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在大婚之後的第三天,傲長風就帶領十萬將士離開汴京城,動身前往真定大營了。臨行時,宋徽宗趙佶攜同大批朝廷官員出城相送,而數十萬京城百姓也紛紛趕到城門前,將自家的雞鴨魚肉、瓜果蔬鮮等贈予西征士兵。
此次出征西夏,傲長風可以說是勢在必得,他不僅調集了真定、太原、河間、慶州四地的共計四十萬大軍,而且還從兵部領取了新式強弩兩千張、新式連弩五千張、青銅火炮四門。另外,隨傲長風一起出徵的重要人員除了有原先的北伐將領外,他的五位妻子以及兩個新徒弟也都和大軍同行。
雖然按照以往慣例,手握重兵的出征將領必需將家眷留在京城,但傲長風何許人也,又怎會在新婚燕爾之際與五位妻子分離?對此,趙佶和滿朝文武都知趣地選擇了沉默,就連劉世安這個頑固派老頭也只能怒不敢言。
......
就在大宋調兵遣將、積極備戰之時,遠在西北的西夏朝廷也開始了戰爭動員。由於傲長風並沒有對西征的消息進行保密,所以早有党項族的探子將飛鴿傳書送到了西夏皇帝李乾順手中。
李乾順,即夏崇宗,三歲時便已即位,乃西夏第四任皇帝。他自幼雄才大略,十六歲時廢除母黨專政,之後又整頓吏治、新修水利,使西夏逐漸走向富強。
西夏都城興慶府的皇宮中,李乾順端坐於皇位之上,面容冷峻地向面前的衆位大臣道:“諸位愛卿,朕今日收到密報,宋廷已集結大軍四十萬,欲侵擾我大夏......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哪位將軍願意領兵拒敵啊?”
“這......”
李乾順問完,數十位大臣都面面相覷。他們交頭接耳地討論了好一陣子,但還是沒有一個人挺身而出。
“哼!”
又等了片刻,李乾順已經對大臣們的態度非常不滿。他重重地哼了一聲,然後便大罵道:“爾等鼠輩!你們平日裡一個個高談闊論、自命不凡,怎麼到了今日,都變了啞巴不成?”
“陛下息怒,先請聽臣一言!”
這時,終於有一位虎背熊腰的中年將領站了出來。此人名叫察哥,乃西夏有名的大將,最近幾年,他因爲數次領軍擊敗大宋,所以被李乾順封爲西夏晉王。
見說話之人是察哥,李乾順立刻語氣好轉道:“晉王有何高見,請但講無妨!”
“多謝陛下!”
察哥躬身行了一禮,接着便朗聲道:“啓稟陛下,宋軍此次來勢洶洶,我大夏萬萬不可力敵!所以末將以爲......陛下應該立即遣使入宋,商議和談。”
“你說什麼!!!”
察哥話音剛落,李乾順便大怒地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只見他雙眼死死盯着察哥,用一種不可置信的語調大吼道:“察哥!你......你身爲統兵大將,曾數度擊敗宋軍,爲何此次宋軍西進,你卻如此畏戰?難道你當上了晉王,便變得怕死了嗎?”
“末將不怕死,更不會貪戀富貴,末將只是爲大夏社稷着想!”
面對暴怒的李乾順,察哥面不改色,仍舊淡然地道:“末將過去雖然多次擊敗宋軍,但是今時已經不同往日......自景宗立國以來,宋庭數十年間一直對我大夏用兵,儘管我大夏將士奮勇殺敵、負少勝多,可每次大戰皆有大遼相助啊!如今的大遼日落西山,天祚皇帝更是百般討好大宋,所以此次拒敵,我大夏唯有孤軍應戰也!而且,由於沒有大遼的牽制,大宋此次出兵共計四十餘萬,乃是歷年來的數倍之多,而我大夏舉國之兵不過五十萬,可戰者最多也就二十萬餘,如此懸殊實力,又怎能有一絲勝機?”
“這......晉王說的不無道理,可是......”
聽察哥說完,李乾順終於平息了怒氣。不過,他似乎還是心有不甘,又接着道:“可是自古以弱勝強、以少勝多之戰數不勝數,我大夏難道就不能放手一搏嗎?”
“萬萬不能!”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察哥就連一句安慰的話也不肯說給李乾順聽。只見他雙膝下跪,朝李乾順磕頭道:“陛下切勿心存僥倖,此戰事關社稷存亡,我大夏只有向大宋俯首稱臣,才能獲取喘息之機...... 俗話說大丈夫能屈能伸,陛下只要勵精圖治,將來定有一雪前恥之期!”
“你......你......你要朕俯首稱臣?”
也許是自尊心太過強烈,李乾順再次被察哥的言語激怒。他一甩袖袍,用嚴厲的口吻向察哥呵斥道:“察哥,你久經沙場、百戰百勝,朕知道你不是怕死之人!可獵犬終須山上死,將軍難免陣上亡,你既然身爲大夏勇士,就應該與宋軍決一死戰,而絕非勸朕投降!況且,兩軍尚未交戰,你又怎知四十萬宋軍不是烏合之衆乎?”
“陛下!末將就是知道宋軍厲害,所以才苦勸陛下呀!”
此時,察哥已將自己的額頭磕出了鮮血,但他還是堅定地勸說道:“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此次宋軍西征,領兵之人乃是大宋護國天師傲長風!此人年紀不過二十,但已是宋、遼兩國的駙馬,就連宗澤、种師道等大宋名將,也都通通聽命於他。而且據密報所言,他還是大金皇帝完顏阿骨打的知己,四太子完顏宗弼的師傅......從這些身份來看,他必定是有經天緯地之才,若是我大夏與他交戰,萬萬難以匹敵!再者,即便我大夏能戰而勝之,但宋、遼、金三國都將視我大夏爲眼中之釘,得不償失也!”
“這......這......”
“一派胡言!簡直是一派胡言!”
就在李乾順快要被說服之時,一個老邁而又陰沉的聲音卻突然響起。衆位大臣心頭一驚,馬上便對出聲之人恭敬拜道:“我等拜見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