣的城池,依然是冰天雪地。

山林,道路鋪滿着厚厚的積雪,冰封的大遼河已經寂靜無聲。

遼東旅旅長劉明陽,副旅長李風瑞,參謀長黃博傑,軍法長吳俊,幾人站在林間的雪地裡,望着在清晨的初陽裡面,漸漸霧氣消散的營口城。

遼東旅從2月23號離開蘇莊村,一路風霜出關北進行軍,算上今天,已經有二十五天的時間。

隊伍在山海關留下一營剿匪,在綏中縣城全殲了裡面的一羣土匪(過半居然是清軍潰軍)。

然後在錦州,盤錦,如若無物的碾死了六七十個日軍,終於在何長纓規定的時間裡,在3月18號,到達營口城。

遠處,營口城內開始隱隱約約的有人語傳來,然後西城門緩緩的被日軍打開。

“絞斷電線,交代7團儘量保證電臺的完好;按着之前的計劃,明後兩天兵站的電報員就會過來,接手電報局。”

劉明陽對黃博傑說道:“還有那12門克虜伯大炮,別讓日軍狗急跳牆給炸燬了。”

“錦州的小淩河,錦州盤錦之間的大淩河,盤錦邊的雙臺子河,還有這個大遼河,控制了這四道河流,等於控制了整個東北的物資出海之路。”

看到黃博傑到7團去壓陣,李風瑞說道:“大清在剛入主中原時,曾經大量移民關外,然而從康熙七年(1668年)的開始封關,建立長達1300餘里的‘柳條邊’,雖然一直禁封的並不徹底,在道光二十年(1840)以後,東北放墾弛禁,柳條邊也隨之完全廢馳。咸豐十年(1860年),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建議開禁放墾,東北還是人煙稀少,然而這兩三百年儲備的資源可是極其驚人。”

聰明人之間的交流就是簡單,往往能聞絃歌而知雅意。

現在李風瑞似乎只是在說一個事實而已,可是旁邊的劉明陽,吳俊,都聽明白了他的意思。

就如劉明陽爲何要下令獨立營,開始東北剿匪。

在這些天裡,自從遼東旅出關,一副壯麗的氣壯山河的畫卷,就總是不斷的在很多軍人的腦海裡泛起。

近百萬平方千米的遼闊深林,無盡大地。

富饒的林木山珍礦產資源。

地廣人稀獨處一隅,封住山海關,則是自成一派,無異於封王割據。

然而有着遼南的金大旅,則可暢連四海。

跨過鴨綠江,則可控駕朝鮮李氏王朝的兩千裡江山。

現在整個關外,大清朝廷已無可用之兵。

這數千裡山川,則是完全成爲抗倭軍的天下和逐鹿場。

此回遼南戰役,一旦殲滅大山岩的第2軍。

鴨綠江,金旅大,山海關,或者再北退一步,多給朝廷一點臉面,——扼控葫蘆島。

三足鼎立,

其勢成矣!

假如真的如此,金大旅則是抗倭軍伸出渤海口,威懾朝廷的一根利爪。

山海關(葫蘆島),則是關死了朝廷對關外的觸角。

李氏王朝則是抗倭軍的附屬,爲抗倭軍的興盛,提供足量的人工支持。

而錦州,營口一帶這四條流淌在關外大地上的血管,則給抗倭軍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和能量。

如何不讓這些心懷遠大理想的年輕軍人們,不熱血澎湃,激動不已?

“等殲滅了大山岩的第2軍,我一定給總指揮建議,在營口駐軍,大力開發這裡的寶貴資源。”

劉明陽,李風瑞,吳俊,三人都是相互的會心一笑。

一切盡在不言中。

“開始了!”

吳俊的聲音裡帶着興奮,低聲的說道。

劉明陽,李風瑞,聞言望去,只見悄悄潛伏在北城牆下面的一連抗倭軍,開始猛然衝鋒。

“砰,砰——”

頓時,槍聲大起,把站在西城門口外嬉鬧的日軍衛兵,一一打死。

“轟!”

在這個時候,東面傳來一道爆響,是遼東旅的工兵,在爆破營口東城門。

第十一章 韓大嘎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平壤戰役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葉志超要重兵安州第五百五十六章 都不是事兒第三百二十四章 煙花第七百一十七章 津門旅的白刃戰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成功,則成仁第四十章 燭火,吶喊第六百七十章 不再仁慈第七百二十六章 東營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第二百五十八章 設計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河口之戰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守城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伏第一百四十九章 舍人關頂的遙望第六十一章 英德想賣大清不買第三百零四章 和珅倒,嘉慶飽第五百四十六章 旅順亡,水師亡第六百六十五章 入關第七百八十六章 慈禧對李鴻章的小算計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要俘虜第五百一十一章 寄希望於日軍的耿直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得有利角第六百四十四章 決戰山海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劉明陽的格林炮第五十四章 兵點將第五百零一章 螳螂黃雀第一百五十四章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第二百四十二章 蠶食第七十一章 總督衙門第一百九十九章 平壤戰役第十二第四百零六章 大連灣海防戰九第六百二十二章 借來一用第三百六十四章 漫長的一天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雪月追蕭何第五百二十九章 還良民於青天第二百五十五章 分化駕馭第七百三十二章 不求流芳但也別臭萬年第二百五十章 回津第九十八章 小兒女第五百一十五章 主動進攻第一百一十二章 途經大東溝第十九章 寡婦門前是非多第一百八十章 超過幾個師團的何長纓第五百零八章 爲了第五百一十章 永垂不朽第六百八十五章 何必安刺第三百二十章 信鴿第四百三十七章 解詩第三十二章 時不待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分化駕馭第二百零九章 安州城第六章 小小的東洋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臘月二十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沽口海戰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戰爭史上的第一次第四十二章 北洋內部的漢奸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東溝五第六百七十三章 董福祥的自信第五百五十二章 奧山義章斃命第四十二章 北洋內部的漢奸第三百九十四章 隨意轟擊第一百八十四章 平壤戰役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戰盤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爾來十萬軍馬第二百二十九章 遇見李博虎第六百五十二章 克山海三第六百三十四章 亂戰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戰前夕三第四百零一章 大連灣海防戰四第七百二十九章 圖未窮,匕微現第五百四十九章 臘月二十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萬死孤城未肯降第十八章 中日打擂第七百二十章 誰家炮鳴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等待,進攻第五百一十八章 騎士般的對決第三百三十二章 突襲安平河口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雨困城第七百一十三章 唐河口之戰一第四百零一章 大連灣海防戰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山谷阻擊戰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津門雷霆一第三百零七章 鴨綠江畔的首站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孤山第四百章 大連灣海防戰三第五百一十章 永垂不朽第四百六十二章 一夜成牆第四十六章 仰望美女第十章 女追男第二百四十四章 落幕大東溝第一百五十七章 驚雷第七百九十三章 先知第六百六十三章 分歧第四百六十章 營城子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違令第九十七章 大采買第五百三十九章 只有死守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