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豕三

夏侯入城時受了些盤問和曲折,但入城後,即順利地辦好了交接屍體、運送糧食兩事,顯然司莽辦事得力,上下打點得當。入城的車隊二三百人還在圃田享受了一頓魚羹稻飯。當裝滿稻米的輜車駛出長城時,已是黃昏時分。由於衆人皆知秦人已南向啓封,長城之警雖未解除,但也不再風聲鶴唳。爲了車隊出城,很開了城門一段時間,與信陵君出城之時的窘迫,大不相同。夏侯則將幾天前因爲徒步出城而寄存在圃田的革車,選出十乘,由混在輜車隊中的門客駕馭,武卒和民軍中分別挑出有頭有臉的十人爲車左和車右,這也讓夏侯見識了那些真正的“羣衆領袖”。

十乘革車首先出城,在城外列成陣勢,控弦橫戟,煞有介事。百名武卒列在車後,雖人數不多,陣勢也顯雄壯。夏侯的車裝有旗鼓,卒伯和小城主一左一右站立。卒伯顯然不太會射箭,手中沒有張弓,而是將弩滿弦。其他車的武卒多數也以弩代弓,門客們也見怪不怪。倒是車右,雖爲庶民,顯然經過練習,橫戟的姿勢像模像樣,在民衆中有頭有臉,也非浪得虛名。小城主雖未披甲,執戟在手,也有橫掃千軍之慨,顯然多經陣戰,令夏侯心中暗暗稱奇。百乘牛車隨後出城,進城時是空車,速度還快,出城時裝滿糧食,車輛被壓得咯吱亂響,速度明確下降。

夏侯的車左顯然久歷戎行,號令鼓令皆妥。順利地渡過開始一段時間靦腆後,即信心十足地發令擊鼓。隊列在他的號令下嚴整不亂地出發了,五乘居前,五乘居後。行過三五里, 鼓號停息,車下的武卒們一個個不客氣地攀上車來,將自己掛在車廂上。由於輜車沉重,革車也不能走得太快,一乘十名武卒只是三三兩兩地攀上來,掛一會兒就又跳下去,把位置讓給其他人。跟在輜車後面的自然都坐在了車上。

夏侯很隨意地向周圍的武卒問道:“爾等孰知豕三?”

一名剛剛跳上車的武卒道:“豕三?先生也知其人。其爲樑西強豪也。”

夏侯問道:“與其相熟否?”

武卒道:“但聞其名,未得相識也。”

夏侯道:“其但言所知一二。”

武卒顯然對自己能與夏侯交談十分開心,道:“豕三嘛,聞名而知其實,養豕屠豕賈豕者也。性慓悍,好義輕財,急人所難,鄉里有事鹹推之主,行客商賈多拜其門,事必成,行必安。”

夏侯道:“此亦俠義之士也。可知居於何處?”

武卒道:“鄙屬只在營間,城亦少出,並不知其詳。所知僅閭坊所議耳。”

夏侯道:“大梁城中頗知其名乎?”

武卒道:“時聞其說。”

夏侯道:“汝久不出城,奈田畝何?”

攀上車的武卒們聽到這話,轟地笑了,一人道:“此奇者,不務田產,不畜家業,日與輕浮者遊坊市間。或俠者之屬雲。”

先前的那名武卒道:“男兒立世,惟逍遙耳,又何拘焉。”又引起周圍人的轟笑。

夏侯也笑了,又隨意地問周圍人道:“孰與豕三相識?”周圍無人回答。又問:“孰知有與之相識者?”依然沒有人回答。少時,一個聲音道:“市中販肉者必與之相識。”引來周圍的贊同聲。夏侯也跟着笑了幾聲。

轉眼就來到幾位公子隕命的致命拐角處。夏侯遠遠地將車隊停下,武卒們在革車的引導下,一乘乘慢步通過拐角;又在衆人不解的目光中,夏侯請諸唐氏車駕先行,其他車駕隨後,小城的車駕押後。這一過程又耗費了大量時間,才重新整隊出發。到小城時,已是明月當頭。

聽聞夏侯先生糧車押到,信陵君親出迎接。隨即武卒歸營,糧車就停在城主府前,以車以檻,放了警戒。牛則各自領走。張輒出來慰勞諸車伕畢城主府內多了十乘革車和四十匹馬,立刻擁擠起來。後院的馬廄不夠用,許多馬只能臨時栓在府後空地上。空閒的門客也出來幫忙飲馬、蹓馬、餵馬、刷馬。夏侯對張輒道:“旦日必在城中新建馬廄,否則馬必病矣。”張輒應喏。

夏侯又道:“先生知豕三乎?”

張輒笑道:“方聞於仲嶽先生。先生豈有意乎?”

夏侯道:“如不得豕三,事終不了。”

張輒道:“吾亦欲之,未得其人也。”

夏侯道:“少時言與城主與唐氏,必得其策。”

張輒道:“全賴先生!”

夏侯道:“仲嶽先生何在?入城時未見其人。”

張輒道:“先生但思之,夏侯先生入城,而仲嶽先生不往迎之,其在何處?”

夏侯道:“必也大梁尉之所也。”

張輒道:“先生妙算。仲嶽先生回後,以所見達於君上,即回宅中謁大梁尉……”

夏侯接道:“大梁尉方聞,即失神厥逆。”

張輒笑道:“果不出先生之所料也!”

夏侯道:“大梁尉醒否?”

張輒道:“仲嶽先生以砭鍼刺之出血,大梁尉即蘇。惟思緒不寧,閉門謝客,獨自靜養。”

夏侯道:“臣欲訪之,可乎?”

張輒道:“但言於仲嶽先生可也。”

夏侯道:“正要與仲嶽先生商議。後續之事就由先生辛勞了。”

張輒敬喏。夏侯先至正房,與信陵君議了會事,就從城主府後門而出,往仲嶽所在的府邸而去。到府後,夏侯先生輕叩其門,高聲道:“鄙夏侯承,求見仲嶽先生。”

聲落未幾,門裡傳來仲嶽的聲音:“微臣不敢勞夏侯先生來訪……”

還未說完,夏侯道:“不必多言,但請一見耳!”言未畢,門已開,仲嶽笑呵呵地站在門口,道:“禮儀不全,無士子之風。”

夏侯道:“禮不下庶人,何多也!”一步跨進門去。仲嶽先生的幾位弟子俱立於兩側,躬身施禮,夏侯羅揖還禮,隨爲仲嶽讓至堂上。

仲嶽道:“先生塵勞,軍糧在望,勞苦功高。”

夏侯道:“在圃田,魚羹稻飯,香美肥甘,實爲難得。”

仲嶽道:“圃田守亦慷慨豁達者也!”

夏侯道:“非獨守也,尉亦然。”

仲嶽道:“尉也何謂也?”

夏侯道:“二千五百石稻,非易與者也。而新稻尚未入倉,必得倉之舊藏。是必守尉相合方行。而九公子事……”

言猶未了,仲嶽先生喝道:“悄聲!”

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54章 賣王第366章 寧治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245章 入韓第173章 夜議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150章 陳筮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95章 覆命第47章 龍陽君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65章 破臉第136章 宴前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292章 書名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168章 夜襲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193章 將相和第293章 韓援第103章 危機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38章 席次第43章 等待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293章 韓援第82章 出城第238章 議兵第143章 夜行第42章 失機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52章 私議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95章 覆命第348章 管仲明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122章 豕三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58章 藍田玉第89章 壯行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71章 吹臺第221章 除警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213章 贈劍第144章 訪老第156章 過橋第98章 敵乎友乎第75章 陳留司士第50章 防民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40章 蓋聶第37章 點兵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23章 大梁門衛第27章 降服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37章 軍市第171章 信用第147章 尉氏第297章 會魏齊第37章 點兵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63章 商賈第91章 美酒美姬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48章 真心第298章 離華陽第46章 入國第132章 晉見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85章 軍市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282章 疑雲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110章 圃田徵糧