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俠士

城主道:“敝邑當入魏之門戶。凡東入魏者,多往敝邑歇馬……故敝邑多逆旅,少農家……只臣等親族力耕田畝……而盜賊由此而多。”

仲嶽道:“俗雲,盜亦有道。貴邑爲盜之道若何?”

城主道:“臣於此道深惡痛絕,不敢稍與。”

仲嶽道:“雖不親與,亦有耳聞。”

城主道:“道不同,不相爲謀。臣與此所知甚少。”

夏侯道:“城主其但言所知者。”

城主想了想,道:“臣聞,四野流民,無安身之地,或數人,或十數人,或數十人,聚于山林湖澤,但以劫掠爲生;行商或亦賊也,或虧蝕無歸,或本小逐大,交易則爲商,劫掠則爲賊,蓋無定也;城中逆舍亦有從賊者,亦有與賊交者,亦有賊之暗線者,不一而足。”

仲嶽道:“汝觀此事蓋何賊所爲?”

城主道:“臣實不知。”

夏侯道:“先生問非其人也。”隨轉向唐引道:“唐先生必知其人。”

唐引道:“大梁以西,大股一家,小股三五家,均繫有力者爲之,非關商旅也。商旅至此,必得參拜,方得入關;否則非但交易無成,重則人財兩空。但得參拜,必得安穩也。”

城主突然倒拜於地,道:“此臣之幼子所爲,臣萬死莫贖!”

仲嶽驚訝地望望城主,又看看夏侯先生和唐引,見後兩者都是一副本該如此的表情,心下恍然,遂俯身回禮道:“父爲子諱,禮也,城主又何與焉。願城主但言其詳,以啓吾知。”

城主道:“臣本管氏,失國後,族居此地。唯此處四方交輻,戰亂頻仍,乃漸漸四散,現居此者不過十餘戶,均力田養生。大魏都樑,三代以來,戰亂稍息,而商旅漸多。小邑擔水於東道,頗有微利。而商賈亦漸集散,設坊舍於其間。稍起小城。以敝族世居於此,乃推吾父爲城主,耕作習戰,聊備治安。耕作費多而利少,商賈價高而利多,二三十年間,族中健兒漸棄農經商,力田者不過十餘。而盜賊掠於外,俠士強於內。臣之處境,其實狼狽。”

夏侯道:“城主勿乃過謙。城中高門大院,惟君府也;兵甲戰器,惟君有也;倉檁之下,錢糧豐盈,君爲首也。”

城主道:“此非臣之所有,蓋城衆暫存耳,豈臣獨有哉!”

仲嶽道:“以此惟見城主得民之望也。……君少子前往營中行刺,今又刺衆公子,卻是爲何?”

城主道:“臣三子,惟幼不肖。交結豪強、俠士、商賈之輩,好劍厭農。所從皆江湖好勇之人,頗以忠義相標榜。前爲人所誘,往營中行刺將軍,幸爲識破,不稍增罪,而身以戮滅。其所從者必不平,相與爲仇,而刑于衆公子。”

仲嶽道:“以汝觀之,乃少子朋輩所爲乎?”

城主道:“能一擊而殺九公子者,方近惟此耳!”

仲嶽道:“少子擅劍,吾已知也。亦舞戟乎?”

城主道:“如君所言,臣宅五兵俱在,兒雖不肖,何者不習!臣亦不能約束。”

仲嶽轉向唐引道:“唐先生以爲如何?”

唐引道:“管季非無名之輩,小邑之中,亦一霸也。非此子,城周諸俠寧無事乎!從豕三遊。豕三,樑西強豪也。”

仲嶽問城主道:“豕三居於城中乎?”

城主道:“未所聞也。”

唐引道:“豕三居關中,偶至小管城,必從管季。身自隱匿,他人不知其強豪也。”

仲嶽道:“可得而見乎?”

唐引道:“吾亦不知其所居也。”

仲嶽道:“雖不知其所居,必知其所遊,而從之矣!”

唐引道:“某少與豕三遊。每遊必由吾兄薦。”

仲嶽道:“令兄何人?”

夏侯道:“正是唐叔。”

唐引道:“其名曰且。”

仲嶽道:“依先生所見,諸公子乃爲豕三輩所戮。所爲何來?”

唐引道:“非可必也,惟惴度耳。所爲……自是爲管季復仇。諸公子衣裳完整,他物不失,只取佩劍,可知之矣。”

仲嶽道:“先生知其取走佩劍?”

唐引道:“九公子,寧無一二佩劍?今九人無一佩劍,故知爲人所取。劍者,儉也,檢也,義比俠士。不取他物,但得其劍,言其俠也,非盜也,非賊也。”

仲嶽復問道:“復仇?何謂也?惟其殺人而被殺,求仁得仁,不亦宜乎,何來複仇之說?”

唐引道:“行俠仗義,所賴者,信義也。刺而不中,身反被戮,失信也;身死而無復,失義也。固當復之。”

仲嶽道:“此實不可以理喻之也。”

唐引道:“非也。惟道不同而已。”

仲嶽道:“吾欲君上任之以道,可乎?”

唐引道:“但視君上之德若何耳!”

仲嶽聽了此話,嘆息一陣,隨道:“現地勘察已了,其屍歸葬,該當若何?”

夏侯先生道:“吾等正往圃田,可以車往,圃田再至大梁可也。”

仲嶽道:“先生所言甚是。請先生引輜車來。”

夏侯先生道:“就煩城主之手吧!”衝城主一禮。城主下去,不多久引了三輛牛車、九個人過來。衆人一起動手,把屍體擡到車上。將屍體置於車上前,唐引都要摸一摸屍體的後腰,有時會道:“此公子佩劍,爲人所摘也。但得劍璏存也。”甚至會順手將劍璏拉到前面,讓衆人觀看。衆人看時,多爲木璏,有些已遭暴力折斷。只有一兩具銅璏,被割斷了絲帶。

仲嶽對唐引道:“微先生燭見,吾等幾錯過。”

唐引道:“先生少走江湖,故不知耳。又何怪哉!”

仲嶽似乎忽然想到一事,欲言又止,道:“先生塵勞之餘,還要拜訪請教。”

唐引一笑,道:“草野之臣,豈敢勞先生,自當往謁。”兩人相禮而別。

屍體裝載已畢,在夏侯先生的指揮下,一行百乘輜車,成兩列往長城而去。民軍與武卒都坐在車上,似在郊遊。仲嶽對夏侯道:“已出盜賊,爲何如此大意?”

夏侯道:“此輜運之常也,雖令不行。奈何!”

仲嶽道:“如此,吾且送先生一程。”隨向身邊的卒伯道:“再向前巡哨五里。”

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58章 夜聚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209章 乘其隙第143章 夜行第88章 武卒第120章 俠士第32章 陷城(三)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56章 計謀第113章 計糧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128章 階父第302章 報喪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363章 韓警第195章 覆命第21章 籌謀第344章 神蹟第65章 梁氏賈米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348章 管仲明第56章 計謀第213章 贈劍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308章 救暴鳶第51章 棄民第177章 點軍第93章 故地重遊第182章 爭武卒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242章 撲空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44章 慰功第4章 信陵君第358章 夜聚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135章 打探第178章 驚訊第75章 陳留司士第229章 初戰第303章 韓襲第263章 密議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46章 入國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68章 城北驛第219章 夜襲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364章 戒備第209章 乘其隙第285章 見陳公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320章 封賞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30章 陷城第36章 定奪第365章 執帚第24章 調兵第26章 謀定第219章 夜襲第31章 陷城(二)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1章 籌謀第77章 聚兵第270章 賞罰第60章 餱糧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30章 陷城第16章 巡哨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65章 破臉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260章 議連衡第162章 離啓封第333章 積竹柲第37章 點兵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318章 退兵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28章 階父第39章 列陣(二)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45章 回朝第358章 夜聚第52章 私議第86章 尉府第365章 執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