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阿鯉!”
聽到阿點的聲音,常歲寧便知是有人過來了,遂應道:“來了。”
見常歲寧朝他施禮後就此離去,姚翼在心中焦灼又無奈地嘆氣,話都沒說完呢!
常歲寧想說的倒是已經說完了,她只需同姚翼點明身份即可,其餘的本也不必再多言。
看着那道坦然而去的背影,憋了一肚子話想問想說的姚廷尉心急如焚而又無計可施,這話談的,是半點不管他的死活啊!
不顧姚廷尉死活的常歲寧回到前殿時,那些女眷們大多已離去,剛跟着母親去尋僧人解了籤文的姚夏恰好返回。
她喊了聲“常姐姐”,便和往常一樣跑過來挽起常歲寧的手臂。
“常姐姐打算在寺中住幾日?”
常歲寧:“至多三日吧。”
姚夏便道:“那等常姐姐回城後,我再去興寧坊尋常姐姐!”
常歲寧只是笑了笑,未有接話,而是問她:“近日騎射練得可好?”
“甚是得心應手呢!”姚夏自信道:“昨日射了二十支箭,足足中了三支!”
常歲寧笑着點頭,這份“得心應手”,還怪不同凡響的呢。
“對了常姐姐,你可有聽聞那位明女史被賜封公主,要前往吐谷渾和親之事?”姚夏道:“就是今日早朝的事呢。”
“聽說了。”常歲寧心有計較。
此前在孔廟,再往前可追溯到關帝廟中,昌氏便口口聲聲言之鑿鑿將她稱之爲“禍星”,起初她還不以爲意,直到那日昌氏欲往下說時,明洛忽然的喝止……
那聲喝止,彼時在她看來,便很是欲蓋彌彰了。
所以,昌氏之所以敢毫無顧忌地對她下死手,是因得了明洛的某種“禍星”暗示慫恿嗎?
但從當日明洛的反應來看,此事是其擅自爲之,再放大些,或可稱之爲欺君瞞上。
無論聖冊帝希不希望“常歲寧”死,但可以肯定的是,聖冊帝絕容不下明洛的欺瞞之舉。
所以,此次和親固有政治需求,也考量到了藉此進一步挽救彌補明家聲譽,但,於明洛而言亦是真正意義上的棄用。
而吐蕃所圖甚大,縱有大盛公主下嫁吐谷渾,吐蕃至多也只會謹慎觀望一段時日,而不可能真正退卻。
國力衰退而內政動盪之際的和親,終究不是長久計。
能令虎視眈眈的豺狼真正退卻的,永遠只能是手中的刀,與持刀之人高大強盛的身軀。
若想救大盛,必先平內亂。
而當下揚州之內亂愈演愈烈,究竟是各處對聖冊帝的不滿積壓已久的結果,還是有人暗中推波助瀾?亦或是二者並存?
常歲寧思緒漸遠。
與姚夏分開後,常歲寧本欲去尋無絕,中途卻遇到一名七八歲的小和尚,雙手合十向她行禮,道:“女施主,有位姓李的施主,在後山河邊等您。”
常歲寧向他點頭:“有勞小師父。”
她並未與什麼姓李的施主約好今日見面,但猜也猜得出是何人了。
常歲寧只遲疑了短短一瞬,便提步朝後山而去。
既然又湊到她面前來,她若再不收些好處,倒是對不住對方這些時日所爲了。
剛一接近後山,未見其人,先有簫聲入耳。
常歲寧走近,果見河邊站着一道手中持蕭,披着裘衣的清瘦背影。
她走過去,與對方一同看向河對岸的青山,未有開口說話,直到對方一曲終罷,最後一縷蕭聲隨河水漂浮遠去。
“這是在下第一次與常娘子說話的地方。”將握蕭的手垂於身側,李錄含笑道:“彼時我很好奇,那個敢與神象相搏的常家娘子,究竟是個怎樣的女郎。”
“所以那日我與世子在此處相遇,並非偶然,對嗎?”常歲寧雖是在問,心中卻早有肯定的答案。
早從那時起,李錄便將主意打到她和常家身上了,或者更久前便盯上了,只是那時是真正付諸行動的開始。
“是。”李錄倒也很坦蕩地認了,他道:“起初接近常娘子即有目的,但之後被常娘子折服,亦是實情。”
常歲寧懶得聽他後半句,畢竟那不重要。
李錄似輕嘆了口氣,看着對岸,緩聲道:“四處越發不安定了,這京師於常娘子而言也非久留之處,不知常娘子接下來有何打算?”
常歲寧像是想了片刻,而後張口便來:“尚未想好。”
“如今戰局艱難,常大將軍一年半載也無法歸京。”李錄說起軍中之事:“朝中彈劾李逸、提議易帥的聲音無數,又值淮南王病逝之際,李逸之心恐有動搖……”
又道:“說到此處,我倒想起一件事來,我家中那名前去替淮南王賀壽的僕從,前幾日曾與我提起過一事——”
“他臨離開淮南王府時,淮南王已經病重,彼時李逸令近隨快馬傳信回府看望其父,那傳話的近隨稱,李逸掛念父親,本欲親自回來,但被常大將軍所阻,二人因此起了爭執。”
常歲寧微皺眉。
李逸想盡孝她可以理解,但戰時主帥不可擅自離隊,此乃最基本的軍規所在,更何況那時首戰落敗,主帥私自離營,軍心何安?
老常作爲副將,行勸阻之舉並無錯。
“據我那家僕轉述,那近隨言辭間待常大將軍已生不滿之心,淮南王妃也悲怒難當,認爲常大將軍仗着威勢刻意相壓,不將淮南王府放在眼中——”
李錄說到此處,嘆了口氣:“若淮南王病癒,此事大約也可就此揭過,可偏偏淮南王沒撐過兩日便西去了……”
李逸未能見父親最後一面,只怕會將此遺恨歸咎到常闊身上。
有些事無對錯,但擋不住人心不可控。
餘下的話已不必多言——李逸已對常闊存下了不滿,若之後李逸果真起了異心,常闊作爲一個在軍中甚有威望的副將,便註定是對方最大的阻礙。
到那時,常闊或會有殺身之禍。
而無需今日聽李錄說起常闊與李逸之間的摩擦,常歲寧也早已想到了此中之險。
但她還是問:“榮王世子所言果真都是實情嗎?”
“此乃我那家僕親耳聽到的,斷不會有假。”李錄道:“常娘子若不信,可使他前來,由常娘子親自問一問——料想區區家僕,沒有本領可以騙得過常娘子的眼睛。”
常歲寧未置可否,只又問:“世子告訴我這些,只是爲了告知嗎?”
“自然不是。”李錄道:“我有替常大將軍解困之心,只是總歸還需先徵得常娘子意願。”
常歲寧一時未語,只看着他。
李錄:“送些錢財糧草,縱可緩常大將軍一時之困,卻難擋真正的殺機。”
這是在指她送糧草,試圖相援之舉,沒有意義嗎?
常歲寧樂得他這般看自己,“常歲寧”的確只是一個對軍中之事一無所知的女郎,能想到幫阿爹的法子也只有耗盡家財送去錢糧了——
既然一無所知,那便要請教他:“不知世子有何良策能救我阿爹?”
“李逸若有異動,我可使人助常大將軍藉機奪得主帥兵權。”李錄道。
常歲寧在心中笑了一聲,原來如此。
所以,討逆大軍中也有李錄的人。
她似想了片刻,才試着問:“世子相助的條件是什麼?”
李錄笑望着她,未急着答,而是道:“實則今日我是來向常娘子辭別的。”
“世子要回益州了?”
“是。”李錄道:“家母患病數月未愈,病中思子,父王使人傳信至京中,欲使我回益州一趟,聖人已經準允了。”
常歲寧瞭然。
這時機和名目都挑選得非常好,此時的聖冊帝已無餘力押着榮王之子不放,也沒道理不準人回去盡孝。
“錄今後不再是質子了。”他含笑似自嘲,又似釋然,道:“益州西地,天地開闊,不知常娘子可願與我同歸?”
“若常娘子點頭,錄可厚顏再請聖人賜婚,到時你我便可同返益州籌備大婚,常娘子即可順理成章遠離京師。”
青年眼神誠摯:“到時,常李即是一家,常家再不必有任何後顧之憂。”
聽他甚至將常姓擺在了李姓前面,常歲寧當真對他生出了幾分欽佩來。
此人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想要“爭取”常家,爲此一計不成,又生百計,此中執着,當真沒有別的盤算嗎?她總覺得,對方如此明確的目標背後,怕是藏着某個同樣明確的盤算。
而看着眼前那病弱的青年,她只覺對方雖已盡力擺出“對等”,甚至將她“高高捧起”的姿態,卻依舊掩飾不了執棋者的氣息。
常歲寧看了眼不遠處楓林的方向,眼前似又閃過那張鮮活的少女面龐。
“世子如此勢在必得,我若再不肯答應,世子在軍中的人是否會就此除掉我阿爹,取而代之?”
他方纔稱,有能力助她阿爹奪得主帥兵權,這種能力又何嘗不是某種威懾?
李錄笑了一下,語氣很和煦地問:“我若說會,常娘子便會答應嗎?”
常歲寧看着他。
李錄再次失笑:“戲言罷了。”
常歲寧也似笑非笑,戲言嗎?不見得吧。哪怕只是十中之一的可能,她也不能拿老常的性命來冒險,不是嗎?
還真是令人討厭的執棋者啊。
“我並無意威脅常娘子。”李錄眼中有一絲無奈不解,嘆道:“在下當真就這般不堪,竟讓常娘子寧肯陷入絕境,以性命相搏,也不肯與我並肩嗎?”
常歲寧覺得他對“無意威脅”與“並肩”的定義,應當存有一些超出常人認知範疇的誤解。
片刻的沉默後,她看着對岸方向,問:“世子方纔說,我可以當面問一問世子那位家僕?”
“正是。”李錄拿無不應允的語氣詢問:“常娘子想見他嗎?”
常歲寧“嗯”了一聲:“我想再多知道些我阿爹之事。”
“如此正好,軍中消息皆經他手,可讓他與常娘子細說。”
常歲寧:“我還想同世子瞭解一下益州的局面。”
李錄笑道:“常娘子果然謹慎——”
常歲寧:“謹慎些不好嗎?”
“甚好。”李錄眼底笑意更深幾許:“謹慎即是看重,可見常娘子終於願意試着去了解在下與益州了。”
“如此也好,常娘子可待細談過後,再給在下答覆。”
既已動搖,那他便有信心說服對方。
李錄含笑看着身側少女,半點不曾掩飾眼中欣賞愛慕之色,若能將這個女孩子帶回益州,他便不虛此番爲質之行。
這時,有兩名僧人來河邊挑水,李錄看着水波晃動的河面,笑問道:“常娘子喜歡泛舟嗎?”
“尚可。”
“那錄便斗膽邀常娘子今晚泛舟夜遊,煮茶細談,如何?”
大雲寺到處都是聖冊帝耳目,不適合坐下長談益州之事。
既要好好談一談,自然要尋個清靜去處。
泛舟夜遊,無窺聽者可靠近打擾,自是再適宜不過的。
常歲寧點頭同意了這個提議。
李錄與她約定了時辰後,二人一前一後離開了後山。
……
當日午後,常歲寧將一切安排妥當後,又與常歲安細談了許久。
她從常歲安處離開後,便回了自己下榻的禪房更衣,準備赴約。
“……不行,我得去找無絕大師!”
妹妹走後,常歲安神色鄭重而不安,喊了劍童推他去見無絕:“我要讓無絕大師勸一勸寧寧纔好!”
劍童便推着他急急地去尋無絕,路上劍童問:“郎君,到底出什麼事了?”
常歲安一副急得頭都要掉了的模樣:“……那榮王世子今日又提及請旨求娶寧寧之事,寧寧竟要答應他了,說要與他一同回益州!”
劍童大驚失色:“女郎不是對榮王世子無意嗎?”
“故而寧寧定有苦衷,但她不肯與我明說……”常歲安道:“如今阿爹不在家中,此時只有無絕大師能勸一勸她了!”
說着,又趕忙環視左右,壓低聲音道:“此事莫要說出去,我定會勸寧寧打消這念頭的。”
劍童點頭,神色卻不樂觀:“女郎下定決心之事,怕是無人能勸得動……”
主僕二人匆匆去尋無絕了。
二人走遠後,一抹僧袍衣角自一旁的小徑深處很快消失。
……
很快,大雲寺裡的消息便送入了宮中,傳到了聖冊帝耳中。
聖冊帝深深擰眉。
(歲安(入戲版):寧寧糊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