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第530章 師父定會救我

眼下對朝廷而言,不幸中的萬幸是李復暫時沒有直接攻入京師的打算。

這礙於兩重原因,一是京師守衛森嚴,仍有六萬玄策軍坐鎮。而范陽軍自起事來便一路南下至洛陽,如今已是人疲馬乏,若此時強攻京師與玄策軍對戰,他們並無多少取勝的把握。

第二重原因,便是拋開兵事的政治思慮了……

李復的謀士們告訴他,如今既據洛陽,便該進入政治博弈的階段了。

在衆謀士們看來,李復若要爲之後順利登基鋪路,此刻冒險強攻京師便是下下之策,不到萬不得已,都不宜選此一條路。

時至今日,最好的辦法,便是借佔領洛陽之便,向京中女帝施壓,迫其主動讓位,並廢黜那個難當大任的太子李智。

但這件事不是那麼容易辦到的,尤其是廢黜太子這一條,這其中牽扯着諸多利益與人心算計。

崔琅盤坐着,同一名棋癡叔父對弈,倒是半點不見忐忑。

范陽軍中衆謀士對此很是瞠目結舌,並感到由衷的困惑——清河崔氏……就這?

此外,在衆謀士們看不到的地方,這些崔氏族人們,也給人帶來頗多“驚喜”。

而飲食只是冰山一角,那些崔氏子弟們的喜好也半點不曾遮掩客氣,今日有人要一隻雄偉善戰的蛐蛐,明日有人要一隻品相上佳的翠鳥……

崔家族人這廂跟着崔琅插科打諢,另一邊范陽王李復,思來想去之下,還是讓人給京師崔家傳了一封信,信中試圖以軟硬兼施之法,邀崔家共成大業。

崔琅翻個白眼:“讓你看出來了,那還謀劃個什麼勁兒?”

李複眼睛亮起,十月金秋,河南道糧倉充盈,他縱然不指望着能一舉拿下二十七州,便是隻佔下一半來,縱然之後與京師對峙,卻也不必爲後方糧餉發愁!

崔琅神秘一笑,捏着棋子道:“我能掐會算!”

若是這麼一對比的話,竟覺得,縱是將後者扔了喂狗,也不足爲奇了……?

至於那餘下的二十九名崔氏族人……李復一想到這茬,就覺得十分頭疼。

李復心中實在沒底,他不禁想,若崔家果真不要了,這三十人他又當如何處理呢?

殺了?此舉無疑會開罪崔家……他入京在即,樹敵需謹慎。

待被幾名子弟追問得煩了,他才壓低聲音說道:“放心吧,祖父定有計策在……”

這些人用是用不了的,如此便只剩下了一個可取之處,那便是他們本身的價值,也就是他們的崔姓。

“六哥……你莫不是在騙我們吧?”少年族人道:“我怎麼就半點沒看出來呢?”

“京師聖人,太子一派,益州榮王……他范陽王要過的難關多着呢,這才哪兒到哪兒……”崔琅一邊落子,一邊道:“更何況,還有個更厲害的呢。”

夜中,胡粼焦灼難寐時,他的夫人忽然坐起身,道:“郎主不願降那便不降……咱們不如試着求援吧!”

此時,一名少年子弟手中捏着桂花糕,很是惴惴不安:“六哥,族中是不是當真不管咱們了?”

“叔父們莫要不信。”崔琅神閒氣定地道:“若有機會,師父定會救我的。”

他要趁勢壯大自己的聲名,讓自己得到足夠分量的人心勢力傾斜,如此才能最大程度減少登基的阻力。

李復自然便想到了士族之首的崔氏:“……京城崔家可有回信沒有?”

“六哥說的是哪個?”

類似此等相邀的書信,此一日,范陽王送出了不下數十封,讓人傳往各處,網羅可用的勢力。

但李復自認也不是那等粗蠻之人,而他的兵馬尚需要休整,於是他決定先傳檄河南道諸州,讓他們主動歸順,若執意頑抗者,他不介意率兵前往。

他估摸着,祖父這一回,怕是要有重大決定了。

而從他攻打洛陽的經驗來看,河南道前來馳援的三州之中,有兩州過半的兵力都選擇了向他倒戈,可見人心之動盪程度……如此河南道,還愁打不下來嗎?

范陽王爲表對崔氏的重視和尊重,在見到崔琅等人的頭一日,便多加禮待,且有【諸位若有需要,還請不吝開口告知】之言——

“王爺已得洛陽,一時不必急於京師。”段士昂道:“屬下指的是近在咫尺的河南道……”

而因自尊心過於氾濫之故,每當議事之際,有分歧出現,他們當中便多有人忿忿離場,拂袖而去,甚至很多時候這分歧只出現在他們自家人當中……

洛陽作爲陪都,獨歸於河南府都畿道。而時下的河南道是指洛陽以東之地,自鄭州和汴州爲起始處,南至潁州接淮南道,東至登州對望東羅,囊括了齊魯大地,共二十七州,是大盛當之無愧的國之糧倉所在。

崔琅豎起大拇指,往東南方向指了指,驕傲地道:“自然是我師父!”

聽到這個診斷時,崔家衆人的心情很複雜。

在軍中安置下來之後,崔氏子弟中不知哪個人材,先擬了足足兩冊菜單出來,寫明瞭所需食材,烹煮方法,又標註了他們每個人的飲食口味喜惡。

後有少年小聲問:“……六哥,你說萬一范陽王果真成就大事,那咱們算什麼?崔家又當何去何從?”

崔琅等人默默無言。 靠坐吃酒的中年男子嘆了口氣,道了句:“好侄兒,且睡吧。”

崔琅繼續下棋,語氣漫不經心:“那諸位叔父可得隨我將命留好了才行……”

李復這般嘀咕着,忽然就想到了那玄策軍上將軍崔璟……那樣頂頂出色的長孫,崔據那老東西都能說除族就除族,何況是一個紈絝次孫呢?

李復有些猶豫:“可諸位先生都在勸說本王,此時不是攻往京師的好時機……”

“自然不是向朝廷……”燈影昏暗中,刺史夫人問道:“郎主便從未想過向淮南道常節使求援嗎?”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裡,首先是范陽軍中的廚子們,狠是體會了一把被支配的恐懼。

早在很久之前,崔琅便悟得了一個道理,若想不被人利用,實則很簡單:只要做一個毫無用處的人,那麼便無人能夠利用得了你。

此前他奉旨爲援洛陽,出動了城中一半守軍,那些守軍此一去,或戰死或被俘,就連他的心腹參軍也死在了范陽軍段士昂刀下……

“擊鞠社裡的師父也是師父!”崔琅“嘿”地笑了一聲,道:“淮南道常節使,就是我崔琅的師父!”

他一副沒個正形的模樣,本沒有什麼信服力,但那些個少年子弟們,卻莫名安心不少。

他病倒的原因十分感人,經軍醫診斷,乃是憂心過度,思慮過重。

崔琅:“你與其信范陽王能登基稱帝,還不如信我能當上崔氏家主。”

有族人一愣:“六郎何時拜師了?”

頹然地靠在矮几旁,借酒消愁的中年男人則道:“六郎,今已至洛陽,是時候該動手了吧。”

崔塵幾分自恨,幾分悲涼地閉上眼睛,喃喃道:“孔明先生大業未成而臥病在榻之時……大約便是此等心境罷。”

除了所擅不同之外,他們也有一個共通點,那便是自尊心都極強,區別只在有的人是明晃晃的強,有的人是暗戳戳的強。

“那六哥是如何看出來的?”

而經過反覆的試探與觀察,他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這三十名崔氏子弟,全是百裡挑一的廢物。

廚子們拿到那菜單時,只覺大開眼界,上面好些東西他們甚至聞所未聞。

蛐蛐尋來了,翠鳥也提了幾隻來,但要翠鳥的那位卻屢屢搖頭,含淚說“不像”,再一細問,方知他在清河時養了只翠鳥,甚得他心,他思念成疾……

李復對此十分發愁,花了大力氣帶回來的人質,竟要砸手裡了不成?

李復的苦惱,在崔琅預料之中。

胡粼心中有恨,更有不甘,亦不齒段士昂作爲,但如今僅剩下的一萬兵力,卻不足夠他做出反抗之舉。

李復每日聽着這些破事,簡直頭都大了。

偏此疾已叫軍醫看罷,的確不是裝出來的,是真病了,爲了一隻鳥。

可眼下李復聽聞崔家沒有回信的意思,於是便連這一點價值,也變得岌岌可危起來。

很顯然,他帶來的這些族人們,都很擅長避免被人利用。

一名幕僚神情複雜地搖頭:“回王爺,尚無回信。”

胡粼嘆口氣:“夫人啊,如今各處自顧不暇,京中也人心動盪……洛陽都已落入叛軍之手,朝廷又豈能顧及得到小小汴州?”

因太過不安,他時常化忐忑爲食量,人已胖了好大一圈。

先前,他們讓那崔六郎送了封家書去京城,藉此提醒崔家及時表態。

常節使在汴水上阻殺徐正業,幫汴州救過災,祈雨停,又在他們汴州刺史府上住過多日,相處甚是融洽……有這份難得的情分在,郎主放着不去求助,是傻嗎?

放了?這樣豈不顯得他太好說話,很好拿捏?之後如何服衆呢?

留着?然而這幫人養起來,不單費錢,還很糟心……

那麼大一個孫子呢,說不要就能不要?

而李覆在此之前聲名不顯,此番他起事突然,截止眼下,支持者並不多。

崔琅落下一子,道:“且得是大計……越是這般悄無聲息沒有動作,越可見祖父所謀甚大,不會放棄我等。”

他若想名正言順地入主京師,便需要各方勢力的支持,這些勢力中,不單包含手握兵權者,更少不了那些可操控人心輿論的官員與士大夫們。

汴州刺史胡粼不願歸順范陽王,但是他又清楚地知道,范陽軍若是攻來,他汴州根本沒有任何抵擋之力……

李復皺了下眉毛,嘀咕道:“那崔據果真不在意孫子的死活?”

崔塵已病了七八日。

很生動地詮釋了何爲,本領雖然沒有,脾氣卻是管夠。

再有,正如段士昂所言,他的勢力越是壯大,便越容易威懾收服各方人心……

崔琅的家書,是在洛陽被破之前送去京師的,而在李復看來,他如今形勢大好,即便崔家果真不在意那三十名子弟死活,他此時卻也自有兩分可以打動崔氏的資本。

但十餘日下來,一衆謀士們給出的總結,卻是出人意料,用謀士們的話來說,這些崔氏族人的確各有所擅——有人擅長紙上談兵,有人擅長目空一切,有人擅長意氣用事。

憂思過度到病倒在榻,這得是何等地心力交瘁……但又是何其地一事無成。

這些崔氏族人中,過半是年輕子弟,餘下一半則是正當有所作爲的鼎盛之年,李復將他們引見給軍中謀士,試圖讓他們參與到謀事之中——

但段士昂告訴他,單是這樣還不夠,更當繼續壯大勢力,讓天下人看到范陽王李復的英武之相,自然就會有更多人選擇跟從。

幾名中年族人無奈搖頭,或失笑不語,只覺少年之言太過天真,當年不過是在國子監裡打了幾場馬球而已,如今那常歲寧雄踞一方,又能有什麼師徒情誼在。

淮南道與他們河南道相鄰,而常節使還是寧遠將軍時,便曾是來過他們汴州的。

崔塵被服侍着用罷湯藥後,重新躺了下去,閉眼休養,但一雙眉卻依舊緊鎖,不肯放鬆。

崔塵咳了一陣,剛要再說話時,被崔琅打斷:“堂兄且放寬心養病,此事有我在!”

有盤坐着的族人笑起來,看向左右,拿調侃稚子的語氣道:“如此,咱們便等着六郎的師父來救。”

見崔琅拍着胸脯保證,崔塵欲言又止,到底沒好說出傷人的話來——哎,不管如何,六郎的出發點總歸是好的……恨只恨自己的身子竟如此地不爭氣。

隨着崔琅一通胡侃,帳內緊張的氣氛無聲紓解了許多。

吃桂花糕的子弟聞言嘴一癟,險些要哭出來——當人質的日子已經很難了,身邊還每日杵着一個劊子手,這感覺誰懂啊!

“叔父,不可……”一旁,斜躺在榻上的崔塵勉強支起上半身,面色蒼白卻仍舊堅定:“待侄兒病癒,定能想出脫身之策……”

與洛陽相鄰的汴州,最先接到了范陽王的檄文。

胡粼聞言,臉上沒有意外,而是猶豫不定的神情。

顯然,他並不傻,他也是想過的,只是……

他的夫人見狀,忙問道:“不知郎主有何疑慮?”

第125章 不是省油的燈第389章 擇主沒有瓶頸期第277章 有點擔心他(求月票)第14章 常闊第7章 難逃一瘋第228章 做人的門檻第211章 她也可以打出去(求月票)506.第502章 在政治婚姻中反客爲主第208章 揭露第249章 常家養不出怪物(求月票)第420章 備一份厚禮第112章 歲寧不許第489章 道理要用刀來講第356章 “全麻宴”(打滾求月票第181章 失蹤574.第568章 爲破局而入局(求月票)第83章 不爲人知的內情第188章 阿兄絕不失約(求月票)第153章 求聖人成全第98章 驃騎大將軍府常歲寧(月底求月票)第97章 以少欺多(求月票)第237章 如一顆珠,似一棵樹第126章 聞有崇月之風(求月票)第324章 喜歡哪個樣式的麻袋?568.第562章 冬月大雪第176章 她問,他都會答第465章 必讓我兒認祖歸宗第197章 斷臂求生577.第571章 請將軍肅清內亂505.第501章 籌備大婚第251章 常副帥回來了第298章 將軍,權力真好(五千字大章)第225章 宣安大長公主569.第563章 驚天之秘第232章 我還挺有名的507.第503章 絕不坐以待斃第89章 她想做多大的官?(過年好!)第422章 同喜,同知,同在第24章 引蛇出洞第220章 寧寧糊塗啊(求月票)第490章 讓他怎麼死才合適542.第536章 請他赴死(求月票)第97章 以少欺多(求月票)第474章 打得一動不動(求月票)第145章 不可窺測第219章 別演了,表舅(求月票)第256章 替自家大都督賣慘(求月票)第410章 沒有運氣,全憑實力(求月票)第387章 如日月恆長而無傷第207章 以她爲餌第292章 三天到了第211章 她也可以打出去(求月票)第401章 鼠輩安能殺我(求月票)第331章 “金山女郎”第389章 擇主沒有瓶頸期第486章 我與你同去第212章 在他救蒼生前救他第429章 他可以,但她不行(求月票)第468章 一心倒貼的外甥第332章 若無明主,我爲明主第232章 我還挺有名的第377章 一局謀劃數十年的救世之棋第464章 我不能沒有你(春節快樂!)第63章 玄策第一噴子第277章 有點擔心他(求月票)第2章 初來乍到第484章 瘟疫第323章 她來取生辰禮了第326章 宋大人是不是想拜師了?第438章 一介武夫崔令安第70章 她怎麼能這麼瘋512.第508章 無名之輩不足殺也第314章 告別去(求月票)第489章 道理要用刀來講第448章 升任節度使第278章 她自會守好(求月票)第316章 這一切都是他所爲(五千字大章補更)第438章 一介武夫崔令安579.第573章 至親至疏,外人活人第407章 始亂終棄然後呢?548.第542章 想磕一個(求月票)第77章 早知他來,我便不來了第75章 如此不守驢德(求雙倍月票)第392章 你少在那邊嘰嘰哇哇(求月票)第446章 刺史大人回城第404章 造出自己想要的天意(補更)第13章 救命的來了第238章 常闊非死不可第18章 貓與巨鯤第107章 和他們一起散佈566.第560章 不要像我一樣第330章 哈!第102章 骨子裡是個欠收拾的?574.第568章 爲破局而入局(求月票)第371章 不然您抽空上個身?第192章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第354章 他在瞞她什麼?557.第551章 我願降於常節使第188章 阿兄絕不失約(求月票)第463章 唯有殺之(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